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學生實訓方案
一、實訓目的
通過本項目的實訓的學習,使學生結合實際,加深對管理系統的感性認識與理解;并初步培養認知與自覺養成現代管理者素質的能力。
二、實訓內容
通過班級學生在分組的基礎上,利用業余時間選擇1-2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和訪問,具體了解這些企業如下問題:1.該企業管理系統的構成狀況;2.管理者的分類,并重點訪問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職位、工作職能、勝任該職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3.對該管理者的管理對象進行調查分析;4.該企業的一般環境和任務環境是什么;5.該企業中有哪些你感興趣的管理機制。
三、實訓原理、方法和手段
實訓原理:通過實地走訪與分析,可以驗證學生對于理論與方法是否掌握,并可進一步鞏固基本理論與方法,在實踐中進行總結、研究與提高,二者的關系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實訓方法和手段:在走訪搜集到相關材料后,各組集中在教室課堂進行分析實訓,具體操作方法先由各組成員分組討論后介紹所得,再由教師講解點評,在各組形成最后意見后以個人實訓報告形式上交教師處作為學習成果。
四、實訓組織要求
本實訓是采用學生分組走訪和自由討論的組織形式進行。
五、實訓條件
需要學生在每次案例討論分析實訓前,將本次課程所需材料搜集好,并需積極準備發言稿。
六、實訓步驟
首先,由學生按照要求進行相關實訓材料搜集;
其次,在各組成員進行充分討論后,形成統一的發言稿;
再次,由各組選舉代表在課堂上進行發言;
最后,由老師進行點評,并要求各組的學生將本組所得結果填寫實訓報告冊。
七、思考題
1.該企業管理系統的構成狀況;
2.管理者的分類,并重點訪問一位管理者,向他了解其職位、工作職能、勝任該職位所需的管理技能以及所采用的管理方法等;
3.對該管理者的管理對象進行調查分析;
4.該企業的一般環境和任務環境是什么;
5.該企業中有哪些你感興趣的管理機制。
八、其它說明
學生分組必須固定不變,并有固定的組長。
篇2: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兩篇
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1)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2)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1)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2)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3)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1)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2)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3)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4)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1)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2)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3)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1)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2)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1)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2)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
第二期思想政治課方向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在全市乃至在全國有影響力與有知名度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e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e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e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e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e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e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e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e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e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e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e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e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e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e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e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e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
五.成員管理
1.成員要求:
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的具體要求。成員選拔由市教委德育處總體安排,選拔過程參照名師基地選拔程序。
2.成員考核:
(1)學分考核
總課時與學分安排: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第三學期
總課時
總學分
課程
4次,12課時
4次,12課時
24
4
論壇
2次,6課時
2次,6課時
2次,6課時
18
3
教學
8個半天聽課+評課,36課時
8個半天聽課+評課,36課時
72
12
課題
4次,12課時
3次,9課時
3次,9課時
30
5
讀書
4本,12課時
2本,6課時
2本,6課時
24
4
網絡
6課時
9課時
9課時
24
4
共計
84課時,14分
78課時,13分
30課時,5分
192
32
單個學期安排:
第一學期(6月――1月)
出勤
作業
其他
總計
備注
課程
4次,計1分,
缺席2次,不計分
1次,計1分
篇3:德育實訓基地工作方案
一.基地總目標:
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深入研究與探索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內涵,探索學科教學融入“兩綱”教育、提升德育功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打造一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與厚實的專業素養,有較強的課程理解力、執行力與開發力,具有個性特色的思想政治課程領銜教師。
2、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認真貫徹“兩綱”教育指導綱要,結合課改核心精神,通過教學實踐課題的開發與研究,使基地老師在新課程價值的理解、學科專業知識架構更新,以及學術水平、教學能力、課程評價能力提升等方面,獲得顯著的提高。
3、探索思想政治課研究實訓基地的長效培訓機制,整合更多的培訓資源,使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育德功能得到有效發揮與輻射,為推進專家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基礎的支持平臺。
二.本期基地具體內容
1、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兩綱”教育基本要求,從國家意識、文化認同、公民人格和生命價值的視角出發,實施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培養公民責任感的課題研究;
2、深入學校教學第一線,了解基地教師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況,結合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對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3、通過實訓基地教師培養實踐,探索相對完善和有效的政治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模式,為形成實訓基地教師培訓的長效機制提供范例。
三.擬建項目:
1.基地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調查與研究
任務:
(1)了解當前思想政治課實施的主要存在問題,包括課程價值的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的課程意識與能力、教學的針對性與評價、學生的課程接受度與自主學習能力、學校的課程資源配置與管理等方面;
(2)形成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評估方案與指標
要求:
(1)每位教師完成二節展示課,完成3個新教材的教學設計和相應的教學參考;
(2)完成1個單元的時政教育的整體設計方案,完成2篇時政教學設計,其中包括1篇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案與教學評價;
(3)完成針對其他學員的聽課評價,完成2篇教學反思。
2.基于兩綱精神的思想政治課公民意識課題研究
任務:
(1)根據課改與兩綱要求,突顯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功能,注重政治課程的教程與學程開發。教程突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學程突出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2)開展時政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包括時政教育的課程定位、資源整合、師資培訓、教學設計、學習評價等研究內容。
(3)嘗試探索學生探究型課程的實施與評價。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建構與反思能力等等。
(4)建立思想政治課的資源平臺,為教師的研究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渠道,平臺為每一個教師提供上傳與下載資料的通道,實現資源共享。
要求:
(1)并作為子課題的相關責任人,承擔對應課題任務;
(2)組織課題相關工作,定期完成開題、中期匯報和結題任務;
(3)做好課題相關資料匯總工作。
3.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學習模式研究
任務:
(1)開展多形式的學習、培訓模式。主要包括專家報告、案例學習、小組交流、在線學習,開展自學與集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模式。
(2)重點研究職后教師的新課程設計,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用、呈現方式。
要求:
(1)完成在基地期間的讀書要求,并完成相應的讀書報告;
(2)完成網上工作室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