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安全要求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安全要求

2024-07-23 閱讀 2831

根據《JGJ104-97),根據當地多年氣象資料統計,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穩定低于5℃即進入冬期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d高于5℃時解除冬期施工。凡進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項目,應復核施工圖紙;對有不能適應冬期施工要求的問題應及時與設計單位研究解決。

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應執行以下規定。

?(1)一般規定。(7.1)

1)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應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應為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40%,但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10及以下時,不得小于5.0N/mm2。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

②摻用防凍劑的混凝土,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不得小于4.0N/mm2,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30℃時不得小于5.0N/mm2。

2)混凝土冬期施工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應低于425號。最小水泥用量不應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應大于0.6。使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宜優先采用蒸汽養護。

3)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應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凍塊及其他易凍裂物質。在摻用含有鉀、鈉離子的防凍劑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這類物質的材料。

4)采用非加熱養護法施工所選用的外加劑,宜優先選用含引氣成分的外加劑,含氣量宜控制在2%~4%。

5)在鋼筋混凝土中摻用氯鹽類防凍劑時,氯鹽摻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按無水狀態計算)。摻用氯鹽的混凝土應振搗密實,且不宜采用蒸汽養護。

6)在下列情況下,不得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摻用氯鹽:

a.排出大量蒸汽的車間、澡堂、洗衣房和經常處于空氣相對濕度大于80%的房間以及有頂蓋的鋼筋混凝土蓄水池等的在高濕度空氣環境中使用的結構;

b.處于水位升降部位的結構;

c.露天結構或經常受雨、水淋的結構;

d.有鍍鋅鋼材或鋁鐵相接觸部位的結構,和有外露鋼筋、預埋件而無防護措施的結構;

e.與含有酸、堿或硫酸鹽等侵蝕介質相接觸的結構;

f.使用過程中經常處于環境溫度為60℃以上的結構;

g.使用冷拉鋼筋或冷拔低碳鋼絲的結構;

h.薄壁結構,中級和重級工作制吊車梁、屋架、落錘或鍛錘基礎結構;

i.電解車間和直接靠近直流電源的結構;

j.直接靠近高壓電源(發電站、變電所)的結構;

k.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7)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蓋的保溫層,不應采用潮濕狀態的材料,也不應將保溫材料直接鋪蓋在潮濕的混凝土表面,新澆混凝土表面應鋪一層塑料薄膜。

8)整體結構如為加熱養護時,澆筑程序和施工縫位置的設置,應采取能防止發生較大溫度應力的措施。當加熱溫度超過45℃時,應進行溫度應力核算。

(2)混凝土原材料加熱、攪拌、運輸和澆筑。(7.2)

1)混凝土原材料加熱應優先采用加熱水的方法。

2)混凝土在運輸、澆筑過程中的溫度和覆蓋的保溫材料,均應按規程要求進行熱工計算。當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整。

3)冬期不得在強凍脹性地基土上澆筑混凝土。在弱凍脹性地基土上澆筑混凝土時,基土不得遭凍。如果在非凍脹性土地基上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在受凍前的抗壓強度應符合規程要求。

4)分層澆筑厚大的整體式結構混凝土時,已澆筑層的混凝土溫度在未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前不應低于2℃。采用加熱養護時,養護前的溫度也不得低于2℃。

(3)混凝土施工及養護方法。(7.3-7.8)

1)混凝土蓄熱法和綜合蓄熱法養護。當室外最低溫度不低于-15℃時,地面以下的工程,應優先采用蓄熱法養護。對結構易受凍的部位,應采取加強保溫措施。

綜合蓄熱法施工應選用早強劑或早強型復合防凍劑,并應具有減水、引氣作用。

2)混凝土蒸汽養護法。蒸汽養護法應使用低壓飽和蒸汽,當工地有高壓蒸汽時,應通過減壓閥或過水裝置后方可使用。

蒸汽養護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最高養護溫度不超過8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可提高到85℃。但采用內部通汽法時,最高加熱溫度不應超過60℃。

