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特殊病原體感染消毒隔離措施

特殊病原體感染消毒隔離措施

2024-07-18 閱讀 9604

特殊病原體感染包括:炭疽、氣性壞疽、鼠疫、霍亂、破傷風、新發病原菌以及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等。

一、隔離措施

1、對特殊感染病例應進行隔離治療,同類感染病例可在同一病室隔離。2、病人的診療、護理用品等應固定專用,用后及時消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

3、進入隔離病房應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鞋套、手套。

4、不設陪護,不得探視;特殊情況必須探視的,應按規定的時間,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后進入病房。

5、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及污物時,必須戴橡膠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6、在進行診療、護理、檢驗等操作過程中,如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身體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手套,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和防護眼鏡;必要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圍裙。

7、特殊感染病人的手術必須在隔離手術室實施手術,手術通知單上應用紅筆注明“特殊感染病例”,做好術前準備,術中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8、病人的治療、換藥等操作,應在病房內進行,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二、特殊病原體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對特殊病原體污染的衣服、被褥、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應嚴格消毒或焚燒處理。

1、地面、墻壁、門窗:應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每日一次;地面噴灑消毒應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作用時間不少于60min。

2、空氣:用3%過氧化氫30ml/m3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每日一次,作用30min。

3、衣服、被褥:更換的被服置于雙層黑色塑料袋內,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后,有效封扎袋口,標注“特殊感染被服”,送洗衣房消毒、清洗;被胎、枕心等先經床單位消毒機消毒1小時后,送洗衣房進行拆洗消毒;洗衣房應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將被服浸泡消毒30min后,再進行清洗,最后進行高壓滅菌發放。

4、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及容器:排泄物、嘔吐物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覆蓋,作用1小時后傾倒入便池;容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5、餐(飲)具: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凈。6、手與皮膚:皮膚用0.5%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手用0.5%碘伏溶液或用“潔芙柔”涂擦,作用1min-3min.

7、病人尸體:用0.5%過氧乙酸浸濕的布單嚴密包裹,口、鼻、耳、肛門、陰道要用浸過0.5%過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盡快火化。

8、運輸工具:運送車輛用3%過氧化氫30ml/m3先由外向內噴灑車廂,創建時間:2012-1-1814:01:00再由內向外進行噴灑至表面濕潤,密閉1小時。

9、廁所:廁所的四壁、地面、便池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作用1小時。

10、垃圾: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用過的敷料等醫療廢棄物,均用雙層黃色塑料袋收集,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后,有效封扎袋口,并標注“特殊病原體感染”,由專人收取運送至醫廢暫存點。

11、器械、診療護理用品: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重復使用的應固定專用,用后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作用60min后,清洗備用;器械消毒處理后送供應室清洗、滅菌。

篇2:特殊病原體感染消毒隔離措施

特殊病原體感染包括:炭疽、氣性壞疽、鼠疫、霍亂、破傷風、新發病原菌以及條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等。

一、隔離措施

1、對特殊感染病例應進行隔離治療,同類感染病例可在同一病室隔離。2、病人的診療、護理用品等應固定專用,用后及時消毒;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

3、進入隔離病房應穿隔離衣、戴帽子、口罩、鞋套、手套。

4、不設陪護,不得探視;特殊情況必須探視的,應按規定的時間,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后進入病房。

5、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及污物時,必須戴橡膠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6、在進行診療、護理、檢驗等操作過程中,如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面部、身體時,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手套,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和防護眼鏡;必要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圍裙。

7、特殊感染病人的手術必須在隔離手術室實施手術,手術通知單上應用紅筆注明“特殊感染病例”,做好術前準備,術中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

8、病人的治療、換藥等操作,應在病房內進行,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二、特殊病原體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對特殊病原體污染的衣服、被褥、排泄物、嘔吐物、分泌物應嚴格消毒或焚燒處理。

1、地面、墻壁、門窗:應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或擦拭,每日一次;地面噴灑消毒應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作用時間不少于60min。

2、空氣:用3%過氧化氫30ml/m3進行氣溶膠噴霧消毒,每日一次,作用30min。

3、衣服、被褥:更換的被服置于雙層黑色塑料袋內,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后,有效封扎袋口,標注“特殊感染被服”,送洗衣房消毒、清洗;被胎、枕心等先經床單位消毒機消毒1小時后,送洗衣房進行拆洗消毒;洗衣房應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將被服浸泡消毒30min后,再進行清洗,最后進行高壓滅菌發放。

4、病人排泄物、嘔吐物及容器:排泄物、嘔吐物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覆蓋,作用1小時后傾倒入便池;容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30min,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5、餐(飲)具: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凈。6、手與皮膚:皮膚用0.5%碘伏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手用0.5%碘伏溶液或用“潔芙柔”涂擦,作用1min-3min.

7、病人尸體:用0.5%過氧乙酸浸濕的布單嚴密包裹,口、鼻、耳、肛門、陰道要用浸過0.5%過氧乙酸的棉球堵塞后盡快火化。

8、運輸工具:運送車輛用3%過氧化氫30ml/m3先由外向內噴灑車廂,創建時間:2012-1-1814:01:00再由內向外進行噴灑至表面濕潤,密閉1小時。

9、廁所:廁所的四壁、地面、便池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灑,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作用1小時。

10、垃圾: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用過的敷料等醫療廢棄物,均用雙層黃色塑料袋收集,用20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后,有效封扎袋口,并標注“特殊病原體感染”,由專人收取運送至醫廢暫存點。

11、器械、診療護理用品: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重復使用的應固定專用,用后及時進行消毒處理,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加蓋浸泡,作用60min后,清洗備用;器械消毒處理后送供應室清洗、滅菌。

篇3:小學食堂餐具消毒制度

小學食堂餐具消毒制度

消毒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消毒來殺滅和消除病源微生物,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保障食品衛生和公共場所衛生,制定本制度。

1、食堂餐具、用具經使用后必須進行消毒,杜絕使用未經消毒的餐具、用具。

2、消毒人員必須了解和熟練掌握各種消毒方法,食堂工作人員手必須消毒后才工作。

3、食堂的餐具采用高溫消毒,把物品洗干凈后,定人把碗盤豎放在消毒柜內,每次消毒15分鐘以上。

4、采用煮沸方法消毒,將物品洗凈后,浸沒水中,要保持連續煮沸5分鐘以上。

5、已消毒的餐具應存放于專用密閉保潔櫥柜中防止再污染。

6、餐具、食品容器應生熟分開,專用餐具要有明顯的標記。

7、物理消毒要做到一刮、二洗、三沖、四消四道工序,餐具消毒后應達到光潔、無味的感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