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直接作業崗位安全管理規定

直接作業崗位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23 閱讀 4465

第一條?為規范生產中直接作業崗位的安全操作,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和設備的正常使用,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系公司所有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各工種安全管理規定的總則,適合所有員工、所有設備的安全操作。具體設備、工種的特別安全操作事項由具體設備、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規范。

第三條?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編制工藝規程、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員工應嚴格規程進行操作。

第四條?工藝規程、設備操作規程、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由工藝及設備管理部門負責修訂。原則上每年修訂一次。修訂完的規程應經過分公司總經理批準,并報總公司備案。重要內容的修訂需經總公司主管部門批準。

第五條?臨時改變或調整工藝指標,應由工藝管理部門或以書面下達,操作人員應遵守工藝紀律,不得擅自改變工藝指標。

第六條?臨時改變或調整操作規程,應由工藝管理部門或安全管理部門以書面下達,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規程,不得擅自改變操作方法。

第七條?操作人員應嚴格執行《操作工的六嚴格》規定,不得擅自離開自己的崗位。

第八條?設備上的安全附件不得隨意拆棄和解除,聲、光報警等信號不得隨意切斷。

第九條?在現場檢查時,不準踩踏管道、閥門、電線、電纜架及各種儀表管線等設施。去危險部位檢查,必須有人監護。

第十條?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操作崗位和動用設備、設施和工具。

第十一條正確判斷和處理異常情況,緊急情況下,可以先處理后報告。

第十二條?在工藝過程或機電處在異常、緊急狀態時,不準隨意進行交接班。

第十三條?停機后再開車的設備,應先檢查并確認水、電、氣符合開車要求,各種原料、材料、輔助材料的供應備齊、合格后,由班組長下令開車。

第十四條?開車前及開車后,應檢查閥門開閉狀態及盲板抽加狀況,保證裝置流程暢通,相關機電設備及電氣儀表應處在完好、顯示正確的狀態。

第十五條?生產、使用危險物品,應根據生產過程中的火災危險和毒害程度,采用必要的排氣、通風、泄壓、防爆、阻止回火、倒除靜電、緊急放料和自動報警等措施。輸送有毒有害物料,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

第十六條?保溫、保壓、輸送危險物品的設備應符合相應的開車運行要求,必要時應重新置換、清洗和分析,使之合格。

第十七條?保證安全消防設施完好,通訊聯絡暢通。

第十八條?設備開車前或運行過程中,必要時可停止一切檢查作業,無關人員不準進入現場。

第十九條?重要設備開車前應制定開車方案。

第二十條?各種條件具備后開車,開車過程中要加強有關崗位之間的聯絡,嚴格按開車方案中的步驟進行,嚴格遵守開關先后順序、升降溫、升降壓、加減負荷的幅度等要求。

第二十一條?開車過程中要嚴密注意工藝的變化和設備運行的情況,加強與有關崗位和部門的聯系,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處理,出現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車或中止開車,并向上級報告,嚴禁強行開車、強行運行。

第二十二條?重要的設備,停車時,編制停車方案。正常停車應按要求的步驟進行。

第二十三條?設備卸壓時,應注意易燃、易爆、易中毒等化學危險物品排放和散發,防止造成事故。

第二十四條?冬季停車后,應采取防凍保溫措施。應注意低位、死角及水、蒸汽、管線、閥門、疏水器和保溫伴管的情況,防止凍壞。

第二十五條?發現或發生緊急情況,應先盡最大努力作出妥善處理,同時向有關方面報告,必要時,先處理后報告。

第二十六條?發生爆炸、著火、大量泄漏等事故時,應首先切斷氣(物料)源,同時盡快通知相關崗位并向上級報告。

第二十七條?車間應根據生產需要,按規定的存放時間、地點和最高允許存放量存放危險物品。

第二十八條?對于危險物品的存放場所,應有安全技術措施;使用危險物品的相關的操作人員,應穿戴相關的個人防護用品。

第二十九條生產中的主要安全技術措施。改革工藝技術,采用安全的生產條件,防止和減少危險品溢散;盡量以密閉、隔離、通風操作代替敞開式操作;加強設備管理,杜絕跑、冒、漏。

