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上學期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的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品德與生活和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第十七周學校安排了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考察,首先將成績簡單分析一下:
本次考察,我采取了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試出了三道大題,前兩道題目是針對學科教學目標的,最后一道是針對英語教學目標的;口試主要是考察英語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最后的成績還可以,英語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非常好,學科目標中有少數同學出現幾處錯誤,反映了部分學生上課學習不扎實。各個班級的成績大體情況如下:
優秀(95以上)良好(80以上)達標(60以上)
一班2460
二班2280
三班2730
四班19110
本學期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堂常規。作為一名初職教師,我不想以此作為理由,但確實對教學存在很大的影響。面對一年級的小孩子,他們那樣的天真活潑,課堂常規建立階段,我沒有嚴厲起來,結果后來的課堂,不論怎么整,都難以達到像班主任老師上課一樣的井然有序。沒有好的課堂常規,部分過于活潑的學生就不能很好的聽講,自然就不能很好得掌握知識。本次^考~試,這個問題就很明顯地反映了出來。三班的課堂常規最好,所以優秀率達到了90%,而四班由于后半學期課堂管理無序,優秀率只有63%。學生都是一樣的聰明,問題就主要存在我身上了,下學期的教學工作一定要把常規放在首位。
2、學科教學。雖然我對教學很上心,每一節課都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參,做出課件,但是由于經驗的缺乏,還是犯了很多的錯誤。首先,學期開始的時候,我沒有對整冊教材做出很好的整合,沒有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分析教材,所以有時候有些內容上起來的時候,自己就感覺特別沒勁,更何況是學生了。其次,教學的重難點,尤其是情感目標的達成,我把握的非常不好,有時候只是強調了一些知識,并沒有讓學生從情感上得以成長。再次,教學基本功比較差,面對一年級的孩子,可能也是一名男教師的緣故,我很難低下身子和學生談話,課堂中也很難低下身子,劉鴻飛老師能夠做出很多小孩子的動作,說出小孩子的語言,我很佩服,自己從情感上就存在一種抗拒,更何況是行為上了。最后,沒有很好的利用好教學資源,既沒有利用身邊的資源開展師本課程,也沒有很好利用基礎訓練來促進教學。事實證明,學生非常喜歡做基礎訓練上的題目,我考慮到學生不會寫字,所以很多題目都沒有做,其實應該帶領學生來說一說的。
3、雙語教學。從學期開始,我就對雙語教學存在很多困惑。首先,對品德這門課來說,情感的激發和培養占很重要的地位,雙語教學如何才能讓學生聽得懂,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一度困惑著我。其次,如何設計雙語教學目標呢?一年級學生英語剛剛開始起步,很多單詞都不認識,品德這門課程,涉及到的重點詞句本來就很復雜,如何達成這個雙語目標也是一個個大問題。再次,課堂英語用多少,怎么用,用什么,我都是一頭霧水。可以說,整個一學期,我的教學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有時候甚至用的英語很少,學期開始的時候還遭到過批評。不過,每次上課之前,我都重新糾正一下自己的發音,務必不能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另外,也問英語老師要了一年級的英語目標詞匯,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這樣還能夠起到輔助英語教學的目的。
以后針對以上問題,我需要做出努力:
1、建立有序的課堂常規。
2、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建立師本課程;扎實建立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能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完善教學。
3、不斷學習,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雙語教師。
篇2:《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我換牙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我換牙了》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經驗交流,了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一些常識,體會換牙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受,并能與大家分享由此帶來的成長的喜悅與煩惱。
2、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
3、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了解換牙和牙齒保健的常識。
2、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認識到牙齒健康對身體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我換牙了》是《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主題。這一主題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換牙、護牙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并逐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學情分析:
本班有67名學生,基本處于換牙期,對于換牙和牙齒保健常識多數學生還不清楚,只有少數學生從父母那里有一些了解,而對于保護牙齒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的刷牙,其相關知識知道得并不多,有的甚至從來也不刷牙。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借助本課教學,讓學生通過看、講、聽及實際操作等方式達到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自帶牙刷。
2、教學器材:牙具模型;牙齒衛生宣傳資料。
3、相關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笑嗎?(喜歡)那笑一個給你的小伙伴看看。
同學們相互笑。
2、指名(已經開始換牙的學生)到教室前面面向全體學生笑。
師:哇,同學們笑得太開心了,你們發現剛才這些同學在笑時他們的牙齒有什么特點嗎?(指名回答)
板書課題:我換牙了
3、哪些小朋友正在換牙?舉手說說你都換了幾顆牙了?
