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防爆電池電池管理方案范本
一、項目基本情況概述煤礦井下緊急救生艙是一個密封式逃生避難場所。可供井下在災變時期井下人員避險之用,是一種與外界隔離、提供維持生命的安全環境空間,意在為井下的礦工在逃生不可能的情況下避難,以便讓他們脫險或等待救援。該產品能提供避難人員至少96小時所需的氧氣、水、食物,以及所需的救生包、衛生設施、通信設備、環境氣體監測設備等。為了保證救生艙內人員的健康生存,它具有氧氣提供裝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吸收裝置、除濕降溫空調系統。該裝置系統屬于逃生避難的一種先進的高新技術裝備。該救生艙主要應用于煤礦井下,同時也可用于非煤礦山、核電站、地鐵、地下停車場等場所廣泛使用。礦用避難硐室和礦用可移動救生艙是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礦井重大應急救援關鍵技術研發"項目,(2006年國家科技部批準主項,項目編號:2006BAK25B00-4K),是一項關于礦業生產安全的重點國家項目,也是一項"人命關天"的民生項目,該項目系統龐大,配套復雜,要求安全性、可靠性、功能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標準高。二、電源系統介紹1.?系統以3.2V/60Ah的磷酸鐵鋰單體電池為基礎器件,通過針對煤礦救生艙電源領域的特殊要求配套開發的BMS模塊將16個3.2V/60Ah的電池串聯組合成48V/60Ah的電池組。2.?以帶BMS系統的48V/60Ah電池組為子系統,通過同級級聯通訊,8并組合成48V/480Ah的電池組。每個電池組子系統為獨立的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顯示屏和LED狀態指示,組網數據通訊接口,如果需要設置修改參數,采取上位機軟件直接編輯模式(系統調試大都在井上進行)。3.?采用公用的充電模塊,用直流繼電器控制每個電池箱的充放電,以降低成本和功耗。圖表1防爆電源系統示意圖圖表2電池管理系統拓撲圖電池管理系統的布局如圖2所示,整個系統采用一種主從式的結構連接,以24路的集中式BMS作為主機和第1個電池包的采集單元,其他每個電池包配置一個24路的從機(采集模塊),通過CAN通訊協議將采集的數據傳送給主機。主機對所有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計算,對于在警戒值以外的電池包報警,對超過保護值的電池包通過級電器實行保護操作。三、電池管理系統的功能1.?將系統按照示意圖分別接到負載端,井下交流電源端和集中控制端口。2.?當電池管理系統監測到電池組系統電壓或單節電池電壓低于設定的值,系統開始進入充電模式,在充電過程中電池管理系統會監控電池單電壓、充電電流、電池的溫度,但發現異常時先發出警告性報警,然后會切斷充電回路,停止充電,但電池管理系統發現電池之間不均衡會自動啟動均衡裝置,保證每節電池都會充滿。3.?當接到放電指令后,電池組開始向負載放電,直到電池組內單節電芯到達放電截止條件,在放電過程中電池管理系統會對電池的電壓、溫度,放電電流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系統會立即中止放電。I/O模塊通過采集個子系統的信息,計算出電源管理系統的充、放電狀態,充、放電電流,電池組(剩余)容量。4.?當電池管理系統監測到單節電池溫度低于或者高于電池組工作的極限溫度時,啟動保護功能。5.?當系統既不充電也不放電時,系統進入睡眠模式,系統只需要很小的能量維持芯片的供電。6.?