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培訓措施
一目的
二養護維修作業交通管制
三設備車輛安全管理
四作業人員安全防護
五安全管理制度
六規范交通管制示例
七常見安全隱患
八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熟悉和掌握《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1999)、《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04)及公司有關安全方面的相關規定和制度
規范公司養護維修作業的安全管理和行為準則
保障公司養護維修作業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以及行駛車輛的安全
2養護維修作業交通管制
2.1.1在進行養護維修作業前,應結合施工組織設計,編制交通管制方案,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并報送有關部門批準。
2.1.2養護維修作業單位均應按國家規定建立安全管理部門,配備專職或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實施對養護維修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現場作業時,每個交通管制點必需有現場安全員進行交通安全維護。
2.1.3養護維修作業人員必須接受安全教育,遵守各項安全操作規程。
2.1.4養護維修的安全設施應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在未完成養護維修作業之前,任何人不得隨意撤除或改變安全設施的位置、擴大或縮小控制區的范圍,以保證養護維修作業控制區安全控制的有效性。
2.1.5投入使用的交通安全設施必須符合《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1999)(簡稱〈國標〉)和《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04)(簡稱〈部標〉)的要求。項目部使用的交通標志牌、交通錐、水馬及導向燈等交通設施由公司統一采購和配送。
2.1.6禁止在交通管制方案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進行養護維修作業,禁止不按批準的交通管制方案進行作業控制區的布設,嚴禁施工及管理車輛在道路上違法、違規行駛。
2.2養護維修作業控制區布置
2.2.1準備工作:
*根據需要和經審批的交通管制方案、施工許可證等手續準備;
*準備交通安全設施。如交通錐、安全帶、各種交通標志牌、導向燈、水馬、路欄、施工警告燈號、夜間照明設施等。
2.2.2警告區布設:
*警告區是作業控制區起點設置施工標志到上游過渡區之間的路段,用以警告車輛駕駛員已經進入養護維修作業路段,按交通標志調整行車狀態。
*從最前面的施工標志牌開始到工作區的第一個渠化裝置止,按《部標》要求,警告區最小長度S=1600m。
*警告區內應至少必須設置施工標志、限速標志、變窄標志三種標志,其它標志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行增加。《部標》圖示中按順序有“施工標志1600m”、“限速標志”、“施工標志800m”、“窄路標志”。我司也有部分項目部設置“施工標志200m”。
*如果業主或交警路政部門有其它正規文件規定的,則遵照其要求執行
*道路兩側都應設置“1600m”施工標志。其它交通標志宜設在車道右側;當工作區在靠中央分隔帶一側時,窄路標志設在中分帶一側。右側變窄設在右邊,左側變窄設左邊。
2.2.3上游過渡區布設:
*保證車輛平穩地從封閉車道的上游橫向過渡到緩沖區旁邊非封閉車道的路段。是從警告區的終點開始到緩沖區的起點。
*一般路段上游過渡區最小長度Ls=90m;當只封閉路肩時,上游過渡區最小長度Lj=50m。
*由于隧道內的光線較暗,而且其側墻會使駕駛員產生壓抑感,為提高安全性,將隧道內的上游過渡區長度增加0.5倍,即Ls=90×1.5=135m;隧道雙洞單向車道封時,警告區和上游過渡區應設置在洞口外。
*從上游過渡區的起點到下游過渡區的終點須布設錐形交通路標(交通錐),交通錐間距《部標》要求為10m-20m。
*上游過渡區要求交通錐布設平順,平緩引導車流。上游過渡區交通錐間距應更小。特大橋橋面、隧道、彎道等危險路段施工作業時交通錐間距也須適當減小。
*上游過渡區須設置可變標志牌(導向燈)、線形誘導標等設施。
*每個施工點上游過渡區必須設置一名現場安全員,指揮交通。
*公司要求以下情況必須正確開啟導向燈:
1移動養護維修作業(清掃車、水車、隧道清洗車作業,車載導向燈)
2臨時定點養護維修作業(封閉一天以內)
3改變交通流方向的交通管制
4固定(封閉一天及以上)維修作業點晚上時
5視線不良時所有作業點、封閉點
2.2.4緩沖區布設:
*緩沖區是上游過渡區和工作區之間的路段。緩沖區給失誤車輛有調整行車狀態的余地,避免車輛直接由上游過渡區闖入工作區,造成人員傷害和設備損壞等更嚴重的事故。
*緩沖區一般不準堆放東西,不準養護維修作業人員在其中活動或工作,可在過渡區和緩沖區之間可設置水碼等防撞裝置以加強防護作用。
*緩沖區的最小長度H=50m。
*緩沖區與工作區之間應設置路欄和水馬,路欄上設施工警告燈號,晚上開啟。
*在下坡路段或彎道路段,可在緩沖區內加設水碼或橫向擺放大枕木,防止失事車輛直接沖進施工區,水馬注水應達容積的90%。*工作區是養護維修作業的施工操作區域,也是養護維修人員工作、堆放施工材料、停放施工設備的地方。
*工作區長度G根據作業需要而定。
*工作區應設置專門的工程車進出口,出入口應設在順行車方向的下游過渡區內。
*根據2008年3月19日,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下發的《關于加強高速公路養護維修安全作業管理的通知》(粵高路建[2008]36號文)以及公司四月二十八號發文《關于加強高速公路養護維修安全作業管理》的通知,要求:
一、關于封閉一個車道維持另一個車道通車的養護作業現場設置連續防撞墻(或水馬)問題,要求如下:
