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洞臨邊安全防護措施
正確使用“三寶”,嚴格按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作好“四口”、“五臨邊”的防護工作。
1、安全帽:
①安全帽必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正確使用安全帽并扣好帽帶。
③不準把安全帽拋、扔或坐、墊。
④不準使用缺襯、缺帶及破損的安全帽。
2、安全帶:
①安全帶必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安全帶使用兩年后,必須按規定抽驗一次,對抽檢不合格的,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使用。
③安全帶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倉庫內,不準接觸高溫、明火、強堿酸或尖銳的堅硬物體。
④安全帶應高掛低用,不準將繩打結使用。
⑤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更換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
3、安全網:
四層以下采用落地式腳手架,施工層采用整體提升式腳手架防護,立網隨施工層提升,網高出施工層1.8m以上。整體提升架與墻生根牢固,離墻不大于15cm。網之間拼接嚴密,空隙不大于10cm。
4、預留洞口:
①邊長或直徑在20-25cm的洞口,利用砼板內鋼筋或固定蓋板防護。
②50-60cm的洞口,用砼板內鋼筋貫穿洞徑,構成防護網。網格大于20CM的洞口,要另外加密。
③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應設防護欄,洞口下接安全網,護欄高1m設兩道水平桿。
④預制構件的洞口(包括缺件臨時形成的觀察口),參照上述規定防護或架設腳手板、滿鋪竹笆,固定防護。
5、樓梯口
①分層施工樓梯口裝臨時護欄。臨時護欄高1100mm,采用鋼管用臨時護欄。
②梯段邊設防護欄桿。
③項層樓梯口隨施工安裝正式欄桿或臨時欄桿。
6、底層通道口:固定出入通道搭設防護棚,棚寬大于道口。并懸掛“安全通道”標牌。
7、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棚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周邊處,都必須在外圍設置防護欄桿。材料采用鋼管,高度1100mm。
8、物料提升機架體與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必須設防護欄桿。并設置防護網。
9、各種垂直運輸接料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10、臨邊防護欄桿桿件的規格及連接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組成,上桿離地高度以1-1.2m,下桿離地面高度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網。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②當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埋入地面50-40cm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cm。
③當在砼樓面、屋面或墻面固定時,可預埋鋼管或采用預埋件與鋼管焊牢。
④當在磚或砌塊等上固定時,可預先砌入規格相適應的80×6彎轉扁鋼作預埋鐵的砼塊,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欄桿的固定及其橫桿的連接,其整體構造應使防護欄桿在上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當欄桿所處位置有發生人群擁擠、車輛沖擊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時,應加大橫件截面或加密柱距。
⑤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笆。擋腳笆上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笆下邊的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
⑥接料平臺兩側的欄桿,必須自上而下加掛安全立網,設置擋腳板。
篇2:通信機房孔洞封堵等安全防范措施
