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室外煤氣管道防雷設計施工要求

室外煤氣管道防雷設計施工要求

2024-07-23 閱讀 5277

雷電是自然界最大的一種破壞力量,每年因雷電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都十分嚴重。而福州市地處我國的東南沿海,是雷電高發區,年平均雷暴日達53天,根據2005年度收集到的部分雷災統計,僅福州市就發生雷電災害43起,造成的財產損失達幾百萬元。因此雷電的預防越來越引起有關部門的強烈重視。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各類防雷技術規范是減輕或避免雷電災害的重要環節,目前市內的各類新建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和超高層建筑物都采取了嚴格的防雷措施,而煤氣管道是建筑物的附屬部分,并且材料一般都是采用鋼管,鋼管是金屬導體,會形成電氣通路,會引發雷電災害,福州市防雷辦公室對煤氣管道的防雷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所以煤氣管道必須進行防雷設計,同建筑物的防雷設計結合起來,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避免因煤氣管道而產生的雷電災害。

從雷電的形式來講,煤氣管道的防雷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防直擊雷、防雷電感應和防雷電波侵入。直擊雷是指閃電直接擊在建筑物、大地或防雷裝置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雷電感應是指閃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它可能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雷電波侵入是指由于雷電對架空管線或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機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

從煤氣管道自身來講,防雷重點是室外管道,它主要包括敷設在屋面的煤氣管道、掛在建筑物側墻的煤氣管道及架空煤氣管道,以下我們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屋面煤氣管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類新建建筑物樓前的管線越來越多,而煤氣管道的布置又比較嚴格,所以樓前管的敷設越來越困難,加之現代建筑結構的多樣化,煤氣設施及煤氣管道更多地選擇了利用屋面來敷設。但屋面是一個易受雷擊的部位,所以屋面煤氣管道的防雷設計和施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屋面煤氣管道主要包括煤氣放散管和直接敷設在屋面上的水平管,從以前調查中發現雷擊煤氣放散管起火8次均未發生事故,說明煤氣放散管始終處于正壓,所以煤氣放散管只要和防雷裝置相連就可以了,不必再獨立設接閃器。下面主要討論屋面水平管,這部分煤氣管道的防雷重點是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感應,鑒于目前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并非是阻止和減少雷擊的發生,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引雷,因此煤氣管道的防雷也應達到這一目的。建筑物遭受雷擊時,雷電流流經的路徑為:屋面、屋架(或托架或屋面梁)、柱子、基礎,最后引入大地。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以下簡稱GB50057)4.1.5條的規定“對二、三類防雷建筑物來講屋面上永久性金屬物宜作為接閃器,但其各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鋼管、鋼罐一旦被雷擊穿,其介質對周圍環境造成危險時其壁厚不得小于4mm”。所以雷電流到達屋面后,敷設在二、三類防雷建筑物上的煤氣管道要同時達到接閃和引雷兩個目的,而對于一類建筑物則僅為了引雷。針對這一目的,屋面水平煤氣管建議采取以下做法:

1、管道的敷設應避開屋角、屋檐、檐角、屋脊、女兒墻等宜受雷擊的部位,當管道進入屋面時,應盡量沿女兒墻底部,躲開屋角、屋脊部位進入。

2、選擇壁厚≧4mm的水煤氣鋼管。

3、為了保持良好的電氣通路,管道應采用焊接,閥門也宜采用焊接閥門,當采用絲接閥門時,閥門兩端應跨接。

4、為了減少管道腐蝕的發生,煤氣管道不宜直接敷設在屋面上,應采用支墩,支墩與管之間還應加管墊予以保護。

5、電氣連接:等電位聯結是防雷設計的主要手段,因此屋面煤氣管道與避雷裝置的電氣連接來不得絲毫馬虎,首先屋面的煤氣主管首尾兩端和進入建筑物的各分支管的末端應與屋面防雷裝置相連。依據GB50057中規定,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引下線之間的間距分別不應大于12m、18m、25m,煤氣管道與防雷裝置連接點的間距也應參照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分別對應的12m、18m、25m的距離執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因管線過長而引起雷電流分布不均勻增大電壓降,從而導致雷反擊的形成。其次,為了防止雷電感應的發生,與其它平行敷設的金屬管道,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并且跨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30m,金屬管道之間的交叉凈距小于100mm時,其交叉處亦應跨接。

