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環保員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作業指導書
1、目的為了明確的安全、環保員工作職責,確保行車組織過程中的各級風險和重要環境因素都能夠有效地控制。從而保證運輸部員工的職業健康安全和企業的財產損失,確保環境的有效保護,特制訂本安全、環保員作業指導書。2、適應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應于運輸部安全、環保員崗位。3、本崗位作業場所:辦公樓及生產現場4、本崗位工作內容:安全、環保的日常管理工作,貫標日常工作。5、本崗位管理的相關設備:內燃機車、鐵水車、、天車、線路、信號設施,煉鐵原燃料、鐵水、成品鋼材、油品。6、本崗位要控制的主要風險設備/物料能量危害事件風險級別控制措施機車車輛鐵水車線路信號設施動能機車車輛沖撞BEO/PG4.S.16EO/PG4.S.17EO/PG4.S.20EO/PG4.S.21EO/PG4.S.22EO/PG4.S.23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車輛鐵水車線路信號設施動能機車車輛進異線BEO/PG4.S.16EO/PG4.S.17EO/PG4.S.20EO/PG4.S.21EO/PG4.S.22EO/PG4.S.23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普通車輛線路、止輪器動能車輛溜逸BEO/PG4.S.21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鐵水車線路止輪器動能鐵水車溜逸BEO/PG4.S.21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鐵水車線路化學能爆炸BEO/PG4.S.16爆炸應急預案乙炔氧氣抽油泵通風裝置防爆開關滅火器化學能爆炸CEO/PG4.S.16EO/PG4.S.25EO/PG4.S.28爆炸應急預案欄桿機械能道口交通事故CEO/PG4.S.22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乙炔氧氣抽油泵通風裝置防爆開關滅火器電焊機等熱能火災CEO/PG4.S.20EO/PG4.S.25EO/PG4.S.28EO/PG4.S.29火災應急預案機車天車切割機鉆孔機電焊機電動欄桿燈塔機床電能觸電CEO/PG4.S.20EO/PG4.S.22EO/PG4.S.26EO/PG4.S.27EO/PG4.S.28EO/PG4.S.29EO/PG4.S.40觸電應急預案天車機車車輛勢能高空墜物CEO/PG4.S.19EO/PG4.S.20EO/PG4.S.21EO/PG4.S.28EO/PG4.S.27EO/PG4.S.40天車機車勢能高空墜人CEO/PG4.S.20EO/PG4.S.27EO/PG4.S.28EO/PG4.S.29煤炭烤火爐化學能煤氣中毒CEO/PG4.S.22抽油泵通風裝置防爆開關電能電擊傷CEO/PG4.S.25觸電應急預案工具動能壓傷C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協議書乙炔氧氣熱能燒傷CEO/PG4.S.28天車燈塔勢能摔傷CEO/PG4.S.26設備/物料能量危害事件風險級別控制措施機車機械能飛車CEO/PG4.S.27轉轍器信號燈信號旗口哨手電筒動能擠道岔CEO/PG4.S.22行車事故應急預案機車鐵水車道岔線路機械能機車車輛掉道CEO/PG4.S.21行車事故應急預案7本崗位要控制的重要環境因素重要環境因素設備/物料環境影響控制措施廢燈管,電池廢棄手電筒、日光燈污染土壤作業指導油抹布排放機車、鐵水車、天車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打印機廢色帶排放打印機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油滴漏機車、鐵水車、天車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潛在火災,爆炸機車、加油站大氣污染,人身傷害作業指導,應急預案含油配件廢棄機車、鐵水車、天車大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乙炔、氧氣潛在爆炸乙炔瓶、氧氣瓶大氣污染,人身傷害作業指導,應急預案潛在焦油、粗苯泄漏油槽車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潛在柴油、機油泄漏機車、機床污染水,土壤作業指導,應急預案8、作業指導8.1負責組織各種類型的安全生產檢查,對查出的隱患有權下令限期整改及督促實施,負責組織開展各種有利安全生產的活動。8.2對細化分解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進行督促檢查。8.3協助安全生產主辦組織相關人員對部危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和更新;對部的環境因素識別,更新,并評價出重要環境因素。8.4負責識別摘錄本單位適應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并傳遞到相關崗位及相關方。8.5協助安全生產主辦本部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信息交流與協商工作。8.6負責本部的許可作業管理并進行現場控制。8.7負責執行《安全鎖定程序》,并對實施鎖定人員進行培訓。8.8負責本部的生產現場作業環境的整治(包括綠化管理)和廢棄物的收集與處置。8.9負責本部的安全標識管理,合理設置、維護與更新。8.10負責本部的變更工作和變更后重要環境因素/風險控制策劃。8.11負責員工勞動保護用品計劃、領取、發放、登記等工作。8.12負責組織各種類型的安全生產檢查,對查出的隱患有權下令限期整改及督促實施,負責組織開展各種有利安全生產的活動。8.13負責新工人入廠的三級安全教育及換崗,復崗安全環保教育并協同有關部門做好特殊工種人員的技術培訓,發證工作。負責部防暑降溫工作。8.14參加相關生產、檢修會議,提出有關安全環保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有關站段制定的行車、檢修安全措施。審查《檢修報告書》,并監督檢查安全環保措施的執行情況。8.15負責組織或參加人身、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參加事故的救援或搶修工作。8.16對行車組織、檢修各工序范圍內可能會發生C級及C級以上的風險應進行重點監控,達到消除或降低其風險,確保員工的人身安全和企業財產不受損害。8.17對行車組織、檢修各工序范圍內會產生對環境造成影響的重要環境因素加以監控。8.18負責貫標工作的聯絡、文件編寫、資料整理,匯報體系運行狀況。8.19遵守運輸部員工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通則。9、記錄:O/PG211.08/01《勞保用品月(年)度需求計劃》保存三年O/PG211.08/02《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保存三年《違規違制檢查處理通報》保存三年《事故分析會議記要》保存三年O/PG214.02/01《工傷事故登記表》保存三年O/PG214.02/02《工傷事故統計表》保存三年EO/PG214/02《隱患整改通知單》保存三年EO/PG214/03《隱患整改臺帳》保存六年EO/PG210.04/01《安全色著色計劃申請表》保存三年EO/PG210.04/02《安全標識記錄(統計)表》保存三年EO/PG210.04/03《萍鋼公司安全標識跟蹤管理臺帳》保存三年EO/PG213/01《ISO14001/OHS18001體系運行檢查表》保存三年《ISO14001/OHS18001體系其它記錄》保存三年
