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艙蓋開關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船舶建造貨艙蓋(以下簡稱艙蓋)開/關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發生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企業船舶建造艙蓋開/關作業的安全管理。
3?管理職責
3.1企業船舶建造組(項目組)負責合理安排艙蓋開/關作業項目,做好施工協調,禁止不相容作業同時進行。
3.2企業施工部門負責制定艙蓋開/關作業指導書,明確施工步驟和安全要求;負責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和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4?管理要求
4.1作業審批要求
艙蓋開/關作業屬于一般危險作業,各企業應結合本企業生產特點,建立艙蓋開/關作業審批制度,明確申報審批流程,合理設定審批時限,明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4.2施工前的安全要求
4.2.1艙蓋開/關作業施工前,施工部門作業長/工程主管應在單船VSCC會議上進行通報。
4.2.2對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交底,明確作業人員的崗位和職責,提出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技術要求。
4.2.3操作人員為艙蓋開/關作業的責任人,應熟悉掌握艙蓋傳動裝置的結構、性能、操作程序及要領,非本崗位員工不得進行艙蓋開/關作業。
4.2.4檢查所有傳動裝置及其附件的正確性和安全性,包括動能系統、液壓系統、開關系統。
4.2.5檢查、清理艙蓋面、艙圍面和周圍物件(主要是動能管線和雜物)的清理狀況。
4.2.6艙蓋開/關作業范圍內無關人員必須全部撤離。
4.2.7進入艙內進行檢查和作業人員,應確認艙內腳手架和其它安全工裝安全可靠滿足施工安全要求。艙內人員應處于安全位置,并做好自我保護。
4.2.8當艙蓋處于完全封閉狀態時,進入艙內作業人員不得低于兩人,并應攜帶好手電筒和指定專人進行監護。
4.2.9艙蓋操縱閥應設置在易于觀察和操作的部位。
4.3施工安全要求
4.3.1除專人操作和專人指揮以外,應至少設置兩名監護人員進行監護。操作、監護和指揮人員應密切關注周圍人和物的動態,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防止發生意外。
4.3.2艙蓋開/關作業過程中,操作、監護和指揮人員之間的站位要明確,聯絡信號要準確及時,指揮人員應配備有效的通訊工具(對講機、哨子等),艙蓋開/關作業過程中,要進行警報和提示。當聽不清或看不到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時,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操作。
4.3.3遇到危急情況時,任何人員發出停機信號操作人員都必須立即停止操作;操作人員可進行反向操作。
4.3.4操作人員嚴禁用腳操縱艙蓋開關閥。
4.3.5在艙蓋未全打開或打開狀態下,需要進入該處艙口圍板面上工作時,應先停止操作,同時必須用鋼絲繩將滾輪安全地綁在圍板上,或用木墊墊住艙蓋,或將有關轉動裝置上鎖固定,操作人員不得離開操作崗位,需要爬上艙面作業的人員應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作業位置應清潔油污、粉塵等,防止發生意外。
4.3.6折疊式液壓艙蓋用吊車打開艙蓋安裝附件時,應設置足夠的固定裝置將艙蓋固定后方可松下吊鉤。
4.3.7折疊式液壓艙蓋初次關艙蓋時,應用吊車配合將艙蓋緩慢關閉。
4.3.8初次進行液壓缸開/關艙蓋前,應對油缸管路進行充分排氣,檢查施壓系統密性狀態,防止艙蓋自動下滑。
4.3.9在艙口圍面上作業人員應佩帶好安全帶且安全帶的帶扣應扣在艙口圍板外側。
4.3.10長時間進行艙蓋調試作業過程中,應采取停泵的措施,避免發生意外。
4.3.11作業結束后,必須要切斷液壓泵電源,關閉動力系統,確認無誤方可離開。
4.3.12艙蓋安裝調試完畢后,其操縱箱應掛上“嚴禁亂動”的警示牌并上鎖。
篇2:貨艙蓋開關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船舶建造貨艙蓋(以下簡稱艙蓋)開/關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發生事故,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企業船舶建造艙蓋開/關作業的安全管理。
3?管理職責
3.1企業船舶建造組(項目組)負責合理安排艙蓋開/關作業項目,做好施工協調,禁止不相容作業同時進行。
3.2企業施工部門負責制定艙蓋開/關作業指導書,明確施工步驟和安全要求;負責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和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4?管理要求
4.1作業審批要求
艙蓋開/關作業屬于一般危險作業,各企業應結合本企業生產特點,建立艙蓋開/關作業審批制度,明確申報審批流程,合理設定審批時限,明確施工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4.2施工前的安全要求
4.2.1艙蓋開/關作業施工前,施工部門作業長/工程主管應在單船VSCC會議上進行通報。
4.2.2對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交底,明確作業人員的崗位和職責,提出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技術要求。
4.2.3操作人員為艙蓋開/關作業的責任人,應熟悉掌握艙蓋傳動裝置的結構、性能、操作程序及要領,非本崗位員工不得進行艙蓋開/關作業。
4.2.4檢查所有傳動裝置及其附件的正確性和安全性,包括動能系統、液壓系統、開關系統。
4.2.5檢查、清理艙蓋面、艙圍面和周圍物件(主要是動能管線和雜物)的清理狀況。
4.2.6艙蓋開/關作業范圍內無關人員必須全部撤離。
4.2.7進入艙內進行檢查和作業人員,應確認艙內腳手架和其它安全工裝安全可靠滿足施工安全要求。艙內人員應處于安全位置,并做好自我保護。
4.2.8當艙蓋處于完全封閉狀態時,進入艙內作業人員不得低于兩人,并應攜帶好手電筒和指定專人進行監護。
4.2.9艙蓋操縱閥應設置在易于觀察和操作的部位。
4.3施工安全要求
4.3.1除專人操作和專人指揮以外,應至少設置兩名監護人員進行監護。操作、監護和指揮人員應密切關注周圍人和物的動態,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防止發生意外。
4.3.2艙蓋開/關作業過程中,操作、監護和指揮人員之間的站位要明確,聯絡信號要準確及時,指揮人員應配備有效的通訊工具(對講機、哨子等),艙蓋開/關作業過程中,要進行警報和提示。當聽不清或看不到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時,操作人員應立即停止操作。
