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鑿巖工崗位風險控制措施

鑿巖工崗位風險控制措施

2024-07-23 閱讀 7491

1、崗位基本情況1)崗位作業內容描述(1)根據生產指令及公司的鑿巖工藝技術,在作業面進行淺孔或中深孔的鉆孔布置、鉆孔作業;(2)操作鑿巖臺架及鑿巖機,按設計圖紙施工;(3)負責打好采場風水管、充填管、風筒吊掛眼以及所需的鉆桿眼。(4)負責采場、天井、掘進面鑿巖作業的準備工作,如:處理浮石、行燈變壓器設置、局扇風機安裝。(5)負責熟悉和掌握作業區域內設備性能和技術操作要領;(6)配合檢修人員檢修和負責檢修后的驗收工作。2)防護用品安全帽、工作服、防護眼鏡、長筒膠靴、襪子、手套、防塵口罩、毛巾、隔絕式自救呼吸器、便攜式多氣體檢測儀、人員定位卡。3)工器具鑿巖機、風管、水管、潤滑油、撬棍、鉗子、扳手等。2、崗位風險辨識與分析潛在危害類型潛在風險描述冒頂片幫1作業前未進行安全確認,浮石檢查、處理不到位,冒落傷人;2向上鑿巖時,鉆桿振動造成炮眼周圍巖石松動、冒落;3處理浮石時違章作業,站位不當或者操作工具、技能不滿足要求;4井下采空區未及時處理,圍巖破碎地段巷道側壁支護不當,地壓顯現。中毒窒息1采場未形成通風系統,炮煙等有毒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除;2采場、掘進面無局扇通風機或者不及時開啟;3局扇進出風位置不當,污風循環,管理不到位;4意外貫通廢棄采場、巷道,有毒有害氣體逸出等造成的人員傷害;5炮煙未排清,人員未進行監測便進入場地;6警戒標志不合理或沒有設置(未設置警示標志和封閉設施,或標志不明顯),人員意外進入通風不暢或長期不通風的盲巷、采空區、硐室等;觸電1采掘作業面沒有采用安全電壓電源;2電線電纜破損,維護不及時;3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電工工具,電工工具絕緣不良或破損;4電氣開關標識不清,誤操作導致觸電等;5作業時監護人員、協助人員不到位,導致誤送電;6作業時未先進行驗電、斷電,帶電操作;7其他原因導致的誤操作。機械傷害1注油,送風送水中,違章作業,造成機械傷害;2打眼過程中,站位不當,正面操作,造成傷害;3開機途中,速度過快,操作不當;4鑿巖中,排粉異常,未及時關閉風水管;5扶釬作業中,釬桿斷裂;加桿過程操作不當夾手;6污物消除不凈,強制操作;7處理斷釬時,站位不當,站在機器前方作業;其他傷害1搬運鑿巖機、風水繩到作業面,用力不當,造成砸傷;2吹風水繩,并連接,站位不當,造成扭傷;3噪聲較大,耳塞更換頻繁,造成職業危害;4巷道內行走中,未及時躲避電機車,造成車輛傷害;3、崗位風險控制措施1)分級監管(1)鑿巖工崗位實行公司級(廠礦)管理,由公司級(廠礦)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監管,監督其各管理措施的執行情況。(2)監督人員:公司安全管理機構安全員、工區安全員。(3)監督頻次:公司安全員每周抽檢,工區安全員每日監督。(4)監督方式:現場檢查、查看各項記錄本。(5)監管范圍:按照崗位的現場條件規范,監管崗位現場條件;按照崗位的作業行為規范,監管員工的安全行為。(6)監督結果統計分析:公司安全員每月根據自身抽檢及工區安全員的日檢結果,匯總統計不安全行為,確定高頻次不安全行為。2)規程制度(1)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2)遵守《鑿巖工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鑿巖工崗位操作規程》。