電池管理系統有自檢功能,當發現電池管理系統的感知部分、信號采集電路、供電和保護線路異常時,系統也會報警。7.?電源系統的運行信息和故障信息會通過LED燈指示或通過液晶屏定量地顯示出來。液晶屏顯示的信息會沒兩秒鐘刷新一次。8.?用戶可使用專用的軟件設置電源系統的工作條件、報警條件和保護條件。9.?電池管理系統具備輸出短路保護功能和電池信息采集線開路功能。功能項目功能描述數據采集/計算電壓檢測利用專用電壓測量芯片,內含12位A/D轉換器使測量有效位達到8mv,電池巡檢周期達到20ms。從而精確及時監控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的狀態及變化,有效地防止電池的不正當使用。單體電壓測量回路在待機或休眠模式下,漏電不超過50uA溫度采集溫度控制包括溫度測量和電池箱加熱、風冷控制。根據電池箱內部溫度場典型分布安裝,針對電池管理系統自身溫度,進風口、出風口等溫度點等進行測量,并實時判斷電池箱過溫、低溫或溫差過大等故障,根據電池箱溫度情況進行加熱或風冷控制.電流檢測電流檢測包括電流測量,并實時判斷電池組過流報警保護絕緣檢測支持絕緣檢測功能,按照國家電動汽車相關標準進行絕緣狀態檢測SOC估算實時計算電池組SOC以及電池組可提供的瞬時充放電功率(電流)通訊功能CAN通訊CAN通訊保持與整車的通信,根據整車制定的CAN協議,通過高速的CAN向整車實時提供動力蓄電池各工作狀態及電池管理系統工作狀態均衡功能放電均衡可以按照協定的均衡管理控制策略對電芯進行均衡管理功能,進而減少電池在使用過程的不一致性,提高整組電池的使用性能自檢功能系統自檢BMS設置了強大的系統自檢功能,系統上電后對電壓、溫度、通訊、存儲器等部件進行檢測,保證系統自身的工作正常報警功能系統監測BMS對整車電池的離散性進行分析并根據不同故障類型進行報警,同時對電池充放電次數以及歷史數據進行記錄,以便進行系統診斷及性能優化。圖表3BMS功能列表三、系統特點1)?全方位顯示救生艙各功能區電源狀態。2)?全面滿足各功能區電能消耗3)?全電源系統實施本安保護4)?全系統電器元件實施"雙八五"檢測5)?全系統實施模塊化組合6)?全過程實施標準化管理四、主要技術參數BMS鋰電池管理系統具有監視和控制功能,可用于鋰電池組或鉛酸蓄電池組,最多可監控24串電池,提供電池組監控、SOC估算、充放電保護、電池組均衡、溫度控制等功能,并提供CAN和RS485兩種通訊方式。項目技術參數工作電壓DC48V(36V~72V)功耗6-10W工作溫度-20℃~85℃儲存溫度-40℃~125℃通訊CAN2.0B/RS232/RS48524路集中式BMS284.5*102*40mm24路采集模塊163.5*100*33mm圖表4BMS工作參數工作狀態報警名稱報警值均充狀態均充電壓過高>59V均充電壓過低<35V均衡開啟電流3.35±0.05V過流保護單體過充保護3.8±0.05V單電壓高>3.3V電流10A(0.20C)均充時間過長>24h充電量0.1C放電狀態低電池電壓<2.4V過放保護電壓2.2±0.1V低總電壓<51.2V電流0.1C5A放出容量放電時間>15min循環次數超過10%C10放電次數溫度告警環境溫度高>45℃電池溫度高>60℃環境溫度低<5℃電池溫差>5℃圖表5BMS的告警和保護參數說明:以上保護參數可現場通過上位機設置。項目技術參數及精度總電壓0-1000V?0.3%FSR電流0-800A1%FSR溫度±0.5℃(-10~85℃),±2℃(-55~-10℃,85~125℃)單體電壓0-5V0.3%FSRSOCSOC≥80%精度≤3%80%>SOC>20%精度≤5%SOC≤20%精度≤3%圖表6BMS的測量精度五、系統配置序號型號數量單位備注1
BMS24路集中式
1
PCS
主機及24路采集功能
2
BMS24路從機
N
PCS
每個從控盒最多可監控24節電池,.
