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中毒和窒息事故教訓防范措施

中毒和窒息事故教訓防范措施

2024-07-22 閱讀 6021

1、進一步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教育,深入學習有毒有害氣體的相關知識,通過各種形式、手段的安全知識培訓教育,使職工掌握正確、有效的施救措施,堅決杜絕各類違章作業行為,嚴格規范化操作。

2、進一步加強作業場所、業務范圍的安全管理,在日常管理上要嚴、要細,嚴格按照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進行管理,對所有作業地點及時進行隱患排查,發現問題立即匯報并處理。

3、加強受限空間作業的現場管理,嚴格按照受限空間作業要求進行管理,切實加強現場作業的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尤其是重點環節、關鍵部位、主要裝置作業前的檢查和確認。

4、高度重視職工的基本安全知識和基本安全技能的培訓,強化并采取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對作業現場的危險點分析和預控能力,完善作業現場員工必須具備的“四懂三會”管理工作,確保適應現場各項實際操作和作業工作的需要。

5、進一步提高帶班人員的綜合作業素質,努力培養其全局觀念,遇緊急情況能夠冷靜思考,能夠有效阻止其他職工的盲目行為,培養帶領職工緊急避險的能力。

6、各單位要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知識學習培訓,對作業范圍內可能出現的各類災害情況進行危害辨識,并進行緊急避災、救災知識學習培訓,保證所有員工能夠熟練掌握和應用。

7、各生產業務部門、各作業隊組在安排和接受工作任務時,首先對工作區域內的各類危險源進行詳細辨識,做到所有危險源能夠超前管理,超前采取措施,尤其是對新辨識的危險源要讓職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必要時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8、各單位在安排工作時要謹慎,要充分了解每個職工,要知道把什么人應該放在什么崗位上,什么人不應該放在什么崗位上。同時,要及時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工作情緒,杜絕不放心人上崗作業。

篇2:防中毒窒息安全管理規定

1范圍

為了預防發生急性職業中毒和迅速對急性中毒患者進行正確救護,避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闡明了急性職業中毒預防、有毒有害氣體生產、使用、儲存及應急的管理內容與要求。

本規定適用于公司所屬各單位有毒有害氣體安全管理,是對《危險化學品控制程序》的進一步細化和補充。

2職責

2.1質量安全環保處負責對有毒有害氣體場所進行全面安全管理。

2.2公司各單位負責對有毒有害氣體場所的員工進行相應的安全技術知識、預防職業中毒教育培訓。

3管理內容

3.1急性職業中毒預防

3.1.1公司積極采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提高預防職業中毒的能力和現場應急救援水平,保證裝置的本質安全。

3.1.2公司應落實急性職業中毒的防護、急救措施,應做到健全組織機構、充實專業人員和配備急救所需的儀器設備、藥品器材。

3.1.3公司建立健全塵毒監測、巡回檢查、人員培訓、藥品器材保管使用及防中毒事故預案演練等規章制度。

3.1.4有毒有害氣體場所所在單位應制定相應防中毒事故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填寫“應急演習記錄”,質量安全環保處對各單位演練情況進行考核。

3.1.5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應根據崗位情況、毒物性質設置氣防柜,氣防柜須配備相應急救防護器材和藥品,并定期檢查更換,保證器材完好備用、藥品有效。

3.1.6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或崗位應自然通風或進行機械通風,使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含量符合國家規定要求,保證員工有良好的作業環境。有毒有害氣體場所應加強檢

測,要定時定點巡檢,及時發現跑、冒、滴、漏。

3.1.7員工及外來施工人員在進行檢維修、動火、進入有限空間內作業時,應嚴格執行公司《用火安全管理規定》、《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及《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并辦理相應審批手續后方可進行。

3.1.8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場所或崗位員工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各項操作。

3.2有毒有害氣體生產、儲存及使用

3.2.1生產、使用、儲存劇毒氣體應按照要求向相應機構辦理危險化學品登記。

3.2.2生產、使用、儲存劇毒氣體應按照《劇毒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執行。

3.3有毒有害氣體泄漏處置及人員中毒救護

3.3.1有毒有害氣體泄漏應根據泄漏量大小和毒物性質采取相應措施,如:組織營救中毒人員;疏散有關人員;隔離污染區;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個體防護;針對毒物性質和泄漏現場選擇預處理辦法;采取相應技術處置措施,直至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3.3.2存在有毒有害氣體場所的員工必須掌握本崗位、本工種接觸毒物的性質、中毒癥狀、預防中毒的措施及急救方法等,尤其應會正確使用防護器材,在其它員工發生中毒時,崗位員工應及時采取正確方法施救并報警,施救時要注意個人防護,防止事故擴大。

4相關文件和記錄

4.1相關文件

《用火安全管理規定》

《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劇毒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

4.2記錄

應急演習記錄

5更改

本辦法的更改執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關規定。

篇3:礦井中毒窒息安全防范措施

(1)礦山必須責成專人管理礦井通風工作,井下應根據實際用風量設置風門、風窗、風墻等通風建筑物,并經常檢查,以確保采場,掘進有足夠的新鮮風量。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機械通風系統,主扇必須具有同型號和規格的備用電動機,主扇應有使礦井風流在10min內反風的措施。配置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設備。

(3)掘進工作面和通風不良的采場,應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杜絕局扇循環風。壓入式風筒出風口距離工作面不應大于10米。

(4)炮后加強通風,嚴禁頂煙作業。放炮后,炮煙未排出前,人員不得提前冒險進入。

(5)主要進風巷和回風巷,要經常維護,保持清潔和風流暢通,禁止堆放材料和設備。

(6)掘進工作面,必須安裝局扇通風,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采掘工作面通風由貫穿風流與局扇調節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7)人員進入獨頭工作面之前,必須開動局部通風機并符合作業要求,獨頭工作面有人作業時局部通風設備必須連續運轉。

(8)無貫穿風流通風的采場、獨頭上山等獨頭巷道,應設柵欄和標志,防止人員進入。如需重新進入,必須進行通風和分析空氣成份,確認安全后方準進入。

(9)井下采場形式為巷道式,排塵風速最低應不小于0.25m/s。井下所需風量按同時工作的最多人數確定,供風量不得小于4m3/min·人。

(10)井下采掘工作面進風風流中的空氣成分(按體積計算)氧氣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高于0.5%。

(11)礦井通風系統有效風量率應不低于60%。

(12)采場形成通風系統之前,不應進行回采作業。礦井主要進風風流,不得通過采空區,和塌陷區,需要通過時應砌筑嚴密的通風假墻引流。

(13)進風井的空氣不應受到有害氣體的污染,從礦井排出的污風不應對空氣造成污染。

(14)各作業面之間不應采用氧氣含量低于20%、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5%的風流串聯通風。

(15)采空區應及時封閉。采場開采結束后,應封閉所有與采空區相通的巷道。

(16)每年進行一次反風試驗,并測定主要風路反風后的風量。

(17)主扇風機房應有測量風壓、風量、電流、電壓和軸承溫度的儀表,每班都應對扇風機運轉情況進行檢查,并填寫記錄,有自動監控及測試的主扇,每2周進行一次自控系統檢查。

(18)風筒吊掛平直、牢固,接頭嚴密,避免車撞和炮崩,并應經常維護,以減少漏風,降低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