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教育隨筆: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讓孩子愛上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回想起來,我當初是很不愛學習的,只是受不了家長無休止的嘮叨,所以一怒之下投身學習,結果這一投身就把自己給投進去了,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每遇到一些難題總是要通過學習一些東西去掌握如何克服。有個段子說,下屬問領導,黨的**大召開后,我們應該怎么辦?領導略微沉吟,然后刷刷刷寫了幾個字:淡出江湖,好好學習。
所以,***說要大興學習之風,通過學習走向未來。這是很有道理的,對于成年人,連接現在與未來的方式是什么呢?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學習什么呢?學習我們應該學習的那些東西,這些東西必須是對于我們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有幫助的。
打一個比方,學習就好比給一輛汽車進行保養,你要及時給它添加燃油、潤滑油、冷卻液,及時價差各個部位的磨損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患于未然,這樣你的車才能以良好的狀態把你載向遠方。反之,假如你不注重學習,就好比不注重對于車輛的養護,那么它的一些安全隱患就會不斷增多,對于一個擁有上萬個零件的汽車而言,你稍微缺少一點養護,說不定哪天它就會把你給撂在半道上,讓你進退兩難。由此可見,學習是很重要的。只要你注重學習,會學習,你就能夠通過學習走向未來。
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呢?這個問題我們都很關心。我想,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把上面講的這種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明白。也就是說,我們要讓孩子們深切地體會到,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走向未來。因此,只有學習,必須學習。我當初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強制的,因為有那么兩個人整天在你耳邊嘮叨,這是在是太可怕了。學習一下沒什么,不就是累一點苦一點嘛,還可以忍受,可是,聽別人嘮叨卻是很難忍受的,簡直要崩潰掉。所以我只有學習。可是一旦當我投入學習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們是可以通過學習走向未來的。因為通過學習,我能夠克服各種困難,解決各種難題,真的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無所不往,我沒有理由不學習,除非我想止步不前無所作為,而這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不現實的。
對于讓孩子愛上學習,有兩種方式可以參考。一種方式就是嘮叨。雖然這看起來很煩,但是這個方法很管用。好多年以來,我一直沒有明白這個方法的絕妙之處,指導我學習了幾年社會學并且有了一些宣傳工作的經驗之后,我突然明白,原來嘮叨是一種很重要的宣傳工作的藝術,這種方法被很多宣傳工作者所采用,當然也包括我的家長。嘮叨這個方法有一個更加正規的名字,叫做“重復”。
有一個成語,叫做三人成虎。講的就是重復的重要作用。當年人們也講,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這就是重復,俗名叫做嘮叨。從社會宣傳的藝術來講,一旦把一個事情不停地重復下去,時間一長,這個事情就會深入到一個人的意識中去,進而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所以,你可以發現,其實很多事情,是被反復宣傳的,比如,領導們講話一開始總是這樣講,要在某某某的指導下,充分認識某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這個場合下,他要這樣講,換了一個場合,他還是要這樣講,這就是重復。
凡是被重復的,往往說明它很重要,也是重復者希望并且能夠讓人們接受的原則和理念。對于讓孩子愛上學習這件事情而言,嘮叨是一種很重要的方法。我自己就是在這個方法面前臣服的,結果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被解放出來。在學習方面,要明白一點,重復是學習之母,思考是科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人們還不能獨立思考的時候,就只有不斷地重復了。
第二種方式就是引導。與嘮叨不同的是,引導不是通過重復,而是在無形在中讓人主動去接受某些原則和理念。比如,我們在社會宣傳中非常注重樹立典型、宣傳典型,這就是引導。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們喜歡說某某某作業做的很好,然后把他的作業本貼出來展示一下,或者搞個三好學生評選、學習標兵評選等等,這些都是樹立典型,并且通過典型進行宣傳和引導,從而讓人們接受典型的標準,向典型看齊。有個成語叫做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家長喜歡對孩子講,誰誰誰學習很好啊,你讓向人家學習的,誰誰誰考上了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甚至出國留學了,你看著辦啊等等。想當年,我也曾經中過這一招。有一段時間,應該是在我投身學習之前,我發現家長喜歡在我面前講一些別人學習的故事,誰誰誰學習特別用功,考上了縣里最好的中學,誰誰誰在學校里是佼佼者,后來考取了研究生等等,我一聽就感到很緊張,心想壞了,假如我做不到那豈不很丟人,算了豁出去了,結果后來他們說的我也做到了。現在想起來,幸虧當年他們沒有說誰誰誰通過學習成為了總統或者聯合國秘書長,不然我就真的要丟人了。
在我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并不贊成嘮叨,因為著個方法太過于恐怖,用的不好甚至會起到反作用,那就適得其反了。我比較贊成引導。因為孩子天生就具有學習的天性,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護好這種天性,并且讓這些學習的天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每當我女兒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我會這樣跟她講,首先,這件事情是你要做的事情,因此,它是你自己的事情,既然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運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它。第二,怎么樣解決要自己動腦筋。于是她就會去學習,她很喜歡觀察,而且觀察和模仿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她會看別的小朋友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也會看大人是怎么做的,所有能夠接觸的東西都會成為她的觀察對象,于是終于有一天,她會把她所面臨的問題解決掉。所以,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發揮孩子的學習天性,讓他們不斷自我完善。
