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安全管理規定

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23 閱讀 5639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確保總公司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和可靠運行,充分發揮信息系統的作用,依據《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結合總公司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信息系統,是指由網絡傳輸介質、網絡設備及服務器、計算機終端所構成的,為正常業務提供應用及服務的硬件、軟件的集成系統。

第三條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規范、分級管理和分級負責的原則。

第二章管理機構及職責

第四條總公司辦公室是公司信息系統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門,其安全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總公司機關內互聯網的運行管理,保證與城建局、各所屬單位網絡連接的暢通;

(二)負責總公司機關局域網的運行維護管理;

(三)落實安全技術措施,保障總公司信息系統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四)指導、協調所屬單位局域網系統的安全運行管理。

第五條總公司各所屬單位信息員負責本單位局域網的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服從總公司辦公室的指導和管理。其安全管理職責是:

(一)負責廣域網本單位節點、本單位局域網的運行維護和安全管理,保證與總公司網絡連接的暢通;

(二)負責本單位人員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三)與總公司辦公室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總公司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

第三章網絡接入及IP地址管理

第六條需要接入總公司網絡的所屬單位應向總公司辦公室提交申請,經審批同意后方可接入。

第七條總公司機關內部局域網的IP地址由辦公室統一規劃、管理和分配,IP地址的申請、補充、更換均需辦理相關手續。

第八條申請與使用IP地址,應與登記的聯網計算機網卡的以太網地址(MAC地址,即硬件地址)捆綁,以保證一個IP地址只對應一個網卡地址。

第九條入網單位和個人應嚴格使用由總公司辦公室及本單位網絡管理員分配的IP地址和指定的網關和掩碼。嚴禁盜用他人IP地址或私自設置IP地址。總公司辦公室有權切斷私自設置的IP地址入網,以保證總公司內部局域網的正常運行。

第四章安全運行管理

第十條總公司機關和各所屬單位均應指定專人擔任信息系統管理員,負責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維護、故障處理及性能調優工作。

第十一條建立電子設備運行檔案,對所發生的故障、處理過程和結果等要做好詳細的記錄。關鍵設備應有備品備件,并進行定期的檢測和維護,確保隨時處于可用狀態。

第十二條系統軟件(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必須使用正版軟件,其選用應充分考慮軟件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并具備身份驗證、訪問控制、故障恢復、安全保護、安全審計、分權制約等功能。

第十三條對會影響到全公司的硬件設備或軟件的更改、調試等操作應預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必要時準備好后備配件和應急措施。

第十四條數據庫管理系統和關鍵網絡設備(如服務器、防火墻、交換機等)的口令必須使用強口令,由專人掌管,定期更換。

第十五條業務信息系統應嚴格控制操作權限,原則上采用專人專用的用戶名及密碼登錄;對數據庫的維護不允許通過外網遠程登錄進行。

第十六條接入總公司信息系統的所有服務器和計算機均應采用國家許可的正版防病毒軟件并及時更新軟件版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具體措施如下:

(一)所有計算機全部安裝和使用網絡版防毒軟件,未經許可,不得隨意禁用或卸載,并設置好定期升級和殺毒的安全策略;

(二)對新購進的、修復的或重新啟用的計算機設備,必須預先進行計算機病毒檢查后方可安裝運行;

(三)杜絕病毒傳播的各種途徑,光盤和優盤等存儲介質及經遠程通信傳送的程序或數據在使用前應進行病毒檢測,如工作需要使用共享目錄,必須做好有關防范措施;

(四)在接入Internet網時,嚴格控制下載軟件,謹慎接收電子郵件;在接收電子郵件時,不隨意打開附件;

(五)當出現計算機病毒傳染跡象時,立即拔掉網線,隔離被感染的系統和網絡,并進行處理,不應帶“毒”繼續運行。

第十七條總公司及所屬各單位信息系統如發生嚴重的網絡中斷故障,應按規定進行先期處置,同時報總公司辦公室。

第六章數據管理

第十八條系統管理員應對系統數據(主要包括數據字典、權限設置、存儲分配、網絡地址、網管參數、硬件配置及其他系統配置參數)實施嚴格的安全與保密管理,并定期核對,防止系統數據的非法生成、變更、泄漏、丟失與破壞。

第十九條各單位應定期進行數據備份,保證系統發生故障時能夠迅速恢復;業務數據必須設置在線定時自動備份策略,必要時應采用雙機備份。

第二十條各單位重要業務數據必須每年定期、完整、真實、準確地轉儲到不可更改的介質上,實行集中存儲和異地保管,保存期至少2年。備份數據不得更改,應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和登記。

