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油氣儲存運輸設施安全機制

油氣儲存運輸設施安全機制

2024-07-23 閱讀 6459

1952年清華大學設立了油氣儲運專業,同年增設了石油系。1953年,以清華大學石油系為基礎成立了北京石油學院,油氣儲運則成為石油學院重要的專業學科之一。在石油石化專業學院的成立及成長歷程中,西南石油學院、撫順石油學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先后設立該專業。60年來,為石油石化行業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油氣儲運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為祖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做出了貢獻。謹以此文紀念“中國油氣儲運高等教育60周年”,旨在進一步在業界、學界引起對油氣儲運設施安全重要性的認識,為促進油氣儲運專業未來更好地發展達成共識。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逐年遞增。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自1996年由石油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國,2011年,我國年進口石油2.6×108t,占年用油總量的56%以上。因此,油氣儲運設施的建設和發展處于難得的機遇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擁有各類油氣管道近10×104km,其中中國石油擁有的管道總里程占65%,中國石化擁有的管道總里程占30%,其他約占5%。預計到2015年,管道里程在此基礎上將再增加5×104km。同時,近幾年先后建設了鎮海、舟山、黃島、大連等國家儲備油庫或商業儲備油庫,總儲備量已超過國內需求30d的供給能力。毋庸置疑,油氣儲運設施的快速建設和發展有效保障了國家能源供應,促進了經濟發展。但與此同時,若油氣儲運設施發生安全故障,亦會對國民經濟運行產生嚴重影響,如果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更會對人民生命、環境和國家財產造成嚴重危害[1]。因此,在大力建設油氣儲運設施的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其安全的重要性,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從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嚴格控制,降低事故發生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及環境污染的事件發生。

1油氣儲運設施的分類

油氣儲運設施就是油氣的儲存和運輸設施,在石油工業內部是連接產、運、銷各環節的紐帶,主要包括:礦場油氣集輸及處理、油氣的長距離運輸、轉運樞紐的儲存和裝卸、終點分配油庫(或配氣站)的營銷、煉油廠和石化廠的油氣儲運等設施。天然氣儲存設施主要用作供氣調峰。短期調峰基本使用輸氣管道末端儲氣和儲氣罐;中長期調峰則需使用地下儲氣庫和各類LNG設施。地下儲氣庫根據地質構造,可以劃分為枯竭油氣田型、含水層型、鹽穴型、巖洞型及廢棄礦井型等。LNG儲存設施分為地下罐和地上罐,地下罐包括埋置式和池內式;地上罐包括球形罐、單容罐、雙容罐、全容罐及膜式罐。油品儲存設施主要指油庫。根據油庫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性質,可以劃分為獨立油庫和企業附屬油庫兩大類(圖1);根據主要儲油方式,可以劃分為地面油庫、隱蔽油庫、山洞油庫、水封石油洞庫和海上油庫等;根據運輸方式,可以劃分為水運油庫、陸運油庫和水陸聯運油庫;根據經營油品的種類,可以劃分為原油庫、潤滑油庫、成品油庫等。油氣運輸包括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和管道運輸。當前,應用最多的運輸方式為管道運輸。根據輸送介質的種類,可以劃分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原油管道是油田、煉廠、港口或鐵路轉運站間原油的重要輸送方式,具有管徑大、運距長、分輸點少的特點;成品油管道將煉廠生產的各種油品運送至油庫或轉運站,具有輸油品種多、批量多、分輸點多的特點,一般采用一條管道順序輸送多種油品的工藝[2];陸地大量輸送天然氣的唯一方式就是管道運輸,其特點為運距長、管徑大、壓力高,并形成大型供氣管網系統。

