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體打擊事故防范措施制度

物體打擊事故防范措施制度

2024-07-22 閱讀 6904

為了預防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需要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主要從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危險作業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與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控制。

(一)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對于預防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特別重要。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項復雜的生產過程,在同一個施工現場需要組織多工種,甚至多單位(如土建、安裝、裝飾等)協同施工;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和質量,還經常是各工種、各施工單位同時作業、交叉作業,這就需要進行嚴密的計劃組織和控制,針對該項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先分析,從技術上和管理控制上采取措施。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涉及施工方案的制定,設備、材料的擺放,臨時輔助設施的布置等。

1.編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根據工程項目的規模、結構、環境、承包性質、技術含量和施工風險程度、危險點以及關鍵環節等因素進行編制。要從工程項目的實際出發,做到突出重點、針對性強。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避免上下同時作業,以消除上層作業場所墜落物體傷害下方人員和設備的隱患。因特殊情況不能避免雙層作業時,必須采取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嚴格遵守有關操作規程,防止上層物體墜落到下層。上下不同層次間,在前后左右方向必須有一段橫向的安全距離,此距離應大于可能墜落半徑。

2.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包括:特殊過程、特殊腳手架、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安全技術措施;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的安全技術措施;現場機械、設備等各類防護、保險裝置的安全技術措施。

3.制定地下工程及豎井工程施工時的安全技術措施,確保圍巖穩定和提升設施的安全。豎井工程施工時,井下必須設置安全避險棚,以防萬一。

4.制定施工過程的安全技術措施。如上層拆除腳手架、模板及其他物件時,下方不得有其他作業人員;上下立體交叉施工時,不允許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作業;在危險區域設置牢固可靠的安全隔離層;施工人員做好自身保護(安全帽、安全帶等)等。

5.施工過程中對洞口、臨邊、高處作業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如規定專人負責搭設與檢查,以保證安全可靠;在施工現場內落實負責搭拆、維修、保養這些安全防護設施的班組。

6.對施工現場的環境進行有效控制,建立良好的作業環境。如圍檔封閉施工,減少不必要的夜間施工,現場周圍及沿街按照文明、安全要求設置必要可靠的防護設施。

(二)危險作業的安全管理

1.使用前,必須對施工機械進行檢查、驗收;塔吊、施工升降機、井架與龍門架等起重機械設備,在組裝搭設完畢后,應經企業內部檢查、驗收,其中塔吊、施工升降機要向行業的機械檢測機構申請檢測,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同時,機械設備部門要負責對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操作技術交底,落實設備的日常檢查,督促操作人員做好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

2.應確定危險部位和過程,落實監控人員。確定監控、措施和方式,實施重點監控,必要時應連續監控,對此要在安全保證計劃中作出安排。

3.應把危險性較大的懸空作業、起重機械安裝和拆除等定為危險作業,實施重點監控。對懸空作業、整體式提升腳手架升降時的重點監控,必須落實監控人員。

4.腳手架應按施工設計方案規定的要求進行搭設。各種腳手架搭設到一定高度時,按安全保證計劃規定的要求,由有關部門或人員分步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中要落實專人負責維護。

5.在被提升、懸掛或墊起至一定高度的機械設備或其他結構物下部進行檢修或其他作業時,必須確保起吊設備的安全。就位后,必須將機體或物體支撐牢固后方可進行作業。

6.嚴禁在機械回轉半徑內及起吊物移動范圍內的下部逗留或作業。

7.對于搭設或拆除的安全防護設施、腳手架、起重機械或其他設施、設備,如當天未能完成時,應做好局部的收尾工作,并設置臨時安全設施。

(三)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與管理

1.預防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應提高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加強安全操作知識的教育,防止因指揮和操作上的失誤而造成的各種傷害事故。安全教育包括:對管理者的安全教育,因為安全工作的好壞,管理者是關鍵;對新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對各工種,尤其是特種作業人員的技術安全培訓和考核;多種形式的經常性的安全教育等,從而不斷提高施工人員遵章守紀的安全素質。

2.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類持證上崗人員資格的控制,包括項目經理、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檢查、驗證持證的有效性,如是否及時審證及超期、所對應工種與持證是否相符。

3.落實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現場至少配備一名持有上崗證的安全員,負責施工安全有關工作。對某些特種作業人員的上崗資格要考慮到行業規定,如電工、安全員,塔吊、施工升降機的裝拆工,整體式提升腳手架操作人員等都應經過行業的培訓考核,持證上崗;一般施工人員也應經過崗位技能培訓,合格后上崗。

4.施工作業人員操作前,應由項目施工負責人以清楚簡潔的方法,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應分不同工種、不同的施工對象,或是分階段、分部、分項、分工種進行安全技術交底。

5.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現場安全檢查可以發現不安全隱患,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建立安全互檢制度。監督施工作業人員,做好班后清理工作以及對作業區域的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對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技能加以培訓,并保證安全管理人員正當行使職責與權利不受干擾。

篇2:預防物體打擊傷害頭部防護用品選用規范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如掘進、頂板支護、采煤,運輸、爆破、鑿巖等作業都有可能發生巖石、煤塊和物件墜落,若不戴安全帽即有可能傷及頭部造成傷亡事故。因此,規定煤礦井下作業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

煤礦作業人員的安全帽,傳統上采用黑色橡膠礦工帽,是以橡膠與帆布貼合經模床硫化成形。這種安全帽通常是小檐,帽頂有加強筋,雙筋、三筋和十字筋三種,以增加帽殼的抗物體打擊性能。橡膠礦工帽的特點是強度高、絕緣性好、使用時間較長。

近年來,也有塑料礦工帽,其帽殼用聚碳酸酯、高分子聚乙烯等材料注塑成形。款式多為小檐,頂部加強筋,雙筋、三筋和十字筋三種。顏色則多樣化,除黑色外,有紅色、黃色及其他色供選用。有些安全帽上還貼有反光帶,以適應井下陰暗、光線不足的環境。當燈光投射在反光帶上時發出熒光警示有人存在,以注意安全。

在選用安全帽時,應查驗生產許可證的編號和有效期限以及近期檢驗合格報告。使用者佩戴時,應檢查安全帽號型與頭部是否適宜,各配件有無缺損,裝配是否牢固,帽襯調節部分是否卡緊,插口是否牢固,繩帶是否系緊等。

篇3:物體打擊事故預防措施

在天井、斜井、豎井、大斷面硐室作業時,往往出現上面作業人員將物體掉落或滾落,擊傷下面的作業人員的事故。對此,須采取以下預防措施:

1.豎井鑿巖前下放風水管時。應由上面的人慢慢往下放,下面的人不能拉,以免將井筒內或吊盤上的物體碰落掉下傷人。鑿巖時,不準任何人乘吊桶至工作面,遇特殊情況時,應停止鑿巖,再下吊桶。

2.井蓋門只準在吊桶上、下通過時打開,吊桶過后應立即關閉。

3.在井筒內出碴或鑿巖前,要檢查臨時支護牢固情況,防止圍巖受震動滑落傷人。

4.在天井、豎井上部作業的人員,工具必須裝入工具袋內,幾個人同時上、下時,上去時背工具的走在后面,下去時背工具的走在前面。

5.斜井提升廢石或下放物料要有防止物體滾落措施,下面的作業人員聽到有物體滾落聲時要盡量躲蔽,不要站在中間向上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