隨著電信系統的快速更新、擴建、改建,使得線纜防火、孔洞封堵越來越成為安全領域內的重要問題。由于電氣設施、建筑、電纜布置等都向著復雜化、精細化方向發展,使得孔洞封堵也具有越來越多的具體問題。在《中國聯通通信網絡運行維護規程》、《中國聯通湖北分公司通信機房管理辦法(試行)》文件要求的基礎上,特下發本補充說明。
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
國內外高層建筑火災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對防火設計缺乏考慮或考慮不周密,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嚴重的人身傷亡和經濟損失。因此,高層建筑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要立足于自防自救,積極保證消防安全。
高層建筑物的火災具有這樣一些特點:火勢蔓延快,疏散人群困難,撲救火災困難,火災隱患多等。從火災撲救實踐知,登高消防車撲救高度在24m以下的建筑物火災最為有效,再高的建筑物撲救數量就差了。一些規模大、空間大的建筑物,如商業大樓、綜合大樓樓內可燃物多,火源和電源多,一旦發生火災,必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民傷亡。因此,高層建筑的消防工作應做到:減少建筑內的可燃物;樓內裝修陳設盡可能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設置自動滅火系統以及劃分防火及防煙分區。其中最有效的辦法是劃分防火及防煙分區,其作用是:在發生火災時可將火勢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以利于撲救和減少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
高層建筑的電梯井、管道井、風道、電纜豎井等豎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處理不好,發生火災時,這些豎井就像一個個小煙囪,成為火勢迅速蔓延的途徑。有資料介紹,火災燃燒水平方向擴散速度最大為0.5—3m/s,而沿豎井的擴散速度為3—4m/s,10Om高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攔的情況下,半分鐘煙氣可沿豎井擴散到屋頂,尤其電纜豎井,一旦發生火災,因電纜護層不阻燃,火勢可沿著燒著的電纜向上蔓延,熱量由下而上遞增,很容易增加到燃爆的程度。因此,從防火、減災的目的出發,為使火勢能控制在分隔區內,必須對電纜豎井進行防火封堵。國標《高層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第5、3、3條規定:“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其電纜井、管道井應每隔2—3層在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應在每層樓板處用相當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體作防火分隔。電纜井、管道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其空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填塞密實。”
對于電纜豎井,尤其通信樓的電纜豎井,從實際需要出發,考慮到電纜的維護、更換、敷設,又要保證防火安全,電纜豎井可采用可塑性有機防火堵料和速固型無機防火堵料進行防火封堵分隔。可塑性有機防火堵料具有耐火性極高,柔韌性好,有的還具有遇火膨脹等特點,對電纜施工與維護都非常方便。所以特別適用于建筑物中的電線、電纜和管道的貫穿孔洞、縫隙的防火封堵。速固型無機防火堵料使用時,一般先用有機防火堵料包裹在電纜的外圍,在周邊的縫隙處灌注速固型防火堵料,速固型防火堵科固化后,形成具有相當強度和耐火性的防火層。
電纜豎井是縱向迅速蔓延火勢的途徑,電纜平面的線槽敷設是平面蔓延火勢的途徑。
在通信設備中,也曾有過沉痛的教訓,由于一個機房失火,因電線、電纜是連接各機房敷設的,由電纜燃燒造成火勢蔓延,連續燒毀幾個機房,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減少由于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通信,通信、信號樓的各機房也應當采用防火、防煙分隔區的防火方法。對各機房之間的連接電線、電纜的線槽進行封堵,考慮施工及維護方便,可采用可塑性有機防火堵料。
通信局樓的機房設計大部分沒有采用防火、防煙分隔區的防火方法,從減少經濟損失的目的出發,先天的防火設計不足,后天應當采用封堵的方法,將防火補齊。
