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員工安全管理程序

員工安全管理程序

2024-07-23 閱讀 3417

1.0目的

為消除和降低因職業病給員工造成的危害,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和工作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護員工和女工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0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在女工保護、員工健康體檢、職業病管理、勞動鑒定等方面的管理。

3.0術語

3.1第三級體力勞動:就是在8小時工作時間,人體平均能量消耗為1746大卡,凈勞動時間為350分鐘,相當于強度勞動。

3.2第四級體力勞動:就是在8小時工作時間,人體平均能量消耗為2700大卡,凈勞動時間為370分鐘,相當于“很重”強度的勞動。

3.3高處作業: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墜落的高處作業分為四級,即:高處作業高度在2米至5米時,稱為一級高處作業;高處作業高度在5米至15米時,稱為二級高處作業;高處作業高度在15米至30米時,稱為三級高處作業;高處作業高度在30米以上時,稱為四級高處作業。

3.4職業禁忌:是指勞動者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于遭受職業病危害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從事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的個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狀態。

4.0職責

4.1綜合事務部負責女職工的正常衛生管理工作,維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負責編制公司體檢計劃并實施;負責做好職業病預防工作;負責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4.2品質督察部負責對本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0管理內容與方法

5.1各部門不得安排女工從事禁忌勞動范圍內的工作。

5.1.1女工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5.1.1.1礦山井下作業。

5.1.1.2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5.1.1.3電力、電信行業的高架作業。

5.1.1.4連續重復(指每小時負重次數在6次以上)每次負重超過20千克,間

斷負重超過25千克的作業。

5.1.2女工懷孕期間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5.1.2.1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乙內酰胺、氯乙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

5.1.2.2作業場所放射性物質超過《放射防護規定》中規定劑量的作業。

5.1.2.3人力進行的土方和石方的作業。

5.1.2.4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5.1.2.5伴有全身強烈振動的作業,如風鉆、搗固機、鍛造等作業,以及拖拉機作業等。

5.1.2.6工作中需要頻繁彎腰、攀高、下蹲的作業,如焊接作業。

5.1.2.7高處作業。

5.1.3女工哺乳期間禁忌從事的勞動范圍

5.1.3.1作業場所空氣中鉛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鎘、鈹、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乙內酰胺、氯乙烯、氯丁二烯、環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質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

5.1.3.2作業場所空氣中錳、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機氯化合物的濃度超過國家衛生標準的作業。

5.1.3.3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5.2女工五期保護

5.2.1重視做好女工生理機能變化過程的勞動保護,即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更年期的“五期保護”。

5.2.2不得在女工懷孕期、產期、哺乳期降低基本工資,或者解除勞動合同。

5.2.3不得安排女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5.2.4不得安排女工在懷孕和哺乳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

5.2.5懷孕7個月以上(含7個月)的女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在勞動時間進行產前檢查,應當算作勞動時間。

5.2.7女職工生育享受90天產假,其中產前休假15天,難產者增加產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

5.3女工保護實施辦法

嚴格執行國家關于《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上級各項管理制度規定的現象,應責成相關部門整改。

6.0支持性文件

7.0支持性表單

篇2: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規定

一、員工應做到

1、自覺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知識,并有接受單位組織安全培訓教育的義務。

2、駕駛機動車上下班的,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無證駕駛機動車不得駛入廠區。

3、駕駛摩托車上下班(進、出廠)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行駛,騎電動車上下班提倡戴安全帽。

4、駕車人上道路行駛前,應當對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不要駕駛安全設施不全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汽車、摩托車、電動車。

5、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不超速行駛,不酒后駕駛,不疲勞駕駛。

6、按規定停放車輛,駕駛員離開車輛時應對車輛采取制動措施,并確認停車安全,以防發生意外事故。

7、因公出差人員或外派(駐外)人員,身處異地,更要加強自我保護、自我防范意識,避免意外交通事故和人身傷害事故發生。

8、上下班途中或因公外出期間受到機動車傷害后,除了應緊急搶救受傷人員和財產外,要保護好事發現場,并迅速撥打“122”電話報警。報警要講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情況和造成的后果。

9、因事故受傷就醫時應向醫務人員講清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并保管好所有的就醫證明材料。

二、單位應做到

1、利用各種宣傳工具、信息平臺,定期或不定期對員工進行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知識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知識。

2、單位的大門口顯要位置應設立醒目的交通安全提示語或安全警示標志。

3、安全保衛人員應經常性地對員工駕車進、出廠戴安全帽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有權責令其糾正、并處罰。要掌握駕駛汽車、摩托車、電動車上下班的職工情況。

4、廠區內各類車輛應限低速行駛,并定點停放,停車棚(庫)設置安全提示牌。

5、鼓勵職工乘座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有條件的單位應配備客車接送職工上下班。離廠區較遠的三班制作業人員,單位應為其提供夜間休息場所。

6、廠(礦)區內租賃、外包、外協的鏟車、挖機等特種車輛必須證照齊全,操作人員持證上崗,不符合要求的,有權責令其整改或責令其停止作業。

7、加強勞動紀律管理,員工在市區因公外出時,必須到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備案,條件許可時企業應為其派車。上班時間嚴禁擅自離廠,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篇3: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規定

各部門、車間、班組:

公司最近接連發生兩起員工上下班途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為了保護員工的身體健康,提高員工的交通安全意識,避免或減少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特對員工上下班交通安全管理做出以下管理規定,望各部門、車間、班組認真組織學習并嚴格貫徹執行!

1、公司所有員工要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切實履行自己的義務,避免或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自覺學習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交通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2、駕駛機動車上路行駛,必須系好安全帶,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不超速行駛,不酒后駕駛,不疲勞駕駛。

3、駕駛摩托車、電動車上下班為了自身安全建議正確戴好頭盔按既定回家路線行駛。

4、駕車人上路行駛前,應當對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安全性能進行認真檢查,保證車輛制動裝置的完好。自覺控制行車速度,要求:汽車行駛速度控制在每小時60公里以下,摩托車行駛速度控制在每小時40公里以下,電動車行駛速度控制在每小時20公里以下。

5、駕車人上下班回家既定途中如果受到機動車或非機動車傷害后,應迅速撥打“110”電話報警求救,并及時電話報告公司負責人或公司安全員。

6、所有車輛包括汽車、摩托車、電動車,一律執行“靠右行駛”的原則,嚴禁逆向行駛。

7、為了保障自身安全請勿搭乘無營運資質的車輛或摩托車上下班。

8、上班時間嚴禁擅自離廠辦理私事,以避免意外事故發生,如果發生意外,后果自負。

9、員工不遵守以上規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后果自負。

10、如未能遵守交通規則,發生交通意外事故,造成他人受到傷害的,后果自負。

特此通知

蘇州市世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事部

二零一四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