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三年級語文單元教學總結

小學三年級語文單元教學總結

2024-08-01 閱讀 6520

三年級單元主題教學總結

我們三年級語文組教師大膽創新,積極實踐探索,在**級十個班級中開展單元主題創新性課堂教學實驗,并初見成效。

一、實驗背景:

1.大語文教學觀

傳統的語文教學重知識落實,輕能力培養,重課內傳授,輕課外實踐。一直以來,我們都忽視了語文學科豐富的課程資源,緊摳教科書,隔絕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以致充滿生命力的語言文字成了學生眼里枯燥乏味的學習任務。新課標提倡語文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銜接,讓“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主題單元教學是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它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拓展知識的外延,吸納豐富的課外知識,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語文。

2.實行單元主題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同一主題的學習內容進行全局性的有機整合,可以跨學科,也可以跨年級,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

3.學生認知規律的要求。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是“整體---部分---整體”,學生是先整體感知,再細學部分,再回顧整理;

4.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要求。新課程下,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要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就必須整合教學內容,把兩節課、三節課的內容整合成一節課,壓縮教師講授的時間,把學習內容提前到授課之前,讓學生充分預習,充分挖掘教材,這就有必要把握單元內容;

5.素質教育下教學實際情況的要求。規范辦學以來,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增設了原來所沒有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禁止加班加點,壓縮了原來傳統課程的授課時間。授課時間少,而學習內容、任務并沒有相應縮減,這無疑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個難題,如果再沿用以往的課時授課模式很難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單元主題教學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之所以要嘗試單元主題性教學。說直接些,就是想節約更多的課堂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書本之外的機會,用這些摳出來的時間,去讀課外書,去寫作文,去做一些學生想做的事!

二、具體做法

(一)教材的選用:選用兩套教材:

1.現在使用的蘇教版教材。

2.學生借用以前學生使用的人教版教材。

韓興娥老師只用兩個星期學完一本教材,我們兩個多月學完一本教材。這樣就打破以前撼之不動的定律,結合我校的問題式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法。“弱水三千,只為一瓢飲”,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點突破。

(二)簡簡單單教語文

以教材為依托,將教材作讀物。單元主題性教學,以單元為單位,我們或者精講一篇課文,其他課文為輔助讀物;或者根據本單元主題,精選部分資料,打印出來,舉一返三,活學活用。

(三)大量課外閱讀。

《一百條裙子》《稻草人》《海底兩萬里》《魯賓孫漂流記》《綠野仙蹤》《彼得.潘》《列那狐傳奇》》《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中國名勝傳說》。我們每班每人同買一本書,10各班輪流閱讀,這樣每人可以擁有10本課外書,一學期平均5本左右。大體一個月讀完一本。

(四)詩詞賞析:每天早上讀常麗華老師“在農歷的天空下”和《日有所誦》開始詩詞學習之旅。親近自然,親近詩歌,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五)寫作

1.學了課文后,有仿寫、續寫、縮寫……

2.單元習作:每個單元都有習作,我們抓住訓練點,精選片段打印出來,讓學生多讀。古人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學生讀得多了,“依葫蘆畫瓢”。相信有了量的突破,就有質的飛躍。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已基本上軌!

3.日記每周三篇。建立班級博客,有條件的可以在博客上寫日記交流。

(六)課時的分配與安排

每周的8節語文課,5節上蘇教版教材;拿出2節語文課上人教版教材;古詩的教學安排在晨讀的時間。每周1節作文。

篇2: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生命課堂姹紫嫣紅

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結束了。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引下,我邊實踐,邊思索。站在教師的角度探索生命課堂,我是這樣做的:

生命對話,用心交流

如何上好一堂課呢?如何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語文課呢?

平時我會認真研究教材,自己讀懂課文,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經常與同年級組的老師探討,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次上課我都會全情投入,讓孩子們享受到文字帶來的快樂。課堂上我要求做筆記,這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有很大的幫助,剛開始需要提醒“做筆記了!”慢慢地,孩子們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需要用心記下,學知識也就容易多了。當然能養成上課記筆記習慣的同學仍然是一部分,教學措施能讓一部分孩子知道某種習慣帶來的好處,我想這也算是一種收獲吧。課后我還喜歡帶著孩子們“溫故而知新”,關起書來,把上一堂課的內容在心里梳理一遍,我問他們答,我說他們背,在短短幾分鐘內強化記憶所學內容。當我在語文課堂上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充滿求知欲的眼睛時,心中倍感欣慰。

