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技術資格綜合考評量化積分辦法
一、量化考評原則
1.注重教學業績;
2.向基層一線教師傾斜;
3.客觀公正、嚴謹規范。
二、量化要素及分值
(一)基本條件綜合評價,分值33分;
(二)教育工作,分值14分;
(三)教學工作,分值30分;
(四)教科研工作,分值13分;
(五)教育教學綜合能力考試,分值40分。
三、評價細則
(一)基本條件評價(33分)
1.教齡、職齡情況(12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每滿一年得0.5分(時間計算截至上年底);任現職以來,進檔后職齡每滿一年得0.5分(時間計算截至上年底)。
2.年度考核(6分)。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的4分,其中,年度考核每有一次優秀的另加1分。
3.表彰(5分)。任現職以來,獲得國家、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或黨政部門、學校綜合表彰的分別得5、4、3、2、1分,單項表彰(指與教育教學及申報人員崗位職責有關的表彰)以一半計分,所有表彰以最高項計分一次。表彰以獲獎證書或有關部門文件為依據。
4.學歷(2分)。取得研究生畢業證書或碩士學位證書2分;小學教師本科畢業1分(研究生或碩士不重復記分)。
5.農村任教、交流(支教)(3分)。從教以來在農村任教滿3年的1分、滿5年的2分、滿8年及以上的3分;本市內交流(支教)1年1分,跨市支教1年2分,跨省支教1年3分。
6.工作表現測評(5分)。學校職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評審小組成員對每個申報人員按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進行測評(進行單項選擇,測評表自制,無記名),獲得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次的每人次分別得5、3、2、0分,累計得分除以有效票人數為測評對象該項得分(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
(二)教育工作評價(14分)
1.教育管理年限(6分)。從教以來,達到教育管理工作基本年限要求的3分。任現職以來,擔任教育管理工作兩年以上的,每超一年加0.5分(不含兩年)。
2.教育工作獲獎(8分):①任現職以來,所帶班級或活動小組獲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獎勵,省級及以上、*市級、市(縣)級、區校級表彰每次分別得3分、2分、1分、0.5分,其中同年度表彰按得分高的算一次,不重復計分,區校級累計不超過2分,此項最高4分。②任現職以來,輔導學生參加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競賽,獲省級及以上、*市級、市(縣)級、區校級獎勵每次分別得3分、2分、1分、0.5分。同一學生參加同種競賽,以最高級別獎計分,不累計計分。獲獎項目認定以指導獎證書或教育部門文件為準,此項最高4分。
(三)教學工作評價(30分)
1.循環教學(6分)。小學教師的循環教學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級段內部教學;初、高中教師的循環教學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級的教學;因課程計劃等原因未在某一學段所有年級開設的學科任課教師只要任教學段內本學科起始年級到最高年級教學也屬于循環教學。能勝任申報學科循環教學工作的得4分,其中,任現職以來,擔任小學各級段內部最高年級教學工作滿3學年、或中學畢業年級教學工作滿2學年、或學段內本學科最高年級教學工作滿3學年得2分。
2.工作量(8分)。各單位根據有關規定和本單位實際,制訂本單位教師周工作量標準。近三年中,每年達到標準的得8分,不足標準每10%減1分,三年工作量得分的平均分(四舍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即是工作量的實際得分。
3.學生滿意度(2分)。任現職以來,學年度課堂教學測評學生(家長)滿意率平均為85%以上1分、90%以上2分。
