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進工作面探水預防有毒有害氣體安全技術措施
一、根據鄂爾多斯市煤炭局下發【2009】67號文規定:全市各井工煤礦必須嚴格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開展采掘作業的要求以及《煤礦安全規程》“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與《伊泰集團納林廟煤礦二號井4-1煤回風大巷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的相關規定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二、根據井田地質報告和礦井生產技術資料,目前4-1煤回風大巷上方不存在采空區、水系與積水區,上覆砂質泥巖含水量不大,通過巷道已掘進地段的涌水量統計觀測表明,巷道個別地段存在頂板淋水,水源補給為地表降水滲漏。井田水文地質構造相對簡單。
三、作業要求:
(一)鉆探作業時間及鉆探距離的確定
根據地質技術資料與掘進工作面進度綜合考慮,每次鉆探探測深度不小于50m;
鉆孔超前的最小距不小于10m,小于10m時必須及時鉆探。兩幫終孔水平位置不得低于超過兩幫外側10m。
(二)鉆前準備工作
1.打眼前必須加固工作面迎頭支護,錨桿、金屬網、棚梁及前探梁支護必須支護齊全可靠;
2.瓦斯檢查員必須到位跟班;
3.電話安裝到迎頭工作面,保證通訊暢通;
4.風筒距迎頭不大于6米,保證正常供風;
5.安裝好臨時排水設備和管路,并備用一臺排水設備;
6.綜掘機后退至迎頭10米以外,兩側至幫均留有不小于700mm的間隔距離;
7.清理干凈工作面浮矸(煤)雜物,保證退路暢通;
8.鉆機安裝必須平穩牢固,檢查各部件情況,確保完好。安好鉆機接電時,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
9.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學習本措施和鉆機安全操作規程,熟悉避災路線。
(三)鉆探作業
1.探放水作業使用khyd75型鉆機(最大鉆進長度75m),每次鉆探施工進尺必須符合鉆進長度要求(不得低于50m),按照鉆機說明書中有關要求嚴格操作,與正常掘進保留至少10m的隔離煤柱,即每次鉆探作業之后,巷道掘進40m之后停止正常掘進作業,再次進行探鉆作業,循環往復直至巷道掘進工程完工;
2.加強探放鉆孔作業地點附近的巷道支護,并在工作面迎頭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擋板;
3.清理巷道,挖好水窩,配備好與探放水量相適應的排水設備;
4.測量與探放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的探放水孔位、方位、角度、深度及鉆孔數目進行施工,保證施工質量;
5.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工作面排水設備和礦井排水能力,科學控制好放水流量。放水前,必須有專人監控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生產指揮中心);
6.如遇特殊情況應根據支護方式、斷面尺寸及時對探水鉆孔孔位進行適當調整(探水鉆孔布置圖附后);
7.每次探水作業必須做好相關的施工日期、作業地點、探水鉆孔角度、涌水流量及有害氣體濃度記錄,以報表形式及時上報安全監察等有關部門備查。
四、預防及安全技術措施
1.加強靠近探水地點的支護,打好堅固的立柱和攔板,以防高壓水沖垮煤壁和支架;
2.認真檢查排水系統,保持狀態完好,準備好適當坡度和斷面的排水溝及相當容積的臨時緩沖水倉,加大排水能力;
3.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由測量人員進行標定。負責探水作業的主管領導必須親臨現場指揮作業;
4.探水地點要經常檢查有無有害氣體,發現有害氣體溢出時,要及時采取通風措施;
5.探水地點要安設專用電話,使其能夠及時與礦調度(生產指揮中心)或中央水泵房聯系;
6.在探水時制定安全退路并保證暢通,同時要與相鄰工作和其他作業地點保持緊密的信號聯系,以便萬一出水立即通知受水害威脅區域的人員安全撤離;
7.在水壓較大的地點探水時,探水孔要設套管,以便安裝水閥控制放水量。特別危險的地段,還應選擇堅固地點修筑臨時水閘門;
8.打鉆時,要時刻注意觀察鉆孔情況。發現鉆孔中水量、水壓突然增大,以及出現頂鉆等異常現象,應立即停鉆檢查,如鉆孔內水的壓力很大,應馬上將鉆桿固定,切勿移動或拔鉆,鉆機后面不要站人,以免高壓水將鉆桿頂出傷人或造成透水事故;鉆進時應準確判別煤、巖層厚度并記錄深度。一般每鉆進10米或更換鉆具時,測量一次鉆桿并核實孔深,終孔前再復核一次;
9.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來壓或孔中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常現象時,必須立即停鉆,記錄其孔深并同時將鉆桿固定。要立即向礦調度(生產指揮中心)匯報,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0.鉆進時發現有毒、有害氣體噴出時,應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將人員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地點。立即報告礦調度(生產指揮中心),采取措施;
11.鉆孔內水壓過大或噴高壓水時,應采用反壓和防噴裝置方法鉆進;
12.在鉆探施工中,遇含水層、斷層、陷落柱和積水區之前,應停止鉆進,安好水門后再繼續鉆進;
13.探放斷層水的探水孔終孔后,孔內有水應進行放水試驗。孔內無水時應選擇一個孔進行壓水試驗,檢驗斷層隔水性能;壓力一般應略大于斷層所承受的靜水壓力;
14.每次鉆探后、掘進前,應在起點處設置標志,并建立掛牌標識制度;
15.鉆孔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有瓦斯檢查員在現場值班,檢查鉆孔和工作地點空氣成分。如果瓦斯和其它有毒、有害氣體超過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打鉆,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向礦調度(生產指揮中心)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6.井下跟班隊長、班長與掘進機司機與瓦檢員必須配備便攜式ch4及co檢測儀,加強觀察和警戒、對工作地點瓦斯、一氧化碳進行定時與不定時監測。工作面的ch4、co有害氣體探測裝置必須隨工作面正規循環推進及時前移至合理位置對工作地點瓦斯、一氧化碳進行連續的不間斷監測,保持完好齊全;
17.如果鉆探到前方存在積水、承壓水、有毒有害氣體超限時,另行制定專門措施由專業人員進行排放;
18.工作面回風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19.探放水作業必須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相關條文執行;
20.避災路線按該掘進施工作業規程中的避災路線執行。
篇2: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管理規定
