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優秀教師課堂藝術》讀書心得

《優秀教師課堂藝術》讀書心得

2024-08-01 閱讀 6720

《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讀書心得

“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每天的生活一定會充滿溫馨與感動;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工作一定會充滿幸福與激情;如果學會了微笑,我們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智慧與陽光。”只是我讀了美國作家黛安娜羅曼斯的《優秀教師的課堂藝術》一書后的感受。

當我走進了這本書的世界里從中得到很多東西。我深深感覺學生只有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一切教育要有樂趣,要符合孩子的興趣發展,課堂要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并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學習,避免過度學習,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味學習帶來的快樂。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沮喪、失望時常困擾著我,讓我不再微笑,讓我時常不得不去完成一節課或是一天的工作。這和第一位老師有什么區別呢?捫心自問,我不是一個沒有熱情的人,也懂得激勵,可不知何時,那滿腔的熱情卻被疲憊和無奈所取代,幽默、趣味早以悄悄地離我而去。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對待學生的根本態度是什么?我們是否認為他們是一群快樂的學習者,還是將他們看作是一群沒有規矩的麻煩制造者?我們是將教育看作是困難艱苦的過程,還是令人激動的探險歷程?我們課堂中的沉悶或歡笑正能反映出我們對待學校和學習的態度。如果我們覺得白天的時間永遠不夠用,我們就是在傳播恐慌、沮喪和急噪。如果我們的根本理念是把教學看作可怕的工作

篇2: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

篇3: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推動生本教育改革,引導教師深入研究生本課堂,最大限度調動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比教學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師執教生本課堂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把教師從常規教學狀態引到教育科研狀態上來,系統開展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特制定《保康縣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

二、工作目標

1、蓄積課堂教學改革后勁。面向全體教師,通過開展以生本課堂為主題的煉課和評比活動,實行分層達標、逐步晉級,充分調動全體教師開展生本課堂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深入推進全縣課堂教學改革蓄積后勁。

2、搭建教師專業發展平臺。通過系統開展達標晉級活動,發現一批課改“新人”,培養一批學科教學骨干,成長一批有一定影響的名師,樹立一批課改先進學校,積累一批優秀科研成果,把達標晉級活動打造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特色辦學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為深入推進生本教育積累人才優勢和經驗儲備。

3、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達標晉級活動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改進相結合,通過備課、講課、說課等基本途徑,輔以科研成果評價引導,促進教師在校本煉課、逐級晉升活動中得到歷練,獲得成長,實現生本課堂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雙項提高,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適應生本課堂教學要求。

4、全面提高生本教育質量。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立足于課堂,服務于教學,著眼于學生成長和發展,堅持“以學定教,以評促教”。通過加強研究,轉變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整體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

三、總體思路

1、落實“三個全覆蓋”要求。全縣所有中小學都要組織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所有中小學在崗教師都要參與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每名教師至少參與一個學科的達標晉級活動);所有學科都要開展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

2、活動分達標和晉級兩個階段。自*年9月到20**年12月以達標驗收活動為主;從20**年春季開始以優質課晉級活動為主。

3、教學水平分“三級六等”。“三級”即學校、鄉鎮(協作區)和縣級三個層級,“六等”指三個層級分別組織驗收的校級達標課、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縣級達標課以及縣教研室組織評選的三、二、一級優質課,共六個等次。

4、過程和結果量化并重。評價量化內容以現場講課、說課、備課為主,實行百分制量化,達標階段增加教師生本課堂研究成果獎勵積分,優質課晉級階段除達標階段的要求外,把教學成績納入量化。

5、分層達標,逐步晉級。教師參加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必須以低一級達標為基礎,即被評定為校級達標課的教師才有資格申請參加鄉鎮(協作區)達標活動,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的教師才能申請參加縣級達標活動,被評定為縣級達標課的教師才有資格申請參加優質課晉級活動。

四、具體要求

1、整個活動分準備、達標、晉級三個階段

*年春季為準備階段,主要是研究制定《保康縣中小學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活動方案》,制定達標階段的講課、備課、說課評分標準,做好基礎性工作。

*年秋至20**年秋為達標驗收階段,全面開展三級課堂教學達標活動。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輪全員煉課和一輪達標驗收活動,鄉鎮(協作區)每學年開展一輪達標驗收活動,從20**年秋季開始,全縣每學年分學科舉行一輪縣級達標驗收活動。

從20**年春季開始舉行優質課晉級活動。一是學校、鄉鎮(協作區)繼續組織達標課驗收活動,并推薦參加縣優質課晉級活動的教師;二是縣教研室每學年組織一輪晉級(優質課評選)活動。

2、達標階段考核內容

課堂教學達標考核內容由現場講課、現場說課、現場備課和生本課堂研究成果四項構成。講課、說課、備課的考核形式按課內比教學要求進行,實行百分制量化,分別按6:2:2的比例折合計算成績,研究成果包括兩個方面:①驗收當年承擔生本課堂研討示范課(研究課)或專題培訓講座,按縣、鄉鎮(協作區)、學校三個級別每次記3、2、1分(同一性質或內容的成果只記最高級別);②驗收當年有關生本課堂教學研究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在國家、省、市、縣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選獲獎的,每篇分別記4、3、2、1分(同一件作品只記最高級別)。研究成果內容必須與所參加達標晉級的學科、學段對應,兩項成果獎勵積分上限為10分。