第三十條?個人防護措施。配備專用的勞動防護用品和器具;公用的防護用品和器具由專人保管,定期檢修,保持有效;禁止直接接觸劇毒物品,不準在生產、使用場所飲食;正確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工作結束后必須更換工作服、清洗后方可離開作業場所。在劇毒物品場所,備有一定數量的應急解毒藥品。

第三十一條?著裝規定。在生產區域,所有人員不得穿拖鞋。女工不得穿高跟鞋和裙子,男工不得穿背心和短褲。

第三十二條?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使用時,氣瓶內應留有余壓,且不低于0.05兆帕,以防止其他物質竄入。

第三十三條?有酸堿設備和儲存容器的地點,要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夜間無照明,禁止操作。

第三十四條?凡從事酸堿作業的操作工、搬運工、裝卸工等必須按規定配戴好勞動保護用品(防酸手套、護目鏡、面罩、圍裙等)防止化學灼傷。

第三十五條?凡使用酸堿的單位,要指定專人管理。零星的酸堿容器,不許隨地亂放。存放地點要掛有酸堿危險的標志牌。

第三十六條?如稀酸堿濺到衣服和皮膚上時,應用大量流動凈水沖洗。濺到眼睛內時,應認真用凈水沖洗15分鐘以上,嚴重的,應馬上去醫院治療。

救助站制度

篇2:船舶與海建電氣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船舶及海工(以下統稱船舶)建造過程中電氣作業安全管理,避免發生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中遠船務各企業船舶建造過程中電氣作業安全管理。

本規定所指的電氣作業是指配電板通電(通岸電)、船舶電氣設備初次送電及高壓(1KV—11KV)電氣作業。其它臨時接電和供配電作業按照《電氣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和《企業供配電安全規程》要求執行。

3.管理職責

3.1企業技術部門應制訂船舶建造電氣系統調試(含送電)工藝,明確電氣系統調試的施工條件、施工步驟和安全技術要求。

3.2企業船舶建造組(項目組)負責合理安排電氣作業,做好施工協調,禁止不相容作業同時進行。

3.3企業應建立電氣系統初次送電及高壓電氣作業審批制度,明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3.4企業施工部門負責根據工藝要求進行施工,做好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3.5企業安監部負責電氣作業的安全監督檢查。

4.管理要求

4.1電氣作業總體安全要求

4.1.1作業人員

a.1KV以下低壓船舶電工要求: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無禁忌癥,經安全技術培訓考核,取得電工作業特殊工種操作證,方可上崗作業。