?二、建筑物側墻煤氣管道

建筑物側墻煤氣管道主要包括三種,第一種是單根煤氣管,主要是一些上屋面煤氣主管和下垂煤氣分支立管,第二種是目前福州市正在嘗試使用的中高層建筑物集中排管式安裝中的煤氣排管,第三種是由引入管露出地面的煤氣矮立管和煤氣高立管。第一、二種煤氣管道的防雷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側雷擊的發生,雖然側雷擊的發生概率和雷電流都比較小,但它一旦發生,造成的破壞還是相當大的,因此這部分的設計也不容忽視。依據GB50057的規定,一、二、三類建筑物防側擊的起始高度分別為30m、45m、60m,因此煤氣管道防側擊的高度也相應地分別定為30m、45m、60m,對于一類防雷建筑物,從高度30m起,每隔不大于6m,煤氣管道須與建筑物的水平避雷帶或引下線相連;對于二、三類防雷建筑物,只需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相連即可。第三種煤氣管道的防雷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雷電波的侵入,依據GB50057要求,埋地或地溝內的金屬管道在進出建筑物處亦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因此每一根引出地面的煤氣矮立管和煤氣高立管不管是處于幾類防雷建筑物,都應就近與接地裝置或引下線相連。煤氣引入管的安裝定位應盡量靠近引下線或接地裝置,以便于與接地體的連接板或接地裝置相連,若受結構的限制,離引下線或接地裝置較遠時,也應采用和建筑物水平接地體相同的材料做水平接地以達到與引下線或接地裝置相連。

同樣,為了保持管道有良好的電氣通路,側墻煤氣管道宜采用焊接;若采用絲接,當過渡電阻≧0.03Ω時,前后兩端應跨接。

三、架空煤氣管道

架空敷設的煤氣管道一般是沿建筑物的外墻體水平敷設,用托架與墻體相連,所以只需頭尾及中間每隔25m與建筑物的引下線或接地裝置相連就可以了。

四、等電位聯結

煤氣管道的電氣連接方法及材料的選用按照《等電位聯結安裝》02D501-2中38、39頁聯結線與各種管道的連接(抱箍法)、聯結線與各種管道的連接(焊接法)執行。對于集中排管式安裝的煤氣管道,應先將煤氣排管在同一高度用連接件焊接成一個電氣通路,然后再與水平避雷帶或引下線相連。連接件及跨接線均應做防腐處理。

五、結束語

由于不斷增多的城市高層建筑加劇了雷電活動、建筑物內抗雷能力十分脆弱的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設備越來越普及、易燃易爆場所和電力供電設備迅速增加以及人們主觀上的防雷意識十分薄弱等各方面的原因,雷電災害造成的損失愈來愈嚴重。為了配合我省的防雷減災工作,煤氣管道的防雷設計及施工必須結合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扎扎實實、不折不扣地做到位,才能減少和杜絕因煤氣管道而引起的雷電災害。

篇2:物業項目防臺風防暴雨防雷暴三防預案

物業項目防臺風、防暴雨、防雷暴三防預案

一、應急準備與組織管理

1.制定三防預案的目的:

(1)在接到預警信號時,及時落實相應的防范行動;

(2)惡劣天氣過后,及時排除險情、發現隱患、檢查損失情況、進行反饋改進。

2.緊急處理領導小組及職責:

職務

職責

組長(總經理)

1.組建領導小組;

2.組建義務消防隊;

3.批準應急準備方案;

4.全面負責緊急事件處理決策;

5.組織檢查監控。

副組長(副總經理)

1按批準的應急準備方案,落實有關設施、物資并組織實施;

2.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培訓,必要時組織演練;

3.組織保安部、工程部、保潔部、綠化部、公共事務部編制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并審核。

4.檢查預案落實情況,執行組長交付其他工作。

副組長(各管理處主任)

1.按經批準的應急準備預案對作業現場的要求組織實施;

2.負責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的培訓;

3.全面負責所屬管理范圍內的應急處理;

4.執行組長交付其他工作。

副組長(總經辦)

1.負責各項預案中有關設備、物資的準備;

2.負責對物資管理有關人員進行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的培訓;

3.負責按經批準的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對辦公、生活區的要求組織實施;

4.負責對辦公及后勤管理有關人員進行應急準備及響應預案的培訓;

5.執行組長交付其他工作。

(架構、名單及聯系電話見附件1)

3.應急救援隊(各管理處確定,并呈公司一份)

4.緊急情況處理的通用要求

①公司各管理處至少備置一只銅鑼,用于出現緊急情況時通過敲打銅鑼的方式通知業主、住戶;

②公司各管理處負責人及公司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正副總經理應當在每年的4月至次年的11月開通天氣預報手機(含小靈通)短訊功能。

②緊急事故發生時,項目負責人必須立即組織采取應急措施處理,當事故嚴重,自身難于處理時,必須首先聯絡緊急救援或醫療單位,并同時向上級領導報告;