線纜主要通過“豎井”、“水平井”、“橋架”等三種方式穿墻過洞,然而線纜由于“電起火”和諸多外因會引發火災,而且火焰沿電纜走向蔓延得相當迅速,大量事實表明,一旦發生電纜火災,撲救將非常困難。此外,由于電纜發生火災時,會產生大量煙氣,煙氣中CO、CO2含量很高,而且生成氯化氫和氯氣氣體,它們往往會通過封閉不嚴的縫隙和孔洞彌漫到室內的電氣裝置,并形成一種稀鹽酸導電膜附著在電氣裝置上,使設備、元件和接線回路的絕緣性能嚴重降低,這不僅加重了事故損失,還造成“二次”危害。因此要杜絕線纜火災事故的發生和防止線纜著火蔓延,采取相應的線纜防火、孔洞封堵措施,保證通信樓機房通信網的安全可靠運行十分重要,
二、目前國內電纜防火封堵措施
防止電纜火災延燃的措施有多種:封、堵、涂、隔、包、水噴霧等。實踐證明最經濟有效的辦法是封、堵、隔。而對電纜大量涂、包等辦法是不恰當的,一是不經濟,費工費時成本高,二是對于緊排在一起的多根電纜,很難保證涂刷的質量,而且涂、包的材料時間長了易失效。現歸納常見電纜防火封堵方案如下:
⑴?防火墻設置
①以無機防火堵料為基材
②組合式防火墻
?以有機防火堵料、無機防火堵料、防火板及防火涂料相互配合組成防火墻。
⑵阻火隔層和電纜“豎井”封堵
①小孔洞的封堵
一般采用無機防火堵料與有機防火堵料配合使用。
②大孔洞的封堵
采用無機防火堵料、有機防火堵料及防火板組合封堵。
三、?機房電纜防火封堵新技術
STI專利型防火槽盒是一種針對通信樓機房電纜貫穿部位防火封堵工程的最新專利產品。它由二部分組成,外盒為鍍鋅鋼構造,槽盒內部由膨脹型材料制成。能保護電線和電纜貫穿墻面,而不需其它防火填塞材料。對線纜具有自動調節密封性能,火災發生時能迅速膨脹,密封其燃燒時所留下的空隙。防火槽盒外觀為鮮亮的橙色,易于辨別,安裝完成后即可使用。根據工作情況隨時更換或增減線纜。施工簡單快捷,不會破壞原有墻面及線纜的完整性,也不需重新鋪設線纜。新型環保防火封堵系統特點如下:
⑴?安裝快捷,施工簡單
與傳統的施工方法形成鮮明對比,整潔、專業的外觀設計,容易移動、添加及更換電纜,可在墻壁建筑施工期間提前安裝或預留孔洞后安裝。
⑵?實現防火以及煙密性氣密性的最佳保護
無論是否裝有電纜,均能實現長達4小時的防火時效以及防煙的最佳保護,確保每次安裝新電纜或更換電纜都能防火防煙,在防火防煙霧方面超越傳統套管和膠泥效果。與常見防火封堵系統相比,無論空載或滿載,STI專利型防火槽盒100%符合防火防煙要求。可實現0-100%的電纜填充率。
⑶使用或運行時不需要額外的防火材料
槽盒已內置防火封堵系統,無需使用密封膠、膠泥和其他防火封堵物料。內置密封系統可自動調節到適合的電纜負載量,無需調節、拆卸或重新安裝阻火材料,保證任何時段都能實現防火封堵性能。
⑷快速反應膨脹
槽盒內的膨脹材料遇到火災或高溫時可迅速反應膨脹,膨脹率高達800%,迅速密封槽盒,以防止火焰與煙霧的擴散。?
⑸具有環保安全性能
防火封堵系統不含囟素,燃燒產物不會產生有毒的煙霧,不會造成“二次”危害,環保安全可靠。
(6)單組或并聯組合使用
根據貫穿物孔洞的大小和不同用途的線纜,可自由組合使用槽盒。
(7)模塊樓板組合構件格柵系統
對于大面積電纜貫穿樓板或電纜“豎井”大孔洞的封堵,可采用組合構件格柵系統。
(8)新技術的優勢
目前新型環保的電纜防火、孔洞封堵工程施工系統解決了傳統的封、堵、隔而出現的偏差問題,在機房安全整治規劃中要逐步推廣應用。即:
(1)要有完整的防止電纜火災延燃的設計。
(2)必須保證防火材料是合格產品。
(3)必須保證防火封堵的嚴密性。
(4)必須保證防火材料封堵的厚度。
(5)必須保證防火封堵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四、小結?
傳統電纜孔洞防火封堵方法對保障通信機房的安全生產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從高保障要求出發,傳統電纜孔洞防火封堵方法存在需要熟練的施工人員現場操作和施工技術。采用傳統方案雖然能有效起到防火作用,但存在著以下弊端:
⑴使用無機防火堵料灌注時容易擦傷電纜外皮,而且固化后增減電纜十分困難,使電纜不容易拆卸。
⑵由于有機防火堵料僅在封堵面積小于100cm2時才適用,因此有局限性。
⑶防火板的使用也和無機防火堵料一樣,當運作中需更換或添加電纜時不便拆裝,且易傷及其它電纜。
⑷有關防火涂料的弊端上面已敘述。
因此,現在常用的封堵材料和封堵工藝較為落后,其封堵效果大多以標準模式進行檢驗認證,而較少采用更可靠的等效工況或實際工況進行檢驗認證,因此與實際封堵工程差異較大,故封堵效果難以保證。而且封堵材料本身在平時和遇火時存在環保性能的問題,有些防火封堵材料在高溫下會產生濃煙或毒氣,反而造成“二次”危害。
⑴選用的防火封堵材料與工況條件不匹配
當欲封堵的貫穿物在高溫下易軟化變形或燒蝕收縮時,應采用遇火膨脹型防火封堵材料,而不能僅“以不燃材填緊封實”為標準,否則貫穿物在高溫下軟化變形或燒蝕收縮后,會產生孔洞或縫隙,造成煙火蔓延串燒。當封堵部位處于頻繁振動或變形的工況環境時,應采用具有柔性或彈性且不易變形收縮的防火封堵材料填緊封實,否則防火封堵部位會產生裂縫、破損甚至脫落,影響防火效能。