1、對于封閉一個車道不超過24h的臨時封路作業,可以不設置防撞墻(或水馬)。
2、對于封閉一個車道超過24h的封路作業,前端過渡區以及通車車道與作業車道之間必須設置連續防撞墻(或水馬)。封路作業通車車道與作業車道之間連續防撞墻(或水馬)設置長度為作業區長度,當封閉區內相鄰兩個作業區間隔距離超過10m時,通車車道與作業車道之間的防撞墻(或水馬)可以分段分別設置,否則應連續不間斷設置;封路作業前端過渡區設置的連續防撞墻(或水馬)必須與作業區外側設置的連續防撞墻(或水馬)相連形成“L”型。
3、除特殊情況外,公司所屬養護線路作業區設置的防撞設施材料全部統一采用符合《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JTGH30-2004)要求的紅黃兩種顏色水馬。水馬使用時外側的上下兩端必須粘貼兩道反光膜,水馬擺設好后應注水,注水量以充滿水馬容積的90%為宜。
二、對于公司分包工程,分包單位所需的水馬暫由項目部提供并進行登記。
2.2.6下游過渡區布設:
*下游過渡區是保證車輛平穩地從工作區旁邊的車道橫向過渡到正常車道的路段,下游過渡區最小長度L*=30m。
2.2.7終止區布設:
*終止區是設置于工作區下游的為通過或繞過養護維修作業路段的車輛提供一個調整行車狀態的路段。末端應設有關接觸限速或超車的交通標志。終止區最小長度Z=30m。
*終止區渡區設置解除限速標志。
2.3.1不改變交通流方向單向多車道維修作業
*單向多車道中間車道養護維修作業時,若開放兩邊車道,會給作業控制區內的作業人員造成心里壓力,由于活動范圍小,不安全的隱患較多,布設如圖所示。
*單向多車道中間車道養護維修作業控制區布置時標志牌須兩側同時布設(解除限速標志除外)。
*按車道設置兩段上游過渡區和緩沖區,兩個過渡區與緩沖區之間均布設導向燈。第一段緩沖區的長度為2Ls。
*下游亦設兩段過渡區,兩過渡區之間的長度為2L*。
*部標的要求(圖7)是將兩個車道同時進行過渡,將車輛改道。借鑒佛開的做法,先設置過渡區和一段緩沖區(長度為2Ls)封閉硬路肩與主車道,然后再在中央帶開口處封閉超車道進行改道。
*在剛進入雙向交通車輛會車路段及車流改道地方容易產生交通事故的區域需設置水馬,水馬長度為30~50m。
*警告區等其他設置參考部標圖7。
2.3.3臨時定點停車養護維修作業
*在同一位置的作業時間在半天內時,可適當減少交通標志,但應設置施工標志和交通錐,并應在上游過渡區內設置移動式標志車或配備交通指揮人員。P9
*在同一地點作業時間多于半天而當天能夠完工的養護維修作業應按臨時定點養護維修作業來布置作業控制區。P31
*臨時定點養護維修作業主要有:裂縫修理、路面擁包修理、路面坑槽修理、路面接縫修理等。
*《部標》圖14、圖15顯示,上游過渡區并沒有要求設置交通錐,但公司統一要求臨時定點停車維修上游過渡區一律擺設交通錐。警告區為1600m,擺設1600m施工標志牌、變窄牌,上游過渡區設置移動式標志車,并配備交通指揮人員。
?2.3.4立交進、出口匝道附近養及匝道上護維修作業
*當工作區在匝道上時,應根據工作區在匝道上的具體位置和匝道的長度決定立交進出口匝道養護維修作業控制區的布置,當匝道長度比警告區最小長度短時,作業控制區最前端的施工標志可設于匝道的起點處。
*保證匝道橫斷面上至少有3m的行車寬度。并且無論工作區位置在匝道上哪個斷面,都應先在匝道的起始位置處設置施工標志,提前告訴駕駛員前方有養護維修作業控制區。
2.4交通管制其它應注意的問題
2.4.1養護安全設施的設置與撤除
當進行養護維修作業時,應順著交通流方向設置安全設施,安全設施應設置于視線良好處,無任何遮擋;當作業完成后,應由現場安全員指揮,逆著交通流方向撤除為養護維修作業而設置的有關安全設施,恢復正常交通。
2.4.2夜間施工
當夜間進行養護維修作業時,應設置照明設施,照明必須滿足養護作業要求,并覆蓋整個工作區域,并必須設置施工燈號(導向燈、頻閃燈等)。
2.4.3同一方向不同斷面的不同車道不宜同時維修作業,當必須同時維修作業時,其控制區布設間距應不小于1000m。
2.4.4同一方向相同車道內不同斷面的相同車道同時維修作業,若斷面間距小于1000m時,可以作為同一個作業控制區來布置,若斷面間距在1000m以上時,應在下游工作區前端設置施工標志。由于在同一車道上連續布置了作業控制區,所以,除了第一個作業控制區必須按規定的要求布置外,后續的作業控制區可以做適當簡化。(第一段簡化“解除限速60”,第二段簡化“1600m”&“限速60”)
3設備車輛安全
3.1設備車輛安全防護裝置和車身反光標識
3.1.1根據公安部交管局《關于機動車安全防護裝置和車身反光標識等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的要求,規定:
①總質量大于3.5T的貨車和掛車安裝后下部防護裝置;
②所有重型、中型貨車及掛車必須在后部粘貼車身反光標識,車長≥10M的貨車和總質量大于3.5T的掛車必須在側面粘貼車身反光標識;
③所有汽車應配置三角警告牌。
3.1.2所有上路作業車輛必須按照公司要求安裝各種安全標識,移動式作業車輛如灑水車、掃路車等必須在車后安裝導向燈、移動式施工標志牌等。
3.1.3所有車輛、設備還必須按照公司要求設置輪廓反光標識,以滿足夜間施工作業的安全需要。
3.2設備車輛安全作業
3.2.1各種機械設備操作實行專機專人,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機械設備上路前必須進行檢查,嚴禁帶病上路作業,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3.2.2嚴禁作業車輛及設備在非封閉作業區內的路面上倒車;車輛在封閉作業區內倒車時必須注意前后觀察,并安排專人指揮。
3.2.3禁止在開放交通的車道上攔停路面行駛的車輛以方便養護作業車輛倒車或進入作業區。
3.2.4嚴禁作業車輛在路面中央分隔帶處掉頭。
3.2.5有車載導向燈的上路作業車輛作業時車載導向燈必須確保正確開啟。
3.2.6接送作業人員的車輛在路肩停駛時,應開啟危險燈和車載導向燈,作業人員上下車時應從車輛右側依次下車。
4作業人員安全防護
4.1路上所有養護作業人員(含現場管理人員和監督檢查人員等)在路面施工作業時,必須一律穿桔黃色工作服與反光衣,反光衣要整潔醒目;養護作業人員要穿著整齊,不得穿拖鞋、涼鞋上路作業。
4.2養護作業人員在高速公路上進行人工保潔作業時,前進方向應迎著來車方向,并隨時注意來車動態,遇有險情及時躲避。