4、師小結:換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當人長到5、6歲的時候就開始換牙了,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標志著我們漸漸長大了。所以換牙是令人高興的事。
二、討論,經驗交流。
1、你能說說自己在換牙的時候最難忘的一件事嗎?(同桌先互相說,再指名說,說出自己換牙的感受。)
2、剛才同學們說得真好,那接下來我們一去看看<<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吧.。(課件出示: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
(1)師:看了芳芳和奶奶的換牙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嗎?為什么奶奶的牙掉了長不出來呢?讓我們一起去聽醫生是怎么說的?(課件出示)
(2)師:聽了醫生的話,你明白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我知道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一副叫乳牙,一副叫恒牙。乳牙長到一定的時候就會掉,再長出來的叫恒牙,恒牙掉了,就不會再長出來了。
3、師:你最近長出的牙齒是哪一顆,叫什么牙?換掉的叫什么牙?你現在長出的恒牙漂亮嗎?拿出準備好的鏡子看一看,對自己的牙齒滿意的同學請舉手。你的牙齒為什么這么漂亮?(指名說)那些同學還對自己的牙齒不太滿意?哪兒不滿意?
4、為了長出自己滿意的恒牙,在換牙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哪些呢?一起來看看芳芳和剛剛的表現吧!(課件出示:教材23頁)換牙時,你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呢?
5、猜猜看,像芳芳,剛剛這樣搖牙齒和舔牙齒,長出的牙齒會是什么樣呢?
6、小結:同學們可要記清楚了,在換牙的時候不能用手搖已經松動的牙齒,也不能用舌頭去舔長出來的新牙齒,這樣長出的恒牙才會既整齊又漂亮。
三、探究活動。
1、師:一副健康的牙齒在我們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學生舉例說明。
2、課件出示:漂亮的牙齒圖片。
師:你們想擁有這樣漂亮的牙齒嗎?指名回答。
3、剛才同學提到了要好好刷牙,你們平時是怎樣刷牙的呢?指名回答。
4、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刷牙經驗。
5、課件出示:我們一起來聽聽牙科醫生是怎樣說的?(要求學生邊看邊跟著學)
6、教師演示正確的刷牙方法。
7、聽《刷牙歌》集體拿出自帶的牙刷進行練習。
8、小組互相檢查刷牙過程,教師巡視糾正出現的問題。
四、課后延伸。
回家問問父母,除了正確刷牙,還應該怎樣保護牙齒?調查身邊有牙疼經歷的人,了解牙疼的感受和他們對你的忠告。
篇3:勝德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
勝德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總結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一學期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任務中,本人盡職盡責。按照大綱要求制定并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現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教學中論題鉆研教材,探索性的嘗試設計種種教學方式,以新教材理念為指導,不斷反思積累經驗,尋找效的教學途徑。所任科目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成績良好,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教學中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丑,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教學時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本學期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中盡量做到:
1、了解并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辨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并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向往之情。
3、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了解常見的職業,并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了解作為一年級小學生的責任,并樂于去承擔,
4、對周圍的動植物、自然現象有好奇心,并能通過一些簡單的假設和驗證進行探索;能有創意地利用廢舊材料來豐富自己的生活和活動。
5、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總之,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水平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