3
集中式線束
1
套
4
從機盒線束
N
套
6
分流器300A
1
PCS
根據使用選擇相應的量程
7
溫度傳感器
16(1+N)
PCS
每個電池均需配置
圖表7系統配置表
篇2: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
1范圍
本要求規定了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以下簡稱為防爆無軌膠輪車)的安全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內容。
本要求適用于防爆無軌膠輪車的安全標志審核發放。
2引用標準
GB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
GB3836.1-2010爆炸性環境第1部分:設備通用要求
GB3836.2-2010爆炸性環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殼“d”保護的設備
GB3836.3-2010爆炸性環境第3部分:由增安型“e”保護的設備
GB3836.4-2010爆炸性環境第4部分:由本質安全型“i”保護的設備
GB3836.9-2006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第9部分:澆封型“m”
GB7258-2012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要求
GB/T12538-2003兩軸道路車輛重心位置的測定
GB/T12539-1990汽車爬陡坡試驗方法
GB/T12540-2009汽車最小轉彎直徑、最小轉彎通道圓直徑和外擺值測量方法
GB/T12544-2012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
GB/T12674-1990汽車質量(重量)參數測定方法
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
GB19854-2005爆炸性環境用工業車輛防爆技術通則
MT113煤礦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靜電性通用試驗方法和判定規則
MT/T154.8煤礦輔助運輸設備型號編制方法
MT818煤礦用電纜
3名稱與型號
3.1產品名稱
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
3.2產品型號
參照MT/T154.8,產品型號編制如下:
4技術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所有電氣設備應滿足GB3836相關要求。
4.1.2選用線纜應滿足MT818系列標準要求。
4.1.3可能受到撞擊的零部件,均不允許使用輕金屬制造。
4.1.4非金屬聚合物應滿足MT113相關要求。
4.1.5其他未涉及的技術指標與性能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定。
4.2技術要求
4.2.1整車
4.2.1.1車身易見部位上應裝置永久保持的整車銘牌。
4.2.1.2銘牌中應注明主驅動防爆電機的型號和功率。
4.2.1.3技術文件中應明確續航里程及充電時間。
4.2.2后懸
參照GB7258-2012要求,后懸應小于等于3.5m且小于等于軸距的55%。
4.2.3軸荷和質量參數
4.2.3.1軸荷應滿足GB1589的要求。
4.2.3.2整車在空載和滿載狀態下,整備質量和總質量應在各軸之間合理分配,軸荷應在左右車輪之間均衡分配。
4.2.4核載
4.2.4.1應滿足GB7258-2012中4.5.1、4.5.2、4.5.3和4.5.4的規定。
4.2.4.2人車的最大允許乘座人數(含司機)暫為19人,料車的最大允許載貨重量暫為5噸。
4.2.5比功率
技術文件中應明確具體指標。
4.2.6側傾穩定角及駐車穩定角
技術文件中應明確具體指標。
4.2.7轉向系
4.2.7.1應滿足GB7258-2012中6.2、6.4(25°)、6.8、6.9、6.10、6.11和6.12的規定。
4.2.7.2應具備轉向助力。
4.2.7.3技術文件中應明確最小轉彎半徑、接近角度、離去角度等具體指標。
