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班級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大班班級教育教學工作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1、班級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們班共有孩子21名,其中男孩12名,女孩9名,有一名新生,是從蒙中班轉上來的。孩子之間年齡相差比較大,因此各方面的發展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有的孩子自理能比較差,有的孩子比較拖拉散漫,依賴性比較強。
2、本班幼兒發展狀況:
大部分孩子的體質相對去年增強了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方面也提高較快,能自己收拾書包,更換衣服,能幫助老師擦桌子,整理閱讀區等。大部分的孩子比較有個性,很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在游戲中學會了商量。部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強。喜歡閱讀圖書,有部分孩子的識字量比較多,有的孩子能讀簡單的文字故事書。
3、班級目前存在問題,新學期如何做(如:幼兒動手能力比同齡班級表現出來的比較差)
有部分孩子吃飯比較慢,有厭食挑食的現象,有的孩子會丟三落四,要老師時常提醒。部分幼兒上課時的常規比較差,很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也有部分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差。班上普遍孩子對數的認識比較差。
新學期,針對孩子們的不良習慣和班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實施以下針對性的措施:1、針對厭食挑食的孩子進行多鼓勵,多給孩子講些飯菜的營養故事,引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食欲。
2、對于丟三落四的孩子,我們會時常提醒,加強要求,并組織一次護蛋活動,讓孩子更加愛護自己的物品。
3、對于上課散漫,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們本學期進行分組上課,確保關注到每個孩子。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盡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4、本學期我們也將著重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并請家長在家里一起配合,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每天還會請2位小朋友當小老師,加強孩子的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我約束力。
4、個別幼兒情況分析:
藺*、黃*、李*等,吃飯比較慢,比較愛挑食。
措施:1、飯前進行節約教育,盡量多鼓勵孩子。
2、讓孩子自己裝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
陳金卉:思想比較細膩,比較多憂愁。
措施:1、多與此幼兒聊天,說一些開心的話題,讓孩子知道老師們都很關心她。
2、多讓卉卉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感受同伴一起時的快樂。
3、與家長溝通,因為家長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
二、本學期教育教學主要目標:
進一步學習自己整理衣服(系鞋帶),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用餐的速度,盡量做到“三凈”(碗干凈、桌面干凈、地面干凈)
3、學習解放軍叔叔勇敢的精神品質,敢于嘗試挑戰各種體育游戲,遇到困難不退縮。
4、掌握有關體育活動的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有關體育活動的最基本的規則,懂得在活動中互助合作。
5、初步了解重大的節日,感受節日的快樂。
6、了解周圍成人的勞動,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養成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習慣。
7、初步學會評價自己與同伴并勇于承認錯誤、改正缺點。
8、學會圍繞一定的話題談話,不跑題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自信心。
9、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傾聽別人談話,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講述,不亂插嘴。
10、閱讀過程中初步了解漢字的由來和簡單的漢字認讀的規律,并有主動探索漢字的愿望。
11、學習較迅速地領悟游戲中的語言規則,并能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映。
12、學習目測數群,不受物體空間排列形式和物體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擾,正確判斷10以內的數量。
13、學習概闊圖形的兩個特征,能按兩個特征對同一類物體進行層級分類以及序數的認識。
14、學習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過程和結果,能主動地、專心地進行數學操作活動,并對自己的活動成果感興趣。
15、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變化來表現歌曲的形象、內容和情感。
三、主要途徑和措施:
1、通過做值日生加強幼兒的自理能力,以及為別人服務的意識。
2、家園配合讓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為上小學打好基礎。
3、每個周五,進行一些簡單的小手工,加強孩子小肌肉的發展,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4、課前一些音樂小游戲,加強孩子上課的注意力,吸引孩子的興趣。
5、進行分組上課,關注到每一個孩子,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
6、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發展孩子的表述能力,及尊重孩子的選擇。
7、在節日進行對幼兒教育,讓孩子知道傳統節日的來源意義,并對孩子進行愛國教育。
8、多給孩子講故事,看繪本,讓孩子養成一個愛看書的好習慣。
篇2:大班音樂課《老師再見了》教學感想
大班音樂課《老師再見了》教學感想
海口市機關幼兒園李伊檸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的”,所以
在歌唱活動中,我們充分運用教學策略,促進幼兒主體性發展。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中,教師和幼兒都是能動的角色和要素,互為主體、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動是教師與幼兒交互作用的雙邊活動。從情感體驗入手,由內向外,以情帶聲,身體自然參與體驗和表達。
幼兒進入大班后,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強了。這學期我班的音樂教學著重于開展歌唱活動,在歌唱活動中,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做到“導而不包”,目的是為幼兒創造性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空間、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能,力求讓幼兒在自己的探索中學習歌曲,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幼兒在主動作用于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和諧發展,增強自信心。
在開展歌唱活動《老師再見了》中,雖然孩子們還很小,或許這群天真的孩子還不能真正理解分離的意思,不能理解歌曲中所表達對老師的戀戀不舍。但活動中,老師通過相片和錄像等多種形式幫助孩子們回想三年以來的幼兒園生活,想想馬上就要離開老師上小學了,啟發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感想,想一想自己的進步以及說說自己最想感謝的人等等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下,有的小朋友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就想起以前的事了。”有的小朋友突然哭了,說:“老師,你一彈這首歌我就會流眼淚了。”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們盡可能地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這種藝術的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性表達。
音樂,教學
篇3:大班教學隨筆:虛偽比無知更可怕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大班教學隨筆:虛偽比無知更可怕
小靜是我們班的識字大王,別看她年紀不大,唱歌跳舞樣樣精通,認字更不在話下,大班幼兒用書上的故事不用大人講自己就能講下來,每次我們給孩子們上課都要精心準備,把故事多看幾遍,記熟記牢,要不然就被小靜指出錯誤。
在一次我教孩子們學習詩歌《風》中,我把“你聽樹葉沙沙沙,那是風兒在和樹在談話”中的“談”話念成了“說”話,孩子們跟我說了兩遍以后,我就把教書無意中放到了小靜的位置前,小靜發現后,對我說:“老師,是風兒在和樹談話,不是風兒和樹在說話。”我趕緊拿起教書看了看,果然是風兒和樹在談話,我的臉一子紅了,偽心的說是“說”話,不是“談”話,小靜見我這么說,不高興地低下了頭。
在以后的幾天里,我不敢看小靜的眼睛,我為了自己的顏面欺騙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有時我想告訴孩子們是老師念錯了,可是我沒有勇氣,一星期就這樣過去了。
在閑暇我看了一篇《老師,你把我的名字叫錯了》,文章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學生的名字叫張海昶,每一位新班主任點名時總要把張海昶的名字落下,然后就故意問誰的名字沒點到,其實他們都不認識張海昶的“昶”,漸漸地被學生發現了這個秘密,在新的一位班主任到來時,孩子們安排一處故意讓老師出丑的戲,老師知道后大為惱火,不再關注張海昶,直到張海昶高考落榜,也認為罪有應得,幾年以后,在師生聚會上老師在真正了解事情的經過,當年是其他同學為了給他出丑,故意讓張海昶把“昶”說成“永”,并得知張海昶在建筑工的干活時被磚頭砸中,臨死時身上還揣著一本自學考試的書就差一門,就可以拿到大專文憑了,老師后悔晚矣。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老師的虛偽毀了孩子的一生。想到前幾天我犯的錯誤,心里害怕極了,不能為了自己的顏面而欺騙孩子幼小的心靈,我決定向小靜和全班孩子承認錯誤,做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