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舉起手來
舉起手來電影觀后感
本文為舉起手來電影觀后感范本,讓我們通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護從日軍手里奪回來的國寶_金佛,八路軍、愛國村民和機靈的兒童團員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后終于安全地將國寶運送出被日本鬼子侵占的石橋村,并消滅了占領石橋村的日本鬼子。
其中有一個片段另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_石橋炸掉,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當日本兵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卻慢悠悠地走上石橋,不慌不忙地把導火線踩斷,還張開嘴夸張地“大笑”起來。搞得日軍再也笑不出來了。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華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華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華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華人民終于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里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侖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于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后,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想到這兒,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下了作文題目……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看了愛國主義教育片《舉起手來》。影片講的是郭大叔趕著裝國寶金菩薩的驢車,在運回村的途中陰差陽錯的救了女大學生,卻因此未能趕在鬼子之前藏好國寶,當鬼子們苦苦尋找寶物時,村民們和八路軍聯合。同鬼子們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取得了最終得勝利,在血紅的夕陽中,日本兵舉起了他們沾滿罪惡的雙手,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電影之后,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祖國經歷過屈辱,但也有過偉大的光榮歷史。想想過去,展望未來,如今我們的祖國正在不斷的發展和壯大。以前中國軍民的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和不屈不饒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精神,依然存在著。而今,我們的祖國正從一種全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熱愛我們歷經磨難的祖國吧。
這部電影是一部以中華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情節很簡單,故事的緣起是由保護國寶――一尊金身菩薩開始的,一位中國農民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后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取得了圓滿成功。保護國寶的過程中,適時的夸張還有陰錯陽差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看完這部影片,不由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那個時候經常看的就是打仗的片子,然后好人壞人一目了然。對壞蛋是切齒的恨,對英雄是由衷的敬。《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我覺得很有過去那種風格,入木三分的夸張把敵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極點,放聲大笑的同時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我們要正視戰爭,回歸和平!
其中有一段令人開懷大笑:日本兵搜不到金佛,企圖將出村的唯一路線――石橋炸毀,然后再在村里慢慢搜查。當日本并點燃導火線,正在洋洋得意時,村民的驢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
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華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華人民殘暴的蹂躪和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華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華人民終于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看到這一幕,我心里感覺十分的暢快,也感覺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在這樣的日子看這樣的影片對我震動很大。一方面我祈望和平,讓戰爭遠離人類;另一方面我知道只有國家富強才不會再受人欺負。拿破侖一世說過“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吧,因為當他醒來時,他將震撼世界。”是啊,現在,21世紀,中國終于向世界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了!
看完后,我心中感慨萬分,我想:做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擁有很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用我們努力的學習、用我們優良的品質、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想到這兒,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下了此文……
《舉起手來》是一部以中華人民抗擊外來侵略者為題材的戰爭喜劇電影,它就如解暑的冰淇淋,讓人身心為之清爽,大快人心。在那血雨腥風的日子里,日本鬼子在中國大地上橫行霸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我們的國寶--一尊金佛燃燒起鬼子貪心的欲望。為保護這尊金佛,農民郭大叔和一隊鬼子兵展開了斗智斗勇的周旋戰斗。最后敵人嚴重受挫,八路軍和老百姓將敵人殺了個片甲不留。中國軍民在保護國寶的情節中加上大膽的夸張,在陰錯陽差中使日本鬼子丑態百出,將日寇被打的狼狽相宣泄得淋漓盡致,讓所有觀看此片的中國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惡氣。
其中,郭大叔這個愛國人物形象最使我敬佩了。郭大叔面對日寇的槍口臨危不懼,英勇頑強。他一邊唱著民歌,一邊手持木棒與敵人較量。當郭大叔被日寇捉去后,日寇逼問他金佛的下落,但郭大叔卻仍然昂首挺胸,怒視著日寇:“想知道?沒--門!”太軍氣得暴跳如雷,命人把郭大叔放進窯洞里用火燒,用煙熏。郭大叔毅然站在里面大聲嚎叫:“你們這些強盜,遲早會遭報應的!……”郭大叔終于逃出了窯洞,還是堅持與日寇在村莊周旋,打擊敵人。郭大叔這種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抗日戰爭年間,有多少人象郭大叔這樣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抬頭望望血紅的國旗,想想那井岡山上染紅的杜鵑,戰爭路上烈火燒紅的天空;想想*主席、彭德懷同志當年南征北戰、重振中華的往事;想想寧死不屈的各位烈士:奮勇抗強敵,誓死堅守陣地的佟麟閣、打完最后一顆子彈,毅然砸槍跳崖的狼牙山五壯士;還有抗日戰爭時期那些堅信著“頭可斷,血可流,陣地不能丟”的英雄戰士們……就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給所有的人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奮學習,為建設美好中國做好準備。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蹣跚著走上山頭,看著落日發呆。突然,遠處傳來一句剛勁有力的話:“舉起手來!”被嚇呆了的日本兵緩緩地把手舉了起來……這一幕,不正是表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向中華人民舉手投降了嗎?侵華日軍對中國的“三光政策”就此終結;對中華人民殘暴的蹂躪踐踏就此終結;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在中華人民不屈不撓的抵制和抗爭中就此結束。中華人民終于可以不當亡國奴了。
篇2:電影《南京!南京!》觀后感
電影《南京!南京!》觀后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大型史實記錄電影。剛開場就被被槍聲、炮聲嚇到了。慘不忍睹的殺戮,血流成河,生靈涂炭。南京城成了一個死城,深深震撼了我。
當時的南京,可以說是一個地獄,每一個活人在里面都面臨著隨時要面對死亡的威脅和恐懼。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尸橫遍野,影片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責者難民營的安全,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當她終于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進了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而幸免于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后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一個助手還有一個助手的家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他讓給了另外一個急于求生得人,臨走前他告訴老婆自己要留下來找妹妹,……后來唐先生當即被壓赴刑場,他看見被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軍的軍官說“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啦。我老婆又懷孕啦!”這是他臨終前的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這句話,透露了生命的氣息,還讓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國人殺不盡!中過國人的生命是頑強的!”我深深感動了!
