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高三地理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高三地理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2024-08-01 閱讀 4483

**-**學年度高三地理上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澄邁縣第二中學陳世茂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在這一學期,我的主要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指導學生會學讀地理。在新學期的開始階段,我就有意識的讓學生明白地理學科要學哪些內容。讓學生明白在課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課堂來獲取知識。讓學生領悟到課外復習的重要,如果利用練習題來掌握和鞏固知識。讓學生明白反復復習,經常復習鞏固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學會利用晚自修等課余的時間向老師請教問題。這些是我在開學初前幾個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務。這些工作,直接關系到今后地理教學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這階段我用勁了精力耐心地引導學生。直至大部分的學生潛移默化地達到了第一階段目標。

第二,時刻關心學生心態。態度可以影響甚至決定到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高三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受到沒有在校學生和社會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的決心總會有猶豫的時候。高三階段,靜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對學習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我總是把學習心態的知道貫穿于其中。除了在講授知識外,我還關心學生學習的效率。時刻關注學生的細微變化,爭取在第一時間幫助學生調整心態。在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適的時間和學生認真的談心,有意識地進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時間讓學生科學調整好心態,專心學習。

第三,準確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俗話說,知此知彼,方能百勝。在高三教學過程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我采用了很多形式很多方法來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上一起回顧復習,從學生回顧的快慢和準確性就可以知道學生掌握情況如何。課堂有意識抽查提問問題,課堂全班小測,也是我常用的方法。還有就是在講評習題或講解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相關聯的知識擴散、擴展,學生完成的情況,也是個很好的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方法。可以說,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我是十分的清楚。這樣,我在今后的復習教學工作中,就顯得很有針對性,就能做到高效率的、系統性的復習工作。當然,高三的教學是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也是我最專注最有成就感的教學工作。為了學生的將來,為了家長的期望,為了學校的榮譽,我會竭盡全力地奮斗在高三的教學工作上。同時,相信在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加出色、更加優秀。

篇2: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實踐與思考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實踐與思考

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似乎在重復勞動,其實不然。因為教育對象是鮮活的,教育的目標是隨時代變化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求新求變。我們全體高三地理教師對去年一年的教學進行了一下反思小結,一致認為收獲是巨大的,但不足之處又是極其明顯的。為了更好的調整今后的工作,促進明年的地理教學工作,現將**--20**學年教學工作做以下總結:

一、高考地理復習的成功經驗

1、目標明確,計劃性強

像大多數學科一樣,地理復習策略為三輪復習,在高三工作開展之前,全體高三地理教師共同計劃每一輪復習的工作重點,結束時間,并對平時試卷的編制做了詳細的分工,所以說這一年的地理教學準備是充分的。分工是明確的,工作是有序的。

2、加強了集體備課,鉆研高考方向

今年高三地理在孫主任的帶領下,認真進行每次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時,我們有主題,有中心發言人,有討論,有時因備課需要,高三的集體備課每周是兩次、三次,遇到難題我們進行熱烈的討論,集體備課對青年教師幫助是巨大的,它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讓新上高三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另外集體備課中我們經常圍繞歷年高考題,討論今年的命題方向。多年在高三從事教學工作的孫主任在把握高考方向上有令人佩服的膽識和預見性。如今年地理高考試題,在多次集體備課中,孫主任指明地理復習的重點是:人口資源環境的結合部。近幾年環境問題經常考,去年考溫室效應一道大題,前年考了酸雨一道大題,所以今年臭氧很重要,結果表明這種推斷是正確的。在今年高考6道選擇題中有4道選擇題是關于臭氧問題,可以說這4道題孫主任押到了,而剩下的兩道選擇題是板塊學說的內容,這在平時也是我們做重點復習的。而大題部分果然考的人與資源問題,一道是能源消費構成,另一道是人口與資源問題。這兩道大題的模式在平日我們有過相關練習。所以,可以說今年地理備考方向把握非常準確。從學生反映回來的信息也是非常好的。

3、復習戰略定位要準

經過集體備課討論決定,去年地理復習戰略定位是這樣的:

①基礎知識要活

在第一輪復習中,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扎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等于死記,更重要的是理解和靈活運用,以變求新。通過新情景、新材料、多角度、多層次訓練學生靈活運用。我們知道高考特點是考思維,考核思維的全面性、靈活性及深刻性。所以基礎知識光扎實是不夠的,還應會靈活應用。這對于學生適應以能力立意的高考是非常有益的。