2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重要性石油和天然氣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由于國內油氣資源分布不均衡和進口油氣數量快速上漲,近年來我國油氣儲運設施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合理規劃建設能源儲備設施,完善石油儲備體系,加強天然氣儲備與調峰應急能力建設”“;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干管網”;“統籌天然氣進口管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跨區域骨干輸氣管網和配氣管網建設,初步形成天然氣、煤層氣、煤制氣協調發展的供氣格局”。由此可知,未來我國油氣儲運設施將繼續處于重要的發展期。同時,隨著油氣儲運設施規模的不斷擴大,若發生大的泄漏、火災、爆炸事故,將會對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和環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2.1儲運介質的危險性石油和天然氣均屬于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為易燃易爆物質,泄漏后遇點火源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根據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的火災危險性分類[3],天然氣屬于甲B類,根據閃點不同,原油和成品油可以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屬于可燃及易燃性物質,并且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易揮發的特點,油品蒸氣、天然氣常常在油氣儲運設施區域彌漫、擴散或在低洼處聚集,在空氣中只要較小的點燃能量就會使其燃燒,具有較大的火災危險性。油品蒸氣和天然氣與空氣組成的混合氣體,當體積分數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時,一旦被引燃,即可能發生爆炸,且油品與天然氣的爆炸范圍較寬,爆炸下限體積分數值較低,因此,爆炸危險性也較大。另外,油品揮發蒸氣具有毒害性;油品本身具有熱膨脹性、靜電荷聚集性;部分含水原油具有沸溢性、揮發性、易擴散、流淌性等有害特性;天然氣雖屬于低毒性物質,但在高體積分數下容易引起人員窒息。

2.2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油氣儲存和運輸規模都在不斷增大。油氣長輸管道具有管徑大、壓力高、線路長的特點;油庫儲罐容量不斷增大,大型浮頂儲罐單罐容積已達15×104m3,油庫區域布置儲罐數量較為密集,商業儲備庫或國家儲備庫容量已達數百萬方;目前,LNG接收站儲罐單罐容積一般為16×104m3,儲存量也很大。因此,根據GB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4]和國家安監總局文件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油氣儲運設施由于自身特點,安全影響因素眾多。長輸管道沿線經過各種復雜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出現自然災害破壞或第三方破壞的概率較高;油庫生產運行中受人、物及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大。

3事故教訓

油氣儲運設施事故后果嚴重,風險程度較高,尤其是布置密集的油氣儲運設施若發生事故,處置不當可能形成多米諾效應,造成連鎖反應,加重事故后果。油氣儲運設施是連接產、運、銷各環節的紐帶,一旦發生事故,將影響上游油田和下游煉化企業的正常生產;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油氣儲運設施(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發生事故,將導致供應中斷,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活,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如2008年初的“凍雨”,曾造成西南電網大面積停電,西南成品油管道幾乎因此停運。如果被迫停運,云南省1×104t/d的成品油供應將中斷,后果非常嚴重。對于輸油管道而言,泄漏油品還會污染河流、地表和地下含水土層,從而污染飲用水,對生態環境和社會影響很大。在21世紀的前幾年,隨著我國油氣儲運事業的快速發展,相應領域發生的事故數量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雖然最近幾年,國家及企業對此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油氣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數量明顯下降,但很多事故教訓值得舉一反三。