《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女兒被日本鬼子從窗口扔下去,觀眾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潰呼喊。最可惡的是日軍要挾難民營交出100個女性當慰安婦,還有一車車從軍營運出去的女子裸體。日本士兵殺人時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見血的銀幕上,你只能讀到兩個字,絕望
篇3:老師看電影《放牛班春天》觀后感
老師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教育心理學片子,正如其名字所表達的一樣,猶如放牛般散漫被認為是無可救藥的一班孩子一樣擁有春天,一樣充滿朝氣與希望,一樣讓人伶愛與呵護。看完這部影片我不得不感嘆音樂家兼教育家克來蒙馬修的偉大。從他身上我看到教育工作希望的曙光,同時也深思著其中問題少年問題的由來。從馬修的人本主義教育方式中我深受啟發。。。。。。
人本主義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和羅杰斯在20世紀中葉創立。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應以正常人為對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蘊含著巨大、無限的潛力。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發表了《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在這本書中,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他看來,人的需求有一個從低到高的發展層次。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愛與歸屬、被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指創造潛能的充分發揮,追求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動機。
在馬斯洛看來,生理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類不會安于底層的需求,較低層的需求被滿足之后,就會往高處發展。滿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滿足和社會認同,之后就想被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這是人類共同的特質。
馬修正是一位人文主義教育方式的踐行者,在他看來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問題少年不是性本惡,其問題都是有來由的,問題少年并不是完全不可救藥的。最初他來到那所問題少年管理學校就與別的老師很不同,他顯得更加親近溫和,更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并時刻懷有一顆伶憫之心,在麥克教父因少年蓋賀克的惡作劇而受傷的事件中,他表現出了不同的育人風范。相比于哈青院長的殘暴,以罰為主的教育方式和其固執地認為“這是一群無可救藥的問題少年”,馬修顯得更加善良、更加人性化,并堅信著唯有尊重及人格與自身價值被肯定才能拯救這些孩子,其和藹可親的形象受到少年們的歡迎和擁護。當馬修發現麥克教父受傷事件的主兇是少年蓋賀克,并要把少年蓋賀克帶到哈青院長辦公室質問時,看著少年蓋賀克的懇切求情,馬修心軟了,因為他相信“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馬修便于少年蓋賀克立下盟約,讓少年蓋賀克照顧麥克教父只要恢復為止方可解約,少年蓋賀克欣然同意了。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力,肯定學生自身價值,馬修都做到了。一次,問題少年們在宿舍嘻戲打鬧高唱著“禿頭蛋,光頭蛋,馬修。。。。。。”、“你不是這里的王。。。。。。”馬修并沒惱羞成怒,也沒打算好好懲罰這幫兔崽子,而是和藹的冷靜的,面帶微笑的讓那位吹著口琴唱著“*x歌”的少年再唱一遍,并耐心的糾正其錯誤發音。馬修的“反常”舉動把少年們嚇得那個叫懵了,馬修幽默的話語,孩子們會心的笑了。我也笑了。。。。。。從少年們那疑惑略帶好奇的眼神中我知道他成功了,成功地打開孩子們那緊鎖的、早已被暴力教育弄得銹跡斑斑的心扉,馬修并不在乎少年們怎么對他,反倒是樂于發現少年們愛唱歌和挖掘他們擅長唱歌的天賦尤其是少年莫翰奇,天籟般的聲音。這些都激發了馬修想要組學校小合唱團的熱情。在馬修的帶領下,少年們找到了他們所需要的價值肯定,少年們越發地愛上音樂。從此,少年們開始講紀律,更加陽光,開朗,活潑。找回了他們本應該擁有的天真爛漫。正像哈青院長所疑惑的一樣:“總感覺這些孩子學唱歌后變聰明了”。是的問題少年的問題并不完全在其本身,更多的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出了問題。馬修的偉大之處并不是他善良、和藹可親的形象,其富有人本主義精神的教育方式,擅長與少年們溝通交流,明白內心最需要什么,最渴望什么,知道該怎么激發少年們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少年們無憂無慮地茁壯成長,灌輸于少年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中存在都是有其價值的,在實現一般需求之后要尋求實現自我的價值,就應該為未來謀劃,追求更高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