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接地網事故預防措施

防止接地網事故預防措施

2024-07-18 閱讀 9854

為防止發電廠接地網事故的發生,總結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訓,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本措施。

1適用范圍

本措施適用于發電廠接地網。

2主要依據

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國電發(2000)589號

DL/T621—1997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

DL/T5091—1999發電廠接地設計導則

GB50169—9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DL475—92接地裝置工頻特性參數的測量導則

3術語和定義

接地網——是指由垂直接地極和水平接地均壓帶組成的,供發電廠、變電所、計算機網絡或綜合自動化裝置使用的并兼有泄流和均壓作用的較大型的水平網狀接地裝置。

工作接地——是指在電力系統中,為運行的需要所設的接地。

保護接地,指為防止電氣裝置的金屬外殼、配電裝置的構架及桿塔因絕緣損壞而帶電,危及人身及設備安全所設的接地。

接地極——指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并直接與大地接觸的金屬導體。兼做接地極用的直接與大地接觸并具備一定的深度的各種金屬構件、金屬井管、鋼筋基礎、金屬管道統稱自然接地極。

接地電阻——是指接地體或自然接地體的對地電阻和接地線電阻的總和。

沖擊接地電阻——是按通過接地體流入地中沖擊電流求得的接地電阻。

工頻接地電阻——是按通過接地流入地中工頻電流求得的電阻。

接地裝置對地電位,是指電流經接地裝置的接地極流入大地時,接地裝置與大地零電位點之間的電位差。

接觸電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時,大地表面形成分布電位,在地面上離設備水平距離為0.8m處與設備外殼、構架或墻壁離地面的垂直距離1.8m處兩點間的電位差。

最大接觸電位差——是接地網孔中心對接地網接地極的最大電位差。

跨步電位差,是指接地短路(故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時,地面上水平距離為0.8m的兩點間的電位差。

最大跨步電位差——是接地網外的地面上水平距離為0.8m處對接地網邊緣接地極的電位差。

轉移電位——是指接地短路(故障)電流流過接地裝置時,由一端與接地裝置連接的金屬導體傳遞的接地裝置對地電位。

4設計與安裝

4.1設計中,要采取當地土壤電阻率作為設計依據。

4.2接地裝置熱穩定電流應與變電所設備熱穩定電流選取一致。接地裝置及引下線最小截面要按照接地短路電流進行熱穩定校核。

4.3腐蝕性土壤地域的接地網選材要留有余地,必要時要采取銅質材料的接地裝置。

4.4接地裝置的焊接質量必須滿足《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92)的要求,導體必須采用熱鍍鋅材料,局部必須做好防腐措施。

4.5設備與主接地網的連接必須可靠,發電機、變壓器本體及中性點、GIS開關設備、補償電容器等大型或重要電氣設備,必須考慮兩點接入地網。改擴建接地網與原地網間、臨近的自然接地體,應根據情況要有多點連接。

4.6改擴建的新老接地網必須測量全網的接地電阻,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檢驗。

4.7高電阻土壤宜采用方孔網格接地網,在增加導體根數、降低接地電阻的基礎上,并考慮提高均壓功能及降低跨步電位差。

4.8接地網及引線嚴禁與外界的自來水管線、鐵軌、供熱管線連接。防止雷擊及轉移電位對弱電設備(DCS、微機保護、PLC等自動化裝置)的損壞,采取相應的隔離或限壓措施,也可按廠家的要求考慮裝置的接地方式。

4.9接地網須測量接觸電勢及跨步電壓,如超過規定值,可采取局部增設水平均壓帶或垂直接地極鋪設礫石地面或瀝青地面的措施。

4.10接地網與電纜溝道連接的接地帶,每隔一定距離應與接地網均壓帶復連一次。

4.11變電所接地網應與架空線路避雷線相連,且有便于分開的連接點。當技術上不允許直接相連時,應在地下與避雷線的接地裝置連接,連接導體的長度不小于15m。

5運行維護與管理

5.1根據系統短路容量的變化,校核接地裝置及設備引下線的熱穩定容量。接地裝置引下線導通試驗,每年須進行一次,如測量結果呈逐年上升趨勢,應開挖檢查。

5.2接地網的開挖要選擇5~8個部位沿引下線挖掘。如發現異常,擴大檢查范圍。

5.3高土壤電阻率的地區,接地網接地電阻超過規定值,可敷設外引接地極、井式接地極或深鉆式接地極。

5.4測量廠或變電所全網的接地電阻,為了減少誤差,提高測量的精度,宜解開架空線路避雷線與接地網的連接點,測量后必須恢復。

5.5加強變壓器中性點過電壓保護間隙、氧化鋅避雷器的管理與維護,嚴格執行《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T596—1996)的相關技術要求,防止中性點過電壓故障造成變壓器燒損。