第二十一條各單位業務數據不得隨意進行數據恢復,因數據丟失或故障確需恢復的,應由系統管理員報本單位信息化工作部門,經批準后方可進行數據恢復操作,并做好記錄。

第二十二條總公司信息系統的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傳遞、輸出和發布應遵守計算機信息系統相關保密管理規定,以保證公司信息系統無泄密事件發生。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由總公司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篥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2:數字礦山安全信息系統使用規章制度

一、總則

根據盤府辦發[2013]94號文件,推進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平臺及數字化礦山建設的要求,煤礦企業必須建設數字化礦山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通過信息化技術,在工作中貫徹標準化、規范化、協作化、高效化等先進的管理理念。為深化安全生產信息系統的應用,保障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安全、可靠、穩定運行,確保信息系統應用效果,讓信息化工具真正對企業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充分支持,特制定本章程。

二、系統使用人員工作章程

1.各科室技術人員必須經過培訓之后才能使用系統,并且在使用過程中認真學習和熟悉各項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對于不會操作的模塊及時詢問系統管理員。

2.及時錄入每日、每周、每月的業務數據,不拖延堆積工作,按照業務發生的時序處理業務數據。由于錄入數據人員的拖延導致當月統計報表缺少數據的現象,出現2次以上,處以相應的罰款。

3.保質保量完成系統的數據錄入工作,做到準確、不遺漏、符合數據錄入要求。由于操作人員的失誤導致當月數據失準現象的,出現2次以上,處以相應罰款。

4.使用唯一對應的系統用戶,并注意保管登錄系統的密碼,及時更改密碼,嚴禁泄漏密碼或與其他操作人員交換用戶使用系統。

5.不使用系統時,注銷用戶并關閉系統。

6.使用系統發生錯誤時,記錄出錯提示,及時向系統管理人員反饋,并詳細描述導致錯誤的操作過程,由系統管理員統一提交給系統提供商處理。由于操作人員的疏于反饋導致當月工作因為問題沒有及時處理而拖延的,處以相應罰款。

7.系統提供商進行現場或遠程維護服務時,應當積極予以配合,向服務人員詳細描述導致故障的過程,提供正確數據和預期結果。

三、系統管理人員工作章程

1.參與培訓后,熟練應用系統中部門管理功能、崗位設置功能、登陸用戶管理、員工檔案管理、煤礦管理功能和礦山基礎信息管理;

2.對新用戶進行培訓和指導,根據煤礦的實際應用需求,配置用戶權限;

3.督促各部門技術人員錄入數據,保證數據及時更新并上傳;

4.熟悉服務器的基本操作,對系統進行簡單的維護;

5.定期向操作人員詢問系統運作狀況,收集系統應用過程中的問題、意見和建議,向煤礦企業領導匯報使用情況;

6.定期整理系統的問題列表,通過電話或網絡等通訊方式向系統提供商反饋,嚴重的問題應當即刻反饋,并跟蹤問題的處理結果,向煤礦企業領導匯報問題處理情況,向反饋問題的操作人員通報處理結果;

7.確保系統網絡從礦端到安監局中心端鏈路的暢通,及時解決企業內部的網絡問題,保障錄入數據及時上傳到安監局中心端。

在系統使用期間敬請礦山企業領導的重視,建立系統運行保障制度,保障數字礦山安全生產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積極配合和督促系統的使用,讓數字礦山安全生產信息系統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好處。

篇3: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中心安全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系統)運行管理,確保系統穩定高效運行,根據神東煤炭集團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運行要求,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中心業務部門(以下簡稱部門)和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實施單位(以下簡稱單位)。

第三條本辦法中的網絡包含服務器及軟件;基礎數據包括單位、部門及職員信息、考核評分標準、危險源及管控標準、不安全行為認定標準、承包商信息;應用數據指系統運行中錄入的業務數據。

第二章系統管理

第四條基礎數據管理及維護

中心安管部負責基礎數據管理及維護,相關部門必須落實專人進行管理,并嚴格履行下列職責:

(一)負責組織各單位上報基礎數據修改意見的審核工作;

(二)負責數據庫基礎數據的監視和優化,并定期組織評估;

(三)負責對數據庫中基礎數據的變更操作;

(四)負責對新增數據的導入;

(五)對應用單位反饋的相關問題和數據錯誤予以答復和更正。

第五條系統運行管理模式

系統運行管理采取中心統一組織,各部門、單位分工負責的方式,中心在安管部設專職系統管理員,所有部門和單位設置系統管理員。中心系統管理員負責系統運行總體協調,在業務上具有指導和監督其他系統管理員的權利。

