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機高處作業安全防護設施
起重機金屬結構高大,一般橋式起重機的主梁高度都在10m以上,塔式起重機甚至高達幾十米。為了獲得作業現場清楚的觀察視野,司機室往往設在高處,很多設備也安裝在高處結構上,這樣,起重司機正常操作、高處設備的維護和檢修以及安全檢查,都需要登高作業。為防止人員從高處墜落,防止高處墜落的物體對下面人員造成打擊傷害,在起重機上,凡是高度不低于2m的一切合理作業點,包括進入作業點的配套設施,如高處的通行走臺。
休息平臺、轉向用的中間平臺,以及高處作業平臺等,都應予以防護。安全防護的結構和尺寸應根據人體參數確定。其強度、剛度要求應根據走道、平臺、樓梯和欄桿可能受到的最不利載荷考慮。
一、防護欄桿
防護欄桿設在可能發生墜落的臨邊敞開邊緣處,防止人員滑跌墜落,防止平臺上放置的器具、零件、材料意外墜落傷人。欄桿常采用鋼管結構,應考慮承受300N的移動水平載荷。對防護欄桿的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欄桿高度應為1050mm,并沒有間距為350mm的水平橫桿。欄桿底部應設置高度不小于70mm的圍護板。
第二,欄桿上任何一處都應能承受1kN來自任何方向的載荷而不產生塑性變形。
第三,為在空中潤滑或維修而在臂架上所設欄桿的扶手,應能懸掛安全帶掛鉤,并能承受4.5kN的載荷而不被破壞。
二、走臺
走臺和平臺是根據操作、維修、檢查的需要,在起重機上設置的工作面和通道。僅作通路用的走道、平臺應考慮承受1500N的移動集中載荷;對于可能要堆放物料的平臺應考慮承受3000N的移動集中載荷。對走臺的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走臺寬度(從欄桿到設備運動部分之間的最小距離)對電動橋式起重機不應小于500mm,人力驅動的起重機不應小于400mm。
第二,上空有相對移動構件或物體的走臺,凈空高度不應小于1800mm。
第三,走臺應能承受3kN移動的集中載荷而無塑性變形。
第四,走臺平面應有防滑性能。
三、直立梯
直立梯是與地平面垂直的鋼制梯,固定在起重機上或安裝在建筑物上供登起重機用。
其主要危險是登梯者脫手、腳部滑脫造成傾倒、仰翻或滑落等墜落事故。安全對策是合理的梯寬;梯級間隔均勻且不過大;設置護籠護圈和直梯登上平臺的扶手。各種梯子的強度、剛度應考慮能承受1500N的移動集中載荷。對直立梯的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梯級間距直為300mm,且所有梯級間距應相等;踏桿距前方立面不應小于150mm,梯寬不應小于300mm。
第二,當梯子高度大于10m時,每隔6~8m應設休息平臺。
第三,當梯子高度大于5m時,應從2m起裝設直徑為650~800mm的安全圈,相鄰圈間距為500mm。安全圈之間用5根均勻分布的縱向連桿連接。安全圈的任何位置都應能承受1kN的力而不破斷。
第四,直立梯通向邊緣敞開的上層平臺時,梯兩側扶手頂端應比最高一級踏桿高出1050mm,扶手頂端向平臺彎曲。
四、斜梯
斜梯是與地平面呈30o~75o角的鋼制梯,兩側或一側裝有扶欄。其主要危險是登梯(尤其下梯)時從梯上滑落或從扶欄側翻墜落而造成傷害。安全對策是踏步高、寬適當,設置扶手欄桿,并在超高斜梯的梯間設置休息平臺。
篇2:施工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的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1)進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帶,并正確使用個人勞動防護用具。
2)懸空作業處應有牢靠的立足處,并必須視具體情況,配置防護網、欄桿或其他安全設施。
3)懸空作業所用的索具、腳手板、吊籃、吊籠、平臺等設備,均需經過技術鑒定或檢證方可使用。
4)建筑施工進行高處作業之前,應進行安全防護設施的逐項檢查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高處作業。驗收也可分層進行,或分階段進行。
5)安全防護設施,應由單位工程負責人驗收,并組織有關人員參加。
6)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應具備下列資料:
①施工組織設計及有關驗算數據
②安全防護設施驗收記錄
③安全防護設施變更記錄及簽證。
7)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①所有臨邊、洞口等各類技術措施的設置狀況
②技術措施所用的配件、材料和工具的規格和材質
③技術措施的節點構造及其建筑物的固定情況
④扣件和連接件的緊固程序
⑤安全防護設施的用品及設備的性能與質量是否合格的驗證。
8)安全防護設施的驗收應按類別逐項查驗做出驗收記錄。凡不符合規定者,必須修整合格后再行查驗。施工工期內還應定期進行抽查。
篇3: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高處作業和交叉作業安全防護技術措施
1高處作業
1.1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為高處作業。
1.2高處作業必須逐級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及交底。
1.3搭設高處作業安全設施的人員,必須經培訓后持證上崗,并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1.4遇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露天攀登與懸空高處作業。
1.5用于高處作業的防護設施,不得擅自拆除,確因作業需要臨時拆除必須經安全負責人同意,并采取可靠的措施,作業后立即恢復。
1.6高處作業的防護門設施在搭拆過程時應相應設置警戒區,派人監護,嚴禁上下同時拆除。
1.7無腳手架或采用單排外腳手架和工具式腳手架施工的高層建筑,首層四周必須支設固定6m寬的雙層水平網,高層建筑每隔四層還應固定一道3m寬的水平安全網。
1.8水平安全網接口處必須連接嚴密,與建筑物之間的縫隙不大于100mm,并且外沿明顯高于內沿。無法支搭水平網的,必須逐層設立網全封閉。
1.9支搭的水平安全網,直至沒有高處作業時方可拆除。
1.10建筑物的出入口應搭設長3~6m,寬于出入通道兩側各1m的防護棚,非出入口的通道兩側必須封嚴。
1.11臨近施工區域,對人或物構成威脅的地方,必須支搭防護棚。
1.12高處作業必須系安全帶,安全帶應高掛低用,掛點牢靠。
1.13高處作業的料具應堆放平穩,工具應隨時放入工具袋,嚴禁亂堆亂放和從高處投擲物料。
1.14高處作業所需的料具、設備等必須根據施工進度隨用隨運,禁止超負荷。
1.15高處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和避雷設施。
1.16高處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線路行走,禁止在沒有安全防護設施的情況下,沿高墻、腳手架、挑梁、支撐、起重臂、運行吊籃等處攀登或行走。
2交叉作業
2.1各工種進行上下立體交叉作業時,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層操作必須在上層高度確定的可能墜落半徑范圍以外,不能滿足時,應設置硬隔離安全防護層。
2.2模板、腳手架等拆除時,下方不得有其它人員操作,并應設專人監護。
2.3模板拆除后,其臨時堆放處應離樓層邊沿不應小于1m,且堆放高度不得超過1m。
2.4樓層邊口、通道口、腳手架邊緣處,嚴禁堆放任何拆下的物件。
2.5結構施工自二層起,凡人員進出的通道口,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的層次上的交叉作業,設雙層防護。
2.6建筑物外圍設置安全挑網(每四層一道)首層挑網必須為雙層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