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

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

2024-08-02 閱讀 4287

西南大學教學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試行)

西校〔20**〕190號

為充分發揮實驗室的資源優勢,促進實驗教學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規范有序地做好教學實驗室的開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一、教學實驗室開放的原則和意義

1.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本科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條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2.實行實驗室開放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資源,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和實踐鍛煉的空間,是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3.實驗室開放工作應貫徹“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樣、講究實效”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二、教學實驗室開放的條件和形式

1.本規定所指的實驗室開放,是指學校正式建制的各類教學實驗室,在完成正常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資源對本校本科學生的開放。實驗室開放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時間的業余性:開放對學生應是業余的、課外的。把課內的實驗內容移到業余時間去作,不列入實驗室開放范圍。

(2)內容的課外性:開放實驗項目的內容必須屬教學計劃外,是對教學計劃內必做實驗的延續和提高,或是對全校學生的科普知識訓練和能力培養。

2.實驗室開放的具體形式分為自選實驗項目型、學生參與科研型、學生科技活動型等,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驗教學模式。

(1)自選實驗項目型開放實驗:實驗室擬定開放實驗項目,此類開放項目包括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具有一定科普性、創新性實驗項目和針對本學院或本專業學生開設的教學計劃以外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項目經學校審核后網上發布供學生選擇。學生在實驗中必須獨立完成項目的方案設計、實驗裝置安裝與調試,完成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

(2)學生參與科研型開放實驗。主要是面向本專業高年級本科學生。實驗室定期發布科研項目中開放研究項目,吸收部分優秀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

(3)學生科技活動型開放實驗:學生自行擬定科技活動課題,結合實驗室的條件,聯系相應的指導教師開展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等實驗活動。

三、教學實驗室開放的組織與實施

1.實驗室開放工作在分管教學副校長的領導下,由教務處協調組織實施。學院教學或實驗室工作分管院長直接領導本學院的實驗室開放工作,院實驗室(中心)主任負責本學院實驗室開放的具體實施。各學院要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實驗室進行多種形式的開放活動,充分發揮學院實驗室管理的作用。

2.實驗室開放項目的申報每學期進行一次,一般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進行。每個實驗室都應根據自身條件設計一定數量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開放實驗項目,并填寫《西南大學實驗室開放項目申請表》,由各學院組織專家對申報的開放項目進行審查。審查通過的開放實驗項目報教務處審批,于開學后兩周內向學生公布。

3.各開放實驗室應根據學生人數的多少和實驗內容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并配備指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在研究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要有預案、論證,并向學生提出防范;

4.開放實驗室應及時做好總結和交流工作,每年9月份將上一學年內開展開放實驗的情況按規定格式寫出書面總結,交學院存檔,并報教務處實驗實習科備案。

5.教務處將定期對實驗室開放情況進行考核,并作為下次審批實驗室開放基金的重要依據。

四、實驗指導教師職責

1.實驗技術和儀器設備的自行開發、研究、制造是開放實驗室的重要任務之一。指導教師要積極參與研究新型實驗技術和開放儀器設備,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提高開放實驗教學質量和技術水平。

2.指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在實驗項目設計上的指導,要鼓勵學生參加開放實驗項目。

3.實驗前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于沒有預習的不允許做實驗。

4.實驗時指導教師應巡視、檢查學生的操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學生實驗中出現的“意外”現象,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5.在實驗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注意加強對學生實驗素質和技能、創造性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的培養;要做好安全和開放情況的記錄。

6.實驗結束后,實驗指導教師必須要求學生整理儀器設備,搞好清潔衛生,同時檢查儀器、工具等完好,如發現有損壞等,應填寫《儀器損壞、維修和丟失記錄本》,報主管部門處理。

7.指導教師負責批改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審閱實驗論文,結合學生實驗情況評定開放實驗成績。學期結束前報學院,學院匯總后報教務處備案。

8.對于學生自擬或設計的實驗,指導教師要積極支持,同時要注意安全,避免發生事故。

五、學生參加開放實驗的程序和要求

1.每學期末關注“西南大學實驗教學網”上公布的下一學期將開設的開放實驗項目,了解開放項目內容。開學后兩周根據網上公布的各開放項目的時間、地點,結合自身情況對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網上報名。