4.公開課(7分)。任現職以來,積極參加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公開教學活動,開設申報學科的公開課,校級每次1分(累計不超過2分),學區級每次1.5分(累計不超過3分),市(縣)級每次3分,*市級每次5分,省級及以上每次7分。以相關部門證明及開課原始資料為準。
5.評優課(教學基本功競賽)(7分)。任現職以來,參加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評優課或教師基本功比賽獲獎。在與申報學科一致的評優課競賽(或省教育廳舉辦的教學基本功大賽系列)中獲獎的,校級每次1分,學區級每次1.5分(區校級獲獎累計不超過4分),市(縣)級每次3分,*市級每次5分,省級及以上每次7分。其他評優課或教學基本功競賽獲獎減半得分。同一教師參加同一系列評優課或教學基本功競賽,以最高級別獎計分,不累計計分。
(四)教科研工作評價(13分)
1.發表論文、獲獎論文或參編教參(8分)。任現職以來,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發表論文(申報學科至少2篇),縣市級每篇1分、*市級每篇2分、省級每篇4分、核心期刊每篇6分;獲獎論文或專題研討會交流,縣市級每篇1分、*市級每篇2分、省級及以上每篇3分(同一篇論文不重復計分,按得分高的計1次);參加縣市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委托命題工作的,市(縣)、大市級以上分別得1分、2分。參加*市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委托編寫的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學參考資料的4分。
2.課題研究及教改實驗工作(5分)。
主持縣市級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批準立項的課題研究,結題并通過成果鑒定5分,未結題3分;作為課題組成員(申報書名單)參與課題研究(撰寫課題報告或課題相關的教育教學論文)縣市級及*市級1分,省級及以上2分;參與并結題的課題研究縣市級及*市級2分、省級及以上3分。參與多項課題研究不重復加分。
由本市教育主管部門有目的地采取大小型會議形式直接交流或傳播教改實驗成果,并以教育主管部門正式行文批轉教改經驗總結報告,要求所屬各學校參照實施的得3分;主持本市(縣)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并實施3年以上效果明顯得2分。
(五)教育教學綜合能力考試(40分)。
題型以識記、理解、應用能力要求為主,測試內容為:教育法律法規(包括: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師德規范、新課程理念(占30%);學科知識與能力、課程標準與教材及教學要求(占70%)。對男52周歲以上(1961年底前出生的)、女47周歲以上(1966年底前出生)的可以申請免考,免考教師按本校教師考試的平均分計算。凡在*年暑期學校崗位競聘時,參加全市教育教學能力綜合測試取得優秀等次(高中階段取得a等)的,本次學科考試卷面分增加3分。
篇2:廚師技師職業資格考評技術能力總結
*省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考評技術能力總結
本人*,*人,*年X月X日出生,漢族。本人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從事廚師烹調與管理工作,已有至今18年,先后在浙江溫州阿外樓、三明五一大酒店任職主廚、總廚,下面就從專業技術角度,對我這18年來的工作做一次個人技術總結:
一、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崗位技能。
本人正式參加工作后,當時我在學校畢業后在酒樓從廚房小弟做起工作。工作伊始,我發現學校里學到的專業知識同實際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為了盡快轉變角色,適應工作的要求,我努力學習烹調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崗位技能,在短短的半年內,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及同事的幫助,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烹調工作。
二、學習與進步共同前進
