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感言:細節尊重感化學生
班主任感言:用細節尊重感化學生
從教十余年,雖非名師,卻也自鳴算得一位令學生難忘的教師,我的做法是用細節尊重感化學生。
班主住、任課教師兩種角色嚴格區分,盡力處好。這是首要前提。
作為班主任,內心要有“一視同仁、真誠待之”的理念。不管學生的學習優劣、行為習慣好壞、家境參差、男女差異……在任班干、編座位、各項獎懲上……都要平等、公正,尤其對后進生等弱勢者,有些情況下更應多關注。曾經,我班有一學生,以前成績優秀,卻因迷戀網絡游戲而中考落榜,且行為習慣差、思想性格怪異,到我班借讀后,不僅舊錯不改,反而每日多次遲到,(每天約共計一節課時間),甚至到了后來,上課、課后多次玩撲克。我經過無數次的各種方式說教、無數次的與家長聯系、溝通,他方有所改觀。我無法保證他能改好多少,但我真誠地、一視同仁地對他的關注終會在他成長中有巨大觸動吧。
作為班主任,要學會俯身傾聽學生的心聲。要允許學生犯錯與改正,對于孩子的錯誤,我們更要熱情引導。我們不可只作高高在上的師長,需要時刻準備與學生談心,了解其喜怒哀樂,把握其思想動態,力爭成為其傾訴心聲的知己。同時學生犯錯是必然的,要正視并熱情引導。記得,我班有一學生,初一、二年級時不愛學習,常鬧出些動靜引來教師、家長關注、操心。初三一開學時,通過與之交談,我發現他人聰明、靈活,社會事務了解得不少,人的本質也不錯,只是厭學,不愿受約束,故而令人頭疼。于是我鼓勵他以懂事的心態去盡力學習、生活、待人,并讓他任班干。自此他煥發了少年的熱情,學習也有所改觀。雖時而有錯,但我引導其自省并改正,他也能積極聽取教導。
作為班主任,處理問題需就事論事,就人論人。學生最忌教師處理問題時不分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或新、舊賬一塊算。所以我們處理情況,需調查清楚,客觀冷靜,不可先入為主、眼光陳舊,以免誤傷學生之心。有一次,我處理學生玩撲克事件,因有人事先通風報信,玩牌的人早散了,只留下撲克在黃某桌上,我問遍幾人,都假裝不知,黃某更是叫冤。我本來認定有“前科”的黃某一人承擔罪錯,以壓眾錯。但冷靜了一下,并通過一天的仔細詢問,終將“真兇”問罪,而黃某的“包庇他人不說真情”一條也受到我的批評。
真的呢,“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認可了我們的品性,他還能不自求上進嗎?
近些年來,我日益感到:選擇了教師職業,即選擇著在譜寫一曲“愛的奉獻”。大愛無言,教師之愛閃爍于學生生命的每一時段;大愛無邊,教師之愛波及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也許我們的愛細微而平凡,但細微處見真淳,于平凡中顯價值。
我不否認班主任工作之艱苦,也不排除有金石不開的人,但“難”不正見證著我們可貴的努力嗎?
篇2: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班主任感言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班主任感言
從剛開始工作時候的懵懂,到現在遇到突發事件逐漸冷靜的態度,我也經歷了一些的“提心吊膽”、“哭笑不得”和“力不從心”,雖然不能跟老教師們相提并論,但也總結出了自己的小小心得。
相對于我的其他同學,我的經歷與他們有著些許不同,寄宿制學校里每周孩子的哭聲,每個學生的吃睡狀況,每個孩子對食物的挑剔程度,這些該是母親注意的事情,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緊張的關注著。
六七歲的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朋友,沒有家人,雖然看到老師的笑臉,雖然能接觸更多的小伙伴,但沒到晚上或是閑暇時間,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媽媽,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每天回家早上上學我就一定要在學校里住?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于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每個班級都有哭鬧不停的小朋友,每個周末學生返校都會上演一幕幕看似“壯烈”的別離事件。食堂里餐盤與餐具的交響樂也換成了此起彼伏的賽哭會,真正是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看到新來的一年級寶貝這個樣子,在偷笑之余也輕輕的松了一口氣,我終于熬過了這段時間。無論是一年級開學的哭鬧,還是插班學生的無理取鬧,我都逐步摸索著學著處理了。
現在的孩子,一不能打,二不能罵,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地上嚎叫著打著滾兒,眼淚卻一滴不見,我真是心里火大。可轉念想想,我也不愿意離家在外,每次送別的途中也有著無限的傷感,更何況這不滿十歲的娃娃。一次、兩次,再好脾氣的人也會心生疲憊,既然不愿意這樣下去,就只好找一找這些孩子的軟處。有些喜歡捧,有些要教育,命運悲慘些的是遇到那些軟硬不吃的,任你東西南北風,他就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啊!有什么招你盡管來!這一刻仿佛他才是看你表演的看客,你會發現,哄著他的時候興許他還帶著些不屑的眼神--這招我媽媽早就用過了,我又不是兩三歲的小孩子,堅決不上當。于是每周接學生返校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
