學校藝體活動安全十項規定
為保障學校藝體教學和活動安全,維護學校正常藝體教學和活動秩序,依據國家、省、市有關安全工作規定和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學校藝體器械安裝要牢固。每次教學、訓練、課外體育活動前體育教師或輔導教師要檢查器械是否牢固,是否有斷裂、脫落等現象,否則不得使用。嚴禁劣質體育器械進入學校。學校在安裝器械時應遠離電線、高壓線等危險物。
二、學校投擲、武術器械如鉛球、鐵餅、標槍、手榴彈、刀、劍、棍、鞭等,使用前必須在任課教師或輔導教師的帶領下,到器械保管室統一領取,放置規定位置,并在教師統一指揮下,有序地進行練習,不得允許學生隨意動用器械,更不得亂投亂擲,器械使用結束后必須及時歸還器械保管室。體育器械保管員不得隨意將投擲器械發給學生。
三、在體育教學、課余訓練、課外體育活動中,要在教師的正確幫助保護下,讓學生完成動作。不得允許學生佩帶徽章、別針、刀子、剪子、毛衣針、豎勾針、釘子、鑰匙、發卡等銳器參加體育課和體育活動。
四、體育教學和課余訓練前教師應帶領學生做好準備活動,要根據學生年齡、生理等特點安排適合運動量,對體質弱的學生要做到區別對待,對有器質性疾病的學生要勸其免修體育課。
五、校內外面向學生組織的藝體活動,如運動會、單項體育競賽、藝術節等,組織單位要于活動前派專人檢查活動場所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并制定應急方案,凡沒有安全保障的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一律不得組織師生參加。
六、參加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或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組織的藝術體育活動,學校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并派專人負責安全工作,接送師生的車輛必須符合公安、交通部門的有關規定,駕駛員必須是專業司機,禁止無證、無牌、無安全保障的車輛接送師生。凡未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組織的面向學校師生的藝體活動,學校一律不予組織參加,違反規定的要追究學校負責人和有關人員的責任;造成傷亡事故的,由學校和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并給予嚴肅處理。
七、學生在校期間需外出參加社會組織的藝體培訓活動,必須經學校同意,組織單位與學生家長簽定安全責任書后方可參加,不允許教師私自決定學生參加其它部門組織的藝體培訓活動。
八、需進行游泳教學或訓練的學校,要制定詳細的安全保障措施,游泳場所池水必須是經防疫部門檢疫合格,并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和救護。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允許帶領學生到水庫、河流等危險處進行游泳活動。學校要教育學生不私自外出參加游泳活動。
九、要加強對師生安全知識教育,使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知道基本安全常識,掌握在緊急狀態下避險和自救的方法,具備一定的安全與危險的判斷能力,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十、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對學校藝體活動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本著對師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高度出發,重視和加強學生藝體活動安全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要建立藝體活動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分工負責,明確責任,把藝體活動安全責任落實到人,使安全工作成為教育管理的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列入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防止學生藝體活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1]
在百度搜索:學校藝體活動安全十項規定
篇2:學生校外集體活動安全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活動學校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確保學生開展安全有益的活動,根據《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文件精神,并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學校在籍學生。
第三條學校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列入教學計劃的集體勞動、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除外),均應由活動的組織者按本辦法中規定的審批程序進行。未經批準的活動均不得組織實施。
第二章規定細則
第四條學生進行校外集體活動時應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校外集體活動主題應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思想內容,能鼓舞學生積極進取、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奮發向上。
第五條組織學生集體外出活動,要注意安全,做好車船以及活動地點等的安全檢查工作,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組織,以保障學生人身安全。