2.學生要求自帶實驗項目的,可向實驗室直接提出申請,設計好具體的實驗方案,經實驗室同意,學院批準后,報教務處備案。

3.被錄取參加開放實驗的同學,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地點,按時參加實驗。凡無故不參加開放實驗次數超過2此者,將取消參加開放實驗資格。

4.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前,應閱讀與實驗內容有關的文獻資料,準備好實驗實施方案,做好有關實驗準備工作。

5.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損壞儀器設備的須按學校有關規定處理。

6.學生在實驗項目完成后,應向實驗室提交實驗報告、論文或實物等實驗結果。

六、鼓勵與獎勵辦法

1.開放實驗納入學生實驗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實驗室開放活動。學生參加開放實驗的成績經考核及格后取得學分,作為實踐性課程學分,跨學院參加開放實驗取得的學分也可代替公共選修課的學分。一般20學時折合1學分,累計不超過3分。

2.鼓勵和支持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積極開展開放實驗工作。要求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每年都有開放實驗的項目供學生選擇,并作為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之一。

3.學校設立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用于補貼學生參加開放實驗所需材料消耗(需專家審定)和指導教師(含輔助人員)實驗津貼費等,不列支其他費用。各學院根據開放項目申報情況于每學期末對下一學期工作量進行核定,報教務處審定,并由教務處將開放實驗室工作量按公共課教學量的管理方式核算到有關學院。

4.鼓勵和支持開放實驗產生創新性成果。通過學生開放實驗取得成績的項目,可以申報各種評獎和參加比賽。

5.各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應帶頭開展形式多樣的開放實驗,積極推進實驗室的全面開放。

七、附則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由教務處負責解釋。

篇2: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

某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

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室在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有效利用和挖掘實驗室資源,促進實驗教學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規范有序地做好實驗室的開放工作,制定本辦法。

一、實驗室開放的含義

實驗室開放是指學校正式建制的各級各類教學實驗室,在完成計劃內實驗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利用現有的師資、儀器設備、實施條件的資源,面向全日制在校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條件,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有獨立思考、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做到因材施教,培養高素質人才。

二、實驗室向學生開放的原則和意義

(一)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實踐學習條件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二)全校教學管理各環節應重視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工作,把實驗室開放工作納入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學校統一組織實驗室開放工作;各院(系)應充分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或創造必要的條件,統籌規劃實驗室開放工作,鼓勵實驗室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放。

(三)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工作應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形式多樣、講究實效的原則,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四)堅持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實驗室應充分挖掘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資源,努力完善實驗技術條件和工作環境,逐步加大實驗室開放程度和開放范圍。學校各有關部門應制訂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實驗室利用一切可以開放的時間和資源向學生開放。

(五)實驗室必須在保質保量完成教學計劃安排的實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進行開放。

三、實驗室向學生開放的形式與內容

(一)實驗室向學生開放的具體形式分為學生參與科研型、學生科技活動型、自選實驗課題型、計算機應有技術提高型、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等,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的實驗教學模式。

1.學生參與科研型開放實驗:實驗室定期發布科研項目中的開放研究題目,吸收部分優秀學生早期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活動。以學生參加科研活動的成果(實物、論文及總結報告等)和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作為成績和學分的評定依據。

2.學生科技活動型開放實驗:學生自行擬定科技活動課題,經學生處批準并獲得大學生創新基金支持后,結合實驗室的條件,到相應實驗室開展實驗活動。實驗室提供相應的實驗條件。以學生科技活動的成果(實物、論文及總結報告等)和指導教師評價作為成績和學分的評定依據。

3.自選實驗課題型開放實驗:實驗室定期發布實驗教學計劃以外的綜合型、設計型自選實驗課題,鼓勵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實驗。學生在實驗中必須獨立完成課題的方案設計、實驗裝置安裝與調試,完成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以實驗成果(包括實物、論文或實驗報告等)和指導教師評價作為學生成績和學分的評定依據。

4.計算機應用技術提高型開放實驗:針對非計算機和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軟件開發、可見制作、網頁設計、網站建設等,提高計算機實際應用能力的實驗活動。

5.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開放實驗:結合學生社團或興趣愛好者協會的活動內容,學生在校內各人文素質教育基地自主進行的素質與能力培養過程,如攝影基地、陶藝工作室、琴房等;其訓練結果經兩名指導教師確認并評定成績后,可計算獎勵學分。

