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安全管理辦法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安全管理辦法

2024-07-23 閱讀 2636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確保生產經營安全,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本暫行辦法所稱再生資源,是指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包括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第三條本暫行辦法所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是指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儲存、分揀、拆解、打包、銷售等進行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及其相關活動的單位。

第四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和從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經營,以及從事相關安全管理活動的部門、單位,均應遵守本暫行辦法。

法律、法規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安全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暫行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條供銷合作社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具體做好本社下屬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組織人員培訓,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安全管理信息咨詢和服務。

第二章企業安全生產條件

第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的備案登記。

第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應當符合登記機關規定的條件,并在取得營業執照30日內,向登記機關的同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設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回收站(點)和集中分揀處理場所,應當符合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

第十一條再生資源經營者開設再生資源回收站(以下簡稱回收站),可以從事再生資源的收購、儲存、分揀、打包、銷售等活動,回收站生產經營場所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經營場所內應按要求配備消防、應急疏散、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設備、設施等;

(二)經營場所應搭建廠房或蓋頂棚,主要通道應鋪設水泥路等硬化路面;

(三)依法取得消防驗收或者備案。

(四)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

機關、學校、醫院、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機場、軍事重地等區域200米內,鐵路路線安全保護區內,一、二級街路兩側,河道管理范圍內、危險品儲存點周邊500米以內以及高壓走廊(包括220千伏電力高壓線的邊導線垂直投影向外15米內、500千伏電力高壓線的邊導線垂直投影向外20米內)內不得開設回收站。

第十二條再生資源臨時回收站(點)存放的回收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并保證周圍環境的衛生、整潔,當日回收的物品必須當日內運離回收站(點)。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應當保持周圍環境整潔,在回收站(點)不得從事再生資源的拆解、清洗等加工業務。

再生資源的分揀、處理、集散、儲存,應當在集中分揀處理場所內進行。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集中分揀、處理場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外墻、頂棚等必要的遮擋和防擴散、防滲漏設施,圍墻不得用竹、木籬笆、廢舊鐵皮搭建,有色金屬儲存應設置庫房;

(二)地面硬化,運輸道路暢通;

(三)再生資源應當按類別劃定區域,分類存放,各區域應有比較醒目的標志牌,并在儲存設施、設備和場地的可視位置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

(四)消防安全、職業衛生設備、設施齊全;

(五)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

第十五條?為防止拆解(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火花對其他易燃品種廢棄產品造成火災隱患,要求拆解處理場地不同拆解區之間應有明顯的界限,并在顯著位置設置提示性標志,有潛在危險的拆解處理區應設警示標志。

?第十六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再生資源的回收、儲存、運輸、處理過程中,應當采取覆蓋、圍擋、保潔等相應措施,防止飛濺、濺落、溢漏、惡臭擴散、爆炸等污染環境和影響生產經營安全的情況發生。

第十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槍支彈藥,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醫療廢物等各種危險物品及容器;

(二)禁止收購、買賣《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所列的危險廢物;

(三)其它有毒、有害物品;

(四)來源不明的廢舊物品和境外的生活性廢舊物品;(五)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廢品回收站(點)和廢品回收加工再生利用企業經營者發現上述物品時,須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第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遵守本暫行辦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第二十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按照相關要求配備安全管理人員。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安全培訓,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強預防事故、控制職業危害和應急處理的能力。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特種作業人員(電氣焊、電工等)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第二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第二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并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條在設有儲存倉庫或加工車間的建筑物內,不得設置員工宿舍。

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當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

禁止封閉、堵塞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員工宿舍的出口。嚴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占用安全通道、防火間距、安全出口堆放回收的再生資源。

第二十六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進行動火等危險作業,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第二十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二十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第二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第三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第三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第三十二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立即組織搶救,并不得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

第三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三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應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

第三十四條?回收的易燃易爆物品要設立專門的安全區域,并且要符合遠離明火、嚴禁爆曬等各項安全要求,不得在回收儲存易燃物品的場所內使用明火。嚴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違規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或將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容器進行切割、分裝。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暫行辦法引用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暫行辦法。

第三十六條?本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2: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確保生產經營安全,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行政規章,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本暫行辦法所稱再生資源,是指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包括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第三條本暫行辦法所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是指從事再生資源回收、儲存、分揀、拆解、打包、銷售等進行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及其相關活動的單位。

第四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的企業和從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經營,以及從事相關安全管理活動的部門、單位,均應遵守本暫行辦法。

法律、法規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安全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商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依照本暫行辦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條供銷合作社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具體做好本社下屬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規范行業行為,組織人員培訓,開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安全管理信息咨詢和服務。

第二章企業安全生產條件

第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的備案登記。

第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應當符合登記機關規定的條件,并在取得營業執照30日內,向登記機關的同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設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回收站(點)和集中分揀處理場所,應當符合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

第十一條再生資源經營者開設再生資源回收站(以下簡稱回收站),可以從事再生資源的收購、儲存、分揀、打包、銷售等活動,回收站生產經營場所應滿足以下要求:

(一)經營場所內應按要求配備消防、應急疏散、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設備、設施等;

(二)經營場所應搭建廠房或蓋頂棚,主要通道應鋪設水泥路等硬化路面;

(三)依法取得消防驗收或者備案。

(四)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

機關、學校、醫院、文物保護單位、公園、機場、軍事重地等區域200米內,鐵路路線安全保護區內,一、二級街路兩側,河道管理范圍內、危險品儲存點周邊500米以內以及高壓走廊(包括220千伏電力高壓線的邊導線垂直投影向外15米內、500千伏電力高壓線的邊導線垂直投影向外20米內)內不得開設回收站。