4.3禁止養護作業人員隨意橫穿高速公路。在路面作業需要穿越時,養護作業人員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通過。
4.4嚴禁在養護作業人員在交通管制區域外進行作業,嚴禁將施工器具、機械物料等置于交通管制區域外。
4.5遇大霧、臺風或暴雨等惡劣天氣時,禁止上路作業。遇有特殊情況如清障救援或搶險時,必須注意安全,做好交通指揮工作。
4.5高空作業時(如橋梁加固)必須戴安全帽,沒有作業平臺的高空作業還必須系安全繩;搭架作業時必須驗證腳手架或鋼管架的安全性;水上作業時必須穿救生衣。鋼筋打磨時還需佩戴防塵口罩、眼罩等防護器具。
4.6割草機操作人員作業時應佩戴護目鏡(或頭盔)、護膝、水鞋等防護用品。各項目部應加強工人的培訓,包括機器的正確使用與保養,勞保用品的正確使用等。
4.7機動車駕駛員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駕駛作風,做到文明、禮貌開車。嚴禁開英雄車、斗氣車;嚴禁酒后開車,疲勞開車和開“帶病車”。在上、下班前,駕駛員必須檢查車輛的安全性能。路上停車時必須打開危險燈。
4.8所有作業人員嚴禁帶病作業;身體缺陷會影響自身安全的人員禁止上路作業。
5安全管理制度
5.1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
5.1.1公司所有生產管理人員、駕駛員、特種機械操作手和技術工人都必須經崗前培訓后方可上崗作業,培訓時應做好相關記錄(填寫《項目部員工安全生產培訓表》、《項目部技術工人安全生產培訓表》)。
5.1.2公司對生產工作人員開展公司級、項目級、班組級三級安全教育。項目級安全生產會議每月不少于1次,班組級安全生產會議每月不少于2次,并做好相關記錄。項目級和班組級安全生產教育必須填寫《項目級/班組級安全生產教育記錄表》。
5.1.3對于分包單位,按照公司與分包單位《安全生產合同》進行管理,同時項目部填寫更新《分包項目人員動態管理卡》,每季度末報備工程部。
5.1.4專項工程開工前,項目部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安全生產交底,填寫《工程安全交底記錄表》。
5.1.5公司各級安全教育與培訓均必須按規定做好并保存書面記錄。
5.2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
5.2.1各項目部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應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事故損失,同時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向上級報告,等待事故調查組調查處理。
5.2.2公司實行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制度。項目部一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必須按公司規定以書面形式上報。
5.2.3各項目部每月必須填報本月《項目部月度事故/案件報表》,并于次月3日前上報公司。
5.2.4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后,由公司綜合事務部組織善后處理,工程管理部負責調查事故發生原因,項目部積極配合做好各項工作。
5.2.5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后,必須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即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防范措施不落實不放過,責任者和其他從業人員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責任者沒有受到嚴肅處理不放過。
5.3安全檢查和隱患整改管理
5.3.1公司每年組織4次安全生產大檢查,項目部應每個月定期組織1次安全大檢查,并填寫《項目部月度安全檢查報表》。
5.3.2節假日如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以及“兩會”等重大政治活動期間,項目部必須開展綜合性安全生產檢查。
5.3.3項目部應開展季節性安全檢查。夏季以防暑降溫為主要內容,雨季以防雷、防觸電、防洪、防止建筑物和道橋結構破壞為主要內容,臺風季節以防臺風為主要內容,冬季以防煤氣中毒、防火為主要內容。項目部還應對易發生事故的機動車、起重機、壓力容器、發電機等機械設備、設施開展定期安全檢查。
5.3.4安全生產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應填寫《安全生產檢查、隱患整改表》,責令受檢單位或個人限期整改。《安全生產檢查、隱患整改表》由受檢單位保存原件,檢查單位保存復印件。
5.4安全生產檔案管理
5.4.1安全生產檔案是各項目部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像、聲音等各種原始記錄。項目部專職安全管理員負責安全生產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
5.4.2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生產責任書、相關人員上崗資格證書、安全生產發文、安全生產收文、安全生產計劃、安全生產總結、安全生產報表、安全事故報告、安全檢查、隱患整改記錄、安全交底記錄、安全教育、培訓記錄、應急預案及其培訓、演練記錄、交通管制方案、其它安全生產資料:包括《分包項目人員動態管理卡》等。
6.1投入使用的施工標志牌必須符合《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1999)標準。標牌配備應齊全,且使用過程中進行專門維護,保持牢固、筆直。
6.2交通錐、線性誘導牌等擺設應間距適宜、線性順直
6.4導向燈應正確開啟。
6.3各種施工手續應完善,并按要求擺設。