第三種方式就是身教。如果說嘮叨和引導是言傳,那么,我們在這之外還有配合以身教。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實是身教。所謂身教就是你要求別人做到的你首先要做的。你要別人做一個愛學習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是一個愛學習的人。有句話叫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這里講的是遺傳,其實也有身教的成分。我女兒喜歡觀察小動物,于是我經常帶她看小花貓,結果她發現小花貓的媽媽一直在教小貓學習,而它們學習的方式就是示范,老貓會抓一只老鼠,抓一會兒,然后放掉,然后再抓回來再放掉,小貓也會一邊看一遍學習。這就是身教。要讓別人會抓老鼠,自己首先要會抓老鼠,這一點很重要。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孝順的人。可是他們常常忘記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孝順的人,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假如家長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孩子將來就很難成為他們所希望成為的對象。
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我的母親做的很好。在我很小時候,我就一直在觀察她是怎么對待老人的,我們家的老人并沒有和我們住在一起,但是只要有好吃的東西,她就會叫老人一起來吃。她會找專門找時間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噓寒問暖,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所以我到現在一直都很喜歡老人。雖然自我到外地上學工作之后一直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要去看看老人,向他們講講我的見聞,我的學習,我的工作,也聽聽他們對我的學習和工作的建議,了解他們對生活和未來的看法。這就是身教。
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這個問題上,這一點很重要。假如你是一個討厭學習的人,可是你也要學習,就是裝也要裝出個樣子來。在這一方面,我本身就在投身學習,沒有什么好裝的。所以我女兒很小就知道讀書,她盡管一刻都不停,可是我發現她喜歡看圖畫書,一旦看書,她就會安靜下來,問我書上的這個是什么,那個是什么,為什么這個會這樣,那個會那樣。她還是縣城圖書館最小的讀者,她不但觀察大人如何讀書學習,還喜歡觀察小朋友們如何讀書學習。有的時候我會帶她到圖書館,她最近又通過觀察學會了自己挑書和借書,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覺得很開心。
在讀書學習方面,我進行了刻意的引導。因為我認為,一個孩子盡管他天生就具有學習的天性,可是作為大人,我們卻很難保護好這些天性,我們隊他們的保護總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我們沒有辦法保護這些學習的天性,尤其是當他們進入到應試教育的體制內,進行系統的學校學習之后,我們就更加無能無力了。所以,我認為,在他們進入學校之前,我們就要在保護好這些學習天性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此外,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一點,盡管孩子對于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但是,他們說生活的世界畢竟是有限的,因此,他們對于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總有一天會由于他們生活的局限而淡化,從這一點考慮,我們也十分有必要培養他們從小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
因為通過讀書學習可以起到兩個效果。一是保護他們學習的天性。二是不斷拓展他們的世界。要知道,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里面記載和古今中外的很多東西,我們的眼鏡所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世界的確是有限的,我們的活動范圍也是有限的,但是讀書學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過去的人們的生活和思想,接觸到我們的生活世界之外的人們的生活和思想,這樣就大大拓展了我們世界,使我們對于世界保持著好奇和探索。所以,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方面,盡管學習的方式很多,學習內容頁很豐富,但是一定不要忽視通過讀書所進行的學習。
在這一方面,我們要明白一點: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嘮叨重復、典型引導、言傳身教,所有這些都是授人以魚,都是暫時的,不能長期發揮作用。最重要的我覺得有兩點,也是通過上面那些方法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第一,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走向未來,要要他們從內心深處明白這個道理,就要給他們以危機感。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危機感的人會去主動學習。因為他不學習也可以走向未來,尤其對于富二代而言,至少他自己通過吃點老本是可以走向未來的,所以他覺得沒有必要學習。雖然有句話叫做富不過三代,但是,他認為能夠保證一代也很好,假如他的目光還不長遠的話。第二,一定要讓孩子在明白學習重要性的基礎上盡管養成學習的習慣,白學習作為一項終生的事情來做,活到老學到老。
在幫助孩子樹立危機感方面,現在有很多家長做的太過了,什么都為孩子想到了,什么都為孩子做到的,不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且面面俱到無微不至,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為他們做好了,就剝奪了他們自我訓練的機會,使他們壓縮了他們成長的空間。有句話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還有句話叫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所以,零花錢不要給的太多,幫孩子做的不要太多,一切盡量讓他們自己來,他們才有可能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在幫助孩子愛上學習這方面,現在有很多家長做的太差了,自己首先忽視了學習,忘掉了學習,每天看看電視玩玩游戲消磨一下時間,孩子自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怎么會學習呢?一個教授的孩子送到一個小偷的家庭和一個小偷的孩子送到一個教授的家庭,這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古代有所謂孟母三遷,其實也是講身教,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