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第一章、總則
1、為了實現標準化,保證安全生產,做到文明生產,進一步提高工程質量、勘探質量,更好地為生產服務,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便于加強管理和統一標準,特制定本操作規程。
2、本規程編制參照煤田鉆探規程、煤田地質勘探規程、煤田地球物理測井規程的有關內容和標準,并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做了修定。
3、凡本院從事鉆探生產的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
第二章、設備拆卸、運輸及安裝
第一節、選場地的選擇
1、確定孔位時,應由鉆探會同地質及有關部門進行實地查勘,孔位一經確定,不得擅自改動。
2、選擇孔位場地時,在不影響地質及工程設計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考慮道路交通、水源、居住及地勢等因素,為鉆探施工創造條件。
第二節、設備搬遷
1、搬遷前,必須對新老鉆場道路進行勘察,為安全行車創造條件,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2、搬運設備的車輛未進入鉆場前,負責搬遷人員應對現場地形、空間進行踏勘,選好吊車位置,為配合人員留足夠的安全活動空間,防止發生碰擠砸滑等傷人事故。
3、拆設備前,首先要切斷鉆場電源。拆卸設備時遇有螺栓扳卸困難,使用扳手或套筒必須打牢配合好,防止用力過猛而損壞部件或碰傷人員。
4、搬遷前各種鉆具應解卸成小根,擺放整齊。
5、需搬遷的設備、管材等要捆綁牢固,找好重心,防止鋼絲繩滑動及搖擺傷人。
6、起吊前要切實注意設備的重量與吊車的負荷是否相符。檢查繩套的規格、質量、拴法是否符合要求,繩套是否牢固可靠,嚴格檢查繩套在設備上的受力點情況,切不可將繩套放在怕壓、怕擠的零件上。
7、吊車在松軟地面上作業時,應將地面墊平,壓實,機身固定平穩,支撐安放牢靠。工作區域內應有足夠的空間和場地。
8、吊車作業時,要有專人指揮吊放。吊臂下、吊鉤和重物下面嚴禁有人工作及通行,吊臂回轉范圍內嚴禁站人。
9、吊裝油罐、泥漿罐等罐類設備時,必須事先將液體放凈,以保吊裝及行車安全。
10、對易燃、易爆、怕壓、怕碰的器材,如氧氣瓶、電瓶、儀表等應妥善配車拖運,一般裝在值班房或材料房內,并用棕繩捆綁牢固。
11、設備、機械、管材運輸時嚴禁車輛上坐人,車上的物品一定要捆綁牢固。
12、行車中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中速行駛,安全禮讓。
第三節、設備安裝
1、基臺的安裝
(1)、地基要平整、堅實,不得有填方,基臺木必須鋪穩固、周正、水平,平臺必須用螺栓連接牢固。
2、機械設備安裝
(1)、鉆機、柴油機、水泵必須安裝穩固、周正、水平。
(2)、天輪、立軸與孔口的各中心線必須在同一條直線上。
(3)、鉆機、水泵與動力機等各傳動輪之間必須對線。
(4)、機械傳動部位必須安設牢固的防護欄桿或防護罩。機械的各部罩、蓋及安全閥門等必須齊全、完整、可靠。
3、鉆塔安裝、起立、放倒
(1)、鉆塔起立、放倒前,開好班前安全會,工作由機長統一指揮,做好分工,工作中思想要集中。
(2)、鉆塔起立、放倒必須由機長負責操作。
(3)、鉆塔起立、放倒前必須認真檢查井架、人字架的全部銷子及是否已穿了保險銷釘,井架上的各種繩索是否都已固定牢靠,仔細檢查鉆塔焊口的焊接情況,井架上的所有螺絲是否都已上緊,井架上大繩穿法是否正確,檢查鉆機的升降系統是否正確,是否靈活可靠。
(4)、檢查人字架角度是否正確,人字架上是否拴了保險繩,對柴油機是否采取了保護措施。
(5)、起放塔前,認真檢查繃繩繩卡子是否牢固,地錨坑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6)、起塔繃繩坑深度不得小于2.5m,把基臺木必須埋實。
(7)、起塔時必須把塔拉一定高度放下,反復幾次檢查沒問題后,再把塔拉起,鉆塔起立、放倒過程中升降機操作必須平穩,不得突然剎車或猛放,其他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
(8)、起放A字型鉆塔時,操作要平穩,鉆塔前后各30m,左右各15m范圍內不準站人。
(9)、雷雨季節,嚴禁鉆探。
(10)、在高壓輸電線路附近安裝鉆塔時,鉆塔與輸電線的安全水平距離,應大于鉆塔高度的5m以遠。
5、電氣設備安裝
(1)、架設高、低壓輸電線路時,均應遵守電力部門的有關規定。
(2)、需用電纜長距離輸入電源時,電纜必須架空;需地面鋪設電纜時,每遇過道均應挖設地溝埋設,避免車壓、人踩。
(3)、鉆場使用的配電系統及起動設備,應設置在干燥處,并安裝在絕緣臺上,鋪設絕緣膠板;配電系統的各種儀表,必須齊全、完好。
