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級下歷史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試卷分析反思》
初一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考試卷面質量分析《試卷分析反思》
考試已經落下帷幕,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在此特對期中歷史試卷的考試情況進行分析。
七年級歷史試卷共三道題,分別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問答題,共計100分。就試卷難易程度來說,這張卷子難易度適中。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為選擇題,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基礎知識點包括這些:課本上的圖文如4題,考核唐朝都城長安的城市平面圖;文本中每一課的具有總結性的小標題如3題,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的兩大基石是虛心納諫、知人善任;還考查了相關的歷史典故: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與哪個有關?總的來說,選擇題的難度并不大。盡管試卷難度不大,學生的答題情況并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根本不重視這么課程,作為這么課程的任課教師,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認為,任課老師再兢兢業業,學生手頭沒有配套的練習,這都很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這們課程。因此借這個機會我想跟領導說說我的心聲:給七年級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應的資料吧。其次就是任課教師教學任務沒有落到實處即沒有適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二答題共兩個小題:第1題,考查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基礎知識。知識點學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的,由于學生還沒有具備一定的分析圖表的能力,加之學生根本沒有識記這個知識點,因而這道題的答題情況非常的糟糕。第2小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知識。試題給出大運河的圖片,結合圖片來答題。這題考查的也是課本的基礎知識,最后一個問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學生可以自由的發揮。因而這張卷子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優越性即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學生答題的情況分析,這道題的得分率不是很高,能夠難道一半分數的同學不到一半的學生。基于這樣的現實,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得調整自己的方法。
第三題為問答題即從政治、經濟等方面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題目來看,難度并不大,聰明的孩子能夠從試卷中找到現成的答案。值得高興的是,這道題大部分學生都動手寫了,不再給老師留空白卷子。這道題12分,我認為這么大的分值,就單單一個問題,這不利于七年級的學生得分,希望以后七年級的最后一題能夠分成幾個小題來分析。
關于這次測驗,學生的成績分布主要有以下情況:
七年級三個班的歷史科目及格率均不到百分之五十,每班的優秀率均不足百分之二十。面對這樣的成績,作為任課老師,我將采取一定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篇2:初二八年級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初二八年級上冊歷史第一次月考試卷分析反思
一、試卷分析
1、試題結構
10月7日舉行的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題型結構和題量總體穩定,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堅持“立足基礎”和“提高興趣”的命題理念,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試題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積極的價值取向,提倡整合學科知識以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探究能力。
2、試題特點:
第一、依據課程標準,突出主干知識,注重基礎性。
第二、試卷整體性強,能力立意,三維能力有機結合。
第三、注重材料閱讀,考察學生的材料閱讀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形式靈活,銳意創新。
3、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
考試目標(課標要求)
1
*戰爭
了解虎門銷煙,*戰爭的經過、中國失敗的原因、《南京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2
第二次*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列強侵華的罪行、火燒圓明園。
3
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
4
甲午中日戰爭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5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聯軍洗劫北京,《辛丑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4、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這一次歷史學科考試人數292人(我所任教的6個班級),全卷總平均分63.869,試題難度0.419,
選擇題
總得分:11644,考試人數總共:292人,平均得分:39.876分,平均失分:20.124試題總分60分,難度系數為:1
篇3: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分析
烏烈中學:符世玲
一、試卷總體分析
1、試卷結構
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考試形式:閉卷。
試卷共分三大題:第一大題為單項選擇題,共20題60分,占全卷分值的60%;第二大題為材料分析題題,共2題26分,占全卷分值的26%;第三大題為簡答題,共1題14分,占全卷分值的14%。
2、試題分析
本卷覆蓋面廣,難易適度,不偏不怪,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的統一,客觀性與能動性的統一,學科性與教育性的統一,縱鏈線索與橫鏈線索的統一,有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失為一份既有質量,又有分量,既有廣度,又有一定深度的的好試卷。
(一)優點
通過閱卷,我認為本卷的成功之處在于:
1、點面處理得當。面主要體現在選擇性試題方面,列強侵略、人民反抗、救國探索、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經濟發展、文化進步均有涉及;點的考查,主要體現在非選擇性試題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的高度,如閱讀材料題第2題,近代化的探索第3小題,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積淀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很難答圓滿的。
2、縱鏈與橫鏈考得全面。縱鏈歷史事件聯系,橫鏈歷史事件比較,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試卷中均有較好的體現,如材料分析題第22的第(3)題,較好的考查了學生的縱向思維,第(5)題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橫向聯系。
3、試卷圖文并茂。如選擇題第2小題配有插圖,這樣不僅較好地考查了學生的識圖能力,而且也使試卷顯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二)缺點
認真反思,本試卷美中不足的情況如下:
1、重點突出不夠,如:第四單元《抗日戰爭》涉及的內容很少,只有最后一道簡答題涉及到抗日,但是選擇題60分,沒有一道題是考抗日戰爭的內容。
2、試卷題量小,材料分析題一個歷史事件分析內容太多,如第22題,共有5道小題圍繞*赴重慶談判和蔣介石之間的事來回答。材料分析可以增加別的內容。
(三)建議
1、要精選試題。
2、題量適度。
3、試題的難易度要符合中學生實際。
二、考試效果分析
四、由試卷想到的(啟示)
1、課堂上注重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能力的培養,對重點知識、熱點問題扎扎實實要求學生過手,務必牢固掌握,并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2、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并根據自己班的學生實際,有針對性教學,最大限度地挖掘的發揮課堂效益。
3、引導學生熟讀課本
4、為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和考試改革的要求,有計劃地長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知識遷移、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五、改進方向
1、加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養成學生自學的意識
3、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5、繼續加強培優力度
6、增強差生的學習興趣
7、做好單元過關檢測
這是我個人對這份試卷的認識,請其他老師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