4.2.8制動系
4.2.8.1機械制動器應采用濕式結構,與回饋制動應能實現安全切換。駐車制動應滿足“失效安全型”的要求。
4.2.8.2制動可靠性、穩定性和制動距離應滿足GB7258-2012中7.1、7.2、7.3、7.4、7.6、7.10和7.11的規定。
4.2.8.3設計速度不超過50km/h,并具有限速裝置,保證實際運行速度符合《煤礦安全規程》。
4.2.8.4駐車制動應滿足1.5倍額定載荷情況下在規定的最大坡道上保持靜止不產生位移。
4.2.9照明信號
4.2.9.1照明燈、各種信號燈(除牌照燈外)應參照GB7258-2012中8的規定。
4.2.9.2宜配備遠光燈。
4.2.10其他電氣設備和儀表
宜滿足GB7258-2012中8.6的規定。
4.2.11行駛系
4.2.11.1底盤應參照GB7258-2012、《特種設備管理條例》的要求,進行相關試驗。
4.2.11.2宜具有防側翻功能。
4.2.11.3應具有懸掛系統,滿足GB7258-2012中9.3的規定。
4.2.11.4車輪數應不低于4個。建議采用四輪驅動。
4.2.11.5最大爬坡度應在技術文件中明確。
4.2.12安全防護裝置
4.2.12.1每個司乘人員座位均應設有安全帶。
4.2.12.2應配備水基或二氧化碳滅火器。
4.2.13駕駛室及車廂
4.2.13.1應具有封閉駕駛室,且保證駕駛人的前方視野和側方視野。
4.2.13.2駕駛室中應具有手動異常斷電功能,并具有防誤操作的措施。宜具有碰撞斷電功能。
4.2.13.3駕駛室儀表盤應具有溫度、電參數、速度、行駛里程、電量、剎車狀態、故障狀態、車門開閉狀態等顯示功能,最高溫度、速度、電量、剎車狀態、故障狀態、車門開閉狀態重要參數應同屏顯示。應根據故障不同實現分級報警(斷電)。
4.2.13.4應具有機動雨刷。
4.2.13.5人車應設置車廂,車廂頂部滿足GB17578-1993《客車上部結構強度規定》的要求。
4.2.13.6門窗玻璃應采用鋼化玻璃,并滿足GB7258-2012的要求。
4.2.14鋰離子蓄電池
4.2.14.1應滿足《礦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要求》。
4.2.14.2結構應具有防短路措施。
4.2.14.3應針對礦用無軌膠輪車的應用需求進行專門設計,除滿足現行規定外,還應參照UL1642的規定補充相關要求。
4.2.15鋰離子蓄電池電源
4.2.15.1應滿足《礦用隔爆(兼本安型)鋰離子蓄電池電源安全技術要求》。
4.2.15.2單體電池成組連接應具有高強度、高可靠性及防松動措施,并進行低連接電阻設計,不宜采用螺絲固定方式。振動試驗前后電源內部整個電池組變化率不超過5%。
4.2.15.3內部電池組之間可采用熔斷器或繼電器分成若干低壓小電池組供電方式。
4.2.15.4鋰離子蓄電池電源在整車上的布置位置應考慮避免碰撞。
4.2.15.5防護等級應不低于IP55(或安裝在整車上后防護等級不低于IP55)。
4.2.15.6宜具有單體電池參數試驗、檢測專用接口,并布設在BMS之前。充電接口宜具有通用性。
4.2.16其他
4.2.16.1整車應具有漏電檢測功能。
4.2.16.2電氣設備宜滿足EMS、EMI要求。
4.2.16.3每個電源箱的最大輸出電壓不超過320V,整車電氣設備的最高電壓等級宜不超過550V。
4.2.16.4應配備甲烷檢測報警儀或甲烷斷電儀。
5檢驗方法
5.1樣車檢查
整車銘牌、安全帶、滅火器等檢查。
5.2技術參數測量
參照GB/T12673-1990等進行車輛的后懸、接近角、離去角、長、寬、高、輪距、軸距、前懸等參數的測量;
參照GB1589-2004、GB/T12538-2003、GB/T12674-1990等進行車輛的軸荷和質量參數的測量;
參照GB1589-2004等進行車輛的質量參數核定;
參照GB/T12673-1990、GB/T12674-1990等進行人數核定。
5.3最高車速試驗
參照GB/T12544-2012進行車輛的最高車速試驗。
5.4操縱性能試驗
參照GB7258-2012進行方向盤最大自由轉動量測定及方向盤力測定。
5.5通過性能試驗
參照GB/T12540-2009進行車輛的最小轉彎半徑測定。
5.6制動性能試驗
參照GB7258-2012進行車輛的行車制動性能檢驗及應急制動性能檢驗。
篇3:防爆蓄電池單軌吊機車運行安全技術措施要求
為保證單軌吊機車的運行及調運物料的安全,特制訂本安全技術措施。
