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郴州家鄉變化調查報告

郴州家鄉變化調查報告

2024-08-17 閱讀 1914

郴州家鄉變化調查報告

一、吃的講營養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變,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269元,比20xx年增長28.3%,年均增長5.12%。主要表現為主食消費比重下降,農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費308元,占食品消費支出的24.32%,比20xx年下降1.8個百分點,各種營養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如:20xx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費286元,比20xx年增加149元,增長87.59%;水產品人均消費32元,比20xx年增加14元,增長77.77%;水果類食品人均消費45元,比20xx年增加26元,增長36.84%

二、穿著講時尚

  過去農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現在農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講究服裝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消費167元,比20xx年增長70.42%,年均增長11.21%。其中人均服裝支出118元,比20xx年增長118.54%,年均增長16.93%;購買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鞋帽襪類支出40元,與20xx年的32元相比,增長了25.11%。

三、住房講寬敞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農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觀、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住房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樓房。20xx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309元,比20xx年增長70.73%,年均增長11.33%;年末住房面積人均36.4平方米,比20xx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長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樓房面積26.6平方米,增長40.71%,年均增長7.13%,占住房總面積的73.12%。鋼筋混凝土面積20.5平方米,增長49.64%,年均增長8.44%;磚木結構面積15.9平方米,增長5.33%,年均增長1.10%。現在農村一幢幢新房處處可見,它們不僅外觀新穎漂亮,而且室內裝璜考究、設施齊全、美觀舒適,改變了原來基本不裝修、室內沒擺設的狀況。

四、家電講高檔

  隨著收入的穩步增長,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的落實,農村居民一改過去買得起家電而用不起電的狀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高檔家用電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為農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內容而逐步走進尋常百姓之家。截止20xx年底,郴州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洗衣機30臺、電冰箱29臺、彩電93臺,比20xx年分別增長66.73%、163.61%、89.83%,年均增長10.81%、21.24%、13.72%。一些更為高檔的熱水器、空調等耐用消費品正在成為收入水平較高農戶的消費熱點。

五、交通、通訊講便利

  近幾年以來,各級政府加大了為民辦實事的力度,使農村交通、通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城鄉路網四通八達,為農民使用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鋪平了道路”。20xx年人均交通、通訊消費支出240元,比20xx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0.61%,交通、通訊成為近幾年農村居民生活消費中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長43.8%,年均增長7.52%;通訊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長3.2倍,年均增長33.23%。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摩托車42輛,移動電話75部,電話61部。

六、文化娛樂豐富多彩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文教娛樂費用的支出不斷增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娛樂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xx年增長30.81%,年均增長5.52%。20xx年底每百戶農戶擁有組合音響23臺、照相機5架、家用計算機2臺、高檔樂器1臺。

七、生活環境優美

  近年來,農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都得到很大改善,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20xx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話,100%的行政村通了電,農戶住宅電話普及率已達60.61%,農戶飲用自來水普及率達43.21%。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水泥硬化鄉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鎮化率逐年提高。20xx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農民生活的提高將從制度上得以保證,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能力增強。

八、人口素質提高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與人口素質的提高息息相關。“十五”期間,郴州農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從全市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material)看,20xx年7-15歲農村小孩的入學率為97.8%,比20xx年提高0.7個百分點。農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由20xx年的64.81%上升到20xx年的73.52%。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為8.6年,比20xx年高0.3年。

  郴州大手筆展示大變化“南大門”成省級文明城市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為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后花園”

  1995年,是郴州20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準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為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后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省的“亮點”,并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后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后,20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20xx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6億元。20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杰作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并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采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杰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說,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政府增加稅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20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于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占15%,信貸投入占28%,其余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閑、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為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里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筑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群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后修建了由人行游道、河西走廊、江濱游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溫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游區。20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于郴”城雕置身于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著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

篇2:改革開發以來家鄉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關于改革開發以來家鄉的發展變化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7月10日到8月12日

調查地點:清鎮市站街鎮水塘村

調查對象:水塘村村民

調查方法:訪談、查閱

調查人:

水塘村是站街鎮其中一個村莊,村里的一切發展都是在站街鎮的領導下不斷繁榮富強、日新月異。在gg開放三十年以來我的家鄉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在老師布置下社會實踐調查活動時,我就想好要調查家鄉在gg開放下的發展變化。介于對家鄉基本情況有了更加細致的了解,我采用了走訪調查及查閱相關資料的方式進行我的調查之旅。

