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管理制度
第一篇:班級衛生管理制度
漣源市工貿職業中專
班級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根據《班級管理實施方案》及市兩創工作要求,對班級衛生管理作如下要求:
1、各班主任老師及時組織、督促本班學生搞好公共區、教室和寢室的衛生,政教處組織、帶領學生會干部按時檢查,不合衛生要求的,立即通知班主任組織學生重新打掃,再不合格者給予通報或做相應扣分處理。
2、堅持每周兩大掃(第一天、第四天的第7節課),每天三小掃(早、中、晚)的衛生制度,一定要保持清潔衛生,做到隨時可接受檢查。
3、實行衛生督促員制度:學生會衛生部每天安排6名干部,在教室、寢室、食堂及校園內檢查、督促。各班每天安排1―2名衛生督促員,督促本班區域衛生工作。發現亂丟亂扔等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及時處理或跟蹤到班級個人。經查實將給予破壞衛生學生所在班級扣分處理,情節嚴重的作相應紀律處分。
4、公共區要求地面清潔,無果皮、果殼、煙蒂、檳榔渣等污染物;花壇、綠化帶無污染,無白色垃圾;大掃除后瓷磚擦洗干凈、水溝無污物;教學樓樓梯清洗干凈。各班負責所在區域內垃圾桶的清理。
5、教室要求保持地面清潔干凈,無任何垃圾;桌凳、衛生工具擺放整齊,門窗無灰塵,墻壁無污跡,天花板無蛛網,垃圾桶及時清理。各班對本班教室處所丟的垃圾應承擔相應的責任,請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
6、寢室衛生按《文明寢室評比方案》要求執行。
7、每月檢查的情況作為衛生流動紅旗評比依據,期終作為班級評優評先的依據。
2014年9月5日
第二篇:工廠衛生管理制度
為創造一個舒適、優美、整潔的工作環境,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衛生管理的范圍為公司各辦公室、車間、廁所、走廊、門窗,設備等辦公場所及其設施的衛生。
下料崗位:
衛生清理的標準是:門窗,地面無垃圾、污水、浮土;四周墻壁及其附屬物無浮塵,擺放整齊;每日下班清理設備。
排鉆崗位:
衛生清理的標準是:門窗,地面無垃圾、污水、浮土;四周墻壁及其附屬物無浮塵,擺放整齊;每日下班清理設備。
封邊崗位:
衛生清理的標準是:門窗,地面無垃圾、污水、浮土;四周墻壁及其附屬物無浮塵,擺放整齊;每日下班清理設備。
衛生間管理是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文明素質的綜合體現,為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創造一個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特制訂本制度:
一、公司男、女衛生間管理由辦公室及車間人員負責。
衛生間每日設專人負責。
二、衛生間必須保證設施完好,標志醒目,上下水道暢通,無跑、冒、滴、漏現象,如有損壞要及時報修。
三、全天保潔,做到各種設施干凈無污垢,地面無積水、無痰跡、無異味、無煙頭,一處不合格罰款10元。
四、便后及時沖洗,做到手紙入簍,當天清理,便池內嚴禁丟棄報紙和雜物,以免造成管道堵塞,違者發現一次罰款20元。
五、衛生間墻壁上嚴禁亂寫亂畫,對故意損壞衛生設施者,將根據情節輕重罰款50―100元。
第三篇:休閑中心衛生管理制度
休閑中心衛生管理制度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衛生法規,結合“中心”實際,特制訂本制度。
一、衛生崗位職責
(一)“中心”總經理為衛生第一責任人。另設有專職衛生管理機構,全權負責衛生管理工作。
愛衛小組職責:
1、宣傳、組織貫徹國家衛生法規、法令。
2、普及衛生,防病治病知識和管理知識,提高員工素質和衛生意識。
3、建立健全衛生專兼職管理機構,制訂制度,規章、規范并組織貫徹。
4、組織員工落實上級布署,參加社會活動。
5、負責衛生日常工作的組織,實施、檢查、考核、評比。
(二)“中心”各部門衛生責任區劃分:
1、各部門的經營場所內及外周圍的衛生由各部門的經理負責。
2、各廚房內衛生由廚師長負責。
3、整個中心的公共地段、廁所、通道、草坪由清潔小組負責。
(三)各級衛生部門負責人職責:
1、宣傳、貫徹國家衛生法規、法令,組織員工認真執行“中心”衛生規章、制度。
2、具體布置、安排所屬管理責任區劃的日常衛生工作。
3、糾正衛生違章、違規、處理責任事故。
二、衛生管理:
(一)“中心”衛生管理制度,各工種、部門衛生規范及操作程序由衛生負責人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成都市公共場所衛生規范》有關要求,結合實際制訂。
(二)各區劃負責人根據“中心”衛生規范要求,做好日常衛生監督,及時糾正。
(三)各主管負責人每月應就衛生制度,規范的貫徹執行,衛生設備,潔具的使用、維護、保養、補充、更換,員工違規情況,員工健康,狀況等書面報總經辦。
篇2:機電工程系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管理教師負責本實驗室的安全衛生工作。安全負責人應熟悉本室的電、水、氣及危險物品的種類、分布、性質、使用和儲藏情況,嚴格按相關規定使用,管理好危險物品,掌握危險物品的性質、使用注意事項和發生意外情況時的處理知識和技能,掌握消防知識和技能,熟悉本室儀器設備的性能、操作規程和發生意外情況的處理。
二、認真做好室內的水、電、氣等各種管路設施和壓力容器的檢查、檢修工作,避免水管破裂、電路故障、壓力容器爆炸和各種氣體(尤其是有害氣體)泄漏,嚴防由此引發災害事故。對室內消防設備進行檢查,現有消防器材要檢查壓力、確保能用,缺少消防措施和數量不足的及時上報,做增補處理,徹底杜絕火災事故隱患。做到發現安全隱患應該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有安全事故發生,要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領導及保衛處、資產處等相關部門。
三、實驗室家具、物品、儀器設備擺放要整齊有序,室內布局要合理,要及時清除與實驗室無關的雜物和廢舊易燃物品,保持安全通道通暢,使實驗室整潔、科學、文明、規范、有序的狀態。
四、對已經完成實驗任務的儀器設備,要相關實驗老師負責歸類存放,對小型便攜式貴重儀器、儀表、工具、貴重材料和劇毒、易燃、易爆等危險品應該做到及時入櫥、入庫。
五、嚴格規范實驗室的鑰匙管理,與實驗室無關人員不得擁有,若有丟失,需經實驗室負責人同意后方可配制,嚴禁私自配制,必要時更換門鎖。
六、實驗室工作人員離開之前要認真檢查好門、窗、水、電、氣、危險物品和貴重物品,確保安全。凡因失職造成安全事故,按其情節將追究負責人和責任人的責任。
機電工程系
2010年5月10日
篇3:食品接觸面清潔衛生管理制度
1控制目標
在加工過程中,所有食品接觸面必須使用有效清潔劑和消毒劑進行清洗消毒,符合相關衛生指標后方可與產品接觸。
注:與食品接觸的表面是指:
——加工設備、案臺和工器具;
——加工人員的工作服、帽、手套;
——車間空氣。
2職責
2.1生產車間負責食品接觸面的清洗消毒;
2.2技術部負責食品接觸面衛生條件滿足狀況的監視檢查;
2.3責任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糾正及糾正措施。
3.設備、案臺、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的清潔控制
3.1衛生條件
a)設備、案臺、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由耐腐蝕、耐熱、不生銹,表面光滑易清洗的無毒的食品級的不銹鋼或食品級的PVC材料制成;
b)設備、案臺、工器具制作精細,無粗糙焊縫、凹陷、破裂等缺陷;
c)設備、案臺的安裝與墻面保持適當距離;
d)設備、案臺、工器具處于完好狀態;
e)所使用的消毒劑符合消毒要求;
f)設備、案臺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不得有消毒劑殘留;
g)設備、案臺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的病原微生物殘存符合衛生指標的規定;
h)潔凈區與非潔凈區的工器具分開使用。
3.2衛生預防措施
a)確保設備、案臺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采用符合衛生條件的材料制作,并滿足制作、安裝、維護和便于衛生處理的要求。
