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鎮農業旅游開發現狀及發展規劃

鎮農業旅游開發現狀及發展規劃

2024-08-02 閱讀 8327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已經成為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趨顯現。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旅游業在刺激內需、增加就業和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挖掘旅游資源潛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是一項長遠的戰略規劃。近年來,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們某某鎮依托山水資源優勢,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推進以巖馬水庫為重點的山水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建成駐駕山莊、九龍溶洞等兩大旅游景點,配合周邊旱海石林、桃園、池田藕等農業景點,*年創建成為省級及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取得了一定成就,巖馬湖旅游開發在我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一、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

某某鎮位于山區和平原的接合部,巖馬水庫位于鎮中心地帶,自然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林果資源十分豐富,品種繁多,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湖光山色,林果飄香,巖馬湖周圍的梨園花海與藍天碧水相映生輝,分外美麗,“巖馬夕陽”被列入棗莊市八大自然景觀之一。環水庫周圍的溢洪閘橋頭堡、發電站放水塔、巖馬公路站等建筑,結構奇特,古樸典雅,與一望無際的碧水相映成輝。四面環水的朱山島,林木蔥郁,果樹繁多,是良好的魚類觀賞和休憩基地。此外,寺溝村的降福寺、國旗山廟會、獨古城遺址和唐太宗東征傳奇、望母山鬼谷子登山望母等人文資源十分豐富。

巖馬湖巨大的旅游潛力,引起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廣泛關注。*年,我鎮專門邀請山東師范大學的專家、教授進行實地考察和詳細論證,制定出了科學合理的開發方案,大打招商引資牌,積極做好旅游開發文章,并于*年6月1日與澳門華泰房地產開發公司簽訂了投資*萬元開發朱山島合同,建設駐駕山莊。目前,駐駕山莊已建成唐代風格的大殿、旅游餐廳、高檔洗浴設備、大型賓館、巖馬女神像等基礎設施,進行了高標準的山體綠化和美化,于*年國慶節正式對外營業,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在全市及周邊范圍內樹立了一定的旅游品牌。同時,巖馬湖東岸的九龍溶洞為我市最大的地下溶洞,開發洞長已達400余米,配置了燈光設施。洞內各類鐘乳石發育齊全,造型奇特,景觀繽紛怡人,光彩奪目,極具觀賞價值。*年國慶節同時對外開放,門票定價為20元,年平均門票收入為50000元左右。同時,環湖周邊還有旱海石林奇觀,配套建成了萬畝生態林果園和千畝蓮藕池,使水上娛樂、溶洞攬勝和湖畔觀光相得益彰。以駐駕山莊為主體,以溶洞為支撐,集餐飲、旅游、度假、休閑、娛樂、垂釣于一體的巖馬湖旅游區主體構架已形成,巖馬湖旅游風景區已開始展現其優美的環境和無盡的魅力。

二、旅游業發展規劃

巖馬湖是棗莊地區最大的人工湖(水庫),某某鎮是聞名遐爾的“林果之鄉”,山水花木的美景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每年4月梨樹、桃樹開花季節,自發而來的游客已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利用周末休息日來湖區垂釣游泳的游客也有相當數量。

當前,規劃開發的巖馬湖旅游區內,旅游資源以湖水、山地、果園、溶洞等景觀為主,巖馬湖的大壩建設較為突出,自然旅游資源景觀組合較好。

旅游區的自然景色具有西奇東秀、南舒北幽的特點。野外勘測初步查明,面積為16.7平方公里的湖面,是規劃區最主要的旅游資源,同時,湖西南的薄山礁石、湖周山麓的果林帶、南部的國旗山、湖周圍的文明生態經濟村,歐峪村東南的山澗、廟嶺村南部伸入湖中的“半島”等,均是我鎮具有良好開發潛力的自然景區。

(一)駐駕山莊及九龍溶洞主景區。鎮黨委、政府將近一步督促引導駐駕山莊加大投入,搞好周圍環境的綠化及基礎設施建設,按照3a級景區的標準補充建設,拓寬溶洞規模,爭取兩年內建成3a級景區。

