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愛和自由》讀后感

《愛和自由》讀后感

2024-08-01 閱讀 2771

《愛和自由》讀后感

看完這本書,會讓你覺得心頭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那樣,真的,很沉重。書的作者是一位長期從事蒙氏教育的工作者,她的理念、她的思想,她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讓你,尤其是為人母的你、為人師的你感慨萬分。到底,我們都對孩子做了什么!我們真的是在愛孩子嗎?或許,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我們更愛的是我們自己?

說到愛孩子,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或許都會拍著胸脯肯定自己,但是如果是問給孩子自由了嗎?很多爸爸媽媽們都不敢出聲了。我們老師呢?對孩子,我們又給了他們足夠的自由嗎?答案是:沒有。

在我們傳統的思維里,自由代表的就是放縱,就是不聞不問。所以,我們掛著“愛”的旗號,包辦了孩子的一切。怕孩子摔疼,我們始終牽著他們的手不肯放開;怕孩子弄臟,嫌他們慢,我們堅持喂飯、幫他們穿衣、穿鞋襪;為了孩子“好”,我們幫他們做好了所有的選擇,吃什么、穿什么、看什么、玩什么,而且還幫他們安排好了時間。孩子們什么都不用考慮,按著我們為他們安排好的路線一步一步的走著,如果偏離了這條路線,就是不聽話......

天啊!多么可怕,這就是我們給孩子的愛么?

我非常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因為我從中明白了孩子他一生下來就蘊涵著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

那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什么呢?是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愛,給予孩子成長的機會,并讓孩子感知到您的愛,為孩子的發展和每一個生活細節提供條件和幫助。而這些必須建立在你對孩子生命發展了解的基礎上。有很多的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一無所知,他總是從自己的成長經驗或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知從孩子的利益出發。真正會愛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說孩子對父母的依戀程度比較小、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等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快樂無比。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讓孩子從愛走向獨立。因為孩子是靠愛而走向成長、走向獨立、走向充滿幸福的人生。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所以當媽媽很“倒霉”,你必須多愛孩子,不能多愛自己。那為什么我們大多數的成人做不到這一點呢?因為我們也沒有長大,也在渴求愛,也在走向獨立的途中。

是的,當我們有了孩子的時候,我們想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比我們成長得更好,但我們卻做不到。因為我們的童年大都成長得不好,那些不好的東西已經作為潛意識積淀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在用這些東西對待孩子。

所以,要更好的愛我們的孩子,首先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任何人都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能尋找到一個愛你的人,先讓自己長大、獨立,讓自己內心充滿愛!

讓我們期待:孩子因為愛而愿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篇2:《平等與自由》讀后感

《平等與自由》讀后感

這本書是盧梭對“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什么,它是由自然法認可的嗎?”這個問題的回答。總的來說,盧梭認為,人類的不平等是文明社會的發展帶來的,在自然狀態中并不存在。他認為人類不平等的發展過程是:法律和私有財產權的建立是第一階段(財富上的不平等),官員制度是第二階段(政治上的不平等),合法的權利變成了專制權利(主人與奴隸的狀態,最盲目的服從就是奴隸們擁有的唯一的美德)。

書的第一部分試圖證明在自然狀態中的人們是平等的、自由的(細枝末節的論據見于那占了文章三分之一的注釋里),這部分幾乎就建立在幾本游記和博物志的基礎上(我可以說大多是想象),但這也是生活在18世紀的盧梭能做到的最好程度了---僅憑歐洲人對外界和人類起源探索的前期得來的一些證據和結論,憑對文明社會的敏銳觀察,盧梭的警言就振聾發聵:自然狀態中的人們是平等的、自由的、沒有道德觀念(不等于惡)、沒有侵害之心的;而理性的發展和制度的建立使人們失去了自由,帶來更多的痛苦,產生各種違反自然法的不平等,甚至使人們淪為奴隸。

最可貴的是他對自由的理解---失去了自由的人是如何藐視自由,不習慣自由的人會在自由中淪陷,出賣自由的人有何權力把這種出賣強加到下一代身上等等。

但盧梭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大哲學家一樣,對女性的理解帶有強烈的歧視和厭女傾向(他沒有意識到這是不平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認為女性用本來不存在的愛情把男人、家族綁到一起,使彼此相互依賴,某種程度上使人類失去了自由。

讀后感,財產權,歐洲人,自然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