一、運行標準
?1、單軌吊車場、充電硐室、換裝站必須設有充足的照明。
?2、軌道線路終點或機車運輸終點處,必須裝設軌端阻車器、警示燈光、警示牌板裝置,以提醒司機準確停車。
?3、單軌吊車場、道岔(前、后20m)、充電硐室、換裝站兩端必須設有警示牌板。道岔斷開處安設阻車器。
?4、巷道沿途每隔50m應設置巷標。
?5、單軌吊司機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持證上崗(電機車司機證);每班開車前要對單軌吊的吊掛情況和制動裝置、液壓系統、燈、鈴、連接螺栓等部件進行認真檢查。確認完好后方可運行。
6、軌道線路質量符合標準,特殊地點不能滿足安全間隙的必須報運輸副總批準后方可運行。
二、使用規定
1、嚴格執行單軌吊運輸考核制度。
2、單軌吊車使用單位計劃物料時,一次最少計劃3天的物料(即每次運料的數量一般應滿足3個圓班的生產需要),以確保物料能夠集中進出,提高單軌吊的使用效率,應急使用要通過調度室安排單軌吊進料。
3、單軌吊車由調度室負責根據生產需要統一調配并通知運搬區,安排司機調車,并安排專人對軌道線路擋車設施進行處理,清理軌道、車場的人員并進行把關,確保軌道無人施工、逗留和行走。通知相關單位疏通單軌吊運行線路(車場的車輛及沿途物料等)。
4、單軌吊車在主平巷軌道上運行前,由調度室通知相關單位疏通單軌吊運行線路(車場的車輛及沿途物料等)。
5、除個人必須隨身攜帶的工具(如維修工具、鉗子、扳手等),其他物品一律用單軌吊運輸。
三、運行規定
?1、運行過程中發現機車的電控系統、吊掛情況和制動裝置、液壓系統、燈、鈴等部件等出現異常應立即停車處理。
?2、正常運行中,必須設跟車工(由使用物料單位提供),機車前后50m內嚴禁行人,上下坡道嚴禁行人或施工。行走人員必須走人行道,機運合一巷道不得有人行走和施工。因特殊情況(新安裝單軌吊試車、試驗支架車、試驗模型車等)確需跟車時,必須由施工單位制定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嚴格執行。跟車工必須在牽引車前(后)方10m以外(坡道處,應站在坡道上方)行走,并負責打道岔、開風門等工作,發現異常立即警示停車,進行處理。
?3、嚴禁設備不完好時開車,嚴禁軌道線路不合格時開車,嚴禁超負荷運行。
?4、運行時,單軌吊機車司機在必須在前進方向操作室。工作時,必須精力集中。
?5、司機不準在車下開車,以防機車傾斜擠人。暫時離開崗位時,應閉鎖電源開關。
6、機車運行到車場、道岔、充電硐室、換裝站、彎道、上下坡、卸載點前20m必須減速(0.5m/s)鳴笛示警。
?7、運送綜采支架、特殊物料及≥5噸的物料時車速不超過1m/s,其他物料
不超過1.5m/s。
?四、檢修制度
?2、每班要對機車的制動裝置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并填寫檢查記錄。
?3、每班要對機車的各種保護裝置進行試驗一次并填寫試驗記錄。
?4、每班要對機車的吊掛裝置、連接裝置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并填寫檢查記錄。
?5、每天要對機車的承載裝置及固定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并填寫檢查記錄。
?6、每月要對機車的電控系統、液壓系統、起吊裝置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并填寫檢查記錄。
?7、每年要對機車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并填寫檢查記錄。
?5、驅動輪、承載輪、制動閘塊磨損量超過標準規定的應及時更換,連接軸銷及其它連接件磨損量超過原規格的15%時應及時更換。
?五、蓄電池管理制度
1、蓄電池的充電
?(1)、充電前認真檢查充電機充電插銷的正負極與蓄電池極性相同閉鎖復位后,方可送電充電。
?(2)、充電前必須將透氣螺塞全部打開,充電結束后再蓋齊。
?(3)、蓄電池每次使用后,電壓降到214V應進行完全充電,蓄電池充電電流保持在62A,充電時間7~10小時后,延續充電3~5小時,充電電流31A,充電量應不低于上次使用中放電量的120%,充電電壓達到302V停止充電。
?(4)、充電過程中電解液溫度必須保持在45℃以下,如有超過45℃的趨勢,必須采取降溫措施。