在7月12日我查閱一些關于站街鎮上背景和實行的發展政策,以便于了解村上發展情況。

站街鎮在*期間至1979年名為站街革命委員會,下轄甘溝、席關、康濟、高樂4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79年3月撤銷站街革命委員會,恢復站街區公所;1980年3月站街區公所下轄的甘溝、席關、康濟、高樂4個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恢復4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站街鎮現有38個行政村,兩個居委會,267個村民組,總面積216.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為35520畝,其中田為18090畝,土為17430畝。站街鎮位于清鎮市中部,地處云歸山,老黑山之中的丘陵地帶,東抵麥格鄉,西與犁倭鄉接壤,南抵紅楓湖鎮,北與衛城鎮相鄰,全鎮平均海拔1327米,總面積為217.7平方公里。是一個以漢族、布依族、苗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鎮。站街鎮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境內蘊藏著有鋁、鐵、磷、硅、煤和重晶石、云歸石、耐火粘土等豐富的礦產資源。

gg開放以來,站街鎮各村“五大戰役”促增比進位站街鎮黨委、政府以“三個建設年”和“四幫四促”活動為契機,以“攻山頭搶陣地”的戰斗作風,全力發動“五大戰役”,夯實基礎,促進增比進位。

站街鎮通過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建立一批專業蔬菜基地,經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種改良點,成立養殖協會。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廣大村民發展經濟,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

通過“工業強鎮”戰略的強力拉動,20**年,站街鎮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8.3億元,工業總產值29億元,財政總收入6070.97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65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

隨著工業強鎮戰略的深入實施,站街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站街鎮各村將持續加大“項目建設、園區建設、作風整頓”力度,緊盯“建生態文明重點鎮,創科學發展核心區”發展目標,著力“抓項目保發展、抓環境保生態、抓規劃保建設、抓穩定保和諧”四大舉措,持續實施“生態文明互動、循環工業驅動、現代農業推動、城鎮一體拉動、民生保障帶動”五大戰略。強力推動“項目引擎、合力爆發”模式,緊緊圍繞工業化大力謀劃項目建設,切實號準工業強鎮“龍頭引領”命脈,以“項目提速、產業打造、機制創新”為三大主攻方向,強力建設清鎮乃至貴陽的工業重鎮、重點城鎮。

推行集鎮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是站街鎮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站街鎮通過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建立一批專業蔬菜基地,經果林示范基地,畜禽品種改良點,成立養殖協會。樹立典型,以點帶面,帶動廣大村民發展經濟,實現共同致富的目標。

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站街鎮將緊緊抓住“建設循環經濟煤化工基地核心區”的歷史機遇,努力爭創基層組織建設、循環經濟建設、小城鎮建設及農業“三化”工程四個方面的新優勢,勵精圖治實施工業強鎮戰略,抓好資源開發利用,促進工業快速發展,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全國重點小城鎮建設,努力實現地方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

7月14日是我正式進行實地調查活動。通過整理出行動的方案,我懷揣著自信向調查目標地點走去。我來到村里后我們或多或少感到一些緊張、害羞和膽怯。但是,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了使這次調查的結果更具有可靠性和說服力,我們決定勇于嘗試,挑戰自我。而村里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和小時候記憶中的家鄉簡直就是天差地別,房屋成倍如春后竹筍。九點鐘時我手中拿起訪談資料和筆開始我的調查之旅,我抽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家,進行了我的訪談,“你好,請問占用你們幾分鐘嗎?能幫我們做個調查嗎?”在問卷過程中,村民們都十分熱情,當問到家鄉gg開放以來發展變化時積極配合我并給出意見和建議,但是也有的村民忙于別的事或者是覺得浪費時間、不理解調查的意義,而敷衍幾句就離開。一個一個訪談做下來,令我們深感欣慰和成就感。7月17日至19日,我轉戰到村民辛勤勞動的農田里進行現場調查,雖然很熱、很吃力,但是執著的信念和熱情支撐著我,在土里又穿梭了很久,在村民們的汗水里有了真實的生活感受,他們的積極配合,我感到萬分激動。7月20日到23日,我決定進行最后一次調查,我選擇再次在村民家調查,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我終于把調查得差不多了,衣服已經被汗水打濕了,但是我收獲頗多!

