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發電機組安全操作規程制度

物業發電機組安全操作規程制度

2024-07-18 閱讀 2412

1.發電設備操作人員必須是負責該設備維護保養并熟識設備運行原理的維修持證人員。

2.任何無關員人員不得啟動本設備。

3.非維修保養或沒有發電指令,任何人不得啟動本設備。

4.手動起動柴油機前應完成下列各項的準備工作:

①檢查油底殼內機油是否至規定油面位置,不足應加夠;

②檢查高壓油泵油量是否充足,不足應加夠;

③燃油箱柴油是否充足;

④檢查柴油管道是否有空氣,如有空氣應先將空氣排出;

⑤檢查水箱水量是否正常,不足應加夠;

⑥檢查蓄電池電量是否充足;

⑦轉動飛輪3~5轉。

⑧“市電一發電”連動開關是否置于“發電”位置,各支路負荷開關是否拉下,送電開關是否拉下。

5.采用蓄電池手動起動系統的機組在手動起動時,如果按住起按鈕5~10秒不能起動,應松開按鈕,待1~2分鐘再作第二次起動,連續三次仍不能起動應查明原因后再行起動。

6.機組起動后,同時注意各儀表讀數,起動后10秒鐘內如潤滑油壓力表上無壓力或壓力過低(135型柴油機讀數低于0.5公斤/厘米2)應立即停機檢查。

7.調整柴油機在中等轉速下運轉預熱(135型柴油機為600~750轉/分)。同時檢查柴油機各部分是否運轉正常,傾聽是否有不正常響聲。

8.柴油機各部分正常后,逐漸調整到額定轉速(1500轉/分鐘),使電壓表指示電壓為380伏,頻率表為50赫茲,機油壓力到額定值(135型柴油機為1.6~3公斤/厘米2),充電電流表指示為“十”值,才允許供電、進入帶全負荷運行。

9.為了確保發電機組正常及安全運行,工作人員必須嚴守崗位,并經常用看、聽、嗅、摸四結合的方法對運行中的發電機組進行檢查,其具體內容為:

聽:機器運轉聲音,有無不正常響聲。

看:各儀表讀數,排氣顏色,有無機件松動及漏油漏水和漏氣現象。

嗅:有無橡膠、導線及其他物品的燒焦氣味。

摸:電機各軸承及發動機表面溫度。(電機外殼一般在60~65℃以下)環境溫度超過40℃時應減少輸出電流,以保電機溫升在規定范圍內。

10.應按以下步驟進行正常停機:

①停機前應逐漸地卸去負荷,然后將輸出分路開關和總開關板向“分”的位置。

②使柴油機在中速運轉5分鐘后再慢慢停機。

③柴油機停機時,只須將停車手柄板向“停”的位置,或按下“停車按鈕”即可停機。

11.柴油機在運行中,遇到下列各情況之一者應采取緊急停機措施:

①機油壓力突然下降并低于最低允許數值。

②機器出現不正常聲音。

③飛輪松動出現搖擺現象。

④柴油機飛車。

⑤柴油機油溫、水溫急劇上升。

⑥柴油機水油管路斷裂。

⑦柴油機使用現場出現易燃易爆事故。

柴油機停車后,不得立即打開觀察蓋,且不得有明火接近觀察窗,以免機油蒸汽著火而引起爆炸。

12.為了使冷卻系統在柴油機運轉中更好地發揮調節溫度的作用,保證柴油機安全正常運行,在使用中要注意:

①經常檢查冷卻系統內冷卻水是否足夠(每班次必須檢查一次),必要時給予補充,以保證所需的冷卻水量。

②冷卻水必須清潔。

③柴油機運轉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進、出水溫度,一般要求進水溫度不低于40℃,適應溫度45~75℃,出水最高溫度不得高于90℃。

④檢查各部件和管路有無漏水現象,發現漏水應及時排除。

13“飛車”現象都是突然發生的,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會造成嚴重危害。對飛車的緊急處理,就是設法迅速停車,緊急停車方法有:

①按“緊急停車”按鈕。

②切斷油路:將油門拉到停車位置或擰開噴油器放氣螺釘或高壓油管連接螺母。

③切斷氣路。

應特別指出:飛車事故出現后,絕對禁止減少或去掉負荷,這樣會造成轉速更急劇地升高,使危險性更大。

14.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均應有良好的接地線,使用中不準拆除,每次檢修時應同時檢查接地線。