③當緊急事故威脅到人身安全時,必須首先確保人身安全,項目負責人負責組織人員迅速脫離危險區域或場所,再采取應急措施以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防止伴隨的重大環境事故;

④對緊急情況和緊急事故發生后,項目經理應保護好現場,在事故處理結束后應恢復正常;緊急事故處理結束后,項目負責人應在24小時內提交緊急事故處理報告,緊急事故處理報告一式二份,一份報公司備案,一份自留;

⑤緊急情況發生后,項目負責人應召集有關人員確定緊急情況發生的原因,評審確保緊急情況不再發生措施的需求,制定、實施、驗正糾正措施。

二、相關知識、定義

1.臺風警報

(1)廣東省臺風預警信號及含義:

(一)白色臺風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48小時內可能影響本地。

(二)綠色臺風信號。其含義為:本地未來24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6~7級(39~61千米/小時);或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6~7級。

(三)黃色臺風信號。其含義為:本地未來12小時內可能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可達8級(62~74千米/小時)以上;或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8~9級(62~88千米/小時)。

(四)紅色臺風信號。其含義為:本地受熱帶氣旋影響,未來12小時內平均風力可達10級(89~102千米/小時)以上;或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為10~11級(89~117千米/小時)。

(五)黑色臺風信號。其含義為:熱帶氣旋將在未來12小時內在本地或附近登陸,平均風力12級(118~133千米/小時)或以上;或已經受熱帶氣旋影響,平均風力12級或以上

(2)深圳地區臺風預警信號及含義:

標示和含義與廣東省相同,標志上的"白、綠、黃、紅、黑"分別改為"1、2、3、4、5",即直接標明幾號風球。

(3)香港天文臺發出的臺風警報

香港警報系統分為5個級別,如下:

1號風球:熱帶氣旋位于香港800公里范圍內,稍后可能會影響香港。

3號風球:維多利亞港內吹強風或將有強風,持續風速每小時41-62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

8號風球:維多利來亞港內風速已達或將達到每小時63-117公里之烈風或暴風,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

9號風球:烈風或暴風風力現正或將會顯著增強或現場10米高度實測風速10分鐘均值達到27米/秒或以上。

10號風球:風速已達或將達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229公里。

2.暴雨警報

暴雨預警信號分為黃、紅、黑3個級別,如下所示:

(一)黃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六小時內,本地將可能有暴雨發生。

(二)紅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5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三)黑色暴雨信號。其含義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

3.雷暴警報

目前沒有專門的雷暴預警信號。一般當出現頻繁且離本地較近的雷擊情況時,可認為是強雷暴天氣。

三、風險識別

1.在三種(雷暴、暴雨、臺風)惡劣天氣下存在典型的風險有:

(1)雷暴風險:

-雷擊造成設備損壞

-雷擊造成戶外作業人員觸電

-雷擊造成輸配電系統損壞

-雷擊造成山林火災

(2)暴雨風險:

-水淹(排水不暢)

-坍塌(如圍墻、護坡、路基等)

-道路濕滑或沖毀,

-室外設備/物料進入損壞

-室內進水等造成的損失

(

3)臺風風險:

-上述暴雨的各項風險

-戶外高大設備倒塌(吊車、標語牌、線桿)

-松散物飛揚造成的設備損害或人員傷害

-輸配電系統損壞

四、行動指引

1.雷暴防御指引

-在5月之前完成所有防雷接地的檢查。

-雷暴期間,停止戶外活動

-雷暴后,搶修或檢查損失情況。

2.暴雨防御指引

(1)黃色信號時的行動:檢查排水設施或通道的可用性,檢查應急排水設備的可用性,檢查門/窗/天臺等易進雨的設施,收蓋露天存放的物品,疏散低洼易浸地區物資,要注意廣播、電視有關暴雨信息的最新廣播。發現險情,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組織搶險。雨后組織檢查,排除險情和隱患。

(2)紅色信號時的行動:暫停在空礦地方的戶外作業;外出應考慮天氣和道路情況是否許可;檢查戶外電氣設備/臨時電氣設備的抗風/抗雨措施;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發現險情,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組織搶險。雨后組織檢查,排除險情和隱患。其它同黃色暴雨信號。

(3)黑色信號時的行動:員工留在室內,如在位置可能出現嚴重水淹,則報警,組織救援,到安全地方暫避;停止戶外作業;停止非事故搶險的交通運輸活動;如"黑"色信號在上班前發出,雇主不應要求雇員上班,除非有關暴雨時的工作安排已有事先協定并采取了安全措施;發現險情,在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組織搶險。雨后組織檢查,排除險情和隱患。其他同紅色暴雨信號。