(二)實驗室開放應符合以下條件:

1.時間的業余性:實驗室開放對學生應是業余的、課外的。

2.內容的提高性:開放實驗內容必須是教學計劃內必做實驗的延續或提高,包括綜合性、計劃性、障礙性實驗和軟件開發、課件制作、網站建設等。

(三)參加自選實驗課題型開放的實驗項目學生數量的限制。

1.每位學生每學期只能申報參加一個實驗項目的實驗。

2.有未完成實驗項目的學生不得申報。

3.為鼓勵協作精神,要求學生必須以3人以上的團隊形式進行申報,并填寫申請表,每個人必須有具體分工。

(四)根據院(系)的專業性質,學校每學期資助各院(系)開放實驗項目2-6項。

四、實驗室開放的組織實施

(一)實驗室向學生開放工作在主管校領導的統一領導下,由實驗室設備處、教務處和學生工作處協調組織,由實驗與設備管理處負責具體實施。各院(系)分管教學與實驗室工作負責人直接領導本院(系)的實驗室開放工作,應充分利用本單位的儀器設備及實驗條件,切實組織好實驗室開放工作,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

(二)學校設立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

1.學校設立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主要為了扶持開放實驗室的運轉,用于補貼學生參加開放實驗所需材料消耗費和指導教師實驗津貼等。

2.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的申請:凡學校正式建制的實驗室均可申請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學校按照實驗室實際開放實驗的工作量和成果進行核定審批。

3.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所支持的范圍包括:自選實驗課題型開放實驗的材料消耗補貼與指導教師津貼、人文素質與能力培養型開放實驗的材料消耗補貼與指導教師津貼等。

4.實驗室開放專項基金所支持的實驗消耗材料,按實驗消耗定額核定(原則上每個項目每生不超過200元)。

(三)每學期結束前兩周由各院(系)實驗室向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提出新學期開放實驗室及實驗項目申請,填寫《開放實驗室及實驗項目申報表》、《學生進入開放實驗室申請表》各一式二份,由實驗與設備管理處和教務處組織審定實驗室及實驗項目。各院(系)于新學期初公布開放實驗項目,開學后第五周開始,組織本學期開放實驗室及實驗項目的實施。

(四)每學期結束前一周,各院(系)將本學期內開放實驗室及實驗項目情況寫出書面總結,報實驗與設備管理處實驗室管理科備案,并由實驗與設備管理處和教務處組織對各實驗室本學期內開放實驗室及實驗項目情況及學生的成績進行考查核定,獎勵學分、核發補貼。

(五)為推動實驗室開展開放實驗工作,鼓勵逐步實行實驗室全面開放的組織形式。有條件實施全面開放的實驗室,可試行早八點至晚十點的"全天開放",值班運行的管理模式。不同類型實驗室根據各自的不同特點,確定開放時間,可以采用"定時開放""預約開放""階段開放"等形式。各級重點實驗室應帶頭開展形式多樣的開放實驗,積極推進實驗室的全面開放。

(六)實驗室應建立健全有關本實驗室開放管理的規章制度和實施細則。特別要有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管理人員,保證實驗室開放期間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各院、系應加強對實驗室開放的管理和監督力度。

(七)實驗與設備管理處將定期對實驗室開放的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

,組織交流實驗室開放工作經驗,確保實驗室開放質量,結果將作為學校今后對實驗室考核和審批實驗室建設項目的重要依據之一。凡是被舉報并核定或經檢查存在問題的開放實驗室,視情節將在全校通報并下達限期整改通知。

五、鼓勵與獎勵辦法

(一)開放實驗室納入學生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實驗室開放活動。學生參加開放實驗的成績經考核后按獎勵學分計入總學分,該學分可替代等量學分的綜合素質提高課,參照《關于學生獎勵學分評定的有關規定》最多獎勵2學分。

(二)為支持和鼓勵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開展開放實驗工作,學校和各院(系)結合實際情況根據開放實驗的工作量及效果,對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給予相應的工作量補貼。鼓勵和支持實驗技術人員和教師開展開放實驗工作。參照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工作量與酬金計算辦法,按標準工作量,標準酬金80元/生、期。指導教師凡由此任務已享受開放實驗津貼的。不再享受超工作量酬金,反之亦然。