(二)駐駕山莊旅游景區休閑漁業示范點。充分利用巖馬湖2.3萬畝大水面和長達40多公里的湖岸線,把休閑漁業建設成為巖馬湖最具特色的旅游項目之一,建成棗莊市其他景區不可比擬的旅游優勢項目。嚴格按照國家休閑漁業示范點的創建要求,加大投入,在垂釣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等方面抓緊抓好,促進休閑漁業和巖馬湖旅游綜合開發的協調發展,努力實現漁業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促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三)望母山度假勝地。利用現有的餐飲基地――隆源山莊,在望母山村南擴大規模,建設望母山度假勝地。建成集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獨資民營企業,建設成為魯南地區具有較大規模的娛樂休閑場所。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分四期工程(21世紀科技生態園、望母山度假村、望母湖、娛樂場)建設,總占地200畝。

(四)姚沃村文明生態村。姚沃村位于巖馬湖東北岸,與朱山島駐駕山莊遙相對望,又處規劃區縱深處,環境幽靜,利于生態旅游的開發。該村全部建成省級果樹樣板園,盛產“綠色食品”大櫻桃及水蜜桃,為市級文明生態村。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把該村建設成為農家樂鮮果采摘之地。

(五)國旗山山水景點。國旗山及其鄰近水域位于湖域南面,是游人入區和離區的必經之地,山地拔湖而起,山頂視野開闊,整個旅游區內的湖光山色盡收眼中;山下是巖馬湖水深最大的水域,湖面寬闊,適宜于開發水上娛樂項目,是規劃區內動態性較好的山水組合單元;國旗山西麓有一寒武紀毛莊組紫紅色鈣質頁巖的地質露頭,巖石成層性好,年代古老,可開發成一處較好的地質科普教育景點;柏幽谷(秦洚)位于國旗山東南,是一片20世紀60年代初期人工栽種的側柏林區,如今林木茂密,樹形整齊,計劃開發森林浴、林中休閑娛樂等項目。

(六)迤邐長龍――巖馬湖主壩。巖馬湖主體大壩長約1.2公里,高約10米,巍巍壯觀,護坡整齊美觀,且視野開闊,是極好的觀光載體;壩前的湖區目前已是自發的垂釣區和游泳區,可開發為專項旅游區。

(七)鳥鳴翠谷――歐峪山澗。歐峪周圍的生態河谷位于湖東側中部的一個入湖小河兩岸,區內桃、梨、蘋果等果樹分布連片密集。山谷內以歐峪村為代表有庭院種植櫻桃的傳統,也是全省有名的櫻桃產地,以此村為中心適宜于生態庭院和民風民俗旅游景點的開發,遠期還可在歐峪上端建一低平的滾水壩,形成人造瀑布,可成為極具吸引的旅游景觀。

(八)湖中瀛臺――廟嶺半島。廟嶺村南部伸入湖中的半島是一片地勢平緩的開闊地,目前以農田和果園為主,對岸望去,蔥綠幽靜,十分雅致。遠期可開發成層次高雅的度假村,如主題建筑設計成船帆造型并伴以湖光景色觀覽臺或音樂臺等。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半島綠化。

三、旅游產品

目前旅游規劃區內服務接待主要依托某某鎮駐地,商業網點零星分布,有農貿市場3處,旅游產品以大櫻桃、油桃、水蜜桃等新鮮時令水果產品和淡水魚、池田藕等農副產品為主。玩具類旅游商品有待開發。

(一)湖魚。巖馬湖為魯南最大的網箱養魚基地,目前有網箱6000多架,年產淡水魚近10000噸,主要品種有鯉魚、羅非魚、花白鰱、草魚等,還有最新品種斑點叉尾回魚。湖域水面積2.3萬畝,更有著品種豐富、數量可觀的大水面野生魚,品種除主要的經濟魚類鯉魚、羅非魚、鰱魚、草魚、鯽魚等之外,還有名貴的甲魚、鲇魚、黑魚、大銀魚等20多個品種,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來垂釣。因此,綠色天然的巖馬湖魚應是我鎮旅游開發的主要特色產品。