b.10KV以下高壓船舶電工要求:除滿足低壓電工要求外,還應取得高壓類電工進網作業許可證,方可上崗作業。

c.作業前,按照要求穿戴勞動防護用具;檢查使用工具的完好性;進行專項安全交底,掌握施工要領和安全要求。

d.作業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要求,聽從指令逐步、逐項進行操作。

4.1.2施工前的策劃和申報

a.電氣作業應進行必要的安全策劃,分析作業過程中的風險以及所采取安全措施的安全可靠性,確保作業安全。

b.電氣作業應在單船VSCC會議上進行申報,明確施工時間和安全要求。

4.2配電板通電安全要求

4.2.1岸電電源線應妥善拉設,并進行有效防護,設置醒目的警示標識。

4.2.2岸電電源與配電板之間應安裝空氣開關。暫時不用的開關應切斷線路或采取封閉防范措施。

4.2.3配電板裝妥送電前,應進行檢查和確認,滿足安全要求后方可送電。

4.3電氣設備初次送電的檢查和確認

4.3.1需送電系統、設備、線路應完工,并經檢測,符合工藝要求。

4.3.2需送電設備內部、送電線路周邊的雜物和可燃物應清理干凈。

4.3.3需送電系統、設備、線路警示標志和警戒區應設置到位。

4.4配電板及電氣設備送電后的安全要求

4.4.1立即檢查線路、設備有無異常,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

4.4.2指定專人進行值班管理,并做好運行記錄和監控。

4.4.3各類開關應由專職人員操作,其他人員嚴禁進行操作。

4.5高壓電氣作業的安全要求

4.5.1設備的接線

①接線前

a.斷開高壓發電機啟動按扭,關閉啟動空氣閥門,啟動按鈕及主開關上應懸掛禁止送電警示牌,通道口設置臨時遮欄。

b.變壓器、互感器等設備應進行驗電。

c.耐壓試驗后高壓電纜應充分放電和驗電。

②接線要求

設備的接線應先接負載、再接變壓器、最后接至電源。

4.5.2設備的檢修

①先停電

a.經檢修設備電源應完全斷開,確保施工安全。

b.停電后,設備上應懸掛禁止送電警示牌。

②停電后驗電

a.驗電器的電壓等級應滿足驗電需求。

b.驗高壓電時,應戴絕緣手套,并有專人監護。

③驗電后裝設接地線

a.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足夠大的多股軟銅線,并使用專用的線夾固定在導體上,確保接觸良好

b.安裝接地線應先接接地端,后接導體。拆除時順序相反。

c.裝、拆接地線時,均應使用絕緣棒和帶絕緣手套。

④檢修

工作負責人(監護人)應在現場做好安全監護,及時糾正違章行為。

⑤完工

a.按要求拆除接地線。

b.檢查檢修設備,清理施工現場,符合要求后,施工結束。

4.5.3高壓設備的運行或試驗

①設備安全要求

a.高壓設備的附屬設施應完整。

b.高壓設備接線應完整,臨時線應拆除,外殼應處于關閉狀態。

c.高壓設備進線處應處于封閉狀態。

d.配電屏前后絕緣墊應鋪設完整。

e.配電屏后隔離室的門應關上,如無門應使用不低于1.5m的柵攔。

f.高壓設備隔離室的門應加鎖。

g.高壓電纜應按要求做好警示標識。

②高壓變壓器送電操作順序應先送電源側后送負載側,斷電操作順序應先斷負載側后斷電源側,隔離開關嚴禁帶負荷進行斷送電操作。

③高壓設備隔離室門應加鎖,進出高壓室應隨手將門關鎖好。

④檢修或巡視高壓設備時應遠離帶電體。10KV以下作業人員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為0.7m。

⑤一次回路有人工作期間嚴禁向二次回路供電或進行耐壓試驗。

5.本規定由安監部負責解釋。

篇3:火車皮卸砂交叉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因棒磨砂含泥水較多,鐵運分公司火車拉運砂石卸車時存在粘車甚至發生車皮跌落砂倉的事故,砂石粘車現象發生時,需要抓斗吊配合將車皮表面一層含泥水較多的砂子抓出,為了配合好砂石運輸工作,保證火車卸砂、車皮抓砂此項特殊作業過程的安全,維護我礦正常的充填生產作業秩序,針對車皮抓砂過程與鐵運公司存在的交叉作業,特制訂安全管理措施如下:

1、天車作業人員要堅守崗位,精心操作,嚴格執行工藝紀律和操作規程;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嚴禁無證作業;開車前,檢查各安全裝置、限位、吊具(抓斗、鋼絲繩)、電鈴等部件的可靠性。

2、火車車皮抓砂范圍的確定:進入砂倉的火車車皮表面磨砂搖成平面的長度超過3米,或有明顯大泥塊,方可進行抓砂作業,其它情況一律不得進行此作業。

3、抓砂作業程序的啟動:需要進行火車車皮抓砂作業時,由鐵運公司調度室通知二礦區調度室,然后由礦調度室通知充填工區天車工進行抓砂作業,天車工未經允許禁止私自進行抓砂作業。

4、進行車皮抓砂作業時,鐵路運輸分公司必須在現場安排專人負責協調,指揮火車司機和天車工抓砂作業的銜接配合,防止在天車抓砂作業過程中火車突然行走造成事故。

5、天車工進行抓砂作業時,每節車皮最多只能抓1/3,避免刮蹭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避免損壞火車車皮或天車抓斗。

6、天車工作業時要注意交叉作業安全,注意駕駛,行車平穩,抓砂作業時抓斗要輕放,避免刮蹭造成設備或人員傷害。

7、維修人員要做好天車的日常維護保證設備運行正常。

8、工區管理人員要加強對交叉作業的安全監管,協調好各種交叉作業,杜絕違章違紀現象,規范勞保用品穿戴,杜絕車輛傷害等事故發生。

9、當發生刮蹭事故時,由調度室協調各家作業人員分析協調處理事宜。

充填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