(三)開放實驗所產生的創新性成果,可以申報各種評獎和參加比賽。學生通過參賽獲得國家級獎項的有關開放實驗項目,指導教師可被認定為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或校優秀實驗教學、實驗技術成果一等獎;獲得省部級獎項的,指導教師可被認定為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或校優秀實驗教學、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以后在申報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是優先考慮。

六、本辦法適用于在建制的各級各類教學實驗室面向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的開放工作。

七、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實驗室開放實驗項目申報表

篇3:實驗室管理制度三篇

本文目錄20**實驗室管理制度小學科學實驗室使用管理制度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科學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環境保護工作、消防工作是關系到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頭等大事,要經常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應定期對實驗室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二.科學實驗室設一名兼職安全員,具體負責安全工作。對不符合規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因素進行監督,有權停止有礙安全的操作。

三.科學實驗室使用制度,要張掛在明顯地方,嚴格貫徹執行。每逢重大節假日要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對設備,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

五.科學實驗室要做好通風排氣工作。有毒藥品的使用要嚴格按規定操作,如有撒落,應立刻采用科學方法處理。接觸過有毒藥品的手,應及時清洗干凈。

六.對易燃、易爆和劇毒等危險品,要按規定存放,并妥善保管。領用時必須經保管老師批準,同時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剩余部分要立即放回,并做好詳細記錄。

七.電器設備和電源線路必須按規定裝設,禁止超負荷用電。不準亂拉亂結電線。

八.實驗室內不得明火取暖,嚴禁抽煙。

九.配齊消防器材并能保證應急使用。實驗教師要學習和掌握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能在突發事故中做好急救工作。

十.對違反操作,玩忽職守,忽視安全而造成火災、被盜、污染、中毒、人身重大損傷,精密、貴重儀器和大型設備損壞等重大事故,實驗室要保護好現場,立即向學校報告。學校有關部門要及時對事故作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相關責任。對隱瞞不報或縮小、擴大事故真相者,應予以從嚴處理。

小學科學實驗室使用管理制度20**實驗室管理制度(2)|返回目錄

一.實驗室由科學教師任管理員,并承擔相關責任。

二.使用實驗室,應提前一天通知管理員,以便做好準備。

三.進入實驗室,應有良好的秩序,防止碰撞,應保持安靜,嚴禁打鬧喧嘩。

四.實驗前,檢查本組儀器,物品是否齊全完好,如有問題,由實驗組長提出,經核實后,給予調換或補發。

五.聽到信號方可開始實驗,嚴格按科學程序和方法操作,嚴禁擅自操作,實驗時不影響他人操作,及時做好實驗記錄。

六.實驗結束,學生必須整理桌面和儀器,經驗收后方可離開。

七.自覺愛護設備、儀器,如有損壞,視情節按規定處理。

八.保持室內整潔,不亂扔物品和垃圾,及時打掃。

九.節約用電用水,注意操作安全,一旦發生事故應及時報告教師。

十.管理員做好防火、防電、防塵、防盜等安全工作。

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管理制度20**實驗室管理制度(3)|返回目錄

一、實驗室由實驗員負責管理。

二、實驗中凳應編號,學生上課要排隊進入室內按編號就座,保持室內肅靜、整潔,不準打鬧、喧嘩,不準在臺上、墻上亂刻亂畫。

三、上實驗課前,教師必須預習實驗內容,明確目的要求,熟悉方法步驟,掌握基本原理。

四、學生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目的、步驟、儀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五、學生要自己動手,親自操作,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認真記錄,實事求是填寫報告,不允許抄襲別人的實驗結果。

六、實驗時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發現跡象應立刻報告教師處理。

七、儀器、藥品和試劑不得濫用和損壞,因違章操作損壞儀器、設備,照價賠償。

八、室內物品一律不得私自帶出室外,違者批評教育。不聽勸告者,公開點名批評或罰款。

九、實驗完畢,必須清點儀器,在原處擺放整齊,做好清潔工作,有秩序離室。教室要關好窗,鎖好門,失職造成損失,扣學期貢獻獎或按損失程度,追究事故責任。

相關推薦:

小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小學科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

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制度

小學科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