3、晉級階段考核內容

縣級生本課堂教學晉級(優質課評選)考核內容由現場講課、現場說課、現場備課、生本課堂研究成果和教學成績五項構成。講課、說課、備課的考核形式按課內比教學要求進行,實行百分制量化,教學成績據實計算。講課、說課、備課、教學成績分別按5:1:1:3的比例折合計算成績,研究成果包括兩個方面:①評選當年承擔縣級生本課堂研討示范課(研究課)或專題培訓講座每次記3分(同一性質或內容的成果只記一次);②評選當年有關生本課堂教學研究的論文、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在國家、省、市、縣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評選獲獎的,每篇分別記4、3、2、1分(同一件作品只記最高級別)。研究成果內容必須與所參加晉級(優質課評選)的學科、學段對應,兩項成果獎勵積分上限為10分。非考試學科不計算教學成績,按達標階段要求執行。

4、參加優質課晉級教師資格

縣一級達標課教師中,小學近三年教學成績、初中近五年畢業班教學成績至少要有一年在縣平均水平以上,至少完成一輪相應學段循環教學,無師德失范行為和違法、違紀行為的現崗教師。

5、等級認定比例

學校、鄉鎮(協作區)組織的達標驗收活動,每次進入達標等次的教師比例為:小學語文、數學,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控制在實際參加教師總數的40%以內,其他學科控制在50%以內;縣級達標和優質課晉級活動所有學科均按實際參加教師總數的90%進入達標課或優質課等次,被評定為一級、二級、三級優質課教師的比例分別為20%、30%、40%;講課、說課和備課三項有任意一項得分低于80分的,不得被定為相應級別的達標課或優質課教師。

近五年內獲得市級及以上優質課的教師直接定為生本課堂縣級優質課教師,近五年內獲得縣級優質課的教師直接定為生本課堂縣級達標課教師。

6、主要功能及結果運用

教師生本課堂教學水平等級逐級晉升,獲得的基礎等級作為晉升高一等級的基本資格。縣級認定的水平等級與教師年度工作考核、績效獎懲、職稱晉升、骨干教師評選、名師名校長評選、教師聘任、評先表模等掛鉤,縣級優質課作為評選名師和晉升高級職稱的先決條件。參加省、市優質課評選原則上必須是縣一級優質課教師。

評選結果實行動態管理,每輪每次評選認定的生本課堂達標課和優質課教師以通報時間開始計算,有效期為5年。5年內參加縣級以上講課獲獎的教師納入優質課系列。

教育局為縣級達標課和優質課教師頒發證書,制發胸牌,并在主要媒體上宣傳公示。各校也要通過媒體報道、櫥窗展板、形象牌、佩戴胸牌等形式向社會宣傳,讓學生、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了解教師水平能力狀況,展示教師良好形象,提高教師知名度,增強教師榮譽感。

五、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成立保康縣生本課堂教學達標晉級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局分管教學領導任組長,教研室班子成員任副組長,中小學教研員任成員,負責制定活動方案,組織縣級達標驗收和晉級認定(優質課評選),開展研究總結和專項檢查指導等工作。

各鄉鎮(協作區)要統籌安排轄區內的達標驗收工作,對活動過程進行指導和督辦,并按要求組織開展鄉鎮(協作區)級達標課驗收活動,推薦參加縣級達標課和優質課晉級活動教師的候選人,完成各項基礎性工作。

各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各學校也要成立領導專班,制定系列化工作方案,統籌本鄉鎮(學校)達標驗收工作,營造校內全員煉課的環境和氛圍,開展逐級達標驗收活動。

實行達標晉級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各校要以達標晉級活動為載體,層層煉課,級級驗收,反復錘煉教師教學基本功,引導教師深入研究生本課堂,在實踐中改進完善,要把達標晉級活動作為提高教師素質、推進生本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工程抓實抓好,做出成效,做出亮點。

2、制定標準、嚴格程序

縣級達標驗收和優質課晉級,中小學分學科組建評委會,各學科根據需要選聘3至5名骨干教師(中心教研組長)擔任評委,各鄉鎮(協作區)和學校組織開展達標驗收活動可參照上述辦法,結合實際組建評委會。中小學教研員根據各學科生本課堂教學要求,分別制定達標驗收、優質課晉級階段的講課、說課、備課評價標準,各鄉鎮(協作區)和學校可以使用縣級標準,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另行制定,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標準,結合教學實際理解應用,發揮標準的導向作用。

嚴格資格審查和推薦程序,嚴格把握評選認定的各項標準和過程操作,提高評選認定活動的信度。

3、精心組織、統籌兼顧

達標晉級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作為常規工作持之以恒抓好落實。學校學期和學年教學工作計劃要對生本課堂達標晉級活動做統籌安排,要與課內比教學、教學協作區活動、生本課堂研討及校本研究等工作有機結合,協調統一。要精心組織每輪煉課或達標驗收活動,確保活動過程規范有序、真實有效,評定結果客觀公正,令人信服。

4、強化研究,加強督導

達標晉級活動是全縣推進生本課堂研究的主要載體和途徑,目的是通過提高教師執教生本課堂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學科專業素質,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這一終極目標,因此,煉課、達標驗收、優質課晉級等各個階段都要圍繞生本課堂這一主題開展,活動過程中要組織骨干教師和科研人員加強對生本課堂教學各環節的研究,重點在教和學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等方面思考改進。每輪活動結束,各校要組織教師進行反思總結,研究問題所在,思考改進之處,提出解決之策。

教研室將對各鄉鎮(協作區)組織開展達標晉級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適時召開階段總結分析會,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學校組織開展達標晉級活動情況納入校長績效工資考核、學校教學工作年度考核和學校年度目標考核。

一中和職教中心可參照本方案,結合學校實際,制定達標晉級活動方案,每輪活動結果和活動方案報生本教育辦公室備案。

重視活動過程痕跡管理。各學校、各鄉鎮(協作區)要及時將達標晉級過程資料與比教學工作資料合并歸檔,檔案資料作為檢查的重要內容,教研室要形成反映活動全貌的資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