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審計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控制審計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根據年度內部控制審計計劃和審計清單,編制內部控制審計方案,依審計程序及權責組織、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工作。
2、負責定期對“經營合規性、內部控制有效性、風險管理有效性、會計記錄和財務報告準確性和可靠性、各崗位人員履職情況、公司資產價值保護情況”執行審計。
3、推動和監督審計發現問題的改進落實,與改進責任人積極配合,確保審計發現涉及的相關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改進。
4、定期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并協助總辦發布后續整改報告,供管理層決策
任職要求:
1、本科及以上,5年以上風險防控相關工作經歷或3年以上大型企業內部控制、流程管理、內部審計、風險管理的工作經驗,能獨立執行內部控制審計。
2、具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關審計、或擁有CICS、CIA、CPA或同等水平資格證書優先。
3、原則性強,工作細致、有責任心;踏實誠信,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敢于負責,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控制審計崗位
篇2:B醫學院審計質量控制管理辦法
醫學院審計質量控制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了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加強審計隊伍和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學院審計工作更上臺階,根據《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結合學院實際,特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審計人員應自覺遵守中國內部審計協會頒布的《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及審計署《關于加強審計紀律的八項規定》,規范審計行為,堅持廉潔從審,確保審計工作的質量。
第三條審計人員應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要求,獨立、客觀、正直、勤勉執業,做到愛業、敬業、專業、精業。
第四條審計人員要加強學習和交流,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審計工作水平。
第五條審計人員應嚴格遵守審計工作流程,自覺接受內部和外部監督和評價,對審計工作質量負責。
第六條審計組在開展審前調查、擬定審計方案、固定和收集審計證據、制作審計底稿、出具審計報告、歸集審計檔案等環節均應堅持標準,注重質量。
第七條審計部門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堅持每周一次的處務會集中學習,鼓勵職工參加職業資格或水平考試,積極選送職工參加繼續教育和外部審計項目實戰訓練,不斷提高思想和業務素質。
第八條審計部門建立交流研討制度,定期交流審計技術方法,總結工作經驗教訓,探討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審計人員工作視野和水平。
第九條審計部門建立審計結果審理制度,對審計項目堅持主審、項目負責人、部門負責人三級復核,防范審計風險,避免審計疏漏和差錯。
第十條審計部門建立審計項目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工作中失職瀆職造成損失或產生不良影響的,視情節給予相應處理。
第十一條審計部門建立審計質量評估和考核制度,對審計質量高的審計人員在津貼發放、評獎評優、培訓學習、晉職晉級等方面優先考慮或推薦。
第十二條審計部門建立委托中介機構審計管理辦法,根據審計項目復雜程度及部門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適當吸收外部審計力量參與學院審計項目,并加強指導和監督,保證委托審計的質量。
第十三條學院各部門應加強內部經濟管理,對審計項目送審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并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共同確保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第十四條本辦法由審計部門負責解釋,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某房地產公司內部控制審計作業指引
E地產公司內部控制審計作業指引
1.目的:
為了合理保證公司實現合法經營、信息真實可靠、資產安全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的目標,對內部控制進行審查和評價的活動。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對E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及其控(參)股公司/項目部的內部控制審計。
3.術語和定義:
3.1.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對控制的監督。
4.職責:
4.1.質量部
4.1.1.根據年度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內部控制審計。
4.1.2.選擇適當的標準,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
4.1.3.在實施審計時,可以對被審計項目的內部控制進行整體評價,也可以選取內部控制要點進行專項評價。
4.1.4.在必要時可以對被審計項目進行后續審計。
4.1.5.定期向公司主管內部審計工作的總經理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結果。
5.內容及要求:
5.1.審計程序
5.1.1.質量部做好審計有關準備工作,確定審計組成員,并于審計實施前3日發出審計通知書,要求被審計單位做好準備工作,并向審計組提供下列資料:
a)組織架構和部門職責說明書;
b)董事會會議決議、記錄和紀要,監事會會議決議、記錄、紀要;
c)內部經營運作管理制度;
d)合同授權書、付款授權書和其他授權文件;
e)合同臺賬和相關管理資料;
f)被審計期間的會計憑證、賬簿、決算報表及財務狀況說明書。
g)歷年外部審計報告;
h)審計組認為需要的其他有關資料。
5.1.2.審計人員運用審核、觀察、詢問和分析性復核等方法進行審計;
5.1.3.審計組根據審計實施的結果,起草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反映的問題要實事求是,定性要準確,意見和建議要切實可行。
5.1.4.審計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
a)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b)審計范圍、發現的問題;
c)審計意見和建議。
5.1.5.審計報告初稿確定后,要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被審計單位應當在3日內提出書面意見,逾期未作答復的,視為沒有異議。審計組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異議,應當進行審核研究,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審計報告作相應修改。
5.1.6.質量部將修改后的審計報告報公司主管內部審計工作的總經理批準后正式下發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單位如無特殊情況必須執行審計意見,并依據下發審計報告通知中的相關要求進行整改。
5.1.7.審計檔案的歸檔:質量部對審計方案、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等文檔按項目編號立卷歸檔。
5.2.審計要點
5.2.1.控制環境審計的要點:
a)管理層的經營理念;
b)法人治理結構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權限的集中程度;
c)各項職責的分工,重要崗位人員的權責相稱程度及其勝任能力;
d)管理層對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態度;
e)員工聘用程序及培訓制度;
f)員工業績考核及激勵機制。
5.2.2.風險評估和控制活動審計的要點:
a)風險管理的具體方法及效果;
b)授權的建立和執行情況;
c)不相容職務的分離;
d)有效控制憑證和記錄的真實性;
e)對資產和記錄接近限制設置的適當性;
f)項目經營計劃大綱執行情況;
g)工程界區管理方式對成本控制的影響;
h)招標質量對成本控制的影響;
i)合同管理工作質量對成本控制的影響;
j)客戶索賠事項對銷售和成本控制的影響。
5.2.3.信息與溝通審計的要點:
a)信息系統是否安全有序運行;
b)信息是否及時、準確、完整地記錄;
c)內部溝通與外部溝通的渠道是否開放有效。
5.2.4.監督審計的要點:各部門是否對所分管控制活動執行情況進行自我監督和檢查。
6.附則
6.1.本辦法由質量部負責解釋。
6.2.本辦法自從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