第六條系統管理員崗位及任職條件

系統管理員崗位要列入本單位崗位設置,職員配備由各部門、單位自行確定,可兼職、兼崗,但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熟悉本質安全管理體系及本安信息系統;

(二)具備一定計算機應用基礎;

(三)能夠深入基層和生產一線。

第七條系統管理員職責

(一)中心系統管理員

1.維護管理層用戶賬戶、密碼及權限;

2.解答管理層用戶在使用本系統時提出的操作問題;

3.管理各單位、部門系統管理員的權限;

4.及時發布升級程序;

5.收集整理系統軟件問題和故障并及時記錄,定期向安監局反饋改進意見;

6.負責對各單位、部門系統管理員的業務指導,并解答其遇到的系統操作問題。

(二)單位(部門)系統管理員

1.負責本單位(部門)人員的系統應用培訓;

2.負責本單位(部門)系統應用人員賬戶、密碼管理及權限分配(權限分配詳見附件1);

3.負責本單位(部門)基礎數據的維護,以及應用數據真實性、規范性的監督管理;

4.接受中心系統管理員的業務指導,及時將系統問題和故障反饋中心系統管理員;

5.系統管理員變更時,負責對本單位(部門)繼任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

第三章系統應用

第八條各單位(部門)都必須制定本單位(部門)系統運行管理辦法,明確分管領導,落實管理責任,每年至少進行一次修訂,并上報中心備案。

第九條各單位(部門)員工都有瀏覽系統的權利,具有安全管理職責的員工均有錄入信息的義務和要求督促員工應用系統的責任。

第十條賬戶管理

系統設有獨立的用戶名和登錄密碼,非授權人員不得用他人密碼進入系統。所有用戶要及時修改密碼,并妥善保管。所有用戶要對自己賬戶下錄入數據的真實性和規范性負責。

第十一條應用數據要求

(一)動態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問題)和人員不安全行為,通過登錄本人賬戶后錄入系統。對權限受限的區隊(車間)級管理人員,發現非本區隊(車間)存在的隱患(問題)和人員不安全行為,可向本單位安全管理部門報告、錄入,并予以說明。

(二)應用數據要按照系統表單或格式要求完整填寫,信息真實、及時、規范、準確。隱患(問題)和人員不安全行為描述要具體,對應標準及危險源要準確,錄入工作要在檢查后24小時內完成。對現場發現的隱患(問題)、不安全行為無法對應相應標準時,可先行錄入,并按《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運行規范》要求上報存在的問題。對發現的不安全行為當事人信息未納入系統時,要及時反饋所在單位系統管理員進行數據補充后進行錄入。

(三)單位內部審核必須按程序文件規定的程序和周期組織,信息要完整錄入系統。

第十二條預警與消警信息管理

各級管理人員要及時關注和查看與本單位、本部門及崗位人員相關的信息,涉及與其相關的整改項時,要及時整改,整改后要及時反饋。

檢查人員對查出的限期整改隱患,要及時跟蹤復查,并對已完成整改的隱患進行消警。本人因故不能及時完成復查工作時,可委托他人復查,但被委托人必須使用本人賬號進行復查消警。

被檢查單位(車間、區隊)確因實際情況無法按期整改的,需在信息錄入后24小時內,聯系檢查人對整改期限進行延長。

第十三條基礎數據改進

各部門、單位負責動態考核評分標準的改進,要將審核后的數據通過“增補考核標準意見”途徑上報。

各部門、單位負責人員不安全行為認定標準的改進以及危險源與動態考核評分標準的對應關系確定。中心定期對各部門、單位通過“增補考核標準意見”上報的數據組織審核,并及時上報安監局。

危險源辨識及風險評估成果依據《神東煤炭集團安全風險管理辦法》,納入系統管理。

各單位要通過系統,及時查看已通過安監局審核并導入公司數據庫的考核評分標準、危險源及管控標準,并將適用于本單位的數據選取到單位數據庫中,實時應用。

第十四條系統的改進與升級

各單位(部門)應將系統應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改進意見,通過“員工建議管理”途徑上報,由安監局定期組織審核,并及時糾正系統錯誤或作為系統升級的依據。

第四章罰則

第十五條未按本辦法相關條款規定職責履行管理義務的,且造成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的單位和部門,除按日常動態檢查和季度定期檢查進行考核外,將視情節嚴重給予相應處罰。

第十六條系統應用過程中,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視情節處以500-2000元/次罰款:

(一)未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辦法;

(二)未設置系統管理員崗位,未明確人員和職責;

(三)未履行本辦法中規定的管理職責。

第五章附則

第十九條本辦法解釋權歸神東煤炭集團洗選中心。

第二十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原《神東煤炭集團洗選中心本質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