6.5設備、車輛安全標識的設置應正確、齊全。
7.1交通安全設施布設不規范
9、割草機(未按規定正確使用勞保用品)
部分工種的操作人員貪圖一時工作之便,未按規定正確使用勞保用品,從項目部上報公司的工傷情況看,割草機操作傷害占的比例較大。各項目部應加強工人的培訓,包括機器的正確使用與保養,護目鏡(或頭盔)、護膝、水鞋等勞保用品的正確使用等。農藥噴灑人員和瀝青砼攤鋪人員不戴防護口罩,銑刨機操作人員不戴防塵面具等,容易引起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傷害。并要加強監督與檢查,確保操作安全、規范8、現場安全員責任不到位
按要求,現場安全員設在過渡區內,負有了望、維護交通安全設施、指揮施工車輛進出、提醒現場人員安全作業、在交通不正常的情況下指揮和引導交通等責任。現場安全員工作做到位,則減少了安全隱患。
。8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8.1施工手續不完善
8.2施工管制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內容不清晰
8.3專職安全員工作不到位
8.4安全生產檔案整理凌亂
8.1施工手續不完善
未上報施工管制方案或施工方案未經審批或施工方案過期施工。施工手續不完善,就是違規施工,而違規施工給我們帶來的風險是無法估計的,為了規避風險,必須完善施工手續方可進行施工。公司安全會議已明確“施工前交通管制方案須報有關部門同意后方可施工,否則,原則上不能施工。”
8.2施工管制方案內容不清晰
很多項目部使用的施工管制方案和安全保障方案千篇一律,不分季節、不論施工內容上的差異。施工現場作業控制圖一律采用標準圖樣的復印件。根據季節性特點和施工環境、施工內容的不同編制有針對性的交通管制方案和安全保障方案,會給我們增加了一定量的工作,但是詳盡的方案對施工現場的布控及管理帶來好處,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公司安全工作會議明確“交通管制方案中所附的圖表要根據實際情況手工繪制,不得采用規程的復印件。”
8.3專職安全員工作不到位
按照公司的規定,項目部必須配備專職安全員,項目部的專職安全員都參加了初級安全主任培訓,專職安全員應對照注冊安全主任的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結合項目部的安全生產情況,開展自己的工作。目前存在的情況是專職安全員沒能積極地參與到交通管制及保障方案的編制和落實、施工現場控制區的設置指導及監督管理、項目部的安全交底、項目部的安全培訓及安全教育、項目部的各種安全檢查和安全隱患的整改落實等本職工作中來。各專職安全員應積極參與到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來。所有與安全生產相關的報送資料,必須要有專職安全員的簽字。
8.4安全生產資料歸檔不規范
從公司組織的安全檢查情況看,大部分項目部的安全生產檔案整理凌亂,很多工作已經做了,但是沒有留下資料,留下有資料的也沒能做到清晰歸檔。安全檔案要達到這樣的要求:齊全、清晰。所謂齊全,就是按要求開展安全生產活動,對所開展的活動要留有書面資料或圖片、音像等形式的記錄;所謂清晰,就是對安全生產資料進行分類歸檔處理。各項目部應設立安全生產資料專柜,用于存放安全生產資料。
篇2:高速公路養護安全作業交通控制規程
第一章安全作業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速公路運營里程的增加以及路面使用年限的增長,高速公路維修的數量也將逐年增長,因此養護作業誘發事故的概率也隨之增加。為保證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安全通行,養護管理人員要進行公路的路況調查、檢測和維修。由于路面上的車輛行駛速度較快,在不封閉或不完全封閉交通的情況下,在路面上從事調查、檢測和維修工作都會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危險,顯然,危險對過往車輛的司乘人員和公路維修的作業人員兩方面同時構成威脅。這種危險來自于高速行駛的車輛,因此有必要規范作業現場及車輛通行。在以往公路或高速公路上發生各類交通事故中,因維修作業原因導致交通事故,致使作業人員或過往車輛受到傷害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甚至造成巨大損失。
在高速公路上維修作業現場或附近發生的交通事故,事故責任裁定時,養護部門工作中是否有缺陷,往往會對事故結論和誰承擔主要責任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無論從對社會負責的角度,還是對養護員工負責的角度,都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和從事維修作業的人員必須重視養護作業的安全管理。
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作業而發生事故,應加強安全教育和培訓,嚴格按照標準和規定布設作業場區的標志和設施,并精心照管,保持正確。上路作業的人員要著裝明顯的作業服飾,依法作業,努力營造好的作業環境和通行環境,杜絕因安全作業措施不當而引發的交通事故,保證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章養護安全作業的影響因素
影響高速公路養護安全作業的因素,歸納起來,可以將其分為主觀環境因素和客觀環境因素。主觀環境因素是由管理部門營造的,是需要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不斷規范和完善的,也是養護安全作業要做好的主要工作。客觀環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和氣候特點本身存在的,由于公路交通流和氣候的特點的復雜和隨機性,所以客觀環境因素是難以控制的。要保證養護作業的安全,就需要在主觀方面努力,并不斷認識和適應客觀因素。
2.1影響安全作業的主觀因素