在后面的日子中,我不得不說,廚房的工作是艱辛困苦的,一個人需要長期的堅持下來,才會對烹飪這項事業有所成果的,那么烹飪這項事業也才會對你的付出與艱辛有所回報的。本人一步一步的學習著各種菜肴的制作,自己的技術也在自己的刻苦學習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后來也相繼做過丁板、炒鍋等崗位,職務上也做過領班、副廚師長、廚師長、總廚。在這幾年里,我比較擅長的是對菜肴的認知和改進。對一些傳統的菜肴,比如閩菜善用糟菜,我將糟菜和江蘇浙江一帶的糟的菜肴做法結合起來,對閩菜的一些糟類菜肴進行了些許改進,比如糟醉羊腿的制作,我們既要做到味道純正,又要做到深受新老顧客的喜愛。在一些白炒類的菜肴中,我結合江浙一代喜歡清淡的口味,其實江浙一帶和福建人的口味差不多,都喜歡清淡,比如白炒香螺片,我們要做到既要讓螺片脆爽又要做到螺片片體厚薄一致,通體透明。在仿制佛跳墻的過程中,我們也經常的對原材料進行一些修改,以達到在傳統的味道中不失新鮮食材的效果。
在制作很多海鮮類菜肴的時候,我堅決杜絕使用死了很久的原材料來制作菜肴,我認為這是對我自己不負責任,也是對顧客不負責任,比如一些清蒸類的魚類,要求我們使用新鮮度高的魚來制作,我要求我的廚師不得使用死魚來做此類菜肴。
在現代廚房快節奏的前提下,很多酒店都是直接采購半成品回來加工制作,我覺得這是對顧客的不負責任,比如需要提前發制的鮑魚、海參、魚肚等一些干貨類原料,我們從不去外面市場購買發制好的半成品,我們都是自己進行發制。
在教授徒弟方面,我注重刀功的鍛煉,我能夠做到:
第一,切制原料粗細薄厚均勻,長短相等一致。否則原料生熟不一致。
第二,凡經過刀工處理的原料,不論絲、條、丁、塊、片、段,必須不連刀。
第三,根據原料質地老嫩,紋路橫豎,按不同烹調要求,采用不同的切法,如肉類原料,筋少、細嫩、易碎的肉,應順紋路切,筋多、質老的要頂紋路切,質地一般的要斜路切。
第四,注意主輔料形狀的配合和原料的合理利用。一般是輔料服從主料,即:絲對絲,片對片,輔料的形狀略小于主料。用料時要周密計劃,量材使用,盡可能做到大材大用,小材小用,細料細目,粗料巧用。
在菜肴制作過程中的,我對火候的掌握也進行了多次的研究,中國菜肴的形成和發展,刀工起著重要的作用。經過刀工處理后原料的形狀有絲、片、盯條、塊、粒、卷、茸等,它們的大小均不相同。因此,加熱時原料吸收的熱量也是不相同的,烹調時必須按照形狀的大小正確施用火候。一是細、孝薄的原料,如絲、茸類、蝦片等,必須使用小火才能使原料的形狀、色澤不受破壞,保持和達到細嫩這一菜肴質量要求;若在用大火烹制,原料猛受高溫,就會快速卷曲,粘成一團,失去原有形狀,質地變老,失去菜肴應有的特色。二是中型原料,如條、盯卷這類形狀,宜用大火短時間烹制,成品才能保持較多的水分,達到嫩滑可口的目的。如熘腰花、爆炒魷魚卷、宮保三丁等菜肴,若用中火以下的火候加工,菜肴中的水分大量滲出,質地就會老化。三是較大型的原料,如塊、整雞、整魚等,應先用大火,后用小火慢慢加熱,使原料香味透出,形狀良好;若施用大火,湯汁很快燒干,再加水燒時將嚴重影響菜肴的質量。采用這種火候加工的菜肴有紅燒肉、紅燒魚、紅燒獅子頭等。
在制作油爆菜的時候,油爆是水和油二種傳熱介質復合烹制的技法,油爆不僅要精于選料,講究刀工,更重要的是準確掌握、正確運用火候。因為,它是一種程序復雜,旺火速成的烹調技法。由于火力和時間對制成菜肴的質量關系極大,前輩廚師稱之為“搶火候”菜。油爆是所有烹調技法中,操作程序最多,操作時間最短的一種技法。全部烹調過程分為焯、過油、炒三個步聚,它們要連續操作,一氣呵成,瞬間完成。特別是水焯和過油時間更短,都不超過三、五秒中。所以要做到:焯―要旺火開水,過油―要旺火沸油,炒―要旺火熱鍋。“三旺三熱”是油爆的基本條件,正確運用好火候是油爆的關鍵。
從參加工作以來,努力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重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并根據廚房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通過業余時間以不同形式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水平。通過多年的努力,本人的專業技術和駕馭工作的能力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為更好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參加工作以來,多次被評為“酒店優秀管理”等榮譽稱號。
這就是個人從業這十幾年的一點小小的經驗技術總結。
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