顎式破碎機操作注意要點
1、破碎機啟動前的準備工作:
檢查軸承的潤滑情況是否良好,肘板與動顎、調整座上肘板墊的接觸情況是否良好,其接觸處是否有足夠的潤滑脂。
檢查所有緊固件是否緊固。
檢查傳動皮帶是否安裝正確和情況良好,若發現皮帶破損應及時更換,當皮帶或槽輪上有油污時,應用干凈抹布及時擦凈。
檢查防護裝置是否良好,若發現防護裝置有不安全現象,應及時排除。
檢查破損腔內有無物料或其他雜物,若有時應清除干凈。
檢查液壓起頂機頂頭或起頂絲桿是否退回,調整墊片是否安裝正確和壓緊。
應將破損物料均勻加入破碎腔內,避免側面加料或堆滿加料,以防止單邊過載、負荷突變或阻塞。
在正常工作情況下,軸承的溫升不應超過3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70℃。若超過70℃時,應立即停車,查明原因并加以排除。
停車前應首先停止加料,待破碎腔內的被碎物料全部排出后,方可關閉電動機。
在破碎時若因破碎腔內物料阻塞而造成停車時,應立即關閉電動機,必須將物料清除后方可再次啟動電動機。
固定顎板和活動顎板當一端磨損后,可上、下調頭使用。
破碎機使用一段時間后,應重新緊固所有的緊固件。
2、潤滑
為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和延長所有壽命,應定期注油潤滑。
加入軸承座內的潤滑脂應為容積的50~70%,每3~6個月更換一次。在換潤滑脂時,應用潔凈的汽油或煤油仔細清洗軸承的滾道等部位,清洗時應打開軸承座下的放油孔。
本機采用潤滑脂應根據機器的地點,氣溫等條件來決定,一般可采用鈣鈉基潤滑脂,在潤滑脂較干澡時,可采用稀油與潤滑脂調合后使用。
肘板與肘板之間只需在裝配或檢修時,在其接合面處加上適量的潤滑脂即可。
3、可能發生的故障的排除方法
可能發生的故障
主要原因
排除方法
飛輪繼續運轉而破碎工作停止,肘板從槽內脫落
彈簧斷裂、拉桿斷裂、
更換彈簧、更換拉桿、更換螺母
顎板緊固件松弛
顎板緊固件松弛
固定顎板跳動
顎板緊固件松弛
顎板緊固件松弛
活動顎板跳動
軸承損壞
軸承溫度過高
更換軸承
軸承溫度過高
潤滑脂不足、潤滑脂臟污、軸承損壞
加入適量的潤滑脂、清洗軸承后更換潤滑脂、更換軸承
彈簧斷裂
調小排料口時未放松彈簧
排料口在調小時首先放松彈簧,調整后適當擰緊拉桿螺母
機器后部產生敲擊聲
拉桿螺母松動
適當擰緊拉桿螺母
二、安全、操作規程
操作人員須經安全技術教育后方可上機操作
1破碎機在運轉過程中嚴禁作任何調整、清洗或檢修工作。
2嚴禁在運轉時從破碎腔上部朝機器內窺視。
3嚴禁在運轉時手直接在進料口后破碎腔內搬運挪移物料。
4電氣設備應接地,電線應絕緣可靠并裝在鋼管內鋪設。
破碎機的啟動:
經檢查,證明機器與傳動部件情況正常后方可啟動。
本機只準在無負荷情況下啟動。
啟動時應有信號事先預告:啟動后發現有不正常現象時,應立即停止開動,必須查明原因、排除異常后方可再次啟動破碎機。
破碎機的使用
破碎機正常運轉后方可開始投料。
篇2:顎式破碎機崗位職責
(1)服從管理人員合理安排,根據碎礦指令嚴格按操作規程啟停顎式破碎機。
(2)負責自已和相鄰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負責設備運行前后及設備運轉過程中巡回檢查;
(3)懂得并認真執行設備“三好”、“四會”,搞好自已當班操作機臺衛生和分管設備的潤滑管理工作;
(4)發現設備問題自已不能處理或不便處理的,及時向當班值班檢修工或當班生產班長匯報;
(5)認真貫徹執行設備“5S”管理,負責與上下機臺操作人員銜接。
(6)負責與受料倉人員銜接,保證設備及相鄰人員的安全。
(7)認真填寫各項設備運行記錄,并保持各記錄本干凈整潔,不亂涂亂畫。
篇3:顎式破碎機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1、操作者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交接班等制度。
2、開機前的準備工作:
○1操作者按規定穿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和職業衛生防護用品;
○2檢查各安全防護設施是否良好,如有異常嚴禁啟動。
○3檢查潤滑油料、聯接件、皮帶、齒板、襯板的狀態是否良好,機腔內無存料或其他物件;潤滑油料每月必須加注一次,每孔每次不少于2公斤;
○4檢查電源、電壓是否正常;
○5空機試運轉10分鐘后,再試投料進行破碎作業,觀察電流是否穩定,在確認機械設備無異常后,方可投料生產。
3、投入的石料中不得帶有金屬塊,機口堵塞時應用長鉤或繩索處理,嚴禁在機口運轉時錘擊破石,嚴禁單人操作;
4、設備運轉時經常檢查軸溫(不得超過60℃),各緊固件必須緊固可靠,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給料,待排空后停機處理。
5、設備在運行中不得進行檢修和調試作業。
6、認真做好潤滑、緊固、調整、更換零部件體的日常工作。
7、停機時機腔內石料必須排空后方可停機,切斷電源,并關好水龍頭,清潔場地,清點清潔工具,關好門窗。
8、做好當班設備運行記錄,及交接班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