3)電加熱養護法。采用電熱紅外線加熱器對混凝土進行輻射加熱養護,宜用于薄壁鋼筋混凝土結構和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接頭處混凝土加熱。

4)暖棚法施工。暖棚法施工適用于地下結構工程和混凝土量比較集中的結構工程。暖棚法施工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當采用暖棚法施工時,棚內各測點溫度不得低于5℃,并應設專人檢測混凝土及棚內溫度。暖棚內測溫點應選擇具有代表性位置進行布置,在離地面50cm高度處必須設點,每晝夜測溫不應少于4次。

②養護期間應測量棚內濕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現象。當有失水現象時,應及時采取增濕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灑水養護。

③暖棚的出入口應設專人管理,并應采取防止棚內溫度下降或引起風口處混凝土受凍的措施。

④在混凝土養護期間應將煙或燃燒氣體排至棚外,并應采取防止煙氣中毒和防火措施。

5)負溫養護法?;炷霖摐仞B護法適用于不易加熱保溫且對強度增長無特殊要求的結構工程。

采取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宜使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澆筑后的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于5℃,并應以澆筑后5d內的預計日最低氣溫來選用防凍劑。

6)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施工。硫鋁酸鹽水泥混凝土可在0~-25℃的環境下進行施工,適用于下列工程:

①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的鋼筋混凝土梁、柱、板、墻的現澆結構;

②多層裝配式結構的接頭以及小截面和薄壁結構混凝土工程。

(4)混凝土質量控制及檢查。(7.9)

1)冬期施工混凝土質量檢查除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4)及其他國家有關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檢查外加劑質量及摻量。商品外加劑進入施工現場后應進行抽樣檢驗,合格后方準使用。

②檢查水、骨料、外加劑溶液和混凝土出罐及澆筑時溫度。

③檢查混凝土從入模到拆除保溫層或保溫模板期間的溫度。

2)冬期施工測溫的項目與次數應符合規程規定。

篇2: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質量通病預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的質量通病以及預防措施

(一)鋼筋的銹蝕與混凝土裂縫

由于鋼筋的氧化銹蝕伴生體積膨脹,致使混凝土沿主筋或箍筋方向產生裂縫。其次,水泥的安定性不良,混凝土的水灰比太大,早期強度低,失水太快也會引起開裂?;炷羶炔克钟蛇吘壪蛑行囊苿?形成壓力也將引起軸向裂縫。

預防措施:

1、嚴格控制氯鹽的摻量。按照"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氯鹽摻量不得超過水泥重量1%,基本鋼筋就不銹蝕。

2、限定量的氯鹽摻入時應充分溶解或攪拌均勻,以防止偏折引起局部鋼筋銹蝕。3.控制水泥質量和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增大其密度性,防止水分轉移,均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裂縫產生。

(二).結構疏散與水分轉移

水分轉移及結構疏散的混凝土,以表面呈冰晶、土黃色,砂漿骨料結合脆弱,聲音空啞等為特征。同時由于混凝土內部壓力差、溫度、濕度差,使水分自邊緣向中心移動造成空隙。

預防措施:

1、適當摻用以防凍劑-減水劑-早強劑-引氣劑組成的復合外加劑,減少水灰比,采取重復振動,加壓振動,提高結構致密性。

2、混凝土表面"冰封"利用其濕水性均為有效。

(三)表面起灰

所謂"表面起灰"是以砂漿和粗骨料相脫離,表面起灰,骨料裸露為特征。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灰比太大,離析,泌水嚴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養護溫度低,水泥水化趨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離,導致表面起灰。

預防措施:嚴格控制水灰比,延長混凝土混合物攪拌時間,表面覆蓋塑料薄膜保水

(四)結晶腐蝕-混凝土表面返霜

混凝土硬化后,某種外加劑溶液通過毛細管的作用滲到混凝土表面,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則逐漸蒸干,此種情況還將影響混凝土與飾面層的結合。

預防措施:

1、適當控制外加劑的用量(最好不要超過水泥重量5~7%)

2、外加劑充分溶解后適當延長攪拌時間。

3、混凝土澆灌后,立即在其表面覆蓋1~2層薄膜塑料。嚴防混凝土水分外移。

篇3:混凝土工程冬季基本施工要求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基本要求

1、基本要求

(1)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宜低于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水灰比不應大于0.6,并加入早強劑.由必要時應加入防凍劑(根據氣溫情況確定).

