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電力工作監護人作業標準(普速鐵路)
鐵路電力工作監護人作業標準(普速鐵路)
鐵路電力工作監護人作業標準(普速鐵路)
1、范圍
本作業標準規定了鐵路管內普速鐵路電力工作監護人一次作業標準化作業內容。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普速鐵路部分)》
《鐵路局普速鐵路行車組織規則》
《鐵路電力管理規則》和《鐵路電力安全工作規程》
《鐵路電力安全工作規程補充規定》
3、工作監護人職責
a在現場不斷監護工作人員的安全。
b發現危及人身安全的情況時,應立即采取措施,堅決制止繼續作業。
c一旦發生意外情況,應迅速采取正確的搶救措施。
4、準備工作
鐵路電力工作監護人作業標準(普速鐵路)
作業前按表1準備工作用品。
表1工作監護人準備工作用品表
a作業前了解本次作業的安全卡控重點,結合安全預想掌握本次作業中的監護卡控事項。
b安全措施監控:全程卡控監護安全措施的布置。
c在工作許可手續完成后,監護人應向工作組員交待帶電部位及作業安全風險源,已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需注意事項。
d作業過程監控:在現場不間斷監護工作人員的安全,隨時提醒作業人員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e作業小結:參加作業小結,并提出本次作業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整改建議。
6、安全風險卡控
a多個小組作業時,每組人員不應少于兩人,作業人員應相互監護。
篇2:化工檢維修作業安全監護人職責
1.監護人的職責是保證作業人員在工作中的安全,是本次作業的安全負責人和責任人。
2.負責確認作業票的有效性;檢查、落實安全措施是否完全到位。監護作業人員工作位置是否安全,操作方法、工具使用是否正確,履行監護職責。.
3.堅守監護崗位,在檢維修監護期間,不準脫崗,不得兼做其它工作,發現作業人違章作業時,應立即制止。
4.當作業點或區域突然發生排放有害物質或發現其他異常情況時,立即停止檢維修作業,并采用必要的應急處理措施。
5.動火作業完成后,負責清理現場,清除殘火,確認無遺留火種后方可離開現場。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監護人應同作業人員檢查安全措施,了解作業程序,統一聯系信號;隨時保持與作業人員的聯絡;負責對有限空間作業人員數量和工、器具的清點。
7.檢維修作業完成后,要會同作業人員檢查、清理現場,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現場。
篇3:有限空間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
1.1總則
1.1.1為加強和規范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培訓教育工作,提高職工的安全素質,增強防范傷亡事故的能力,根據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1.1.2所有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都應當接受安全培訓和教育,熟悉有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規程,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掌握有限空間操作的安全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1.1.3未經培訓合格的人員,不得從事有限空間作業。
1.2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教育
1.2.1凡新調入有限空間作業班組職工或離崗三個月以上返崗等人員都必須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教育培訓,經閉卷考試80分以上,考核合格后才能參與有限空間作業。
1.2.2有限空間培訓內容包括:
a)有限空間的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
b)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操作規程;
c)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d)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
e)有關事故案例等。
1.2.3每年由部門負責人組織本部門有限空間作業相關人員的安全知識培訓考試,將培訓教案、考勤、試卷、成績、評估等相關材料定期歸檔保存。
1.3有限空間安全教育常識
1.3.1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1.3.2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的作業活動。
1.3.3有限空間分為三類:
a)一是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b)二是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c)三是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1.4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術要求
1.4.1檢測
a)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
b)檢測指標包括氧濃度值、易燃易爆物質(可燃性氣體、爆炸性粉塵)濃度值、有毒氣體濃度值等。最低限度應檢測下列三項:氧濃度(應在19.5-23.5%范圍內),易燃/可燃氣體濃度(應<最低爆炸極限的10%),一氧化碳濃度(應<20mg/m3);
c)未經檢測合格,嚴禁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
d)在作業環境條件可能發生變化時,應對作業場所中危害因素進行持續或定時檢測;
e)實施檢測時,檢測人員應處于安全環境,檢測時要做好檢測記錄,包括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和檢測濃度等。
1.4.2危害評估
a)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應根據檢測結果對作業環境危害狀況進行評估;
b)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確保整個作業期間處于安全受控狀態;
c)危害評估應依據GB8958-2006《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等標準進行。
1.4.3通風
a)生產經營單位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和作業過程中,可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
b)嚴禁用純氧進行通風換氣。
1.4.4防護設備
a)應為作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通風設備、檢測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應急救援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
b)當有限空間存在可燃性氣體和爆炸性粉塵時,檢測、照明、通訊設備應符合防爆要求,作業人員應使用防爆工具、配備可燃氣體報警儀等;
c)防護裝備以及應急救援設備設施應妥善保管,并按規定定期進行檢驗、維護,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
1.4.5呼吸防護用品
a)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應符合GB/T18664-20**《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要求;
b)缺氧條件下,應符合GB8958-2006《缺氧危險作業安全規程》要求。
1.4.6配備應急救援裝備
a)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b)應急通訊報警器材;
c)現場快速檢測設備;
d)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
e)應急照明設備;
f)安全繩,救生索,安全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