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職教中心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

職教中心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

2024-08-03 閱讀 8769

“新時代好少年”胡佳琪事跡材料

----正定職教中心

學前18班:

自立、自強、自信、陽光、勤奮、好學,這就是我,一個梳著馬尾,圓圓的臉蛋上總帶著燦爛笑容的帥氣女生,我就是正定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的學生――胡佳琪。老師說我是一個全面發展、品學兼優的孩子;父母說我是一個自強自立、意志堅強的孩子;鄰居說我是明理懂事、討人喜歡的孩子;同學說我是一個樂于助人、活潑開朗的孩子;我自己卻深深的知道我只是個普通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老師們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對我的幫助很大。

我樂于助人,熱愛祖國,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去感染別人,讓我身邊出現更多的溫暖,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幫助,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

我是新時期、新時代的人,我將永遠傳承平凡無私的美德精神。在家里,我是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要做好一個人,要先學會去愛別人,只有學會愛,才會學會生活,才會懂得為人處世.年少的我,在不懂中接受了這些充滿哲理的話.現在呢,我終于明白了世界的殘忍和愛的偉大!小時候,我總以為父母如此含辛茹苦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可是當我慢慢長大,才真正了解了父母的艱辛和他們給予我的深沉的愛。我在家里孝敬長輩,和睦鄰里,小小年紀我就有了很好的口碑。

作為學生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把每一門課程、每一個知識點都掌握住。我對待學習一絲不茍、腳踏實地。每一次的作業都按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地完成;我還向心目中的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他那釘子精神”我們今天學習條件如此優越,更應該勤奮學習,為將來建設祖國、回報社會打好基礎。以釘子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學好每門功課,認真聽課,獨立完成作業,爭取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作業字跡工整、保質保量地認真完成;要勤奮好學,勇于探索,對問題,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有了這種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最后創造了一項項優異的成績,為學校的師生們所稱道,在學生中起到了楷模和表率作用。

我自覺地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誠實守信。生活上勤儉節約,從不浪費;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愛護公共財物,遵守公共秩序。“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我的座右銘。只要有同學向我請教,不管多么忙,我都會停下來,耐心地給他講解,直到同學弄懂為止。我熱愛集體,愿意為班級、為同學們服務。作為班干部,我總是以身作則,協助老師管理好班級,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我愛自己的班級,愛每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周圍的同學。我熱情開朗,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有笑聲,同學們都很喜歡與我交往。

同時我以優異的成績在20**年度被班里的同學和老師一致推舉進學生會,在學生會里一開始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受到了同學們關心和照顧,我不僅受到了老師和學姐,學長的贊揚同時還搞好了人際關系做到了一點事都不錯,還可以幫助其他人。在20**年我被評為‘文體部副部長’,還受到了同學們的贊揚,現在新生報到我有了兩個徒弟,我想把我身上的好習慣都交給我的徒弟。

“我幫助了一個人,別人快樂了,我也很快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師和媽媽總是這么教導我。講文明、懂禮貌,見到老師問好,見到同學打招呼,為班級服務,為同學服務,黑板臟我去檫,地面臟了我去掃,臟水垃圾我去倒。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以校為家,以班為家,已成為我的自覺行動。我是言行文明的中學生

在平時的談話中,我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注意場合,態度友善,要講普通話。爸爸媽媽交給我接受或遞送物品是要起立并用雙手。所以現在我養成了良好習慣,在親戚朋友家里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在學校里老師們夸我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不能隨意打斷他人的講話,不打擾他人學習工作和休息,妨礙他人要道歉。

我能夠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紀守法,熱愛集體,助人為樂。在學習上勤學善思,那只不過是一部分而已。作為一班之長,深知肩上的責任重,一方面,對老師交給的任務總是積極認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發登記作業,檢查學生作業。檢查紀律衛生等情況忙得不可開交。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一刻也不敢松懈。我深信只要保持一顆執著的追求,奮發向上的心,總會在自己的人生畫卷上書寫一幅美麗的篇章!