第十二條再生資源臨時回收站(點)存放的回收物品,不得露天存放,并保證周圍環境的衛生、整潔,當日回收的物品必須當日內運離回收站(點)。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站(點)應當保持周圍環境整潔,在回收站(點)不得從事再生資源的拆解、清洗等加工業務。

再生資源的分揀、處理、集散、儲存,應當在集中分揀處理場所內進行。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集中分揀、處理場所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外墻、頂棚等必要的遮擋和防擴散、防滲漏設施,圍墻不得用竹、木籬笆、廢舊鐵皮搭建,有色金屬儲存應設置庫房;

(二)地面硬化,運輸道路暢通;

(三)再生資源應當按類別劃定區域,分類存放,各區域應有比較醒目的標志牌,并在儲存設施、設備和場地的可視位置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

(四)消防安全、職業衛生設備、設施齊全;

(五)法律、法規的其他規定。

第十五條?為防止拆解(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火花對其他易燃品種廢棄產品造成火災隱患,要求拆解處理場地不同拆解區之間應有明顯的界限,并在顯著位置設置提示性標志,有潛在危險的拆解處理區應設警示標志。

?第十六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再生資源的回收、儲存、運輸、處理過程中,應當采取覆蓋、圍擋、保潔等相應措施,防止飛濺、濺落、溢漏、惡臭擴散、爆炸等污染環境和影響生產經營安全的情況發生。

第十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不得回收下列物品:

(一)槍支彈藥,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物品,醫療廢物等各種危險物品及容器;

(二)禁止收購、買賣《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所列的危險廢物;

(三)其它有毒、有害物品;

(四)來源不明的廢舊物品和境外的生活性廢舊物品;(五)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回收的其他物品。

廢品回收站(點)和廢品回收加工再生利用企業經營者發現上述物品時,須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三章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必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第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遵守本暫行辦法和其他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安全生產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第二十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按照相關要求配備安全管理人員。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應當接受安全培訓,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強預防事故、控制職業危害和應急處理的能力。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特種作業人員(電氣焊、電工等)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第二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第二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并由有關人員簽字。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特種設備,以及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并經取得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條在設有儲存倉庫或加工車間的建筑物內,不得設置員工宿舍。

生產經營場所和員工宿舍應當設有符合緊急疏散要求、標志明顯、保持暢通的出口。

禁止封閉、堵塞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員工宿舍的出口。嚴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占用安全通道、防火間距、安全出口堆放回收的再生資源。

第二十六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進行動火等危險作業,應當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確保操作規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第二十七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

第二十八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第二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對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應當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應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檢查及處理情況應當記錄在案。

第三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應當按照事故隱患的等級進行登記,建立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控治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第三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應當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開展本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第三十二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立即組織搶救,并不得在事故調查處理期間擅離職守。

第三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不得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設備發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

第三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對在同一作業區域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可能危及對方生產安全的,應當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和應當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檢查與協調。

第三十四條?回收的易燃易爆物品要設立專門的安全區域,并且要符合遠離明火、嚴禁爆曬等各項安全要求,不得在回收儲存易燃物品的場所內使用明火。嚴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違規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或將儲存易燃易爆危險物品的容器進行切割、分裝。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暫行辦法引用法律法規、行政規章,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暫行辦法。

第三十六條?本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辦公樓安全管理值班辦法

辦公樓安全管理值班辦法

  1、辦公樓安全管理工作由綜合管理部負責,大樓內各部門負責本部門辦公場所和管轄區域的安全。

  2、各部門要根據要求設定責任人,部門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每個房間都要指定一名負責人負責本室的安全工作。通過明確分工,層層負責,確保安全。

  3、各部門領導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要提醒工作人員時刻注意安全,做好“四防”(即防火、防盜、防破壞、防治安災害事故)工作,防患于未然。

  4、各種車輛停放在指定位置,禁止將自行車、摩托車推上門前臺階,進入樓內。

  5、禁止亂倒垃圾、茶葉渣、一次性飯盒,禁止隨地吐痰、丟棄臟物果皮等,禁止在大廳、樓道內、樓梯上堆放物品。

  6、不準在樓內焚燒雜物,嚴禁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帶入樓內。

  7、嚴禁亂拉電源;下班時各部門最后離開的人員要關閉電源、空調以及電腦設備,關鎖好門窗,做好防火、防盜工作。不準長明燈、長流水。

  8、不準私拉電線,嚴禁隨意開啟電源表箱,使用大功率電器需經批準,私自使用,從嚴處罰。嚴禁擅自動用消防器材。

  9、不準在大樓墻壁上亂貼亂畫、亂釘亂掛,禁止踐踏花草,損壞樹木。

  10、嚴格遵守工作制度,不準遲到早退,禁止上班串崗、高聲喧嘩、談天說笑、打牌下棋。

  11、上班要衣著整齊,禁止赤膊、著短褲、穿拖鞋進入樓內。

  12、加強大樓治安管理,下班期間工作人員進入樓內要嚴格登記,非大樓內工作人員嚴禁進入。

  13、各部門在上班時間也要提高警惕,防止外來人員入室行盜,臨時離開辦公室及重要場所時要注意關門。

  14、檔案資料室及庫房等地嚴禁吸煙;在走廊抽煙要隨手熄滅煙頭,不得將煙蒂隨手扔進垃圾簍、垃圾桶。任何人不得在大樓內使用明火和電爐。

  15、有現金往來的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要將現金及時存入銀行,不得將大宗現金存放在辦公樓內過夜。

  16、節假日除門衛、加班人員外,其他人員不隨意到辦公樓,任何人員不得在大樓內會友、娛樂。

  17、本規定由綜合管理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