2.1.1作業組織的因素:在高速公路上實施養護維修作業,需要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管理。從作業準備、進入現場、布置設施、維護交通秩序,到作業結束、清理現場、恢復交通,每個環節的安全措施都要正確、有效。
經常發生作業人員對安全的重要性及規范了解不深,常常存在著懶惰和僥幸心理,不按標準設立標志,劃分作業區。管理人員有時也存在著特權思想,對作業現場的管理疏忽,檢查要求不嚴而引發事故,為此-定要通過教育員工規范行為,嚴格制度以防止事故的發生。
2.1.2作業方式的因素:選擇何種作業方式,可能決定作業現場周圍的安全程度。臨時作業為節省時間,不愿設置過多的標志與設施;而長時間作業又希望作業區劃定的越大越好,有時甚至全幅封閉。此時,作業場地大了,認為安全了,其實通行空間變得狹窄,交通擁擠,更易引發交通事故,甚至波及到作業人員的安全。合理劃定作業區與作業方式的選擇將影響到安全。
2影響安全作業的客觀因素
2.2.1道路本身的因素,包括路面的狀態,坡道、彎道、橋梁,以及承擔的交通流量情況等。這部分因素有些管理部門能夠了解和掌握,但行駛的車輛不一定了解掌握。有些可以是偶然或隨機發生的,管理部門能夠預料,但不能確切掌握。特別是在維修路段附近,路面的工作狀況往往不會令人滿意,加之行車斷面狹窄,車速減慢,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擁擠或暫時滯留,這會在-定程度上惡化不安全因素。
2.2.2天氣的因素,包括氣象、季節以及由此帶來的光線、視線等因素,及對行駛車輛性能及路面狀況帶來的各種影響。這類影響具有雙重性,既有-定的規律性和預見性,也有偶然隨機性。管理部門可以根據經驗,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將此類影響減至盡可能小。
2.2.3交通方面的因素:這方面的因素是管理部門最難以把握和控制的,它包括有行駛車輛本身的技術性能、行駛狀態和載重情況等,除此之外,還包括駕駛員的因素,如駕駛員的技術水平,經驗、工作狀態。疲勞駕駛、酒后駕駛車輛進入作業區后,采取措施不當都可能引發事故。
第三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
3.1本規程適應高速公路維修保養和專項、大修工程工作。
3.2交通安全控制,用以保證公路暢通、生產安全和行車安全,并隨時保持路容的整潔;
3.3作業人員應著標志服,夜間為反光標志服;作業機械必須按標準涂以桔黃色,且按標準安裝黃色示警燈。懸掛養護作業和限速30KM標志牌,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不受行駛路線的限制;
3.4養護作業應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集中作業區域,盡量減少在高速公路上的作業時間。硬路肩上一般不允許堆放建材、設備或者其它物品,如作業需要時應規則堆放,并設置安全標志,堆放時間不應超過3天;
3.5交通控制分兩類:第一類為占用車道養護作業的交通控制,封閉一個車道的,車輛不改變車流方向,仍在原路幅通行;封閉兩個車道的,車輛改變車流方向,繞到另一幅路上通行。改變車流方向需控制兩路幅的交通,一般情況下應優先采用封閉一個車道的交通控制。第二類為不占用車道養護作業的交通控制;
3.6占用車道的養護作業開工前,應由養護作業實施單位向所在高速公路段路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對其進行安全監督和管理,路政部門有權要求不符合安全操作規程的作業停工,確保行車安全暢通;
3.7高速公路養護作業交通控制方式如下圖,分為六個部分:
(1)警告區(2)上游過渡區(3)緩沖區(4)作業區(5)下游過渡區(6)終止區(1)警告區
警告區長度不得小于450m,具體根據高速公路的設計時速而定,當設計時速為120km/h,lOOkm/h、80kn/h、60km/h,警告區長度分別不得小于1500m、900m、450m,具體參照《公路養護技術規范)。警告區內應設置限制速度標志,前方施工標志,并道標志,禁止通行標志。
(2)過渡區
上游過渡區的長度宜在65-lOOm,在過渡區前設置禁止駛入標志。下游過渡區的長度應大于30m。
(3)緩沖區
緩沖區的長度為80m,緩沖區與上游過渡區之間應設路障。
(4)作業區
作業區是養護工作人員活動和工作的地方,長度一般根據養護作業或施工的需要而定,車道與作業區之間必須設置隔離裝置。作業區布置還應為工程車輛提供安全出口。
(5)終止區
終止區的長度不應小于30m,在終止區的末端應解除所有限制標志。
第四章高速公路養護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一般規定:上路養路工要經過嚴格考核,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必須著黃色反光標志服,戴安全帽;不得穿硬底和易滑的鞋如拖鞋上路,嚴禁在危險處停留;嚴禁在酒后上路。上路思想要集中,服從領導和安全檢查人員指揮,未經許可不得從事非本工種作業。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其重要性已越來越多地被廣大干部職工所共識,為進一步加強全局安全管理工作,現做如下補充規定:
4.1各單位要認真總結多年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對本單位安全工作的領導。要在職工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宗旨,做到警鐘長鳴,不能有絲毫的麻痹松懈,特別是在一線工作的路政、養護、收費人員更要高度重視安全管理工作。要結合本單位工作的實際,把各項安全措施、責任落實到班組,落實到每個人,做到措施得力,職責分明,警鐘長鳴。哪個單位由于措施不力,安全管理混亂,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出了問題,首先要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