篇2:縣百名美德少年評選候選人韓瑞里同學美德事跡

她認真負責、表現突出,是班里的“主人翁”。在班里,韓瑞瑞處處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樂于助人,帶頭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課后主動為缺課、后進同學輔導功課。她積極參與班級建設,帶領同學把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對于老師和同學,她都熱情服務,盡力達到大家滿意。以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去影響班里的同學。她勤勉好學、素質全面,是學校的“小明星”。韓瑞瑞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始終名列年級前茅。并且在學校舉行的歌唱比賽,繪畫比賽及體育比賽上總能名列前茅。

在老師言傳身教的感染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她不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且培養了良好的品德。她天性純真,追求善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實、集中地展現了新時代中學生應具有的美德。

生活中,她富有愛心,樂于助人。她的家離學校不遠,每遇到下雨或天氣突然變冷,她總是熱情地從家里拿來傘和衣服,給住校的同學們提供幫助,帶給他們親情般的溫暖。

在家里,她孝敬父母,積極為家人分憂。她是個乖巧孝順的好孩子,她深知父母整日勞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辛辛苦苦供兄妹上學,所以她總是力所能及地為父母分擔一些日常家務事。以此來減輕父母的勞累和負擔。

她熱愛環境,身體力行地做服務社會的小使者。無論走在哪里,看到垃圾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撿起來,這是她的習慣。一次,她和伙伴們外出玩耍,看見一位農民伯伯正把秸稈放在路上,準備焚燒。在農村,焚燒秸稈的現象很嚴重,雖然上級領導查得很嚴,但總有一些人偷偷地焚燒。見此情形,她立即上前制止,并利用在學校學到的環保知識再三解釋說:“伯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焚燒秸稈不僅會被罰款,并且也污染了我們這里的環境,我相信您一定不想讓我們這里的環境受到污染的,對吧?”那位農民伯伯不好意思地放下秸稈說:“小姑娘,你說的對,俺不燒啦,俺也保護環境。”

這就是她,一朵開清新襲人的野菊花,用她特有的清香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篇3:少年感人事跡:無腿少年雙手登嶗山

生活或許對誰都不是那么容易,當你感到無力的時候,看看勵志的感人事跡,可能能重新激發出你的斗志。

“不要盲目崇拜任何人。”盡管這話是自己偶像說的,但11歲的高志宇知道馬上就要見到自己的偶像時,還是激動地滿床打滾。

11歲的小宇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腿,但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以手代腳努力生活。小宇的事跡感動了網友,同樣也感動了他的偶像――陳州。9日,陳州專程來到即墨,看望小宇。10日,兩人相約爬了嶗山。小宇在偶像的鼓勵下,完成人生第一次登山挑戰。

和小宇一樣,山東小伙陳州也沒有雙腿。他6歲時父母離異,8歲開始流浪,13歲時從火車上摔下失去雙腿,18歲學會唱歌,以木盒為腿,從四處乞討到流浪賣唱。他走過全國700多個城市,靠著雙手登上過泰山、黃山等國內100多座高山。現如今,陳州已經娶妻生子,從無腿乞丐變成了一位勵志演說家。

“我不是來鼓勵小宇的,他比我還陽光!”

“我的木鞋就是照著陳州叔叔的做的。”9日下午,青島新聞網記者再次來到了小宇家,小宇穿著一件短袖格子襯衫,特別精神。記者來之前,小宇爸媽剛送走幾位來看小宇的好心人,他們給小宇帶了一整套《哈利波特》,記者進家的時候,小宇抱著書,在床上仔細端詳,就是舍不得打開。

“現在不能看,我要等陳叔叔。”在對待偶像這件事上,記者看到了小宇孩子氣的一面。

“來了!來了!”聽見樓下有汽車的聲音,小宇快速移向窗臺。看到陳州下車之后,他趕緊拿起了自己的木鞋,往樓下狂奔。

陳州:“我不是來鼓勵小宇的,他比我還陽光!”陳州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在看過小宇的報道后,心里就一直掛念著這個孩子。“看到小宇,我就能想起當初的自己,我倆的情況差不多,一個左腿剩一點,一個右腿剩一點。”

這是小宇第一次見到跟自己一樣的人,同樣是半截身子,同樣是一雙木鞋,同樣擁有強壯的手臂,還有同樣自信的微笑。第一次見到偶像,小宇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不過還好,小宇把想說的話都寫在了自己最愛的兩本書里,親手交給了陳州。