篇2:防止接地網事故預防措施

接地網、避雷針是保證電力設備和人身安全的重要防護設備之一,為防止電力設備損壞和人身傷害事故的發生,應嚴格執行電力系統關于《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電力系統預防性試驗規程》、《接地規程》以及其它有關規定并提出以下重點防護措施:

1、完善地網的管理體系,明確主管領導和專責人的具體職責。

2、嚴格執行電力系統地網質量的全過程管理規定,加強管理,保證質量。

3、堅持做好每年的地網的測試工作,并認真做好記錄。對新安裝的接地裝置,為了確定其是否符合設計或《規程》要求,在工程完工后,必須經過檢驗后才能正式投入運行。檢驗時,施工單位必須提交下列技術文件:

3.1、工圖與接地裝置接地圖。

3.2、接地裝置地下部分的安裝記錄。

3.3、地下裝置的測試記錄。

4、安裝地網的材質必須采用約直徑為5CM、長度為2.5m的鋼管作為人工接地體。同時檢查其選焊長度與焊縫是否合乎要求。

5、接地與接零的可靠,必須對接地裝置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測試,并把測試、檢查結果及時匯報上級領導。

6、由于地網接地線及導體截面不夠,接地引下線燒斷或地網腐蝕,導致地網電位升高而引起的重大設備事故屢有發生,因此合理選擇地網接地線及導線的截面是保證地網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

7、對廠內地網檢測不合格的,要及時上級匯報,并提出整改方案,以便及時消除隱患。

篇3:防止接地網事故措施

1根據地區短路容量的變化,應校核接地裝置(包括設備接地引下線)的熱穩定容量,并根據短路容量的變化及接地裝置的腐蝕程度對接地裝置進行改造。

1.1220kV設備按單相穩態接地短路0.66s校核,設備接地引下線總截面可按12mm2/kA確定。

110kV設備按單相穩態接地短路3s校核,設備接地引下線總截面可按25mm2/kA確定。

10kV及35kV設備按三相穩態短路電流的60%、3s校核,設備接地引下線總截面可按25mm2/kA計算。

2在發、供電工程設計時,要吸取接地網事故的教訓,設計單位應提出經過改進的、完善的接地網設計,施工單位應嚴格按設計進行施工。

3基建施工時,必須在預留的設備、設施的接地引下線經確認合格(正式文字記錄)以及隱蔽工程必須經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并應分別對兩個最近的接地引下線之間測量其回路電阻,測試結果是交接驗收資料的必備內容,竣工時應全部交甲方備存。

4接地裝置的焊接質量、接地試驗應符合規定,各種設備與主接地網的連接必須可靠,擴建接地網與原接地網間應為多點連接。

5接地裝置腐蝕比較嚴重的樞紐變電站宜采用銅質材料的接地網。

5.1做好開關站至繼保室敷設100mm2銅接地體反措工作,嚴禁保護裝置采用通過槽鋼等接地的接地方式。

5.2使用微機保護,集成電路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以及發信機的廠、站接地電阻符合阻值<0.5Ω的要求規定。

6對于高土壤電阻率地區的接地網,在接地電阻難以滿足要求時,應有完善的均壓及隔離措施,方可投入運行。

7變壓器中性點應有兩根與主接地網不同地點連接的接地引下線,且每根接地引下線均應符合熱穩定的要求。重要設備及設備架構等宜有兩根與主接地網不同地點連接的接地引下線,且每根接地引下線均應符合熱穩定的要求。連接引線應便于定期進行檢查測試。

8接地裝置引下線的導通檢測工作應每年進行一次。根據歷次測量結果進行分析比較,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開挖、處理。

9為防止在有效接地系統中出現孤立不接地系統并產生較高的工頻過電壓的異常運行工況,110~220kV不接地變壓器的中性點過電壓保護應采用棒間隙保護方式。對于110kV變壓器,當中性點絕緣的沖擊耐受電壓≤185kV時,還應在間隙旁并聯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間隙距離及避雷器參數配合要進行校核。

10認真執行《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T596-1996)中對接地裝置的試驗要求,同時還應測試各種設備與接地網的連接情況,嚴禁設備失地運行。

11用于連接工作接地線的接地樁應直接焊接在設備下方的接地引下線上,如接地樁焊接在設備構架等金屬結構件上,結構件必須大于接地引下線的載面并直接與引下線可靠焊接。嚴禁將接地樁焊接在通過操作機構傳動桿連接的結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