?⑵采用的防火封堵工藝不合適
現在大多數防火封堵材料通過的是標準檢測,測試時,其封堵厚度是240mm。但在實際封堵時,為求與樓板和墻體的平整,或受施工條件制約,往往達不到應封堵的厚度,因而也就達不到與其測試結果相同的防火等級。進行標準檢測時,貫穿物占封堵面積的比率也很低。但在實際封堵時,對于電信行業,貫穿物占封堵面積的比率很大,因而僅依據標準測試結果來制定封堵工藝及選擇封堵材料就不能保證防火封堵的可靠性了,而應該選用通過等效工況或實際工況檢測過的防火封堵材料。目前新型環保的電纜防火、孔洞封堵工程施工系統解決了傳統的封、堵、隔而出現的偏差問題,在機房安全整治規劃中要逐步推廣應用。
篇3:孔洞臨邊安全防護措施
正確使用“三寶”,嚴格按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作好“四口”、“五臨邊”的防護工作。
1、安全帽:
①安全帽必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正確使用安全帽并扣好帽帶。
③不準把安全帽拋、扔或坐、墊。
④不準使用缺襯、缺帶及破損的安全帽。
2、安全帶:
①安全帶必須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②安全帶使用兩年后,必須按規定抽驗一次,對抽檢不合格的,必須更換安全繩后才能使用。
③安全帶應儲存在干燥、通風的倉庫內,不準接觸高溫、明火、強堿酸或尖銳的堅硬物體。
④安全帶應高掛低用,不準將繩打結使用。
⑤安全帶上的各種部件不得任意拆除,更換新繩時要注意加繩套。
3、安全網:
四層以下采用落地式腳手架,施工層采用整體提升式腳手架防護,立網隨施工層提升,網高出施工層1.8m以上。整體提升架與墻生根牢固,離墻不大于15cm。網之間拼接嚴密,空隙不大于10cm。
4、預留洞口:
①邊長或直徑在20-25cm的洞口,利用砼板內鋼筋或固定蓋板防護。
②50-60cm的洞口,用砼板內鋼筋貫穿洞徑,構成防護網。網格大于20CM的洞口,要另外加密。
③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應設防護欄,洞口下接安全網,護欄高1m設兩道水平桿。
④預制構件的洞口(包括缺件臨時形成的觀察口),參照上述規定防護或架設腳手板、滿鋪竹笆,固定防護。
5、樓梯口
①分層施工樓梯口裝臨時護欄。臨時護欄高1100mm,采用鋼管用臨時護欄。
②梯段邊設防護欄桿。
③項層樓梯口隨施工安裝正式欄桿或臨時欄桿。
6、底層通道口:固定出入通道搭設防護棚,棚寬大于道口。并懸掛“安全通道”標牌。
7、基坑周邊、尚未安裝欄桿或欄板的陽臺、料臺與挑平臺周邊,雨棚與挑檐邊,無外腳手架的屋面與樓層周邊及水箱周邊處,都必須在外圍設置防護欄桿。材料采用鋼管,高度1100mm。
8、物料提升機架體與腳手架等與建筑物通道的兩側,必須設防護欄桿。并設置防護網。
9、各種垂直運輸接料臺,除兩側設防護欄桿外,平臺口還應設置安全門或活動防護欄桿。
10、臨邊防護欄桿桿件的規格及連接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組成,上桿離地高度以1-1.2m,下桿離地面高度為0.5-0.6m,坡度大于1:2.2的屋面,防護欄桿應高1.5m。并加掛安全網。橫桿長度大于2m時,必須加設欄桿柱。
②當在基坑四周固定時,可采用鋼管并埋入地面50-40cm深,鋼管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0cm。
③當在砼樓面、屋面或墻面固定時,可預埋鋼管或采用預埋件與鋼管焊牢。
④當在磚或砌塊等上固定時,可預先砌入規格相適應的80×6彎轉扁鋼作預埋鐵的砼塊,然后用上述方法固定。
欄桿的固定及其橫桿的連接,其整體構造應使防護欄桿在上桿任何處,能經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當欄桿所處位置有發生人群擁擠、車輛沖擊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時,應加大橫件截面或加密柱距。
⑤防護欄桿必須自上而下用安全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邊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擋腳笆。擋腳笆上如有孔眼,不應大于25mm。板與笆下邊的距離底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
⑥接料平臺兩側的欄桿,必須自上而下加掛安全立網,設置擋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