陳州給小宇帶來了一雙“鞋”,這是他做的第19雙,“其實是兩個木盒,將來你帶著它就可以不用背包了。”除了木鞋,陳州還帶來了一輛助力車,這輛車是他的老師樂嘉送給他的,現在他把這輛車轉送給小宇,相信樂嘉老師也不會有意見。

“我懂你經歷過什么”

除了給小宇送鞋、送車,陳州還約小宇一起去爬嶗山。陳州喜歡爬山,他的勵志故事也大多與這項運動有關。但是對于小宇,陳州說他希望小宇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陳州的到來,最高興的就是小宇的爸媽,雖然每天跟小宇在一塊,但陳州和自己的孩子有著相同的經歷,孩子的心理問題,陳州應該比他們更了解。

陳州:“我把小宇當做弟弟,有些事我是過來人,孩子什么時候心里會有自卑,什么時候需要進行哪些鍛煉,我都能跟他分享。”

爬嶗山穿上陳州的“戰靴”

10日上午9點,高志宇一家和陳州如約來到嶗山風景區,隨行的還有幾位青島當地的志愿者。本來打算乘坐纜車前往半山腰,再開始“征服嶗山”之旅,但由于雷雨天氣纜車暫停運營,一行人只好從巨峰索道入口處開始爬山。攀登的高度增加了一倍,難度也增加一倍,對于第一次爬山的小宇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挑戰。但小宇并沒有說不,而是欣然接受,只說了一句“我想試試”。

為了讓小宇在登山的過程中更容易保持平衡,陳州特意讓他換上自己當年攀登泰山時用的“戰靴”――一雙飽經風霜的暗紅色木鞋。陳州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小宇第一次爬山,肯定不適應,這雙木鞋鞋底更貼合臺階,爬起來方便一些。”

9點40分左右,陳州帶領小宇從索道入口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一路向上。他們以手代腳,來回倒換著木鞋,雖然十分賣力,但登山的速度依然緩慢。前半程,小宇一直走在陳州的前面,看著小宇的背影,陳州頗有感慨:“太像了,前面的小宇就像十四五歲時候的我,體型、走路姿勢甚至是倔強的脾氣都和我一樣,太神奇了。”由于爬山過程中手臂要支撐整個身體,陳州和小宇的體力消耗很大,半程過后,他們每上幾十米就要休息一下。

“下次,我一定要挑戰嶗頂”

當爬到海拔750多米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半,距離出發過去了4個多小時,長時間用手使小宇的雙手磨起了水泡。小宇的爸爸有些心疼,他勸兒子就此下山,因為前方還有十分陡峭的1400多級臺階。小宇沒有同意,他還是想試試。于是短暫休息、吃飯過后,陳州和小宇再次出發。

但接下的路程并不輕松,上到海拔900米左右的時候已經是下午3點半了。為了不錯過纜車,一行人決定下山。下山的時候,小宇有些不甘,他笑著說:“如果時間足夠,我會慢慢爬到山頂的。其實此行也沒想必須到頂,但征服嶗頂,我確實想試試。陳州叔叔能陪我登山900米,我已經很滿意了。下次,我一定要挑戰嶗頂。”

最終,帶著些許遺憾,陳州和小宇結束了嶗山之行。返程的路上,陳州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小宇未來的路還很長,他是個堅強的孩子,未來等待他去挑戰的事情有太多,我希望無論他走到哪都記住,不要去征服大自然,也不要去征服別人,所有的挑戰最終是為了征服自己。”

用著陳州的“戰靴”,前半程小宇健步如飛。

休息的時候,陳州和小宇以及小宇的妹妹玩起了自拍。

走了一段路程,小宇的手疼,陳州查看了一下,發現小宇的手上開始起水泡了。

小宇以手代腳,來回倒換著木鞋。

陡峭的石階上,兩位“無腿先生”奮勇攀登。

中途,陳州有說有笑地給小宇按摩肩部。

在半山腰的一個平臺,他們放下木鞋,躺在石頭上享受陽光。

陳州和小宇的舉動吸引了很多游客的關注,他們紛紛為兩位加油打氣。

登山中的陳州和小宇

下山的時候,小宇有些不甘,他說:“如果時間足夠,我會慢慢爬到山頂的。”

在他們臉上我們看到的是陽光,他們的感人事跡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