?(5)、保持蓄電池電解液液面高出極板20~25mm,達不到要求時及時補加蒸餾水,嚴禁使用防塵水或水溝水,嚴禁水量不足時使用或充電。
?(6)、蓄電池進行充電或使用時,保險管嚴禁使用銅、鐵絲代替。
?(7)、蓄電池充放電過程應做好詳細記錄。
2、蓄電池的維護
?(1)、嚴禁低電壓使用,單體蓄電池的電壓不得低于1.70V。
?(2)、保持蓄電池面貌清潔,嚴禁蓄電池內落入任何有害雜質(金屬碎屑、水泥、沙)。
?(3)、蓄電池應避免過充電、過放電及充電不足。
?(4)、每周對電解液酸比重測試一次,并做好記錄,電解液密度達不到1.23g/cm3時,及時調配。
六、裝車規定
?1、起吊重物時符合以下要求:
?(1)起吊位置應留有操作人員躲閃重物突然下落或歪倒方向的間隙。
?(2)起吊重物時,操作人員注意觀察吊鏈運行情況,防止斷鏈傷人。
?(3)裝卸物料,要清理周圍閑雜人員。
?(4)操作人員應避開重物可能突然下落或歪倒方向的地點操作。
?(5)起吊物料時,必須保持物料重心平衡,不得出現歪斜。
2、起吊載荷要符合起吊梁噸位16T,嚴禁超負荷提升。
3、集裝箱裝載物料的高度不得超過1.5米,并且不得超過起吊臂,起吊物距地面100mm以上。
4、起吊單件物料寬度不得超過1.5米,高度不得超過1.5米,長度不得超過6米,重量不得超過16噸,超過16噸的物料應解體吊運,長物料使用專用吊裝鏈或繩套吊裝、捆綁。運送超長物料時,使用單位應制定特殊措施。
?5、起吊物料必須使起吊梁兩鉤載荷均勻,并且高低水平一致,嚴禁拖拉物料。
6、起吊大型設備(液壓支架)必須懸掛專用起吊梁。
7、使用機車專用集裝箱起吊時,集裝箱專用掛鉤應掛牢固。
8、吊運一噸礦車必須使用專用礦車集裝箱。嚴禁直接吊運一噸礦車。
七、乘人規定
運行人行車時,須設押車工且持證上崗。人行車尾部掛紅燈警示。
?2、押車工坐在人行車尾部外側第一個座位上,通過觀察窗隨時觀察運行前方情況。
3、司機要與押車工通過哨子作為行車、停車信號。二聲哨響為機車運行,一聲哨響為停車,一聲哨長響為緊急停車。
4、押車工檢查乘坐人員坐穩后,吹哨通知司機可以行車,當司機聽到可以行車信號后,回復二聲哨響信號后,方可運行機車。
5、到達目的地后,押車工吹哨發出停車信號,通知司機停車;當機車停穩后,押車工通知乘車人員下車。
6、當押車工發現有異常情況無法繼續前行時,要立即發出緊急停車信號,司機聽到緊急停車信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緊急停車。
7、押車工負責維持乘人秩序,乘車人員必須在指定的候車區域內乘車,人車未到位嚴禁走出候車區域。
?8、人車每排乘坐兩人,不得超員乘車,押車工負責清點人數。以乘車人員坐到座位上為判斷標準。
?9、乘車人員在乘坐單軌吊人行車時,不得攜帶超長、超重、利器等物品上車。身體不得探出車外。
?10、人員要在車輛停穩后先下后上。
11、嚴禁人員和物料混合運輸。
?12、押車工在運行人行車前,必須先檢查人行車的連接裝置、吊掛裝置及車體安全可靠后,方可掛人行車,否則不得運行并立即通知維修單位組織處理。
?八、管理制度
?1、機車管理單位建立建全檢修制度、保護試驗記錄、設備點檢記錄、事故分析記錄和蓄電池檢查檢修充放電記錄。
?2、運輸專業對單軌吊軌道線路進行不定期檢查,重點檢查單軌吊車軌道線路的吊掛錨桿(錨索),確保吊掛錨桿(錨索)可靠無失效,對檢查不合格的項目要督促整改并嚴格考核。
九、運行與操作
?1、每臺機車運行時必須配備一名司機,一名跟車工(使用物料單位)主要負責開車、吊裝物資、操作道岔、操作風門、設備檢查維護等工作。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嚴格按照《集團公司手指口述操作要領》執行。
?2、單軌吊司機要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程,持證上崗;每班開車前要對單軌吊的吊掛情況、制動裝置、液壓系統、燈、鈴、連接螺栓等部件進行認真檢查,確認完好方可運行。
?嚴禁司機在設備不完好、吊掛不可靠、超負荷、車外開車。
?3、運行過程中發現機車的吊掛情況、制動裝置、液壓系統、燈、鈴等部件出現異常,應立即停車處理。
?4、單軌吊正常運行中,機車前后50m內嚴禁行人或施工。因特殊情況(新安裝單軌吊試車、試驗支架模型等)確需跟車時,必須制定安全措施,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嚴格執行。