經過訪談調查活動,我把收集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和分析,查閱關于村里gg開放以來家鄉發展變化,綜合得出精簡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完成社會實踐調查活動過程日志。我對于訪談調查進行整理分析,這能為之后順利地撰寫調查報告提供有力的支撐。我在整理資料時,決定采用典型問題分析對gg開放以來家鄉發展變化的差異。

經過這次對家鄉的調查研究進行總結性的分析得出:

同時在進行資料查閱的同時也對當地一部分村民進行實地的訪談調查:

1、80年代初,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多少?目前,您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

過去大部分人們基本靠農耕作為全家收入,所以基本在5--10元之間,而現在大多數的人中除了老人在家干農活以為,年輕人人基本都出門務工,是在1000---1500元左右。

2、現在您與您身邊的人服裝樣式如何?飲食方面有什么變化?

過去人們只是關注能否遮風避冷,不注重穿著樣式,現在則注重于多樣精致漂亮樣式。在飲食方面過去人們只是能吃飽不餓肚子的粗茶淡飯,而現在則是想吃什么就買什么、飲食豐盛多樣、注重營養均衡有益于身體健康。

3、在gg開放的30年中,您的居住條件是否有所改變?

現在的居住面積、居住質量及環境大幅改善,以前整體上都是茅草屋、瓦房,有的村民貧窮甚至搭棚為家,條件相當差。現在人們都住上黔北民居式小洋樓,生活舒適而安逸。

4、過去主要出行工具?現在主要的出行工具是?

以前的出行工具主要是步行或是馬車、單車。現在村村都通公路,有了公交車、巴士,在當地大城市也有了火車,人們買了私人摩托、小車,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在gg開放的30年中,您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所變化?

以前讀書只是有錢人家的事,人們對教育也不重視,而現在義務教育已經基本普及,但是想要高等教育真正走入每個家庭,還有很大一段路要。

6、在gg開放的30年里,您村的醫療、養療等福利是否有所變化?

過去對于醫療、養療等福利不重視,只是追求吃飽穿暖。gg開放以后,國家實行并普及了農村醫療保險等福利,每個家庭的健康都有了很大的保障。

7、村里風氣和以前相比如何?

過去人們相處和諧,基本是每個村民之間都親如家人,勤勞熱情、淳樸踏實。而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接觸事物的復雜化,人們缺少了當初的樸實和真誠。時常會有違規情況時有發生。但是人們的文明禮貌,道德素質隨著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總的來說是增加了見外的冷熱情而缺少了真熱情。

8、您認為家鄉在這30年中變化最大的是哪些方面?

現在有了鄉村建設發展,衣食住行更加現代化,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庭收入增加。人們逐漸能接受社會更多的新鮮事物成為生活習性,人們的業余生活豐富。通信方便快捷,手機基本是人手一個。也有的村民認為這三十年以來雖然一切都在前進,但人與人之間的欠缺交流,是最大的變化。

9、您認為gg開放30年給您的生活帶來的不好之處是什么?

在較強的現代化思想文化沖擊,就業困難,生活壓力大,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物價上漲,衣食住行消費高導致生活困難,消費水平降低,工廠的興建使環境污染惡化。

10、在gg開放后的發展情況如何?

現在是屬于穩步發展的狀況,施行了很多有利于農民利益的政策和方針,但是有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如就業問題、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公共設施建設等。

7月24日,整理了上述訪談的資料后,我得出了在gg開放三十年中,整體來說家鄉發展是在全方位進行現代化建設,不斷變得繁榮富強起來,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教育、醫療、以及人們的業余生活等方面,政府部門也重視經濟建設,改善道路,教育事業也蒸蒸日上,但是通過我將近一個月的訪談和查閱調查,也發現了不少問題有待解決,現在當地人們在辛勤一天勞作以后缺少一個較大并健全的娛樂場所,供給人們放松。公共設施建設也不健全,不能使村民生活方便。在而就是村民關心的就業問題不能解決,引發空巢老人、小孩問題,沒有相關的制度進行合理的解決。還有一點就是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冷熱情逐漸過渡到城鎮及農村,這是值得相關部門注意并應該解決得,最后就是生活垃圾處理問題。

我的觀點和建議是希望政府在資金合理的情況下先解決公共設施建設問題,也可以適當的讓當地民眾參與其中來。對于就業問題、空巢老人、小孩問題,則是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問題進行考察,從而在大量引進相關企業或者合資,這樣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可以緩解空巢老人、小孩問題,也可以實行相關政策進行管理幫助。而冷熱情問題則是人們生活習慣的轉變,當地政府可以開展一些精神文化活動,既可以增加人們文化知識,也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冷交流并且增進情誼。最后垃圾問題則可以在鎮上直接修建垃圾集中處理場,可以方便很多村生活垃圾問題,也可垃圾回收。