3.1大連“7.16”爆炸事故2010年發生的大連“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大火持續燃燒15h,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事故現場設備、管道損毀嚴重,周邊海域受到污染,社會影響重大。此次事故原因:在“宇宙寶石”油輪已暫停卸油作業的情況下,輝盛達公司和祥誠公司繼續向輸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強氧化劑的原油脫硫劑,造成輸油管道內發生化學爆炸。7月15日15:30,“宇宙寶石”油輪開始向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卸油,卸油作業在兩條輸油管道同時進行。20:00左右,祥誠公司和輝盛達公司作業人員開始通過原油罐區內一條輸油管道(內徑0.9m)上的排空閥向輸油管道注入脫硫劑。7月16日13:00左右,油輪暫停卸油作業,但注入脫硫劑的作業沒有停止。18:00左右,在注入了88m3脫硫劑后,現場作業人員加水對注入脫硫劑的管路和泵進行沖洗。18:08左右,靠近脫硫劑注入部位的輸油管道突然發生爆炸,引發火災,造成部分輸油管道、附近儲罐閥門、輸油泵房和電力系統損壞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導致儲罐閥門無法及時關閉,火災不斷擴大。原油順地下管溝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勢蔓延。同時,103#罐和周邊泵房及港區主要輸油管道嚴重損壞,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事故教訓:一是要進一步規范管道加劑輸送作業規程,并對添加劑的加注進行科學論證;二是要進一步細化管理,避免信息不暢、協調不力等因素造成安全隱患;三是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消防、電力等配套設施管理,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3.2大型儲罐火災事故近幾年,發生多起大型原油儲罐火災事故,雖未造成嚴重后果,但是也為油氣儲運設施的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如2006年8月7日12:20,儀征輸油站一座15×104m3原油儲罐密封處遭雷擊起火,12:40,明火被撲滅。此后,上海白沙灣、浙江鎮海的大型油罐發生了數起雷擊起火事故,所幸采取措施得當及時撲滅明火,未釀成更大事故。中國石化針對這些事故組織專家開展了專題研討,查找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形成了大型儲罐安全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規定。通過該規定的落實,改進了大型儲罐的密封結構,提高了儲罐防雷防靜電系統以及消防系統的配置水平,降低了此類事故發生的概率。

3.3油氣管道泄漏事故2010年3-6月,中國石化發生多起管道泄漏事故,其中原油泄漏事故4起,成品油泄漏事故2起。(1)東黃原油管道“3.15”泄漏事故。該管道長期遭受山東省廣饒縣工業垃圾場違章占壓,3月15日因垃圾自燃起火,造成管道嚴重受損并發生泄漏,被迫停輸15d,直接影響輸油量逾10×104t,對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2)馬鞭洲-廣州(馬廣)原油管道“5.1”泄漏事故。該管道早在建設時期,就留有機械損傷,加之服役期間的腐蝕,于5月1日發生穿孔泄漏,泄漏原油約4t,影響魚塘面積約3000m2,造成管道停輸近24h。(3)昆大成品油管道“5.4”泄漏事故。5月4日上午,楚雄永安建筑工程公司未經華南銷售分公司同意,在明顯標識有輸油管道的區域,擅自動用大型機具,在管道上方開挖取土。挖掘過程中不慎將管道戳穿,形成一道5cm×1cm的裂口,造成管輸柴油泄漏。以上事故有的是由于管道腐蝕引起泄漏,也有的是由違章占壓和第三方違章施工所致。根據對全國各地區油氣管道事故的調查結果,第三方破壞[5]是導致管道發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打孔盜油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油氣管道泄漏極易引發群死群傷事故,如2006年12月,尼日利亞因打孔盜油引發的火災造成幾百人死傷的災難性事故。在我國,早期的管道建設多在人口活動、公共設施稀少的地區,周邊環境簡單,即使發生泄漏對周邊環境影響也很小。但是,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些廠房、居民區、加油站甚至幼兒園都長期違章占壓在輸油管道上,一旦發生泄漏,極易造成群死群傷事故。因此,國家更應該加大對油氣儲運設施的保護力度。

4確保油氣儲運設施安全的措施

我國現處于管道建設的快速發展期。管道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人員均應充分認識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管道所屬企業應掌握管道周邊的環境變化情況,了解、認識影響管道安全的潛在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并針對油氣管道“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按照隱患“救其未萌”的HSE新理念,在工程立項、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的各個階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加強運行管道的監測。