篇2: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規范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特制訂本制度,本制度適用于臨猗分公司。
2、職業衛生主要包括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塵、粉塵、有毒有害物質、噪音等對環境和操作人員造成的傷害。
3、安全部門負責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各分廠設備處負責生產設備設施跑、冒、滴、漏控制工作;分廠安環處負責煤塵、粉塵、廢氣、廢渣、廢水等污染控制治理工作;職工醫院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
4、各單位加強生產過程的控制和管理,消除設備、工藝的跑、冒、滴、漏,使工作場所和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濃度達到國家允許的范圍內。
5、有煤塵、粉塵的作業崗位和場所,必須采用濕法操作和隔離法操作,保證噴淋裝置完好,作業人員配備防塵口罩、護目鏡,減少與塵毒物質的接觸機會。
6、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崗位和場所配置自動在線監測儀,崗位人員加強監控,做好檢測記錄,發現問題,積極處理,并加強自然和機械通風排毒措施;崗位人員配備相應的防毒面具。
7、各安全員負責對有毒有害崗位配備的防毒面具、氧呼吸器等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和檢查維護。。
8、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必須對入廠人員進行上崗前職業健康培訓,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在崗期間職業健康培訓。
9、安全部門聯系國家有資質機構按國家規定,定期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進行進行檢測評價,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控制治理措施,并于每年向安監部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申報。
10、各分廠設備處定期開展“無泄漏”達標驗收工作;各分廠安環處定期開展“清潔文明”驗收工作;采取設備、工藝技術等控制措施進行綜合治理,為職工創造良好工作環境。
11、各分廠安環處對全廠衛生設施加強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環保衛生設施正常運轉;同時加強廢氣、廢水排污治理工作,確保達標。
12、職工醫院要加強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提高防護能力。
13、職工醫院對新入廠的員工及崗位人員要進行嚴格體格檢查,建立檔案;人力資源部對職工醫院體檢查出的職業禁忌癥人員進行崗位調整。
14、職工醫院聯系有資質機構對職業病崗位人員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前體檢,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對于體檢過程中發現的疑似職業病患者和職業病患者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
15、人力部門簽訂合同簽時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員進行告知。培訓中心定期對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
篇3:某某工廠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設施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1、目的
為加強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監督管理,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員工職業危害個人防護用品在使用時符合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做到正確使用和佩戴,以保障員工的職業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各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購置、使用與管理。
3、工作職責
3.1某工廠安全管理委員會負責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防護用品的科學管理,監督指導各部門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方面的合理使用;
3.2各部門具體實施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員工職業危害防護用品的采購、安裝、發放、使用與維護管理,某工廠安委會負責監督管理。
4、工作內容
4.1名詞: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以下稱“防護設施”),是指以控制或消除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為目的,采用通風凈化系統或采用吸除、阻隔等設施以阻止職業危害對員工健康影響的裝置和設備。