(3)嚴格按照《鑿巖工崗位安全生產手冊》的流程進行操作,學習《手冊》中的各項內容,并列為考核項目。3)員工準入(1)年滿18周歲,不超過55周歲,男性,初中及以上學歷,身體健康,無妨礙從事鑿巖作業的生理缺陷和疾病;(2)崗前體檢,滿足崗位要求;(3)掌握設備的使用特性;(4)經過公司、工區、班組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并通過考核,成績合格;(5)采用雙人作業,即一人作業一人監護;(6)作業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并由有經驗師傅帶領一年以上;4)現場作業規范(1)通風①各采掘工作面之間,不應采用不符合風質要求的風流進行串聯通風。②掘進工作面應安裝局部通風設備,局扇應有完善的保護裝置。③老舊的離心式局扇風機應淘汰,采用軸流式局扇風機,采用阻燃風筒。④局部風筒口與工作面的距離:壓入式通風應不超過10m;抽出式通風應不超過5m:混合式通風,壓入風筒的出口應不超過10m,抽出風筒的入口應滯后壓入風筒的出口5m以上。⑤人員進入獨頭工作面之前,應開動局部通風設備通風,確保空氣質量滿足作業要求。獨頭工作面有人作業時,局扇應連續運轉。⑥一氧化碳濃度不應高于24ppm,二氧化氮濃度不應高于2.5ppm,氧氣應不低于20%,二氧化碳應不高于0.5%。(2)供電①引至采掘工作面的電源線,應裝設具有明顯斷開點的隔離電器。從采掘工作面的人工工作點至裝設隔離電器處,同一水平上的距離不宜大于50m。②采掘工作面照明電壓應不超過36V,行燈電壓應不超過36V。③采掘工作面可采用移動式電氣照明。(3)采場①每個采區(盤區、礦塊),均應有兩個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經上下巷道與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安全出口應穩固。②采場形成通風系統之前,不應進行回采作業。③采場出礦作業出現懸拱或立槽時,人員不應進入懸拱、立槽下方危險區進行處理。(4)天井①天井作業時,佩戴安全帶,并且高掛低用。②梯子平臺、橫撐、工作平臺、安全二道平臺、支護、間隔板要安全可靠。③廢棄、危險天井的適當位置是否懸掛醒目的、防止人員進入安全警示牌。④天井作業中的通風、供電,也要滿足上述要求。5)員工作業行為規范行為流程注意事項班前安全行為檢查勞保安全狀況后,穿戴整齊;準時參加班前會,聽取班長或段長的安全指令及任務分工;當面執行交接班程序,確認交接班記錄本事項后,簽字;確認自身身體及精神,確認同伴身體及精神狀況;作業前安全確認公司按照現場實際情況,結合安全確認制度,修訂鑿巖崗位的安全確認表,包括水平鑿巖安全確認表、天井鑿巖安全確認表等,并在工作前執行安全確認。作業中操作流程安全排險:l根據頂板高度,調整撬棍長度;l排盡炮煙,拉好照明;l選擇安全地點,檢撬松石,浮渣;開機前檢查:l檢查注油器,零件應齊全完好、清潔、潤滑油充足;l檢查釬頭和釬桿,符合安全要求;l檢查各連接部件緊固,包括支架、鑿巖機的卡瓦、卡盤螺絲及其他各部螺絲的緊固;l各操作機構處在停止位置,儀表指針處在零位;開鉆準備:l準備鉆具,確認釬桿合格;按長短大小,配好釬桿和釬頭;l對各潤滑部位按規定加注足夠的潤滑油、脂;l穩臺架時要對準中心線,穩臺要平,把兩個頂柱要頂緊頂穩;l接機前用風或水排除管內臟物,然后擰接在風或水管接頭上;l接好風水管后,檢查風壓、水壓應達到啟動的規定值;l架好電纜,并檢查電纜良好;l按照順序開啟水管、風管;l開機后,進行試運轉,一切正常方可作業;開鉆操作:l機器、炮眼、釬桿三者位置為一直線;l操作時,應站在機器旁邊;l上卸釬桿時,首先檢查好夾釬器是否良好;l過程中,嚴格遵守二聽、四看、五注意;l嚴格濕式作業,禁止單人、單手作業;作業后處理:l關閉水門、開動機器空載運行幾次,以消除機體內污物,關閉風門然后卸下機器;l吹好炮眼,關好風鉆排氣口;l分別卷好風繩、水繩;l將風鉆、釬桿、卷好的風水繩放入安全地點;作業后安全行為對作業面進行班后的安全確認;按照交接班程序執行交接班作業;要注意防潮,做好文明生產;6)教育培訓與考核(1)每年公司安全管理機構組織開展諸如安全演講、安全知識競賽、安全宣傳等工作。