4.3.3遇到危急情況時,任何人員發出停機信號操作人員都必須立即停止操作;操作人員可進行反向操作。
4.3.4操作人員嚴禁用腳操縱艙蓋開關閥。
4.3.5在艙蓋未全打開或打開狀態下,需要進入該處艙口圍板面上工作時,應先停止操作,同時必須用鋼絲繩將滾輪安全地綁在圍板上,或用木墊墊住艙蓋,或將有關轉動裝置上鎖固定,操作人員不得離開操作崗位,需要爬上艙面作業的人員應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作業位置應清潔油污、粉塵等,防止發生意外。
4.3.6折疊式液壓艙蓋用吊車打開艙蓋安裝附件時,應設置足夠的固定裝置將艙蓋固定后方可松下吊鉤。
4.3.7折疊式液壓艙蓋初次關艙蓋時,應用吊車配合將艙蓋緩慢關閉。
4.3.8初次進行液壓缸開/關艙蓋前,應對油缸管路進行充分排氣,檢查施壓系統密性狀態,防止艙蓋自動下滑。
4.3.9在艙口圍面上作業人員應佩帶好安全帶且安全帶的帶扣應扣在艙口圍板外側。
4.3.10長時間進行艙蓋調試作業過程中,應采取停泵的措施,避免發生意外。
4.3.11作業結束后,必須要切斷液壓泵電源,關閉動力系統,確認無誤方可離開。
4.3.12艙蓋安裝調試完畢后,其操縱箱應掛上“嚴禁亂動”的警示牌并上鎖。
篇3: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為加強我縣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特制定電子政務網絡安全管理辦法。
1、各單位網絡管理人員必須精心維護好單位的網絡設備,做到防塵、防熱、防潮、防水、防磁、防靜電等,以增加設備使用年限。縣政府辦將定期對各單位的網絡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能達到以上要求的單位,將對其進行通報批評,對由于管理人員疏忽造成網絡安全事故的,將追究相關管理員及單位領導責任。
2、各聯網單位不得隨意更改政務網絡接入設備配置,不得擅自切斷電子政務網絡設備電源,不得擅自挪動相關設備和切斷、移動相關傳輸線路,不得擅自與其他網絡對接,不得隨意增加交換機、集線器以及接入信息點數量,如需進行以上變動,應向縣政府辦信息科提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實施。
3、各聯網單位要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嚴禁登陸瀏覽黃色網站(網頁),禁止下載、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軟件,不得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不得隨意使用計算機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時間禁止玩網游、下載電影及大型軟件,以保證本單位網絡速度。縣政府辦信息科將采取技術措施對互聯網出入口的數據進行監控,對發現的問題將在全縣范圍內進行通報,并按照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5、政務網計算機使用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政務網信息與網絡安全的責任和義務,所有關于本單位網站、論壇、信息錄入等密碼要嚴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報政府辦信息科進行密碼修改。
6、各接入單位應當定期制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備份,備份介質實行異地存放。對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壞,應當制定災難防治預案。
7、要配備計算機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使用新機、新盤及拷貝的軟件、數據,上機前應進行系統補丁升級和病毒檢查。
8、辦工人員嚴禁下列操作行為:
(1)非法侵入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和聯網設備操作系統;
(2)未經授權對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和干擾,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
(3)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程序;
(4)將非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擅自接入政務內網,將業務用計算機或網絡接入互聯網或其他非政府機關的網絡;
(5)在政務網使用的計算機及網絡設備在未采取安全隔離措施的情況下同時連接政務網和其它網絡;
(6)將存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擅自連接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網絡;
(7)擅自在政務網上開設與工作無關的網絡服務;
(8)發布*、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對政務網計算機信息系統和網絡進行掃描;
(10)對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隱患隱瞞不報;
(11)擅自修改計算機ip或mac地址。
9、在發生緊急事件時,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和影響,信息科有權或者要求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響安全或有安全隱患的設備或部件;
(2)隔離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3)關閉相關的終端、服務器或網絡;
10、各節點單位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工作,切實履行下列職責:
(1)建立本單位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制度;
(2)采取計算機病毒安全技術防治措施;
(3)對本單位節點微機使用人員進行計算機病毒防治教育和培訓;
(4)使用具有計算機信息與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許可證的網絡安全產品,定期檢測,做好殺毒軟件的升級,清除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計算機病毒,并備有檢測清除記錄;
(5)禁止在政務網上使用來歷不明、可能引發病毒傳染的軟件;對于來歷不明的可能帶有計算機病毒的軟件應使用正版殺毒軟件檢查、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