②建立空間概念提高識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的學科特色,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均突出了對圖表的考查,考的形式常見有:無圖考圖、圖表分析、區域識別三種。地理本身屬邊緣學科,文理兼顧,所以是綜合命題很好的切入點,地理大題對于學生來說是不易得高分的,難就難在地理有圖表,這需要學生能有效地獲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進而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平時復習地理時,教師一定要重點進行圖的訓練,要活化地圖,通過典型題,指導學生掌握讀圖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從圖表材料中獲取信息,如何用地理思維加工信息,以及如何規范答題。

③關注初高中的結合部

初中重視事實,高中重視原理,而高考往往以初中地理的區域為載體去考查高中地理的原理、規律,所以在第二輪復習中要加強與初中內容的結合。

④突出主干知識的復習

現在高考,已不再追求知識的覆蓋面,而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在第三輪復習中更要突出主干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防止學生因知識結構上的缺陷而答題要點不全。把課本由薄變厚,過渡到由厚變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⑤精講巧練

大綜合考試由于學科多,所以課時少,任務重,這更加需要我們用巧字來解決這個問題。平日的練習要注意典型性,作業量不能太大,學生作業量雖減少,但教師的全批全改力度要加強。通過批改,講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能力。

二、備考時存在的問題

1、教材回歸指導不到位

在自由復習期間,有很多學生依舊就題問題,真正仔細復習教材的人很少,這在普通班中更加明顯。學生感覺教材已看過多次,再回歸教材似乎很空洞,感覺無從下手,不知應重點看什么。所以希望今后高三地理復習中在回歸教材方面給出更具體的指導。

2、作業難度偏大

雖然作業量少,但難度需進一步降低。

3、平時模擬考與高考的難度偏差大

事實上這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因為平時的模擬考對學生和教師都有一定的導向性,由于每次都要進行排名,所以任課教師、備課組均不敢將自己平時的訓練難度降下來,但這與高考又是相矛盾的。所以這一問題應如何解決是值得我們全體大綜合組成員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4、答題規范性訓練不夠

以上就是我們高三地理備課組對這年工作的總結。從總體上講,**-20**年的備考指導是比較成功的。我們會將這些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在組內進行更深入的研討,希望我們所總結的經驗教訓對明年高三地理教學能有所幫助.

地理,高三,教學反思

篇3:學年高三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20**學年高三地理教學心得體會

20**學年與20**學年都帶高三,也正好是經歷了從舊教材到新教材的轉變,發現高考向著挑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方向在變化。比如:做再多的試題,在高考中碰到原題的概率幾乎是零,試題總是出人意料;再比如:即使是把教材帶進考場,開卷考試,分數也不會有太多的提高,發現大多問題無法在書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怎么辦呢?下面結合高三教學,談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重基礎

雖然高考處在不斷的變革之中,(不斷地滲透新的理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但其核心內容不變,如準確而全面得把握地理主干知識。首先要明確主干知識的內容;再者要透徹地理解(概念和原理)。要理解,要會區別概念,要會用地理原理去分析新的地理問題,如用熱力環流原理分析季風、海陸風、山谷風等。對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獲取高分的關鍵,(尤其是體現地理邏輯、地理思維的一類知識,它是地理試題的命題焦點。)

二、重視對區域地理的復習

區域地理在高考中很重要(高考試題中,把位置的判斷作為一種基本地理知識來看待的,所以區域圖常作為地理考題的背景。簡單來說幾乎每道地理高考題都有一幅相應的地圖,如果學生辨別不出圖中是什么地方那么下面圍繞該地方設計的題目就沒法做。)但是高中地理沒有區域地理的知識(是初中的內容),很容易被學生忽視;再者也不清楚到底要復習到什么程度。20**年浙江省考試說明對區域地理的要求是能夠了解不同尺度區域(如大洲、地區、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征。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題的分析并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總結幾點復習的方法:

1、掌握分析區域特征的一般方法。(通過對典型區域特征的分析,總結出分析區域特征的一般方法。)若遇到具體區域時[制度大全為您編輯]一定要結合區域具體的個性特點加以分析。(這樣即使在考試中遇到陌生的區域也胸有成竹。)

2、把握小區域時應把它放在其所屬的大地理區域背景下去考查,對區域要素的定位也應如此。(如世界某一地區的氣候特征應放在全球氣候分布的背景下分析;中國某一地區的氣候特征應放在中國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的分布背景下分析;某一地區的地形應放在全球地形分布的背景下分析。所以對區域地理各要素需要建立一個全球的和全中國的知識背景。)

如20**年的四川卷,考到了很小的地區尼泊爾。很多學生埋怨不認識這個國家,實際上這并不影響解題,只要將它放到南亞的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大地理背景下去分析,那么有關該地區的地形地勢、河流水文等問題就可以用該大背景的特點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