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敬老愛老助老演講稿

小學敬老愛老助老演講稿

2024-08-02 閱讀 3573

演講稿: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準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筑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并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于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篇2:感恩父母孝親敬老演講稿

  感恩父母,孝親敬老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大家聽說過《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故事嗎?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對王祥非常不好,屢次挑撥他跟父親的關系。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后母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

  一天,后母病了,想吃魚,就命王祥去抓魚。可是,江河都凍結了,哪里還有魚呢?為了滿足母親的愿望,王祥頂著嚴寒來到河邊,他脫掉衣服,希望用體溫化冰,得到鯉魚。

  想一想我們自己!平時母親叫洗一雙筷子、洗一個碗,可能都不愿意做。叫掃個地,可能也會不高興。但后母如此難做難為的要求,王祥都毫無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捉到魚,帶回去奉養母親。這么純厚的孝心,怎會不令人感動呢?

  據說就在這個時候,冰突然自己裂開,竟然有兩條鯉魚躍了出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如愿以償。

  是什么力量支撐王祥這樣做呢?唯有一個“孝”字,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后母。

  有的同學也許會說,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翻開歷史看看,感恩的故事還少嗎?黃香九歲溫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赫赫有名的陳毅元帥親手為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失去父親的8歲的唐銀花安慰失明的母親說:“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新員工學會感恩演講稿二

  一個面臨破產仍把半杯水慷慨地分給了工人的小業主,最終資產超過了千萬英鎊的大富翁,是工人感恩的心挽救了他的企業;一個感恩節送貨人,使一個小男孩深刻懂得了傳播愛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一個離家出走的男孩因為感激面館老板的一碗面,終于理解了幾十年如一日照顧自己的母親無私的愛……

  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永懷感恩之心,傳遞感恩的種子,懂得惜福和感恩,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懂得感恩,找到自己心靈休憩的家園。作者正是抓住這一點,并將它無限放大,通過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和激情的互動,達到“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愛與愛的傳遞”的目的,從而打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人間萬物皆有感恩之心。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人的樂章,那是落葉對滋養它的大樹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描繪著一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有人說,感恩是鞋,穿上它,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飛。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謝的花,因為感恩,所以我們的生命變得五彩斑斕。

  “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著它笑,它也對著你笑;你對著它哭,它也對著你哭”,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一個人,只有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會體味到生活的幸福與樂趣,學會感恩也就是學會了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才會得到他人的尊敬和信任,才能幫你在逆境中尋求希望,在悲觀中尋求快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得到他人的幫助和資助,讓自己順利渡過每一個難關,幫助自己實現心中的理想,成就自己的事業!

  感恩的人是一個心里充滿快樂的人,他們懂得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幫助,傳遞給需要的人,在傳遞“感恩”這個接力棒中,他們同樣享受了生活的美好,美好生活是從感恩開始的!

  這是一部樸實無華的感恩教育“教科書”。《感恩中國》讓人有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平的種子,不僅能結出甘甜的果子,也能傳播快樂與希望;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束溫暖的陽光,不僅能照亮別人前行的路,還能蘊藉自己心海的滄桑……

  感恩是一種認同,一種回報,一種生活態度和處世哲學,是人生中的大智慧。感恩能凈化心靈,滌蕩世間一切塵埃,使人內心變得恬靜而柔和……

篇3:傳承孝親敬老美德構建和諧社會風尚演講稿

  孝老愛親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孝親敬老美德,構建和諧社會風尚》。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基礎。

  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敬愛的父母把他們人生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好的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子女和社會。當我們展翅高飛、感受人生的幸福和快樂時,不應忘記恩重如山的父母與長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健康快樂生活,擁有一個幸福舒適的晚年,是我們做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絕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身為兒女的我們,是否曾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是否曾在他們生日時送上一些祝福的話語,是否曾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我們要永懷感恩之心,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二七人”活動中,馬寨鎮涌現出了一大批孝親敬老的模范。今年重陽節前夕,我鎮隆重表彰了47戶好婆媳家庭,57戶孝親敬老模范家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有人或許會這樣認為,婆婆畢竟不是親母親,媳婦畢竟不是親女兒,又怎能做到相處沒有隔閡呢?但事實一次又一次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對對和諧而又親密的婆媳。“婆媳之間相互包容一點,將心比心,相互理解一點,就什么都解決了”、“花個十塊八塊給父母買點喜歡吃的,過年過節了給父母買件不算名牌的衣服”,聽,這就是馬寨村的好媳婦王玉俊的肺腑之言,25年來,婆媳之間互敬互愛、從沒吵過架紅過臉,這不僅讓周圍人感動,而且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孩子,她們用自己的親身行動告訴孩子:傳統美德不能丟。

  這就是我們身邊可愛的人,她們用自己的點滴付出,凝聚了對父母的愛;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中國最樸素的傳統文化美德;她們用自己的質樸真誠,感動著每一個擁有父母兒女的人。

  俗話說:“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每個人都會走過少年、青年、壯年和老年的人生之路,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朋友們,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去傳承好孝親敬老的傳統文化,讓我們懷著堅定的決心去倡導全社會樹立孝老愛親的現代文明孝道觀,讓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份力。我們相信,明天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