我們班也有這樣的現象,由于班級里典型的陰盛陽衰所以女生哭起來也比男生糾結的多。一年級下學期有一個插班的女孩子剛從國外回來,家里人沒有做好工作,根本不想在這個學校里念書,外婆每次要叫三輛車才能把她抓到學校里來。在寢室里鼓動另一個跟她同時插班的女生跟她約定與家里人哭鬧,一起退學。眼看這招沒有奏效,糾結的一幕上演了。周末告訴家人這個學校的老師不僅罵人而且動手打人的,死活不要來念書了。得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火冒三丈,各位老師都能了解新插班來的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在他們身上,才能確保讓他們感到安心,盡快融入到班級和學校中,雖說不是放在手里怕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卻也關心備至了。而這個孩子的這番話,徹底讓我傷心。幸好家長很是理解,再三表示不會相信孩子的話,表明了解學生的個性,說出這樣的中傷人的話純屬正常。既然已經是班級里的一員,我就不能讓她這樣下去。安撫自己的心,冷靜下來之后,與語文老師一起開始了“懷柔政策”。課上的表揚不絕于耳,課下也經常找機會“巧遇”聊天,每周五的獎狀時間也總是會出現她的身影,我慶幸孩子不是冰山,終于被我們的熱心所融化,與我們越來越親近,正式成為了班級里的一員。
同樣的事情今年也有發生,當教務處通知我又有插班生的時候,我的心又開始緊張起來。這個學生被很多老師誤以為是初中生,因為從國外回來的她幾乎與我一般高。家就住在學校旁邊,回國又不適應氣候,每天從早上哭到晚上,從早自習就會到辦公室報到,理由是:中暑,頭痛,惡心......家長帶著出去看了兩次醫生,我了解這孩子是有心結,不是真正的難受。于是跟家長約定,不能過于頻繁的來看她,否則會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我努力尋找突破口,去年攻破那個孩子的招數在她身上完全免疫了。表揚的次數并沒有減少她的流淚程度。兩周過去了,我終于找到了她的亮點。每個女孩子都喜歡漂亮的小玩意兒,正巧,她折紙是一把好手,于是,周五的品德課我用了大半給她展示自己的手工。讓她坐在幻燈機下,一步一步的教給班級里小朋友折漂亮的百合花。雖然沒有幾個折的像樣,但卻是一個美好的開端。周日返校后明顯與小朋友的關系親近的多,加上孩子表現的確良好,隨著表揚聲她的哭泣不再出現了。
這兩個孩子雖然用了不一樣的方法,但基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崇拜的力量。有一年宇儀準備晚會詞的時候也許真的是累壞了,一個男孩子就那樣哭了起來,表示不想再參加這樣的活動了,真的吃不消了。我只問了他兩個問題,學校里孩子們最崇拜的男生是誰?是你,在他們眼里,宇儀哥哥是最棒的!真的不參加了也好,但是這樣之后,你就不會再看見孩子們對你崇拜的眼神,從此你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學生,再入學的小朋友沒有一個認識你,再沒有低年級的學生把你當做他們的目標進行努力。如果是這樣,你還要退出嗎?結果是,他咬著牙堅持下來了。我逐漸發現,孩子與成年人一樣,是需要被人崇拜的。面對著那些冒著星星的仰視眼神,任誰都不能免疫的。
用著這個招數,真的是無往不利,為自己有了小發現并實踐成功而竊喜。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總是會遇到頭痛無法解決的問題,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去隔壁偷師,我經常說佳明老師班級兩個月能擺正的桌椅,我花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培養學生去完成;他一個學期解決的衛生問題,我用了一個學年,不管怎樣我都慶幸能不停去追尋下一個目標,雖然沒有通順的道路給我去行進,卻也給了自己美好的旅途風光。
篇3:班主任感言:嚴格不放縱
班主任感言
匆忙的日子來來又去去,我在來去匆匆中很少停下來細心回憶,每日繁忙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的神經總處于緊張狀態,夜深人靜時,駐足回憶,似乎覺得自己比從前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理智。從一個班級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我對學生多了一些理解,多了一些寬容。
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每一個學生都是需要關愛的,不管是所謂的優秀生,還是后進生,每一個學生都喜歡寬容的老師。無需擔心,他們不會因為老師的寬容而放肆,只要老師懷著一顆為學生發展的心,而不是無原則的溺愛和放縱,學生不會不喜歡老師的微笑,不會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不會辜負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有的老師說不能給孩子笑臉,否則他們就燦爛的一塌糊涂,不知所以。其實不然,我們的學生都很敏感,他們能清楚地知道老師每一個眼神的含義,每一個動作的要求。
嚴格不放縱,寬容有尺度,嚴而不死,寬而有度,這才是真正對孩子的愛。有的老師為了成績和自己所謂的尊嚴,對孩子不茍言笑,吹毛求疵,這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為了自己好。有的老師對學生置之不理,不聞不問,隨便混日子,只在公開課上才表達他對孩子的關注,這更不是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