4.2要強化安全監督。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安全工作的實際,開展“四查”,即查思想、查管理、查落實、查隱患為主要內容的安全自檢自查活動,消除事故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局安委會將不定期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進行抽查。
4.3做好冬季安全生產的準備及教育工作。
4.3.1各收費站要確保冬季收費車道、收費廣場內無積雪、無結冰,保證車輛的安全暢通。要將責任范圍內的收費廣場、車道的除雪、除冰任務落實到每個班組,落實到每個人。
4.3.2各養護工區要及時處理好管轄路段的路面病害,并將冬季路面防滑、除雪的任務落實到每個班組,落實到每個人,同時加強巡查密度,及時處理隱患。養護作業人員,要做好上崗前安全囑咐,做到衣冠整齊,符合安全規定。養護作業區、作業車,要按規定設置養護作業施工標志,做到標準規范,杜絕違章作業。
4.3.3路政人員要加大巡邏密度,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對施工路段要進行檢查,對不聽勸阻,整改不力的施工單位要責令其停工整改;內部單位要限期整改,直至給予責任人必要的經濟處罰。
4.3.4各單位交通安全委員會,要教育本單位司機,確保冬季行車安全,并配全必要的安全器材。堅持“周五”安全例會制度,做好記錄,對不按安全操作規程行車的司機要加強教育,對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事故的司機要嚴肅處理,責任者調離司機崗位。
4.3.5各單位要加強對全體職工的安全教育,對防火、防盜等工作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
4.4加強高速公路養護、工程作業車輛安全控制。
4.4.1為避免和減少交通責任事故發生,養護作業現場要嚴格按照部頒養護技術規范擺放安全標志。特別強調要根據設計時速保證警告區的長度,并保證有足夠長度的渠化標志和緩沖區。
4.4.2堅決杜絕“三無”車輛在高速公路上作業,車況不好的車輛嚴禁上路作業,駕駛員素質不高的嚴禁駕車作業。養護、工程作業車輛要有黃色示警燈和明顯的作業標志,要注意避讓過往車輛。如需雇用社會車輛上高速公路作業時,要經所屬單位的路政大隊和機械大隊審批備案,并簽定安全協議。養護中心路面病害集中處治雇用社會車輛和外系統、外單位因其他原因確需上高速公路作業時,經局路政科、機務科審批備案,并簽定安全協議。所有高速公路作業車輛需辦理免費通行手續的,有關部門出具證明后在局收費科辦理并登記造冊。
4.4.3高速公路養護作業人員要著統一安全標志服,并面向來車方向作業;在穿越高速公路時要注意行駛車輛,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快速通過。養護作業人員不能隨便攔截、指揮行駛車輛。
4.5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活動護攔開口要定點、定位。中央分隔帶開口是為便于養護和清障作業車輛不受行駛路線限制和實行緊急交通控制時使用的。各單位路政、養護部門要聯合調查,根據安全和需要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具體開口位置,原則上每6km保留一個,其他進行封閉處理。
4.6日常養護作業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4.6.1路面出現坑槽時,要及時進行修補,堅持當天開挖當天補好的原則,如當天無法補好已開挖的坑槽要及時用廢料回填,并設立明顯的養護施工標志,保證車輛安全行駛。
4.6.2開挖出的廢料,要及時安排車輛清除,保證路面清潔。
4.6.3施工車輛、設備不能隨便停放,特別是晚上需在路上停放的一定要有明顯安全標志。
4.6.4對于已出現坍方、碎落、沉陷等對行車安全有隱患路段,應及時排除清理,并設置明顯標志。
4.6.5加強對高填深挖大護面墻等特殊路段的觀察,特別是雨前雨后,組織專人進行觀測,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并組織人員盡快搶修處理。
篇3: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落實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安全管理的職責,保障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人員、設備以及車輛通行安全,根據《公路法》、《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部《公路建設監督管理辦法》、《公路養護技術規范》和《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等,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重慶市行政區域內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
高速公路養護工程劃分為小修保養、專項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具體規定依照交通部《公路養護技術規范》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市高速公路管理機構依照本規定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履行高速公路養護施工作業的行政管理職責;
(二)審批養護工程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并負責監督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嚴格按經審查同意的方案組織施工;
(三)協調、指導和監督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和市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的職責履行。