(2)為減少凍害,應將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至最低限度.辦法是:控制坍落度,加入減水劑,優先選用高效減水劑.

(3)模板和保溫層,應在混凝土冷卻到5℃后方可拆除.當混凝土與外界溫差大于20℃時,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臨時覆蓋,使其緩慢冷卻.

(4)未冷卻的混凝土有較高的脆性,所以結構在冷卻前不得遭受沖擊荷載或動力荷載的作用.

2、混凝土的拌制

(1)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須清潔,不得含有冰雪和凍塊,以及易凍裂的物質.在摻有含鉀,鈉離子的外加劑時,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條件的時候,砂石篩洗應搶在零上溫度時做,并用塑料紙,油布蓋好.

(2)拌制摻外加劑的混凝土時,如外加劑為粉劑,可按要求摻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時投入.如外加劑為液體,使用時應先配制成規定濃度溶液,然后根據使用要求,用規定濃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別置于有明顯標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劑溶液應一次配成.

(3)當施工期處于0℃左右時,可在混凝土中添加早強劑,摻量應符合使用要求及規范規定,且應注意在添加前應做好模擬試驗,以核實有關技術措施;對于有限期拆模要求的混凝土,還應適當提高混凝土設計等級.

(4)混凝土中添加防凍劑時,嚴禁使用高鋁水泥.

(5)嚴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由骨料帶入的水分及外加劑溶液中的水分均應從拌合水中扣除.

(6)攪拌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時,攪拌時間應取常溫攪拌時間的1.5倍.

(7)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

3、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筑

(1)混凝土攪拌場地應盡量靠近施工地點,以減少材料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同時也應正確選擇運輸用的容器(包括形狀,大小,保溫措施).

(2)混凝土澆筑前,應清除模板和鋼筋上,特別是新老混凝土(如梁,柱交接處)交接處的冰雪及垃圾.

(3)當采用商品混凝土時,在澆筑前,應了解商品混凝土中摻入抗凍劑的性能,并做好相應的防凍保暖措施.

(4)分層澆筑的混凝土時,已澆筑層在未被上一層的混凝土覆蓋前,不應低于計算規定的溫度也不得低于2℃.

(5)重點工程或上部結構要連續施工的工程,混凝土應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預期所要達到的強度.

(6)預應力混凝土構件在進行孔道和立縫的灌漿前,澆灌部位的混凝土必須經預熱,并采用熱的水泥漿,砂漿或混凝土,澆灌后在正溫下養護到強度不低于15Mpa.

(7)現場應留設同條件養護的混凝土試塊作為拆模依據.

4、混凝土的養護

(1)冬季澆筑的混凝土,由正溫轉入負溫養護前,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應低于設計強度的40%,對于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小于5Mpa.

(2)采用的保溫材料(草袋,麻袋),應保持干燥.

(3)在模板外部保溫時,除基礎可隨澆筑隨保溫外,其它結構必須在設置保溫材料后方可澆筑混凝土.鋼模表面可先掛草簾,麻袋等保溫材料并扎牢,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4)保溫材料不宜直接覆蓋在剛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層上,可先覆蓋塑料薄膜,上部再覆草袋,麻袋等保溫材料.保溫材料的鋪設厚度為:一般情況下0℃以上鋪一層;0℃以下鋪二層或三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立即覆蓋保溫,其保溫層厚度,材質應根據計算確定.

(5)拆模后的混凝土也應及時覆蓋保溫材料,以防混凝土表面溫度的驟降而產生裂縫.

5、試件留置

按規范及施工要求制作,管理,養護,送檢混凝土試塊.取樣與試件留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每拌制100盤且不超過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盤時,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3)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砼每200m3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樣不得少于一次.

(5)對有抗滲要求的砼結構,其混凝土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樣不應少于一次,留置組數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6)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件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