4.1提高本質安全(1)加大“三同時”管理力度。從油氣儲運設施建設前期開始,確保油氣儲運設施的安全投用,嚴格執行安全設計審查。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規定,油氣儲運工程在設計階段,應通過政府安監部門組織的安全設施設計審查。通過安全設施設計審查,可以落實安全評價提出的安全對策措施,查找設計中存在的不安全問題,提高油氣管道工程的本質安全。同時加大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控力度,確保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和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驗收前,還要組織建設項目安全、環保、職業衛生設施的驗收。(2)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和施工質量驗收。施工質量嚴重影響油氣管道的運行安全,在油氣管道建設過程中,需高度重視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一是杜絕管道運輸過程中的野蠻裝卸;二是嚴格控制焊接質量,確保焊縫質量達到承壓能力要求;三是切實保證管道的防腐工程質量;四是在管道敷設過程中,避免管道防腐層破損和管道外壁機械損傷。如果在油氣管道建設過程中不能嚴格做到以上幾點,處于強腐蝕區域的管道極易發生腐蝕泄漏,為油氣管道日常運行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嚴格執行施工安全管理規定,是提高油氣管道本質安全的基本保障。在工程投產前,必須通過工程質量驗收。施工質量驗收是油氣儲運設施安全投產、平穩運行的基礎,是管道“安、穩、長、滿、優”運行的保證。在國內油氣管道工程驗收中發現,往往由于趕進度、要效益而忽視了施工質量,導致重復性施工。根據對油氣管道工程的調查結果,工程主體設施的施工質量一般較好,但管道配套工程及防護設施的施工質量卻存在很大問題。例如:在一些山地地區,管道水工保護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均存在問題,甚至個別斜坡長度超過70m、傾角達到30°的地段只是采用裝砂土的編織袋做水工保護,在雨水季節,勢必為管道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高質量的施工驗收也是施工質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4.2建立安全運行長效機制201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正式實施。這項法規不僅是石油天然氣行業開展管道保護工作的法律依據,更是嚴厲打擊不法分子打孔盜油、非法占壓、違法施工的利器。管道運行管理單位應積極開展管道保護法的學習和宣傳工作,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嚴打不法盜油行為,根治違法施工,確保油氣管道安全平穩運行。建立管道安全運行長效機制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求企業同時做好內部和外部環境建設。外部環境需要通過與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建設,內部環境要求企業形成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安全責任、采用新工藝及加強設備管理等。目前,社會危險因素(人為破壞)已成為國內長輸管道泄漏、火災、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據統計,造成我國油氣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和惡意打孔盜油/氣,事故比例高達40%,隨后依次是管道腐蝕、管材質量、施工質量和突發性自然災害。破壞油氣管道的犯罪活動,造成國家每年高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的經濟損失。20**-2009年,中國石化共遭受油氣管道打孔盜油/氣19804次,泄漏油品達4.7×104t;油田發生開井盜油12167次,泄漏油品達2.1×104t,造成可計經濟損失5.3×108元,間接經濟損失難以計算。這不但導致管道長時間停輸或凝管報廢,上游關井停產,下游煉廠減產以及成品油、天然氣供應中斷,而且因油品外泄造成環境災難。為保障管道安全,各管道企業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范、檢控第三方破壞的發生。管道管理企業與當地公安系統合作,建立專業的管理巡邏隊伍加強沿線巡邏,另外雇用管道途經地的民眾,加大巡邏看護力度,保障管道的安全運行。盡管如此,在局部地區還是發生了多起盜油分子持槍械暴力抗法,打傷民警和巡線員工的惡性案件,不但增大了綜合治理工作的難度,而且增加了企業的運行管理成本,甚至威脅到綜合治理人員的人身安全。現有自動化監控技術基本可對管道泄漏或破壞進行定位,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管道泄漏監測系統和輸油氣管道安全預警技術[6]。目前,國內輸油氣管道泄漏監測技術主要有:流量平衡法、負壓波法、次聲波法,以及將負壓波和流量平衡耦合的技術;安全預警技術主要有:管道智能防腐層預警、分布式光纖預警、管道聲波預警、周界防護、視頻安全監控等技術。在現有人防和物防的基礎上,應加強技防投入。目前,中國石化部分輸油氣管道遭受第三方破壞(打孔盜油/氣、施工破壞等)威脅的形勢仍然嚴峻,而安全預警技術的應用比例相對較低,建議在盜油氣犯罪嚴重的地區進一步加大安全預警技術的推廣,在重要管道綜合利用多種泄漏監測技術和安全預警技術對管道進行防護。

