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幼兒園小班美術教學計劃
**年下學期幼兒園小班美術教學計劃
上學期小班的美術是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為主。主要方式是涂色、添畫。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本學期計劃在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的基礎上,將注重對幼兒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以指導為主,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幼兒的情感體驗,并與其他教師在交流中多了解孩子,主動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況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繪畫活動是發展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活動,而興趣就成了他們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為動力,有了興趣,幼兒才會主動思考。教師要做的是尊重幼兒的興趣,并在幼兒的興趣點上挖掘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使幼兒獲得有關經驗,體驗成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多了給孩子們觀察、欣賞的時間,讓他們在觀察,欣賞的同時,去獲得很豐富的直接經驗。因為有時候幼兒對課本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他有更想畫的東西,所以我多給了他們一些自由作畫的時間,如果有不會畫的可以問老師,我再教他們。在這樣的課上,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是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作畫,可以使幼兒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畫,并長時間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中,畫完一張還想畫。而且,對于自己想畫的東西學起來也快。
除了興趣和直接經驗以外,幼兒繪畫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園課程綱要》明確指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就肯定了藝術在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而美術活動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幼兒潛在的美術素質和能力,塑造幼兒活潑開朗的個性,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兒”“給幼兒自由的發展空間”等觀念深入人心。在幼兒美術活動中,很多教師也改變了傳統的“示范一指導”的教學方式,注重給幼兒主動發展的空間,鼓勵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必須以幼兒為本,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小班的幼兒由于心理、生理正處于發育之中,他們的思想境界還處在涂鴉階段,他們繪畫并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只是為了繪畫過程中體現愉悅感。他們更多地把美術活動看作是一種游戲。因此,面對年齡較小幼兒開展美術活動前,要更新觀念,首先要把美術活動看作是一種游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小班幼兒,更離不開游戲。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開展美術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熟悉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制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設計的“給小雞吃蟲子”是對短線的練習,“吹泡泡”是對圓的練習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好吃的水果”是練習大面積涂色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涂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適用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因此,本學期將繼續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添畫形式對八大線條進行練習.
篇2:秋季幼兒園小班科學領域教學總結
**年秋季幼兒園小班科學領域教學總結
時光飛逝,一個學期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分析本班孩子情況,根據《綱要》和新教材要求,認真制定學期工作計劃,本學期小班科學領域主要學習有以下內容:
1、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認識"5"以內的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數量。
2、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正確說出"5"物體的總數。
3、幫助幼兒感知"5"以內數之間的前后關系,并手口一致的點數。
4、結合日常生活和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正方形,感知其明顯特征。
5、結合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能夠不受顏色、大小,長短及擺放位置等因素的影響,正確辨認圖形。
6、在日常生活和游戲,初步感知、發現兩種物體交替排序的規律。
7、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多少。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緊張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實一學期即將結束,在這個學期中,我們雖然有了一點小小的經驗和進步,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我班有些孩子表現太自由、自我約束能力差,而有個別幼兒膽量太小,不能大膽與老師交談。
新的努力方向:
在新的學年中,我們會把精力盡可能的用到教學的創新和改進中去,不僅僅局限于教具的操作學習中,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精髓。
大膽創新,多設計一些延伸教具。
我相信,在這個充滿挑戰、充滿朝氣、聚滿人氣的幼兒園中,只要我不斷努力,不斷摸索,把工作,做好、做精、做細
篇3:秋季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總結
**年秋季幼兒園小班音樂教學總結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藝術活動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并根據幼兒的發展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結合我園開展的《如何促進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的教研活動,更好的貫徹《綱要》精神,我在小班的音樂活動中做了如下總結:
一、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1、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音樂,為幼兒提供音樂環境。
小班的孩子幼兒年齡小,有意控制力差,從興趣出發幼兒就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并能產生欣慰、快樂的情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識地播放音樂,讓幼兒傾聽、欣賞悠揚的歌聲,優美的旋律等等,幼兒耳濡目染漸漸的熟悉了許多音樂的旋律,在平時會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孩子每天都接觸音樂、聽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那么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開發。
2、在活動中調動充分幼兒積極性,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易遷移,興趣往往是短暫的,這就需要老師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保持幼兒的活動興趣。
3、為幼兒創設情境,加深音樂的感染力。
小班的幼兒喜歡聽故事,看圖片,他們很容易受到圖文、故事、表演內容的影響,有情境的音樂活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往往能讓他們身臨其境,共同歡喜和悲傷,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共鳴,學習的內容更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二、尊重幼兒,注重個性發展。
《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應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對音樂的感受、表達方式會多樣化,應該接納每一個幼兒的不同的、多元的、可變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尊重每個幼兒的獨特才能,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1、營造幼兒自由、輕松的創造氛圍。
為幼兒提高寬松、自由的創造環境是激發幼兒主動創造的必要條件,使幼兒敢說、敢想、敢于表現。小班幼兒已經具有粗淺的生活經驗,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事物了。
2、鼓勵求異思維,培養幼兒獨特個性。
在音樂活動中,我不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而是啟發孩子去思考,“這首歌怎樣唱好聽?小鳥的翅膀怎樣飛動作才優美?”等等,鼓勵孩子創造性的反應。我常問:“你能做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嗎?如果不這樣,結果會怎樣?”等,來發展幼兒的求異思維,培養創造意識,并對每次不同與別人的創造給予及時的鼓勵
,幼兒會增加創造的信心,喜歡音樂,喜歡創造。
音樂作為藝術活動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培養、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增強幼兒對音樂美的敏感性,同時也是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只有擁有了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感受音樂的美妙,才會對音樂充滿激情;同時,教師只有真正成為幼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新《綱要》教師角色的改變要求我們必須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