第四條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依照本規定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依法履行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中的道路交通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二)依照本規定提交交通組織方案審查意見并負責監督實施;
(三)及時查處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中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
(四)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報送全路網養護施工作業動態統計信息。
第五條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有關規定選擇具備安全施工作業條件的養護施工作業單位;
(二)與養護施工作業單位簽訂養護工程施工作業安全生產合同并負責監督落實;
(三)負責養護施工過程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四)依照本規定組織編制和報送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
(五)依照國家和本市安全生產有關規定以及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組織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
(六)及時向社會公告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信息;
(七)負責養護施工安全標志、設施的設置,通過合同約定督促施工單位按批準的交通組織方案具體落實;
第六條養護施工作業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負責養護施工作業人員的施工安全作業規程培訓和教育;
(二)設置養護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并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三)按相關規范要求編制養護施工交通組織方案,交通組織方案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養護施工地點,主要施工內容,施工起止時間,交通管制方式,管制路段的起止樁號,現場交通標志布置方式(含文字和圖表),應急預案;
(四)嚴格按經審查同意的施工組織方案、交通組織方案以及相關安全生產規定進行施工作業;
(五)按經營管理單位要求及《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的規定設置養護工程施工安全設施;
(六)負責養護施工現場交通標志的維護及現場管理工作;
(七)執行國家和本市有關安全生產管理的其他規定。
第七條申報養護施工作業方案應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大修工程、需半幅或全幅斷道施工的小修保養和專項工程以及在同一施工區域占用行車道超過10日的養護施工工程,應由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向市高速公路管理機構申報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市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會同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審查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并在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出具審查意見。
(二)凡在同一施工區域占用行車道24小時以上10日以下的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應征得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的書面同意。執法機構應在受理申報24時小時內回復,否則視為同意。
(三)高速公路搶險作業應按有關規定和搶險施工組織預案執行。搶險施工組織預案(包括交通組織方案)由經營管理單位負責編制,報市高速公路管理機構和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備案。情況緊急的搶險工程,經營管理單位可以在保證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先期安排搶險施工。
第八條大修工程、需半幅或全幅斷道施工的小修保養和專項工程以及在同一施工區域占用行車道超過10日的養護施工工程,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提前5日向社會公布,并應按規定時限組織施工,接受社會公開監督。公告應在市級以上報刊發布,同時通過交通電臺滾動播出,并通過相應的收費站及路段可變情報板及時提醒車輛合理選擇路線。
第九條高速公路養護與搶險作業的作業控制區和安全設施的布置,應嚴格按照交通部《公路養護安全作業規程》的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養護工程施工作業車輛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進出施工區域不主動避讓正常行駛的車輛;
(二)在施工區域外隨意停放;
(三)將物料、泥土帶出施工作業區域污染路面;
(四)穿越中央分隔帶(調頭);
(五)違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其他行為。