(2)公司安全管理機構組織每年開展兩次安全知識考核,考核內容以《通用題庫》、《崗位專業題庫》為基礎,結合公司不斷更新的制度、規章等內容。(3)每年公司安全管理機構組織開展不少于3期的事故案例培訓教育,區隊班組安全活動也要將事故案例教育做為一項主要內容組織學習。事故案例以《淺孔鑿巖工崗位員工安全生產手冊》、公司《事故案例匯編》及其他同類型事故案例為教材。7)應急管理(1)公司管理:①公司針對可能發生的爆炸事故、冒頂片幫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編制應急救援預案;②定期組織應急預案培訓、演練;③定期組織急救知識的培訓。(2)崗位員工自我應急:應急程序:判斷事故情況——做好自身防護——脫離險境——施救自救——發出求救信號(報告)①中毒窒息事故應急Ø迅速將中毒人員移至新鮮風流處靜臥,同時注意保暖,開啟人員定位卡求救信號;Ø若傷者還沒有停止呼吸或心跳時,應清除中毒者口腔、鼻腔內的雜物,使呼吸道保持暢通,并開啟自救呼吸器給中毒者佩戴;Ø若傷者心臟已經停止,應迅速進行心臟外按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保證足夠的急救時間。②冒頂片幫事故應急Ø察看傷害者周邊環境,確認無浮石繼續冒落情況下,迅速將受傷人員移至圍巖穩固區域,開啟人員定位卡求救信號;Ø檢查受傷者情況:Ø體表、肢體傷害:普通體表外傷及時送出地表接受傷口消毒處理;大量出血者,應首先采用捆扎方法進行止血;懷疑有骨折者,盡量避免活動受傷部位,采用木板、硬紙板等作為臨時固定材料進行骨折固定;Ø內部器官傷害:懷疑有內部器官傷害,應采用擔架等搬運受傷人員,保持臥位,及時送至醫院治療;一旦出現開放性腹部損傷,用干凈紗布、毛巾覆蓋傷口,及時運送醫院。③機械傷害事故應急Ø事故發生后,要立即停止現場活動,相關在場人員迅速切斷機械電源,并高聲呼叫求救。Ø將傷員放置于平坦的地方,現場有救護經驗的人員應立即對傷員的傷勢進行檢查,同時向安全員報告,由安全員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應急處置,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緊急救護。Ø在進行上述現場處理后,應根據傷員的傷情和現場條件迅速轉送傷員。如果受傷人傷勢不重,可采用背、抱、扶的方法將傷員運走。Ø如果受傷人傷勢較重,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況時,一定要把傷員小心地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抬送。轉送時動作要平穩,上、下坡時,擔架要保持平衡,不能一頭高,一頭低。傷員應頭在后,這樣便于觀察傷員情況。Ø在事故現場沒有擔架時,可以用椅子、長凳、衣服、竹子、繩子、被單、門板等制成簡易擔架使用。對于脊柱骨折的傷員,一定要用硬木板做成的擔架抬送,想辦法將傷員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轉送過程中滾動或跌落,否則極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轉,刺激血管和神經,使其下肢癱瘓。

