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假期生活故事打板栗
8月24日晚10時40許,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從鄭州趕回了家,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已經睡下了。在回來的路上就接到爸爸的電話說明天要打板栗,我既興奮又失落。我已經好幾年沒在家幫爸爸媽媽打板栗了,今年能在家幫他們幾天,打心眼兒里高興,可是我又苦于自己不是三尺男兒,不能幫他們分擔更多。每年的農忙時節是家里最忙的時候,也是爸爸媽媽最累的時候,因為上學的緣故,我不能在家幫助他們,爸爸總是說我一到農忙就去學校“偷懶”。
第二天早上五點的時候,爸爸媽媽就起床了,這就意味著忙碌的一天從現在就要開始了。媽媽做飯,爸爸則準備一些上山要用的東西:竹竿、竹筐、竹夾、剪刀、袋子、水和干糧。而我就把一家人昨天換洗的衣服拿去搓洗干凈,晾曬在院子里。洗完衣服,媽媽的飯也已經做好了,一家人匆匆忙忙地吃完,背上東西就出發了,這時候太陽公公還在睡懶覺呢。
立秋后的鄉村早晨涼意正濃,少了夏日里知了的聒噪。由于好幾年沒有上過山了,到了半山腰,我就累的氣喘吁吁,開始手腳并用向上爬。爸爸猶如他年輕時的身強力壯,不等我們追上,他已經來到板栗園開始忙活起來,拿著竹竿在樹上敲打著栗包,媽媽害怕我累著說她去撿,讓我找個陰涼地兒坐著剝殼,殊不知我已經偷偷拿著竹筐和竹夾來到爸爸打過的板栗樹下開始撿了,我覺得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處處需要被保護的小女孩兒了,我可以也應該幫媽媽分擔點兒什么。雖然媽媽嘴上沒有表揚我,但是從她寬慰的笑容可以看出來,她知道:女兒長大了,真的長大了。不知不覺太陽公公已爬上枝頭,火辣辣地照在這片我熱愛的土地上,仿佛是在對著我微笑。
篇2:教師假期生活隨感看到我春節這樣過……瞎想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在想,如今的春節除了放假外,似乎已然對大家失去了吸引力。由于霧霾的原因,連過年聽響的可能性也歸為零。我就想我的春節是不是可以在書店里度過的……
之所以有這個念頭也是最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作為電子書里的一哥,亞馬遜中國最近做了對于電子書閱讀的調查,對于“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的現實中,鄭州竟得意的在其中幾項中榜上有名。一個是電子書讀書完成度上,竟然進入前十,排名第八,遠超北上廣;另一項則是英文電子書閱讀完成率的城市排行榜中,高居第二位,讓我為之興奮。顯而易見,在日新月異的新鄭州大家業已開始重視讀書,重視讀書則會提高居民素質,素質提高勢必會帶來快速發展,前景美好。
不過由于電子設備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以及人們對紙化讀物懷舊回歸,有不少人已經走進書店、圖書館,雖然沒有什么確切的大數據給大家列以支持,但從越來越多的個性化獨立書店的出現也可略見一斑,在各種經濟大幅度下滑的當下,能夠經營并新成立這些書店的確讓人側目,曾幾何時,書店被公認為最賠錢的店鋪之一。如今書店已然崛起,一方面和現今人們的需求相關,另一方面也說明向來墨守成規的讀書人已經改變了思路,他們通過微信、網絡等信息渠道擴大宣傳,尋求受益大眾,大量的客戶群體了解書店、走進書店。當然書店市場也給更多讀者帶來了個性化選擇,舒適的閱讀環境、便捷的取閱方式,還是其成功的根本。讓已解決溫飽的群眾們走向了尋求精神食糧的追求上去了。……
……
想象著坐在書店臨窗的座位上,看著新書,品著清茶,偶爾看著街上的燈紅酒綠,一定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篇3:教師假期生活隨筆十一回家掰玉米
“十一”小長假的第四天,當同事的旅游經歷在微信圈刷爆的時候,我和媳婦回到娘家幫家人掰玉米。
原本娘家人早就住上樓房,地也被征完了。雖然家里不缺吃喝,但總感覺沒地種閑得慌。于是,老丈人不顧全家的反對借了鄰村一畝多地種糧食。
由于地少,機器不愿來,只得靠人工收割。所以,全家齊上陣,搶收玉米。這是我第一次下地掰玉米。媳婦怕我吃不了苦,還特意讓我穿了件舊衣服。
很快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竹籃下到地里,跟著岳母學,先把玉米稈上的葉子向下壓一壓,再用左手把住玉米稈子,右手緊抓玉米棒子,使勁一甩,“咔嚓”一聲,便掰了一個下來。掰了不多一會兒,一籃就滿了。最后把玉米集中到一塊,用編織袋裝好扔到三輪車上就可以了。當天的天氣還可以,涼爽宜人,之前媳婦嚇唬我的惡劣環境根本沒出現。只是沒想到小小的一塊地,竟然可以收兩車。掰玉米很容易漏掉,特別是一些刮倒的玉米稈,不認真看容易錯過。
周圍的地里還有很多大學生回家幫忙,很多學生認為,隨著一年年的長大,自己的空閑時間會慢慢被另外一些事情占據,趁現在有時間就回來幫幫父母。秋收的時候雖然很累,不過望著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心里還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