第十一條養護工程施工作業人員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接受專門的安全教育和作業規程訓練;
(二)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必須穿著帶有反光標志的橘紅色工作裝(套裝),管理人員必須穿著帶有反光標志的橘紅色背心;
(三)乘坐施工單位車輛(貨車除外)進出施工現場;
(四)不準在作業區外活動或將任何施工機具和物料置于作業控制區以外;
(五)不準擅自變更控制標志和區域或擴大作業范圍;
(六)不得隨意橫穿高速公路;
(七)不得有違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其他行為。
第十二條公路養護施工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養護施工作業必須按作業控制區交通控制標準設置相關的渠化裝置和標志,并由養護施工作業單位指派專人負責維持交通,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應給予積極指導與協助。
(二)斷道施工區段原則上不能超過3公里,每一施工區段施工期限應嚴格按審批方案執行,上一施工區段結束后,方可開始下一施工區段施工。
(三)在車輛運行高峰期,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應及時到施工現場指揮交通,會同經營管理單位和養護施工作業單位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當發生嚴重交通阻塞時,應利用可變信息板等信息渠道及時發布限流、分流信息,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可根據具體情況實施交通管制,并通知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
(四)在高路堤路肩、陡邊坡等路段養護施工作業時,施工作業單位應采取防滑墜落措施,注意防備危巖、浮石滾落。
(五)在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路段養護(搶險)作業時,養護施工作業單位應設專人觀察險情。
第十三條橋梁、隧道養護施工作業還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橋梁養護施工作業時,應首先調查掌握架設在橋面上下的各種管線的布設情況,并注意保護公用設施(煤氣、水管、電纜、架空線等),必要時應由經營管理單位與有關單位聯系,取得配合。
(二)在橋梁欄桿外進行作業時,須設置懸掛式吊籃等防護設施,作業人員須系好安全帶。
(三)橋墩、橋臺維修時,應在上、下游航道兩端設置安全設施,夜間須設置警示信號,必要時應由經營管理單位與有關單位聯系,取得配合。
(四)隧道養護施工作業宜選擇在交通量較小時段進行;
(五)進行隧道養護施工作業前,應做好以下工作:
1、經營管理單位應負責檢測隧道內一氧化碳、煙霧等有害氣體的濃度及能見度是否會影響施工安全,并負責檢測隧道結構狀況是否會影響作業安全,如有危險,應處理完畢后方可進行作業;
2、經營管理單位應負責檢查施工道信號燈布設是否準確、明顯,施工標志設置是否規范;
3、養護施工作業單位應對養護施工作業機械、臺架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并在機械上設置明顯的反光標志,在臺架周圍設置防眩燈,將作業現場的輪廓反映出來。
(七)在隧道內進行登高堵漏作業或維修照明設施時,登高設施的周圍應設置醒目的安全防護設施,作業人員須系好安全帶。
(八)對隧道襯砌局部坍塌進行養護施工作業時,應采取措施保證養護施工作業人員的安全。
(九)隧道內不準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明火作業或取暖。
(十)電力設施等維護有特別要求的,應按有關部門的安全操作規程執行。
第十四條在夜間或隧道內進行養護施工作業的,應保證養護施工路段內的照明滿足相關要求。
第十五條霧天不得進行養護施工作業。確需霧天進行搶修時,經營管理單位應報告市高速公路執法機構封閉交通后方可作業;所有安全設施上須設置黃色施工警告燈號。
第十六條搶險作業應遵守下列規定:
(一)高速公路因自然災害、異常氣候等造成險情時,經營管理單位應及時組織修復。
(二)搶險作業單位應當按有關規定在工作區兩端設置安全設施。需要車輛繞行的,應當在繞行路口設置標志。
(三)設置搶險作業控制區后應盡快消除交通障礙和不安全因素,恢復公路暢通。
第十七條高速公路經營管理單位應加強對養護施工作業單位的監督管理。對施工單位及其施工人員不按施工組織方案和交通組織方案以及安全生產管理規定與規程施工、違反養護工程施工作業安全生產合同的行為,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情節嚴重的,可以采取依法解除合同、清退出場以及上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列入不良履約企業名單等措施。
第十八條不依法履行安全監管責任和違反安全生產義務,造成事故的,將按有關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造成重特大事故的,按《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重慶市安全生產責任制暫行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九條穿、跨越高速公路的交叉施工,其施工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重慶市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施工作業安全管理暫行規定》(渝交委路〔2005〕253號)同時廢止。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由市交通委員會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