15.當電氣設備發生火災時,要立即將有關設備的電源切斷,然后進行救火。對可能帶電的電氣設備以及發電機等應使用干式滅火器、二氧化碳或1211滅火器進行滅火。

16.燃油著火應用干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

17.認真填寫好發電機運行、記錄。

篇2:自備發電機組安全技術措施

自備發電機組的安全技術措施

1)發電機組(230/400V)及其控制、配電、修理室等可分開設置;在保證電氣安全距離和滿足防火要求情況下可合并設置。

2)發電機組的排煙管道必須伸出室外。發電機組及其控制、配電室內必須配置可用于撲滅電氣火災的滅火器,嚴禁存放貯油桶。

3)發電機組電源必須與外電線路電源連鎖,嚴禁并列運行。

4)發電機組應采用電源中性點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和獨立設置TN―S接零保護系統,其工作接地電阻值應符合JGJ46―2005規范中第5.3.1條要求。

5)發電機控制屏宜裝設下列儀表:

①交流電壓表。

②交流電流表。

③有功功率表。

④電度表。

⑤功率因數表。

⑥頻率表。

⑦直流電流表。

6)發電機供電系統應設置電源隔離開關及短路、過載、漏電保護電器。電源隔離開關分斷時應有明顯可見分斷點。

7)發電機組并列運行時,必須裝設同期裝置,并在機組同步運行后再向負載供電。

分享:

篇3: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電力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發電機組并網安全性評價(以下簡稱并網安評)行為,保障發電機組安全可靠并網運行,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根據《電力監管條例》、《電網運行規則(試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電機組(含抽水蓄能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電機組,核電機組,500千瓦及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其它并網運行的發電機組參照執行。

第三條新建、改建和擴建發電機組在進入商業運營前應當通過并網安評。已投入運行的并網發電機組應當定期進行并網安評,周期一般不超過5年。

第四條并網安評工作的主要程序如下:

(一)電力監管機構編制轄區內并網安評工作計劃;

(二)發電企業在自查、自評滿足評價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并網安評申請;

(三)發電企業自主選擇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規定要求的安全評價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

(四)電力監管機構審核中介機構派出的并網安評人員資格;

(五)并網安評人員進行現場查評,中價機構提出并網安評報告;

(六)電力監管機構組織評審并網安評報告,公布并網安評結論。

第五條并網安評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涉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二)電氣主接線系統及廠、站用電系統;

(三)發電機組勵磁、調速系統;

(四)發電機組自動發電控制、自動電壓控制、一次調頻功能;

(五)繼電保護、安全自動裝置,電力通信、直流系統;

(六)二次系統安全防護;

(七)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直接影響的電廠其它設備及系統。

第六條并網安評應當堅持“誰評價、誰負責”、“誰評審、誰負責”和“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做到科學、公正、客觀。

第七條電力監管機構按照并網發電機組的電力調度關系,負責組織轄區內并網發電機組的并網安評工作,并履行以下監督管理職責:

(一)組織制定并網安評的相關管理辦法和標準;

(二)審查并公布符合并網安評要求的中介機構名單;

(三)監督中介機構的并網安評工作,協調解決并網安評中的問題;

(四)監督、檢查發電企業的并網安評工作。

第八條發電企業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按照并網安評標準進行自查、自評和整改工作;

(二)按有關規定向電力監管機構提交并網安評申請;

(三)選擇符合要求的中介機構開展并網安評;

(四)協助、配合并網安評工作;

(五)對并網安評中查出的問題,按要求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電力監管機構。

第九條電力調度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配合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一)參加電力監管機構組織的并網安評活動;

(二)督促調度范圍內并網發電廠開展并網安評工作;

(三)執行電力監管機構有關發電機組并網安評的決定。

第十條中介機構應當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并網安評工作:

(一)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在規定范圍內開展并網安評活動;

(二)選聘業務素質滿足要求的專家參加并網安評工作;

(三)并網安評工作應當做到獨立、公正、客觀、真實、準確,對并網安評報告承擔相應責任;

(四)按照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和標準收取費用;

(五)并網安評業務接受電力監管機構的監管。

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并網安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可向電力監管機構投訴或者舉報。

第十二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電力監管機構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區域電監局可根據本辦法,組織本區域內有關城市電監辦制定本區域的并網安評管理實施細則和中介機構的監管辦法,并報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備案。

第十四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