現在我們離成功仍然還有漫長的一段距離,在前進的道路上仍然是風風雨雨,崎嶇不堪,我們要不斷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我們要進行村民自身素質不斷發展的同時,政府上需不斷加強學習,根據因地制宜的方法對村里進行合適的發展改變,同時村里領導要積極的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村民的心聲,做到一切發展都不能離開群眾去行動。切實落實黨的政策和方針,達到村里政策和國家政策一同前進而不落后。

最后,經過這次實踐調查活動,我在實踐中能夠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增加社會實踐能力,必須在實踐中來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雖然大部分用不到,但是讓我們具備了學習的能力。改善了自身的不足還鍛煉了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和自己的耐心和做好一件事的意志和勇氣,讓我有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決心。我相信這些東西對我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這次實踐最重要的是讓我知道到了gg開放以來家鄉發展的變化,這正是此次實踐目的所在。當然,此次實踐活動還是存在缺陷,由于條件限制,無法擴大我的調查范圍,不能更完善的調查,由于調查范圍小得出資料結果,不能十分精確的表現當前的現狀和問題,但是得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我所調查的gg開放以來家鄉發展的變化問題。這次的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讓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也讓我知道了自身的不足,給了我自我提高的方向和動力。

篇3:家鄉的環境調查報告

家鄉的環境調查報告

一、問題起因

  我奶奶家住在良種場,那里有個勞務市場后面是大片大片的農田。后來,人們在村子里建起了幾個工廠,有紙板廠、屠宰場、養雞場。

  以前,總以為自己家鄉的環保搞得不錯:山清水秀,空氣格外新鮮現在,周圍的環境究竟怎樣呢?

二、調查方法

  1、眼看,即仔細觀察周圍的道路﹑河道

  2、耳聽,即訪問周圍居民對近幾年當地環境的關注狀況。

  3、鼻嗅,即呼吸周圍的空氣。

三、現狀

  1、走在村子的小路上,你將會看到:道路兩旁垃圾散落,狗屎遍地,農家糞成堆,招來蚊蠅成群漫步河邊,你將會看到︰破衣服﹑爛棉絮﹑塑料袋滿河散布;農藥瓶﹑針劑瓶﹑破瓦礫堵塞河床;死豬﹑死狗﹑死雞漂浮在河面上;下游,屠宰廠的血水泛著紅光,紙板廠的廢水吐著白沫學校的近鄰養雞場,雞屎肆意堆放

  2、走訪村民,甲說︰“近幾年,物質生活文明了,環境卻越來越糟了”乙說︰“村民們的環境意識太差了,應該給他們上一上環保課”丙說︰“周圍環境如此惡劣,政府部門該管一管”

  3、走在河道上,河里動物的死尸臭氣熏天;走在公路上,屠宰廠的血腥味十里彌漫;坐在教室里,雞屎臭味撲鼻而入

四、結論

  據調查,可得知家鄉水源及空氣已經受到嚴重污染。

  1、水污染源來自︰

  (1)不自覺的村民,他們把一些廢棄物,如破舊衣物﹑白色垃圾﹑農藥瓶﹑死家禽﹑死家畜等扔在河中。

  他們以為只要水一沖就無所謂了,可他們卻從未想過下游的人,在上游方便的同時,下游人民卻在遭罪。就這樣循環不斷,整條大河幾乎沒有一寸凈土了。

  (2)工廠環保意識淡薄,不斷地往河里排放污水。

  (3)屠宰場場主為了一己私利,大肆屠宰牲畜,污水肆意排放。

  2、空氣污染源來自︰(1)屠宰場牲畜糞便隨意堆放;(2)養雞場沒有糞便處理設施;(3)農家肥沒有固定堆放場所。

五、建議

  1、政府及環保部門加強對工廠的監管力度。

  2、政府組織環保人士走村串寨進行宣傳,讓村民深知環保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3、地方政府借“世界環境日”、“新農村建設”等加大宣傳,樹立榜樣,評選出如“環保天使”、“環保新村”等進行獎勵,激起村民的環保之心。

  4、村委會多建幾個垃圾站,建立健全垃圾處理機制。

六、體會

  我通過調查,提高了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環保意識。我不愿看到“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我們這里重演。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在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參與下,在我們家鄉掀起環保之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的村莊變成花園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