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隨筆:給孩子愛心

教育隨筆:給孩子愛心

2024-08-01 閱讀 7909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教育隨筆:給孩子愛心

溪哲是剛從其他幼兒園轉來我們班的,見他的第一眼就覺得這個孩子的性格有些內向。果不其然,來我們班的第二個早上,他的媽媽就送不來了。

那天早上,我正在組織孩子們后動,聽到教室外面哭聲連連。我的心當時一緊,難道是我們班的孩子在鬧嗎?打扮得孩子怎么還這樣?我想這就走出去了教室一看。原來是溪哲在鬧著不來上幼兒園,不想晚上在這周托。我就急忙走上前與他的媽媽進行溝通,溝通了一會,這個孩子原來是跟著媽媽一個人生活。從小就特別依賴媽媽,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在幼兒園周托,好不容易適應了那邊的環境。卻又因為媽媽工作調動不得不轉過來,本來孩子的性格就內向不愛說話加上對這個新環境、新集體有感到陌生。所以不愿意上幼兒園了解完狀況我對他媽媽說:“沒事你放心吧!孩子交給我我來幫助他適應。”

之后的每天我不斷的引導小朋友們去和溪哲一起做游戲,吃飯時細心的為他添菜。午睡時讓他睡在我身邊輕輕的撫著他。晚上周托后又又及時給他媽媽打電話。告訴他媽媽這一天在校的表現。讓他媽媽放心。漸漸的通過一周的相處。溪哲開始融入到我們班的集體生活生活了。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其實,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要求多給孩子給孩愛心、溫暖、孩子才會愛上幼兒園、愛上你。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英語教師隨筆:讓愛心和智慧為我們助航

讓愛心和智慧為我們助航-------暑期培訓學習心得

第四小學哈麗美

根據市領導及市教體局的安排,7月11日至29日我們參加了北美13位教師對全市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能與北美的教育學博士、碩士以及各教育層的教學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聆聽他們的教誨,的確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二十天來,我們既緊張又興奮,既激動又期待,為他們標準流利的發音所吸引,為他們淵博的專業知識所折服,更為他們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他們毫無保留的課堂展示和經驗介紹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我的老師Mrschristensen雖然六十多歲了,但是她的言行舉止之中無不流露出一位優秀教師所具有的風采。她的課堂讓我從聽力、語音、詞匯、句型、語法教學等都學到了不少教學知識,同時自己的英語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課堂中,教師組織教學的基本理念:以人為本,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讓學生快樂學習并將各種趣味活動貫穿始終。老師所采用的這些活動讓我記憶尤為深刻。

一、唱歌。課前、課中、課后,只要有合適的時機,教師就穿插一些歌曲,即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的疲勞感。

二、韻詩(Chant).在很多時候,Chant非常有助于學生記憶單詞的。學完單詞后,編一些朗朗上口的Chant,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另一種方式之中跟快地掌握單詞。

三、游戲活動。

很多活動非常富有趣味性,作為成年人我們東感覺很有意思,所以我想我的學生們一定會更加喜歡。

1、搶凳子游戲。如:沒有凳子的同學說一個老師固定好的句式,回答為“Yes”或“No”。如果回答是“Yes”,立即起立搶坐站起來的認的凳子,沒有搶到凳子的同學接著說句子。這個游戲可以用來反復練習固定句式。

2、競猜詞語。如學習了詞語后,將新學的單詞卡片發給小組,然后教師說意思學生說單詞想站起來并舉起所說單詞者得分。

3、交換和作者。

這種方法是用來反復練習對話。Mrschristensen把這種活動稱為Waponcircle.幾個學生圍成里外兩個圈,形狀像一個花朵,中間為花蕊,外圈為花瓣花瓣每和一個花蕊進行完對話后依次順時針或者逆時針交換一個合作者,直到回到原位。當然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在這里就不再依次例舉了。

由此我認識到:課堂教學在客觀地考量著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教師在上課之前備課是否認真細致,設計是否科學合理……會在課堂上直接體現出來。我想以后上課應該想著方面努力;

一、善于啟發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匹千里馬,老師則是發現他們的伯樂。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蘊藏的能量。可能深埋在地不被發現。如何調動這些積極因素是一個好老師應該追求的。

二、注重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

語境的創設必須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如講“light”“heavy”時,用學生的書包來這一課程資源來輔助教學,讓學生立刻就能知道單詞的意思。又如在講時間時呈現一個鐘表,借用鐘表來教學‘‘What‘‘sthetime?‘‘效果非常好。

三、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

1、善于利用多媒體,體態語言等各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

2、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的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3、有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作后盾,詞匯豐富,課堂充實。

四、難點的巧妙突破

老師首先要從視覺和聽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先通過各種方式的認讀使學生很輕松地掌握單詞,教師再引導學生先組合出一個句子,化難為易,最后再提升到讓學生自己來組合其他句子。讓學生很輕松就把難點突破了。

五、注重高年級學生的特點

注重英語交流、培養英語思維,注重對語法知識點的梳理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不在是讀讀說說就能完成任務了。他們進入了英語學習的另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有大量枯燥的語法知識點需要他們的掌握。,例如在教新句型時,出現了現在進行時態式,教師就應立即進行歸納和梳理。老師不是在做題的時候才給學生歸納總結語法知識點的規律,而是在這一語法知識點一出現的時候,就要把這一知識點歸納梳理好,讓學生系統的有條理的掌握語法點。