(二)水果。我鎮現有山坡果園6萬多畝,年產各類干鮮果品*0多噸,為全市最大果品鎮之一。水果品種比較齊全,有蘋果、油桃、蜜桃、扁桃、黃梨、大櫻桃、大棗、核桃、山楂、柿子等等。并且5000多人的水果流通大軍;有順發、萬發等五大水果包裝企業;有宏祥、譽興等四大恒溫庫,基本上全年都有各類水果出售。所以,水果為我鎮第二大旅游開發產品。

(三)石材。我鎮有豐富的花崗巖資源,目前已建成蘇州香山古建某某有限公司,生產各類園林、廟堂等裝飾用石,有技術熟練的加工技師。今后,我們將重點加工適宜家庭使用小型石磨、石臼等日用品,并批量生產裝飾石獅、梅花鹿等大小雕塑,以滿足游人的需要。

總之,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蓬勃興起,必將推動我鎮經濟持續增長。某某鎮景區內尚有奇石林景觀、獨古城遺址.寺溝村隆福寺遺址等大量自然人文景觀待開發,百果園、千畝蓮花池、扁桃園等生態觀光農業處于起步階段,資源豐富,潛力雄厚,前景廣闊。當前,我鎮正在把旅游業開發推上重要位置,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大打招商引資牌,把旅游業“蛋糕”做大做強。同時,站在經濟發展和保護利用環境的大局,切實提高對推進旅游業開發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利益的認識。全鎮上下形成共識,強化領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全力推進,我鎮的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開發建設必定會完善配套,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生態旅游必將會取得可持續發展,給游人帶來一個清晰、和諧、優美的生態環境。

篇2:生態農業旅游經理崗位職責描述崗位要求

職位描述

崗位職責

1、負責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的管理和運作,包括項目前期開發、定位、建設和營銷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2、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團隊的組建和管理;

3、協調土地、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相關單位,完成招投標文件審批及其他相關工作;

4、負責管理并控制項目開發、建設質量與進度,合理控制各項成本;

5、其他與生態農業旅游項目的相關工作。

崗位要求:

1、教育培訓:工程管理、技術、房地產、市場營銷、旅游管理等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

2、工作經驗:10年以上生態農業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經驗,5年以上大型旅游開發企業、知名旅游地產開發企業高層管理經驗、具有1個以上大型生態農業旅游項目開發全程負責經歷;

3、技能技巧:對現代生態農業產業有深入研究,熟悉本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熟悉國家有關涉農政策和政策性資金的申報程序,熟悉經濟法、財稅法、合同法、法律知識;

4、個性品質:誠實、信用、原則性強、廉潔奉公;優秀的計劃、統籌、協調能力;優秀的溝通、表達能力;能夠駕馭繁復的工作關系并對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反應。

篇3: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改造建設項目建議書

第一章概況

1.1項目概況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東端,是歐亞兩洲陸路貿易往來交通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就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位。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武威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國道312線改建工程完工,達到了國家一級公路標準;自籌建設了武威至武南寬幅公路;武民公路建成通車,蘭新鐵路西隴海線武威段建設工程業已開工建設,以上交通設施的建設,極大的改善了武威的交通狀況。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公路四通八達,路網林帶和相應設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網絡。近年來,武威市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景觀、自然風光、農業設施和沙漠探險為內容,以東南西北中五條旅游線路為主的旅游格局。為不斷適應現代旅游者的個性化、特色化的需求,加快我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步伐,盡快把我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和沙漠探險旅游定為我市特色旅游產業,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由涼州區具體負責實施。涼州區以生態旅游、農業觀光和沙漠探險作為旅游業開發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區域游,規劃建立一個以民俗風情觀光旅游為主線,歷史文化風景區、農業科技示范區、莫高旅游度假區、沙漠綠洲游覽區、珍奇動植物觀賞區、沙漠腹地探險區、沙漠生態旅游區和農耕飲食品嘗區等相對獨立、彼此銜接、功能各異、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一線八區”綜合旅游風景區。這里既有迷人的西部戈壁和田園風情、古老的漢、明長城遺址、古絲綢之路的駝隊足跡、長河落日的大漠風光,也有以反映歷代詩人有關《涼州詞》內容的葡萄長廊和葡萄酒文化。尤其主要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屬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遺址和有“石窟鼻祖”之稱的天梯山石窟也坐落于此。在這里,不但可以觀賞戈壁風光的雄渾與壯美,感受沙漠綠洲的旖旎與靈美,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蹤與舊夢,領略戍邊將士的豪邁與風流,還可以品嘗葡萄美酒的醇厚與清爽,親近西部農村的泥土與鄉俗,體驗沙漠探險的驚險與刺激。國家、盛市先后投資對這里進行開發建設,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已初具規模。但是,由于這里的旅游產業起步較晚,旅游基礎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特別是旅游交通條件很差,公路等級低、路況差,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景區發展。為此,整修現有道路,提高道路等級,縮短旅游交通時間已經成為當前工作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經過認真調查,建議對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進行改造擴建。