篇2:鑿巖機工作業指導書

一、進入工作面首先必須嚴格做好以下幾點:

1通風防塵效果良好,風筒、水管按要求跟上迎頭,必須沖洗好工作面;平巷要順、反向沖洗10米的頂邦;天井要沖洗工作臺以上部分;采場要沖洗好頂邦。

2認真檢工作面是否有盲炮和殘藥,發現盲炮必須處理好。

3檢查供風、水是否正常,風、水各接頭是否有松動。

4天井掘進必須檢查工作平臺和吊盤撅是否牢固可靠,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必須了解和熟悉作業地點技術要求,堅持正規化作業,不違章操作,按設計施工。

6工作時必須保證照明良好。

二、禁止打殘眼和帶盲炮作業,反對圖省事和找便宜,不管安全的壞思想、壞作風。

三、禁止帶浮石(包括掘進和回采)作業,必須全面仔細地進行敲邦問頂,不準用風鉆去代替撬棍去頂浮石,禁止在活毛上打眼。

四、禁止打干眼,開鉆時先開水門后開風門,開始(點眼)要開半風門,把釬人躲開后才準開全風,換釬不要開全風門,操做要準、穩。

五、打眼者要站在風鉆的右側,手扶風鉆,不準坐或跨在風鉆的氣腿上,風水繩只準從鑿巖機工身體的一側通過,禁止從兩腿之間跨過。

六、打眼過程中任何人不準從風鉆的下面通過或前面停留,不準從風鉆、釬子的上部越過,隨時注意風水繩接頭是否松動。

七、在打眼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作業區的頂板和兩邦、棚子和支柱是否有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停鉆檢查處理,重大問題及時向車間(隊)匯報。

八、礦房回采和天井(豎井)打眼時必須兩人。禁止單人作業,在不安全的礦房禁止兩臺(多臺)鑿巖機同時鑿巖。

九、在礦房溜礦井上口打眼時,溜井上口必須用4公分木板以十字花蓋嚴,氣腿下部必須雙行木板,否則不準打眼。

十、吹炮眼時,吹眼人不要對著炮眼,主機和助手兩人要配合好。

十一、采用新型鑿巖機鑿巖時,要遵守新的鑿巖機操作規程。

十二、在高空或在有墜落危險的地方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

十三、在可能出現老硐及大量積水的區域內進行采掘作業時必須按設計打好探水眼。當作業面巖石出現“冒汗”、滴水增大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向有關人員匯報,在確認無安全隱患時方可繼續作業。

篇3:鑿巖事故預防措施

鑿巖機打眼時,常常會發生風、水管飛出傷人;浮石松動震落擊傷作業人員;鋼釬打人盲炮孔,殘藥爆炸傷人等事故。為了防止上述事故發生,應當采取下列預防措施:

1、鑿巖作業前,應準備好有關設備和工具,如照明設備、長短撬棍、鑿巖設備和工具等。

2、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仔細檢查工作面空間有無松動浮石,支架有無破損和異常現象,一經發現,應立即處理。處理時,要從安全地點由外向里逐步進行,處理時人員要站在安全地點,使用長柄工具。

3、炮眼開門時,應減少進氣量,讓釬頭鉆進3-5cm后再增加進氣量。打眼時釬子、風鉆和鉆架應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釬子應保持在炮眼中心位置旋轉,保證炮眼平直,減少釬子與眼壁摩擦。打眼時,持風鉆的人要站在風鉆的側后方,緊貼風鉆,不要讓風鉆左右搖晃,避免斷釬。萬一斷釬,要迅速抱住鉆機,以免釬桿進出傷人。

4、放炮后要及時檢查有無盲炮、殘爆,發現問題,及時正確處理。嚴禁沿殘眼打眼。

5、嚴禁打干眼。開鉆時要先開水后開風,停鉆時要先停風后停水,給水要適量,減少粉塵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