3.臺風防御指引

(1)臺風預報與信息發布的行動:

a.公司相關人員從下列途徑獲得警報信息:

-廣州中心氣象臺網站

-香港天文臺網站/電視臺

-運營公司應急科

b.總包安全環保部發送信息資料:

--內容:基本信息和路徑圖,包括臺風名稱,中心位置、移動方向和速度、預警信號級別、預計登陸地點和時間等。

--方式:傳真到指定傳真機、網絡傳送、張貼到指定地點(8號風球時不再向外部建筑張貼)、電話通知等。

c.各單位接口人收錄和通知相關部門采取響應行動

1號風球時的行動:進入抗臺戒備狀態,待召的應急指揮即為全面負責落實防臺行動指揮,其他應急組的組長即為防臺、抗臺行動的協調人;檢查待招人員的通訊是否暢通;檢查各類廠房的門、窗、百頁窗等完整可靠;檢查所管戶外的松散物;蓋好所有戶外的蓋板;將臺風期間仍存放在戶外的設備、物件、起重機械等固定牢;檢查戶外電氣設備/臨時電氣設備的抗風/抗雨措施;檢查所管區域地面、地下的排水系統暢通;檢查應急設備、如泵、水帶等隨時可用;注意收聽、收看有關媒體的報道或通過氣象咨詢電話等氣象信息傳播渠道了解的最新情況,以決定或修改有關計劃。

2號風球時的行動:中止戶外一切高空作業;檢查、保證消防設備及系統的可用性;通知各單位/住戶關閉門、窗戶,并檢查關閉是否牢固;將露于陽臺的花盆及其他可能被風吹走的物品移入室內;檢查、保證戶外設備通道的安全性、即無阻塞、無松散物、無漏油;檢查、保證工作人員的交接安排;做好保安設備和保安亭的防護,必要時安排臨時出入口控制措施;進一步清理松散物的,加固戶外堆放物件;檢查蓋好孔洞蓋板,確保蓋實穩固;檢查、優化臺風期間的工作計劃,根據氣象條件取舍工作項目;檢查、保證應急抽水泵到預設現場;檢查電梯房/施工電梯或卷揚機防雨措施良好;檢查停車場和停放車輛,將停車場的高架照明燈降下,確保各停放車輛的車窗關閉;注意收聽廣播和電視隨播、增播、報道熱帶氣旋的最新消息和有關抗風通知。

3號風球時的行動:在大風到達前終止一切戶外施工活動;關緊門窗;不要在迎風的窗戶旁站立;移走在風口位的家具及貴重物品;危險地帶和危房人員應到避險場所避風;切斷霓虹燈招牌及危險的室外電源;嚴密監視臺風對設備/設施的影響,出現險情時及時撤離;再次檢查應急組織人員的到崗情況。

4號/5號風球時的行動:掛出4號及以上風球時或現場10米高度實測風速10分鐘均值達到27米/秒時。除值班人員堅守崗位外,其他所有人員在原地待命,不得外出,遠離迎風門窗;當門窗被風損毀時,應待風力沒有威脅時再行安裝;當臺風中心經過當地時,風力會減到很小或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轉向突然吹襲,應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

篇3:學校防雷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1、成立防雷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副組長:**

成員:**

2、校安全領導小組及各班主任等有關老師,要經常開展預防雷電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防雷意識和能力。

3、在學校發生雷雨時,要迅速進入教學樓,切忌在操場上等空曠場地逗留。

4、雷電時,各教室、辦公室要關閉門窗,防止雷電侵入。人員要盡可能遠離窗戶,遠離電燈、電話、室外天線的電線等。

5、雷電時,禁止使用電器,要提前關閉電視機、音響、影碟機、電腦等室內的用電設備,并切斷電源及信號線路。

6、雷電時,不要觸摸水管、暖氣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類似金屬裝置。不要靠近孤立的大樹或煙囪,不要在雨中使用金屬桿雨傘。

7、若遭受雷電災害后在積極自救的同時,及時逐級向上級部門和氣象主管機構報告災情,并協助氣象主管機構組織做好雷電災害的調查、鑒定工作,分析雷電災害事故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

8、為確保防雷設施安全有效,學校要加強對防雷設施的檢查維護,如發現防雷設施損壞的,要排除防雷安全隱患。

9、發生雷雨天氣時,學校防雷領導小組及各個部門負責人要立即行動起來,做好防雷工作。

10、雙休日、節假日,在離校前要做好切斷一切電源工作。離校后發生雷雨天氣,學校門衛要巡回檢查一遍,以防不測,并做好記錄。

11、學校各科室、各班主任及教研組長為各室的防雷負責人,對于違反本制度而造成損失和責任的,后果由其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