?5、起吊和下放物品時,在距起吊物5m范圍內不得有人。
?6、機車脫軌墜落處理
?⑴、處理前,現場施工負責人必須檢查所用工具、連接裝置、起吊設備、起吊固定點符合規定后,方準施工。
?⑵、起吊時,非作業人員嚴禁在起吊物5m范圍內逗留。現場作業人員要集中精力,注意狀況,確保自身安全。
?7、單軌吊因故在中途損壞無法運行而確需將其運出時,必須由可靠的制動措施,防止跑車事故發生。
?十、技術要求
?(1)、吊鏈采用φ18×64mm及以上的園環鏈懸,吊鏈鉛垂偏角不得大于60o。
?(2)、軌道線路的連接螺栓,必須采用直徑不小于φ20mm的高強螺栓(材質宜采用40Cr),長度符合設計,緊固牢靠,配齊彈平墊圈。嚴禁采用普通螺栓代替高強螺栓。
?(3)、軌道線路懸吊高度保證運輸物料下方與底板距離,不得小于0.1m。
?(4)、軌道接頭平整度:水平、垂直偏差均不得大于2mm。
?(5)、方向:接頭擺角水平方向不超過3o,垂直方向不超過7o。直線段目視直順,軌道無明顯變形。曲線段,曲線圓順,水平曲率半徑不小于4m,垂直曲率半徑不小于10m。
?(6)、下軌面接頭軌縫,直線段不得大于6mm,曲線段不得大于3mm。
?(7)、軌道規格、扣件規格及焊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8)、軌道終點應裝設軌端阻車器,以防發生發生機車脫軌墜車事故。
?十一、安全規定
?1、操作時,司機保持正常自然姿勢,坐在座位上,經常目視前方,注意觀察軌道、道岔及軌道聯接情況,右手控制操作手把,腳踏安全閥,嚴禁將頭或身體探出車外。
?2、司機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嚴禁在機車行駛中或尚未停穩車前離開司機室。司機暫時離開崗位時,不得關閉發動機和車燈。(使用鑰匙閉鎖駕駛室控制器)過道岔時注意道岔閉合情況,防止機車脫軌造成事故。
?3、起吊物料時,必須吊穩,吊平衡,貨載不得超過規定,否則拒絕開車。
?4、接到發車信號后,先鳴笛示警,然后敞閘并將主令控制手把扳到相應位置,使車速逐漸增加到相應速度位置。
?5、接到停車信號后,將主令控制器手把打倒停止位置,并操作制動裝置,使機車制動。
十二、正常操作
?1、每臺機車必須有一名司機,一名跟車工(使用物料單位),司機在前進方向操作室負責觀察機車進行情況,防止物料碰撞造成事故。
?2、用鳴笛、哨子聯系開車準備情況,打開機車前照明燈和尾燈,鳴號發出開車警號。
?3、右手操作速度控制閥,使機車向前運行。
?4、開車后先讓機車低速運行幾分鐘再緩慢加速,直至全速運行。
?5、起吊梁上的工作鏈不起吊物料,在機車運行時,必須將鏈固定(收回),以防機車運行時擺動撞擊巷道內的設施造成事故。
?6、機車在運行中非緊急情況下,嚴禁使用緊急制動停車。
?7、機車在巷道里原地不行走、不工作時,超過20分鐘應關閉油泵電機。
司機暫時離開機車前必須拔出鑰匙,并妥善保管。
?起吊物料:
?1、將機車起吊工作手把推到起吊工作位。
?2、操作起吊梁操作閥,使起吊梁工作鏈上升,下落吊裝物料。
?3、使用機車專用集裝箱起吊時,集裝箱專門用掛鉤應掛牢固,長材物料使用專用吊裝鏈或繩套吊裝、捆綁物料必須牢靠、平穩起吊。
?4、起吊物料必須使起吊梁兩鉤載荷均勻,并且高低水平一致。起吊載荷要符合起吊梁噸位要求,拒絕超載起吊。
?5、起吊大型設備(液壓支架)
(1)、起吊梁架與大件設備吊運時必須吊掛牢固。
(2)、起吊大件設備不得超高、超寬,離地面高度大于100mm,起吊后物料底面與巷道底板平行。
(3)、承載起吊臂必須均勻分配。
(4)、行速度控制在1.5m/s內。
?6、卸放物料時,不得在斜坡上卸料。必須平穩可靠,防止傾倒傷人,損壞物料,做到輕放易卸。
特殊操作
1、機車過彎道、風門、道岔、交岔點、換裝站、機車站臺等各處時,應提前30米減速運行,速度限制在1米/秒內鳴笛通過。
2、單軌吊運載人員時,必須加掛運人專用車,不準乘坐物料車。
3、運輸人員必須在指定地點上下車,嚴禁中途停車上下人。
4、人員運輸必須有押車工,司機開車前必須得到押車工的準確指令,否則不準開車。
5、途中因故障停車,必須在機車前后設置停車警示后,方可檢查機車。
6、機車在出現故障或在斜坡上行使時,可以使用絞車牽引,但必須有措施。
所有單軌吊司機及維修工必須認真學習本安全措施方可進行操作。
審批意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