1目的和范圍
為了預防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發生,保護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各部門、分廠、車間。
2管理職責
HSE管理部負責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事故的管理;負責監督公司有毒、有害氣體預防措施的落實。
3管理流程
3.1在有毒單位工作的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合格,掌握各種急救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急救知識。
3.2各單位的有毒有害區域或地點,必須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牌、圍欄、警繩等,以提醒人們注意,禁止接近。
3.3因工作需要,進入有毒區域或危險區域工作的人員,必須懂得足夠的防中毒常識及中毒后的急救辦法,配戴并使用相應的防護用具,并有專人監護。
3.4外來人員進入有毒區域時,必須經所在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同意,按規定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進入,并做好登記。
3.5任何人員進入有毒有害區進行工作之前,必須經安全人員允許,采取好安全防護措施,并辦理工作票。
3.6凡可能泄漏有毒有害等危險品、易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的有毒有害區域或地點,應根據生產崗位和工作環境特點,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包括過濾式防毒面具和正壓自給型空氣呼吸器,并指定專人管理,定期檢測、更換和維護,確保完好使用。
3.7各地點存放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達到質量合格,滿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并擺放整,存放在取用方便的防護用品柜內。
3.8各類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建立使用臺帳及交接臺帳,以保證防護用品能長周期、高效率地使用。
3.9凡介質為有毒有害的容器、管線與設備,要加強安裝及檢修質量,運行中認真加強巡檢、操作,決不能超過設計參數。
3.10凡在有可能泄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質區域內作業,均需按設計要求安裝固定式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如毒物報警器、可燃氣體報警器等,并保證其良好運行。
3.11凡固定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有損壞、失靈等不能給員工提供正確信息時,要及時聯系有關部門進行修復、校驗合格。
3.12固定式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的修復,校驗單位要及時、準確地在要求時間內對報警器具及急救設施進行修復、校驗完好,并出示修復校驗記錄。
3.13移動式或便攜式報警器具及防護用品在使用單位所建立的臺帳,要記錄及時、清晰、準確。
3.14凡進入容器等設備內,均需辦理“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做好防護措施,并有專人監護,方可入內工作。
3.15對于處理有毒有害介質的裝置,在檢維修前,應將設備、管線中各種物料清除干凈,并進行氣體置換,在氣體采樣檢測符合要求時,方可開始檢修作業。
3.16從事接觸有毒有害作業的人員,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體檢,對患有“職業禁忌癥”的崗位人員,應按要求及時調換工作崗位。
3.17凡可能發生中毒事故的單位,應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相關人員定期進行演練。
4相關文件
4.1《安全生產法》(國家主席令第70號)
4.2《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4.3GB/13733-92《有毒作業場所空氣采樣規范》
5記錄
無
6術語和定義
無
7附則
本規定主要編制單位:大唐內蒙古多倫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HSE管理部。
本規定編制人:王繼剛。
本規定審核人:李鋒。
本規定批準人:張瑞兵。
本規定編號:Q/GL-HSE-009-2011。
本規定自2011年07月10日起正式執行。原《防止有毒、有害氣體中毒管理規定》(Q/GL-HSE-009-2009)同時廢止。
篇3:井下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制度
為了保護職工的安全和健康,減少或杜絕職業中毒事故,特制定本檢查規定。
井下空氣及有毒有害氣體要求
井下空氣要求
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流中的空氣成分(按體積計算),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高于0.5﹪
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濃度要求
井下作業地點(無柴油設備的礦井),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不得超過下列規定:
一氧化碳Co:最大允許濃度30mg/m3;
氧化氮(換算成NO2)NO*最大允許濃度:5mg/m3;
二氧化硫SO2:最大允許濃度:15mg/m3;
硫化氫H2S:最大允許濃度:10mg/m3.
施工作業檢測
在有自燃傾向或火災危險(礦巖含硫量超過10~15%)的礦區施工作業前,各施工隊必須配齊便攜式有毒氣體檢測儀器。作業時每班至少應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濃度檢測一次。發現超標,人員應立即撤離危險區,并進行通風,直至達到上述允許濃度值以下,才能進行作業。
在已經發生自熱,且有自燃趨勢的礦區作業時,各施工隊必須用自備的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對相關的作業點,每班至少進行三次檢測,并保證通風狀況,達到上述規定要求。嚴禁冒險作業。
安全管理督察
安全環保部下屬安全科,有自燃趨勢的礦區作業點,每周至少應測定一次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其它礦區,每周至少應測定一次,并做好記錄。
安全環保部、安全科,應督促各作業點,通風設施設置安裝到位,特別是運行到位。
安全環保部、安全科應督促各施工隊,檢測、檢查到位;對有毒有害氣體超標的作業點,有權停止作業,并責令整改合格后方能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