從生活出發,習活力篇章

學語文就必定要寫作文,然而真正喜歡寫作文的同學畢竟是少數,因此作文訓練雖然枯燥了點,可還是要堅持讓孩子們做下去,這個學期每周我給孩子布置一篇小作,字數還得五百字左右。我明白孩子對習作提不起興趣來肯定是因為沒什么東西好寫,于是在題目的確定上我從來就不會隨便布置一個,很多時候都快要放學了,題目還沒想好--只因為我希望孩子們有東西可寫。秋游了,就寫《苗圃生態園之行》;中秋節到了,就寫《八月十五的月亮》;學完了《草蟲的村落》,就仿寫《我和

篇3:達立學校語文教研組階段教學總結

達立學校語文教研組階段教學總結

**年11月10日下午1點,達立語文教研組在達立會議室召開了階段教學總結會議。由教研組長蔣祖霞老師主持,達立語文組全體教師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由三項議程組成。

一、總結半學期以來的各備課組的教學情況,并回顧了教研組的主要活動情況。

各備課組長互相交流通報了各年級期中考試情況,蔣老師首先肯定了半學期以來各組的教學工作進行了肯定。接著回顧了半個學期以來教研組的幾項主要的活動,分別是:

于9月15日聽了黃厚江老師《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知識觀、訓練觀和過程觀》的主題講座;

初一、初二年級進行了廣泛而熱烈的開課活動;

與南京鼓樓區教研室成功進行了一次教學交流,南京專家們對我校學生印象深刻,給與我校語文教學以很高的評價;

單辛、范樺、袁菊華三位老師勤于思索,勇于學習,及時寫出了教學后感,蔣老師鼓勵各位老師在每次公開課后,執課、聽課教師都應及時寫出自己的感想,以獲得進一步提高;

通報備課筆記檢查情況,肯定了華曄、賈竹浩、鄭俊昊三位老師認真到位,富有特點的備課過程,也對新教師在教材研究方面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根據教科室的要求,教研組組織教師分別就白馬澗之行寫散文以記游,從而展現教師風采,現已有多位教師文章寫就,在校內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二、布置下半學期需開展的若干項任務,主要圍繞達立學校十周年校慶展開。

三、各備課組就上半學期聽課情況分別進行了評析。

初一年級王宏老師就課堂中體現的文本意識、生活意識、學生意識針對具體公開教學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首先對張弛老師在《最后一課》教學中,請學生根據文本概括人物形象,這一獨到的教學環節予以充分的肯定;接著談到了華曄老師在《幼時記趣》一課中,設計3個“趣”字的教學環節,認為這一設計切合了學生的思考順序、照顧了學生實際;袁菊華、鄭俊昊老師則在拓展中聯系了學生實際,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章穎菊老師在發言中對華曄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的嚴謹的思維、清晰的層次予以充分的肯定;毫無保留地贊揚了袁老師在《端午日》一課中與作家交流,通過閱讀使文章充滿美感的教學;肯定了范樺老師與學生間精彩的互動;而張弛老師生動、投入的教學也引人注目。

初二年級賀照艷老師以一篇《怎樣經營你的課堂》,談了自己的從教心得,既是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的一個評價小結,對于年輕教師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育事業上,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張廣武老師就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教材觀的問題談了自己對范樺老師《夏》一課的教學感想,比較了范老師去年在《七顆鉆石》中的一些細節,肯定了范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并分別從教材觀及文本語言品味談了自己對處理教學環節的一些看法。

初三年級夏幸老師則將自己在聽課后的所思所想提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在新舊模式之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設疑?如何是多媒體教學真正起到作用,而非板書的替代品?如何處理初一年級的古文語法知識教學?幾個問題層次清晰,顯示了夏老師對教學的多重思考,也為語文教學拓展了研討的空間。

田明亮老師則以具體教學為例,著重強調了要使學生貼近文本,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韓桂云老師總結了各位老師的評點,就多媒體的使用、文本與教材的運用及學生與文本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蔣祖霞老師也作了發言,提出了語文教學需要做到有趣、有美、有效,固然要講透文章以使學生能順利參加考試,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領略到文章的人情美、風情美、情感美,從而在閱讀中促進學生的心靈的成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以情感貫穿講述的始終。

周曉平老師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幾點希望,要求語文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要能夠透徹的研究教材,要能夠形成自己的風格,在教學中能夠迅速轉變角色,并提出了要加強語文組的團隊建設。

在一個多小時的會議中,會議氣氛熱烈,各位資深教師對開學以來所聽的課談了自己的看法。意見是中肯的,對于年輕教師具有重大的幫助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