1.2項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旅游應先行”的號召,設立了旅游國債基金,在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別對生態旅游、西部旅游和扶貧旅游重點扶持,爭取和利用好國債資金來開發建設武威旅游事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2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關聯度高,輻射帶動性強的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業在一、二、三產業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旅游給人們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愈來愈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會促進區域內旅游業和其它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2.3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的改造擴建,旨在建立快捷、便利的高標準旅游公路,以提高旅游景區(點)的可進入性,拉近景區(點)與旅游者之間的距離,滿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增大旅游者的選擇性,刺激旅游消費的目的。

1.2.4旅游路網改造擴建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旅游公路的建成,將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的發展,加之,公路兩側的綠色通道、小康住宅、燈箱廣告等風景線建設,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旅游景觀,從側面豐富了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內涵。

1.3項目的可行性

1.3.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現有的路網設施為區內旅游公路改造擴建提供了基礎條件,項目實施后,可逐步改造旅游道路等級,提高交通便利,擴大旅游客源。

1.3.2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實地調研、規劃,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統一指導、管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規劃和建設。

1.3.3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旅游景區(點)建設初具規模,許多旅游景區(點)在本省已家喻戶曉,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率,旅游公路的建設將極大地提高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省外甚至國外打響旅游區的品牌。

第二章建設內容及規模

2.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現狀

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涉及旅游點23處,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國道、涼古公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8條,公路總里程近150公里,其中:涼古公路(涼州至古浪)前5公里涼州至清水三級公路已于*年8月建成,清水至長城段38公里已立項待建;白塔寺至312國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設,~年7月底可完工;黃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為土路;長城鄉通往鄧馬營湖前4公里為沙礫路,其余為土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均為無等級公路,以上道路路況較差,且年久失修。

2.2項目建設內容、規模

2.2.1通往黃羊河農嘗十八里葡萄長廊的黃吳公路(黃羊至吳家井)全長約20公里

,以現路為基礎拓寬改造為二級公路;黃羊河農場──吳家井鄉──長城鄉道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長城路段公路兩側主要種植風沙防護林帶。。

2.2.2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約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3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約3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4沿明長城邊沿便道,總長約10公里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

2.2.5通往葡萄基地、延壽寺的雙清公路(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6通往黃羊綠色食品科技園區、天梯山石窟的黃哈公路約3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7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牌。

第三章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

3.1投資估算

3.1.1該項目預計總投資7196萬元,詳細預算見附表。

3.2資金來源

3.2.1申請旅游國債資金3000萬元,銀行貸款1000萬元,地方自籌3196萬元。

第四章項目實施步驟

4.1建設周期安排

4.1.1第一階段(~年5月――~年7月)

完成黃吳公路20公里道路拓寬改造,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3公里道路拓寬改造,黃哈公路35公里路面改造;黃吳公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建設;完成長城路段風沙防護林帶建設。

4.1.2第二階段(~年8月――~年12月)

完成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5公里道路拓寬改造,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沿明長城邊沿10公里便道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

4.2建設投資安排

4.2.1~年5月前期準備工作投資100萬元。

4.2.2~年8月施工準備工作投資500萬元。

4.2.3~年8月──~年10月施工投資6000萬元。

4.2.4~年12月工程收尾投資696萬元。

第五章項目效益評估及分析

項目建成后,將對沿線鄉鎮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迅速推出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精品旅游線路,逐步拉長各功能區的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旅游項目和基礎配套設施,培育全區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旅游業、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共同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