b)使用符合要求的消毒劑進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過程遵循由清潔區至非清潔區、由上至下、由內向外的原則,并避免因飛濺再次造成污染。
c)案臺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產后對案臺進行清洗消毒;
——用刷子、掃帚清掃案臺表面的殘留物和污物;
——用潔凈的水沖洗案臺表面,除去清掃后遺留的微小顆粒;
——用清潔劑清洗案臺表面;
——用潔凈的水沖洗案臺表面,沖去清潔劑和污物;
——應用允許使用的消毒劑對案臺表面進行噴灑消毒,殺死和清除案臺表面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使用清水洗凈的毛巾對案臺進行擦拭2-3遍,清除消毒劑殘留。
d)工器具及周轉容器的清洗消毒:
——每班生產后對所使用的工器具及周轉容器進行清洗消毒;
——設有隔離的工器具及周轉容器洗滌消毒間,不同清潔區的工器具及周轉容器分開進行清洗消毒;
——先用泡有清潔劑的濕毛巾擦洗掉(或用刷子刷洗掉)表面污物;
——用干凈的濕毛巾擦洗掉清潔劑;
——用泡有消毒劑的濕毛巾擦洗消毒(或在消毒池里浸泡消毒),消毒劑維持10分鐘以上;
——用干凈的濕毛巾擦洗掉消毒劑(或在清水池洗掉消毒劑);
——工器具用清水沖洗干凈,用干凈的干毛巾擦干水。
e)清潔區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接送回清潔區,非清潔區工器具清洗消毒后直接送回非清潔區,兩者不得混用。
f)收集廢棄物的容器在廠區的隔離區進行清洗和消毒,以防造成污染。
h)抹布、毛巾每天應當進行清洗、消毒。
――抹布的清洗消毒過程是:
――用加洗滌劑的水洗凈。
――反復的刷洗。
――熱風晾干。
――保潔存放。
3.3監視
a)每次使用新的設備、案臺、工器具時,檢查其食品接觸面的材料、制作、安裝符合相應衛生條件的狀況。
b)每月檢查一次設備、案臺、工器具表面的完好狀況。
c)每周檢查一次潔凈區與非潔凈區的工器具隔離使用狀況。
d)在消毒劑使用前檢查其符合規定要求的狀況。
e)每班生產前用視覺檢查食品接觸面的清潔及殘留物狀況。
f)在生產過程中由技術部檢查人員對車間衛生進行巡回檢查。
3.4糾正和糾正措施
a)當監視發現食品接觸面的材料、制作、安裝不符合衛生條件時,采取更換材料、重新制作或安裝等糾正和糾正措施,直至滿足衛生條件。
b)當設備、案臺、工器具表面出現生銹等現象時,采取除銹等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直至達到完好狀態。
c)當發現潔凈區與非潔凈區的工器具混用時,立即予以糾正,并查找原因采取糾正措施,杜絕混用。
d)當檢查發現消毒劑不符合消毒要求時,立即予以糾正,直至符合要求。
e)當生產前和清洗消毒后對設備、案臺、工器具表面清洗消毒結果及消毒劑殘留濃度的檢查不合格時,由技術部監督車間重新進行清洗消毒直至合格為止,并查找原因采取相應糾正措施,避免不合格再次發生。
f)當對設備、案臺和工器具等食品接觸面的病原微生物進行的抽樣檢驗不合格時,查找消毒劑消毒能力、清洗消毒過程等方面的原因,采取相應糾正措施,直至檢驗合格。
g)必要時,技術部負責對生產車間員工進行清洗消毒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4工作服、帽、鞋、手套和車間空氣的清潔控制
4.1衛生條件
a)工作服、帽、鞋、手套符合有關的衛生要求。
b)車間空氣符合各自區域的空氣清潔度要求。
4.2衛生預防措施
a)工作帽和手套為人員防護用品,符合安全衛生要求。
b)使用紫外線照射法進行車間空氣消毒,消毒時間不少于30分鐘,在溫度低于20℃,高于40℃,濕度大于60%時,要延長消毒時間。紫外線照射消毒也適用于更衣室、廁所。
4.3監視
由技術部對工作服、帽、手套和車間空氣的衛生狀況進行每周1次的抽樣檢測。
4.4糾正和糾正措施
當檢測發現不符合衛生條件的情況時,相關責任部門負責實施相應糾正,并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如調整消毒劑濃度、延長空氣消毒時間等。
5記錄
《日常生產抽檢記錄》
《生產設備、工器具清洗及消毒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