4.3加強完整性管理完整性管理是指對所有影響管道完整性的因素進行綜合的一體化管理。主要程序包括:建立完整性管理機構,擬定工作計劃;進行管道風險分析,制定預防和應急措施;定期進行管道完整性檢測和完整性評價,了解發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采取修復和減輕失效威脅的措施;檢查衡量完整性管理效果,確定再評價周期等。通過完整性管理,可以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確保管道的運行安全。目前,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所轄于20世紀70年代投用的管道尚在運行中,這些管道運行時間均超過30年,投用時間最長的東黃老線已運行38年。近年來,這些管道數次發生腐蝕泄漏事故,需要對投用時間超過20年的油氣管道進行統計,加強對這些管道的監控、檢測,并逐步實施完整性管理體系[7]。

4.4規范操作流程目前,隨著我國油氣管道數量和里程的不斷增加,已形成相互交織的油氣管網。因此,在輸油生產過程中,任何一次誤操作,影響的不僅僅是一臺泵、一個閥門,而極有可能使儲油罐及上下游管道或泵站發生連鎖反應,釀成嚴重后果。多年前,曾發生過因輸油站值班調度誤操作造成原油儲罐冒頂事故,所幸及時采取措施,沒有造成更大損失。確保每一次操作準確無誤,需要從制度入手,規范操作流程,加強職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訓,使職工養成良好的安全操作習慣,自覺主動地執行操作規程,確保油氣儲運設施安全平穩運行。

5結束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在新的替代能源未成功應用之前,原油和天然氣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油氣儲運設施在很長時期內繼續擔負著保障油氣能源生產與供應的重要使命。油氣長輸管道目前的這種鏈式輸送方式,一個環節發生故障,就會影響整條管道的生產運行,包括上游油氣的產出、供給,以及下游煉廠和加油(氣)站的正常營運,造成重大的社會影響。因此,油氣儲運設施對于整個能源產業甚至是國家產業而言,其安全性在保障社會經濟的良好運行和人民生活的和諧安定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予以高度重視。

篇2:加油站油氣回收裝置安全操作規程

一、操作規程

(一)一次油氣回收裝置操作規程。

1.應先連接好卸油膠管和油氣回收膠管,檢查油氣回收氣管與靜電接地端子接觸是否良好,然后打開罐車油氣回收閥門和卸油口油氣回收閥門,再開啟罐車卸油閥門卸油。

2.保持阻火器(帽)通氣管下端的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3.保持機械呼吸閥(pv閥)通氣管下端的閥門處于開啟狀態。

4.卸油結束時,先關閉罐車卸油閥門,再關閉罐車油氣回收閥門和卸油口油氣回收閥門,最后拆除油氣回收膠管。

(二)二次油氣回收裝置操作規程。

1.保持阻火器(帽)通氣管下端的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2.保持機械呼吸閥(pv閥)通氣管下端的閥門處于開啟狀態。

3.保持加油機內油氣回收真空泵下端的閥門處于開啟狀態。

4.加油時油槍應由小檔位逐漸開至大檔位。

5.將油槍槍管處的集氣罩罩住汽車油箱口。

6.加油時將槍管口向下充分插入汽車油箱,加油過程中確保加油槍集氣罩始終與油箱口保持密閉連接。

7.油槍自動跳停應立即停止向油箱加油。

8.加油完畢,等數秒鐘后掛回油槍。

9.盤整加油槍膠管。

(三)集液井收集罐操作規程。

本公司集液井適用手搖泵定期回收方式:

(1)打開集液器密封蓋。

(2)將手搖泵吸油管線伸入集液器底部,手搖泵出油管口伸入鋁制油品回收桶。

(3)搖動手搖泵搖桿至吸盡集油。

(4)收回手搖泵吸油管線,關閉集液器密封蓋,將抽出油品回罐。

本規程自2015年7月1日起生效。

批準:干亞玲?審核:顧登攀?編制:王霞

篇3: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安全評價標準

1?安全評價的前提條件

1.1經營單位應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其營業執照上的企業名稱、經營范圍應與其向安全評價機構提交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基本情況表》相一致。

1.2新設立的經營單位應持有相關部門批準的文件,新項目應有竣工驗收批準文件,其批準文件上的企業名稱、經營范圍應與其向安全評價機構提交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基本情況表》相一致。

2?安全評價所依據的主要法律、法規、國家標準、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液化石油氣安全管理暫行規定》

《城市燃氣安全管理規定》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

《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

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版)

GB17267-1998《液化氣石油氣充裝站安全技術條件》

GB18265-2000《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

GB15603-1995《常用危險化學品儲存通則》

GB50028-93《城鎮燃氣設計規范》

GB50058-9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

SH3063《石油化工企業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

3?安全評價的基本內容

3.1經營和儲存場所、設施、建筑物符合GBJ16-87《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版)、《爆炸危險場所安全規定》、《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等規定,建筑物應當經公安消防機構驗收合格;

3.2經營條件、儲存條件符合GB18265-2000《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GB50028-93《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17267-1998《液化氣石油氣充裝站安全技術條件》、GB15603-1995《常用危險化學品儲存通則》和《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3.3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主管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經過專門培訓,并經考核、取得上崗資格;

3.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3.5有本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3.6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國家標準要求的其他條件。

4、安全評價程序

4.1前期準備工作

4.1.1根據被評價單位的委托書,索取被評價單位的營業執照或相關批準文件,《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基本情況表》;

4.1.2與被評價單位簽訂安全評價合同;

4.1.3組建安全評價小組,了解被評價單位的情況,收集相關資料。

4.2現場檢查和評價

4.2.1查驗被評價單位提供的文件及其他資料的真實性;

4.2.2根據《液化石油氣儲配站情況表》和現場實際狀況,辨識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產生的原因;

4.2.3劃分評價單元

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安全評價,劃分為以下單元:

a安全管理

b經營和儲存場所

c經營儲存條件

d消防設施

4.2.4針對危險、有害因素及現場情況,應用《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安全評價檢查表》(見附錄D)對現場設施、裝置、防護措施和管理措施進行評價;

4.2.5提出建議補充的安全對策措施

a管理方面(制度、組織、人員)的對策措施

b平面布置、工藝設備設施的安全設計、安全操作、消防與電器等方面對策措施。

4.3編制安全評價報告書

5、安全評價報告書的內容和要求

5.1安全評價報告書的內容

5.1.1安全評價的依據;

5.1.2被評價單位的基本情況;

5.1.3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指出存在的事故隱患及可接受程度;

5.1.4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安全評價現場檢查表;

5.1.5建議補充的安全對策措施;

5.1.6評價結論

評價結論分為下列三種:

a?符合安全要求

b?基本符合安全要求

c?未能符合安全要求

5.2安全評價報告書的要求

安全評價報告書應內容全面,條理清楚,數據完整,查出的問題準確,提出的整改措施具體可行,評價結論客觀公正。

6、安全評價報告書的格式

6.1?封面(見附錄A)

6.2?被評價單位安全評價委托書

6.3?安全評價機構資格證書復印件

被評價單位營業執照或有關文件

被評價單位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基本情況表》(見附錄B)

6.4?編制單位、評價組長、評價組成員、審核人(見附錄C)

6.5?目錄

6.6?前言

6.7?正文

6.8?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