從教十多年的我對自己的教學比較自信,自以為是個對教學投入而又用心的教師。但在這次培訓中,當這些老師說出他們的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我卻很震撼。美國教師如此敞開心扉的將自己的心得與我們分享,怎能不讓人肅然起敬?是的,教師的一個無心之舉,卻讓孩子幸福了很久,從而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學習態度,甚至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是過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表現和學習成績,較少留意他們脆弱的心靈,尤其那些處于愛的真空狀態的留守兒童,忽視他們的情感需求。老師在日復一日的繁瑣中變得愛心匱乏、冷漠偏激,有時甚至粗暴地踐踏他們的尊嚴,讓他們心存畏懼,敬而遠師。作為老師,無論生活中有多么的不順,我們都應該將一切煩惱拋在室外,帶著愛心和耐心走上講臺,用心靈呵護生命,用青春點燃激情,用熱血譜寫贊歌。我們能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呵護每個孩子,不去傷害他們,也許我們的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能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善待孩子應是我們教師的行為準則。

光有愛心的教育還是不夠的,只有借助智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們飛的更高更遠。怎樣點燃孩子的智慧的火花?教師必須是永遠充氣的打火機!讓學生樂此不疲,充滿期待。我想這就是教學的藝術,也是每位教師追求的人生境界。

笑對孩子,笑對得失,笑對人生。給自己的夢多一些浪漫的遐想,給自己的心多一些快樂的追求。曹植曾說過“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負;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其實,學會用一種超然和從容的態度去看待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擁有一份“雁過無痕,風吹無形”的淡定,才是最佳的人生態度。沉積心靈的悸動,聆聽內心的回音,讓自己在凡塵中獨守飄逸,在濁世中散發香郁,為自己點燃一盞心燈,用愛心引領學生走過青春的沼澤,用智慧啟迪學生打開創造之門,用信任幫助學生放飛理想的風箏。總的來講,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教學是一門用心的學問,是一門用心的藝術。要讓學生“知其然”,教師必先“知其所以然”,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必先“知其未盡然”。有時好課上起來很不容易,加深自己對問題的思考和理解,更可以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在以后課堂上進行修正,不斷的嘗試、驗證自己的思考。只有自己發現的問題,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才會不再是問題。這對自己的提高很有幫助。

篇3:小學教育隨筆愛心和信任是批評基礎

心得陶行知先生四顆糖果多么感人!學生打人,校長沒有訓斥,沒有疾言厲色,更沒有體罰學生,而是用四塊糖的方式肯定了學生守時、尊重人、正義和勇于認錯的四個優點,從而使學生一步步認識了錯誤。不愧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僅用“四塊糖”就達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四塊糖”上不僅凝聚著教育家的愛心、信任、平等、尊重、理解和寬容,而且呈現了教育家高超的批評藝術和教育方法,這種循循善誘的方法值得當今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深思。

批評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門藝術!面對有錯誤的學生,對他們多一份尊重和寬容,少一點批評與苛求;多一份支持和幫助,少一點埋怨與指責;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少一點挑剔與猜忌;多一份坦誠和關心,少一點掩飾與冷漠。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告誡我們,教學方法要充滿愛心和信任。愛心,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心,體會到你的善意,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教師的一切工作才會是有效勞動。否則,縱有千言萬語,也只是徒勞。信任學生,是對自己思想工作的一種肯定。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則全部教育設想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準備安排全都是白搭,不會有任何效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從法制的角度講,青少年也是獨立的社會個體,他們不僅享受一般公民的絕大多數權利,而且受到社會的特別保護。青少年也有受尊重的權利。青少年時期,如果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地位被忽視,甚至被歧視,很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情緒,在他們已存在逆反心理的情況下再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而陶行知,作為一校之長,既沒有領導的架子,也沒有教育家的權威,他既擺平了自己的心態,也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犯了錯誤的學生也真誠地當作人對待,尊重其人格,這自然就為進一步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開了“綠燈”。這樣一場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一種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之上的思想工作,焉有不成功之理。

理解萬歲,是學生的共同呼聲。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和學生溝通;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才會找到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正確方法。缺乏理解,學生的思想工作就會失去保障。如何理解學生呢?首先要經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其次,要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做到與學生同喜同悲。理解了學生,就會做到寬容。為師者寬容,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生在寬容的環境里,才會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寬容不等于縱容,無關大是大非,無關道德品質的小缺點、小毛病,會使學生更顯出自己的個性,切不可斤斤計較。對這些小缺點,為師者要有寬廣的胸懷,要努力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總去抓學生的“辮子”和“尾巴”;做到寬容,遇事要分情析理,忌把學生“一棍子打死”;做到寬容,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可簡單粗暴。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告誡我們,熱愛和信任學生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學習、提升素質、塑造師德,靜下心來教書,捧出愛心育人,就是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我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們的學生,呵護比我們弱小的生命,這是教育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我們學習陶行知的教學方法,對于老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具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