第六條外出實習班級,未經學校批準,不得組織學生到實習地附近風景或途中風景區參觀、游玩。
第七條若遇雨天等惡劣天氣或存在其他安全隱患的,不準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游玩活動;已批準的,一律自動取消。
第八條經批準的學生集體外出活動,必須有教師親自帶隊,一般以杭州市及其近郊為宜,當天往返,未經批準,不得在外住宿或露宿。
第九條學生不得擅自到江河、水庫、池塘游泳,不得擅自組織觀潮活動,不得擅自到荒山野嶺游玩、野炊等活動,違者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厲處分,造成事故者一切后果自負。
第十條各年級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常識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學生在外出活動時,要遵守國家法規法紀,遵守公共秩序,維護社會公德,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第三章審批管理
第十一條所有以集體名義組織的學生校外集體活動,都應按下列程序辦理:
(1)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的活動,班長先提出申請,經班主任審查后由年級負責人審批。
(2)以年級為單位組織的活動,由年級負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學生處審查后報主管校領導審批。
(3)除一、二款以外的多人活動,均須征得班主任及年級負責人同意后方可組織,并由活動負責人向學生處備案。
(4)以上活動應最遲于一周前向審批者遞交書面申請,申請時應陳述活動的內容、活動路線、交通工具和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明確活動負責人。
第十二條責任與違紀:
(1)活動負責人應對活動的組織管理等承擔主要責任;審批者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2)凡未按本辦法的要求辦理活動審批手續而擅自組織活動者,將追究個人或組織者的責任,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對假借班級的名義與校外人員聯合組織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如各種旅游)等,加重處理。
(3)未按申請中所陳述的要求進行活動,如擅自超出活動范圍、逾期返校等,將視情節輕重給予活動負責人相應的紀律處分。
(4)因組織管理不嚴密導致活動中發生事故并造成損失或傷亡的,由有關責任人承擔責任,并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5)對組織學生集體校外活動的有關部門和個人,因忽視安全防范工作,造成責任事故的,將追究部門有關領導和組織者(當事人)的責任。
篇3:學生外出活動安全規定
為進一步加強對我校學生的規范管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切實保障學生安全,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等文件的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學生外出活動管理規定如下:
一、學生個人外出管理
1、學生非法定節假日離開學校,當天不能返回者需履行請假外出手續,并明確在外期間安全責任自負,由班主任批準。
2、學習期間請假期限在兩天以內者,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班主任批準。
3、學習期間請假期限在3-7天(含雙休日、節假日)者,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由學生處批準。
4、學習期間請假期限在7天以上者,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經學生處批準,報校長室。
5、學生在校外參加學習、實習、競賽、調查等學校安排的集體活動,其間需要請假返校、回家或到其他地區活動者,學校可授權帶隊老師批準,準備權限為3天。
6、學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離校,期間造成人身損害,后果自負。
7、學生請病假需附醫院證明。
二、學生集體外出管理
1、專業、班級組織學生集體外出活動,必須向學生處主任書面說明活動目的,人數、時間、地點、活動計劃、可預見范圍內安全措施和負責人姓名,明確帶隊老師,并報學生工作處備案后方可舉行。
2、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外舉辦的重大活動,競賽等,由學校組織單位提出書面申請和相關證明,注明參加活動學生人數、活動時間、地點、可預見范圍內的安全措施和負責人,明確帶隊老師,報學生處批準后,方可舉行。活動與上課時間沖突者,由學生組織單位提出書面請假申請和相關證明,報教務處經分管教學校長批準后,組織者負責通知教務主任,轉告任課老師。
3、所有組織學生集體活動的系、班級或部門,必須安排安全的交通工具、活動場地及食品等。
4、學生集體活動的組織者必須事先對學生進行安全、文明教育。
5、嚴禁教職工、學生個人或學生組織擅自組織同學外出旅游;
6、嚴禁教職工、學生個人或學生組織招聘或為外單位招聘同學外出,從事推銷、禮儀等商業活動;
7、凡無視學校紀律,私自組織學生外出活動的教職工、學生,學校將根據情節輕重追究組織者的責任,如發生意外事故,一切后果有組織者承擔;
8、嚴禁個人、團結、部門盜用學校名義私登廣告、張貼海報、擺攤設點等形式組織學生外出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的活動。
三、以上審批手續文件均由學生處留存備查。
四、本規定由學生處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