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為搞好本單位粉塵作業的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單位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粉塵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證生產車間粉塵吸收裝置的良好運行,督促員工正確佩戴防塵口罩,做好職業健康防護工作。
5、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在易揚塵場所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6、企業對易產生粉塵的作業場所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7、對生產過程,應逐步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減少粉塵的產生。
8、粉塵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
9、企業應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10、企業應安排接觸粉塵作業的從業人員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1、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篇2:放射防護制度
放射防護制度
1.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從事放射工作職業安全防護意識。
2.范圍
適用于醫院從事放射工作全部職工。
3.內容
為加強影像中心診療工作的管理,保證影像中心診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保障影像中心診療工作人員、患者和公眾的健康權益,依據衛生部《放射診療管理規定》,特制定西安市影像中心輻射防護管理規定。
1.影像中心輻射防護工作由影像中心主任負責,下屬各科室主任指定兼職人員協助科主任做好輻射防護工作。
2.影像中心工作人員要增強放射防護意識和責任心,在放射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守醫療照射正當化和放射防護最優化的原則。科室定期組織對放射科診療場所、設備和人員進行放射防護檢查。
3.各檢查設備必須有《陜西省射線裝置工作許可證》;開展介人放射學工作,放射技術和放射診斷工作人員必須按要求具備相應的資質;各級各類人員應熟悉放射設備的主要結構和安全性能,確保設備安全,防止意外放射事件的發生。
4.影像中心各個檢查室、控制室的輻射防護必須達到國家要求;放射科診療場所必須設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指示燈;影像中心診療場所必須配備工作人員和受檢者防護用品。
5.在放射檢查前應事先告知受檢者輻射對健康的影響,在登記室、X線檢查室設置告示牌。對育齡婦女腹部或骨盆進行X線檢查前,應問明是否懷孕;非特殊需要,對受孕后8周至15周的育齡婦女,不得進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檢查;在放射檢查中對鄰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組織進行屏蔽防護;在不影響診斷的前提下,攝片、透視、介入治療等盡可能采用高電壓、低電流和小光圈。
6.操作人員在放射檢查前應關閉檢查室門窗,無關人員不得進入檢查室;確實因病情需要,必須陪同檢查者,應給予必要的防護用品,陪同人員應盡量遠離X線球管。
7.技術人員要嚴格執行各種放射設備操作規程,確保影像質量,減少廢片,避免重復照射。有條件的單位盡可能采用數字化X線檢查,減少輻射。
8.影像中心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應佩帶個人計量儀,接受專業及放射防護培訓;定期健康檢查,醫院建立個人計量、職業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訓檔案。
9.各設備有指定專人保養,定期進行檢修、維護。
篇3: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制度
1.目的
加強醫院內部醫務人員職業安全保護意識。
2.范圍
適用于醫院從事臨床醫、護、技全部職工。
3.內容
一、標準預防:
基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膚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則而采取的措施。
這些措施是針對醫院所有的患者和醫務人員采取的一組預防措施。包括手衛生,根據情況選用手套、隔離衣、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1.嚴格按要求進行洗手或衛生手消毒。
2.當醫務人員接觸污染物品時,必須戴手套,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有可能污染身體其他部位時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正確穿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和面罩。
4.根據需要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一)手衛生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它體液等肉眼可見污染時,應用皂液(肥皂)和流動水洗手。
2.如果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3.洗手指征參見《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西安市中心醫院醫務人員手衛生制度》。
(二)污染的醫療儀器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1.處理、清洗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物品、設備時,應戴手套、口罩,可加穿防水圍裙、袖套、面罩等,防止工作人員皮膚、黏膜接觸及工作服的污染。
2.使用后利器,放置于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轉運。
(三)急救場所需要對病人實施復蘇時,用簡易呼吸囊(復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四)醫療廢物按規定分類收集、處理。
二、空氣/飛沫傳播疾病的防護:
1.醫務人員進入確診或疑似傳染患者房間時,應戴帽子、醫用防護口罩。
2.進行可能產生噴濺的診療操作時,應穿隔離衣或防護服、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3.當接觸患者病人及其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應戴手套。
三、特殊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護:如:SARS、人禽流感等。
1.醫務人員應嚴格按照防護規定著裝。
2.應經過防護用品穿脫程序培訓。
3.醫用防護口罩每6h-8h更換,遇污染、潮濕及時更換。
4.離開污染區前對防護眼鏡進行消毒。
5.隔離衣/防護服被血液、體液、污物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6.戴醫用防護口罩應進行面部密合性試驗。
四、接觸傳播疾病的防護:
1.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時必須戴手套;手上有傷口時應戴雙層手套。離開隔離病室前,接觸污染物品后脫去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
2.手套一經刺破、損壞應立即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換新手套。當操作要求靈活性時應戴一副合適的手套。
3.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應當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
4.從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穿戴隔離衣;離開病室前,脫下隔離衣,按要求懸掛,每天清洗與消毒;使用后的一次性隔離衣按醫療廢物處置。
五、銳器傷預防
1.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線,防止銳器刺傷或者劃傷。
2.禁止手持針等銳器隨意走動。
3.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將針等銳器徒手傳遞。
4.禁止徒手毀損、彎曲針頭或用雙手回套針帽;如用后的針不能立即處理,應使用單手回套法。
5.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立即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不滿的利器盒中。利器收集箱放置位置合適,便于利器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