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采掘區隊防治水崗位職責

采掘區隊防治水崗位職責

2024-07-30 閱讀 2414

⒈對于正常施工的采掘工作面等作業地點,本著“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必須掌握作業地點的水文地質情況、水害因素,嚴格落實各項防治水措施,切實做好防治水工作。

⒉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⒊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不消除水害隱患,不得從事采掘活動。對有水害威脅的工作地點,按探放水設計要求停掘、停采,并負責探、疏放水部分工程的現場施工工作,嚴格按有關規定及設計進行施工,并詳細記錄施工情況、出水情況等,經有關部門審查確認消除水害隱患后,方可繼續施工。

⒋負責編制作業規程中的礦井防治水有關內容,確定避水災路線等,并認真貫徹到每個作業人員。

5.負責施工地點排水管路、排水泵及配電設備的安裝、維護、回撤工作。

6.杜絕生產用水的“長流水”和“跑、冒、滴、漏”現象。

7.下山掘進巷道的供水管必須有應急控水閥門,以便管路出現開裂、斷裂時及時關閉。控水閥門的安設密度為大于15。下山每隔150m安裝一組,小于15的下山巷道每隔300m安裝一組。

8.預計最大涌水量大于20m2/h,長度大于200m的下山必須安裝固定排水管路,固定排水管路距離迎頭的距離不得大于50m,固定管路至迎頭備有與固定管路管徑一致的軟管。工作面必須備有與工作水泵排水能力一致的備用水泵,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必須大于預計最大涌水量的1.5倍,排水設備掛牌管理,明確管理維護責任。

9.長期淋水、涌水積水的低洼點必須施工排水硐室,安裝排水設備,不得在巷道內施工永久排水坑,排水硐室(水坑)必須設置明顯警戒標志,防止行人墜入。巷道頂、幫淋水、涌水點必須采取防水措施,采用統一的集水、導水設施,將涌水倒入水溝。

10.設計有排水溝的巷道,必須及時開挖臨時水溝,永久水溝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新開工工程對排水系統可能造成影響的必須預先采取保護措施,造成破壞的必須在工程結束后恢復原樣。

11.負責施工下山范圍內探測孔涌水的排除工作(排水硐室、迎頭)。

12.區隊主要負責人為本單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責任者。

篇2:地測防治水科長地測防治水崗位職責內容

1、認真貫徹落實《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等規定,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積極做好地測防治水工作。

2、在水害防治中心領導小組、技術礦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礦井地測防治水工作。

3、認真落實《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以及集團公司地測部的各項管理制度,及時組織本單位人員加強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

4、定期組織有關人員監督檢查地測防治水業務內的設備、設施等,參加業務內工程檢查驗收;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分析處理業務內存在的各類隱患,為礦井地測防治水工作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

5、按時組織科室人員編寫地質“三書”和防治水專項設計、措施等,并按時進行會審、報批、貫徹學習。

6、按時審閱業務范圍內各類記錄和報表,及時報送防治水領導小組和總工程師審簽。

7、加強科室內部日常管理,按時組織科室人員參加公司各項活動;積極引導科室人員運用新技術、使用先進儀器等,不斷提高地測防治水人員業務水平;定期召開科室內部業務工作例會和安全工作例會,嚴防“三違”人員和人身事故。

8、積極接受集團公司各業務主管部門監督檢查,對查出的問題積極組織業務相關單位整改。

9、按時向防治水領導小組和總工程師匯報地測防治水工作的開展情況,及時反映地測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0、協助領導編制礦井大型測量工程計劃書,并負有主要責任。

11、對產量進尺報表及交換圖填繪工作負責。

12、對測量成果,測量資料的準確性負有主要責任。

篇3:機電副總地測防治水崗位職責內容

1、認真貫徹落實《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等規定,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積極做好礦井水害的防治工作。

2、在機電副礦長的領導下,安排部署機電范圍內的地質防治水工作。

3、落實執行機電排水設備的選型工作及對排水設備、探放水設備(鉆、物探設備)的購置工作,定期帶領機電科人員對探放水設備進行檢查,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轉。

4、參與分管范圍內的隱患排查工作,確保分管范圍內資金、設備、人力的到位。

5、經常深入現場,協調解決地質防治水方面的問題,及時發現消除隱患,確保地質防治水工作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