本制度所稱的職業防護用品(以下稱“防護用品”),是指為保障員工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采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4.2本單位安委會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環境采取有效的防護設施,以保障員工作業環境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或強度)低于國家職業健康安全限值標準。
4.3本單位安委會監督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購置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各部門將申購單給予供應部采購專員,由供應部負責采購,購置個人防護用品時依據《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等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執行。根據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功能和作用,選用相對應的防護用品,其選購的產品應當具備且符合下列內容:
4.3.1產品名稱、型號;
4.3.2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
4.3.3合格證和使用說明書,使用說明書應當同時載明防護性能、適應對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3.4為配料工、小料員等粉塵作業員工采購專業防塵口罩、為前處理操作工、灌裝操作工、制冷工等噪聲作業場所員工采購專業防護耳塞,為制冷工采購專業防毒面罩、為酸堿操作工采購專業耐酸堿手套及零星防護品,等等。
4.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不得使用沒有生產企業、沒有產品名稱、沒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報告的防護設施產品。
4.5由安委會自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場所設計和安裝非定型的防護設施項目的,防護設施在投入使用前應當經具備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檢測、評價和鑒定。未經檢測或者檢測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的防護設施,不得使用。
4.6本單位安委辦應建立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賬。監督指導各部門做好防塵、毒、高溫、噪聲以及防窒息等危害防護設施的管理、使用、維護和檢查,確保其處于完好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
4.6.1防護設施的技術文件(設計方案、技術圖紙、各種技術參數等);
4.6.2防護設施檢測、評價和鑒定資料;
4.6.3防護設施的安全操作技術規程和管理規定;
4.6.4使用、檢查和日常維修保養記錄;
4.6.5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評價報告。
4.7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根據作業人員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具體情況,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個體職業防護用品。
4.8本單位安委會應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的正常運轉,定期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制冷間、配料間、小料房等排風設施,負責人為相應部門兼職安全員,一旦出現問題,由設備部進行負責維修。
4.9本單位安委會應組織并指導各部門,對員工進行防護設施安全操作技術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教育員工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4.10作業人員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檢修后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造已消除了職業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經所在地同級監管部門確認,并在職業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
4.11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在使用防護用品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4.11.1選用的防護用品應能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員工健康的損害;
4.11.2向員工配發足夠數量的防護用品;
4.11.3防護用品發放要求以舊換新(初次發放除外)原則。
4.11.4各部門(主要生產部、設備部、技術部、酸奶部)應組織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的員工進行培訓和指導,了解防護用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
5、工作記錄
5.1《液態奶事業部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檔案》
5.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及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5.1.1.1職業健康安全防護設施管理臺帳;
5.1.1.2安全防護用品管理臺帳。
6、相關法律、法規清單
6.1《勞動防護用品分類與代碼》(LDT75-1995);
6.2《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1989);
6.3《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準》(國經貿安全[2000]1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