(4)、現場所使用的電氣設備,均應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保護裝置。
(5)、鉆場電力線不得使用裸線,不得搭鐵,不得跨越攪拌器、油罐等,距柴油機排氣管出口不少于2m,且要避開水泵放噴管線出口。
(6)、電閘刀膠木蓋要齊全,閘刀盒要不漏雨;保險絲選用要適當,嚴禁用鋁絲、鋼絲等代替。電線接頭應用防雨膠布包扎,老化的電線禁止使用。
第三章、鉆?進
第一節、開孔前的準備
1、開孔前由技術部下發技術要求。鉆機人員根據技術要求進行施工。
2、開孔前鉆機必須做好開孔鉆具、材料和泥漿等項準備工作。
3、開孔前由隊長組織有關人員檢查機械設備的安裝質量和安全設施情況,并經試車合格后方準開鉆。
第二節、鉆進操作安全技術規程
1、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堅守工作崗位,上班前不準喝酒,進入施工現場必須穿戴整齊,戴好安全帽,不得赤腳、穿拖鞋、打赤膊工作。
2、高空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禁止上下同時作業。
3、各類機械設備安裝、牢固、周正、水平,不準帶電移動設備。雷雨、暴雨禁止作業。
4、在鉆具下入鉆孔途中遇阻時,用管鉗轉動鉆具但吊卡必須吊住鉆桿。
5、回次終了時,必須用升降機將主動鉆桿提上孔口,不得邊用卡盤,邊用管鉗別,以防管鉗打滑傷人。
6、提下鉆不能猛提猛放,孔內卡鉆更不得強行起拔,應用震動或轉動等方法提升。
7、不得將手置于鉆具、取土器底部或用手托。起拔墊叉時不得將手拿在墊叉下面。
8、不使用扭傷錯股的鋼絲繩,鋼絲繩上的斷頭刺應削掉,斷頭達1/7時不得繼續使用。
9、彎曲及裂痕未經修復的鉆塔不得使用,各部、零件均應保持完整無缺,起鉆時應隨時注意塔架的負荷能力。
10、鉆塔場地應進行整平,以防設備及鉆塔傾斜,木機臺板厚度不得小于40毫米。
11、錘擊套管不能用手扶套管打箍,在打吊時不準用手扶吊錘桿,同時必須安裝沖擊把手。
12、用鉆桿撬起鉆具時不得用胸口或腹部向下壓鉆桿,不使用有傷痕的撬桿。
13、定期對機具進行檢查,對摩損部件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14、水上鉆探作業必須具備必要的安全設施,所有施工人員進入水上施工前,應接受水上安全教育。水上作業應配齊救生圈。
15、在水上施工過程中,必須與氣象、水上監測部門保持聯系,掌握水位水流變化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對付突然情況發生措施。
16、在稻田和泥濘的場地上施工,操作人員應穿長筒膠鞋,嚴禁打赤腳,以防傷腳或觸電。
17、所有設備遷移,必須先切斷電源總開關,嚴禁帶電移位。
第四章、預防與處理事故
第一節、預防孔內事故
1、鉆場必須配備常用的各種打撈工具,鉆機應有專人負責打撈工具的保管、回收、檢修和補充。
2、鉆進中因故停鉆時,應及時設法將鉆具提出孔口或安全孔段。如停鉆時間較短,也必須將鉆具提至安全孔段,并經常活動鉆具。
4、嚴格執行鉆具檢查制度,做好:“四檢查,三不準,兩準備”。四檢查:即開鉆前檢查;孔內重大事故處理后檢查;上下鉆具檢查;備鉆具時檢查。三不下:鉆桿磨損超過規定不下;絲扣不合格不下;鉆桿彎曲不下。兩準備:做好備用鉆具的準備;上班為下班做好準備。
第二節、孔內事故處理
1、孔內事故(掉鉆具、板手等)發生后,必須認真發生施工位置,機臺要詳細分析孔內情況,做好處理措施,重大事故應由技術人員共同研究處理。
2、反鉆具時要代安全接頭,并將孔內鉆具拉緊,防止多頭開扣鉆具脫落。
3、處理事故過程中,應由機長或熟練鉆工負責主要技術操作。
第三節、下套管
1、下套管前對套管體、接箍和絲扣進行嚴格細致的檢查,事先配好長度并詳細記錄。
2、套管送到鉆場后,鉆機應進行復查,檢查彎曲度、外表缺陷。
3、所有套管經檢查無誤后方可下井。
第四節、防火
1、鉆場必須配備防火、滅火器材,并放在取用方便處,不得移作它用;鉆機工作人員應熟悉一般救火知識和使用防火、救火器具。
2、柴油機的排氣管不應直接與場房、帆布相接觸。
3、禁止用水熄滅燃燒著的液體燃料。
4、嚴禁在排氣管或火爐上烘烤易燃品;鉆場的易燃品必須存放在距火源較遠的安全處。
第五章、鉆探質量
第一節、巖芯采取
1、凡要求采取巖芯的鉆孔或層段,其采取率必須達到鉆探質量驗收標準的規定。
2、為了保證巖芯采取率,應遵守下列規定:
(1)、回次進尺不得超過巖芯管有效長度。
(2)、鉆進松軟、破碎巖層時,可適當限制回次進尺長度和回次進尺時間,有必要時,要采取雙管鉆進。
第二節、鉆孔封閉
1、終孔丈量孔深后,如業主無特殊要求,應及時封孔,可采用巖芯回填等方式封孔。
2、在道路或永久性場地上施工,應編寫封孔方案待相關部門審批后,方可開工。
第三節、其它質量要求
1、安設計要求進行丈量鉆具,并詳細記錄在班報表內,孔深誤差超過1.5%時,必須進行合理平差,當鉆探與測井深度誤差較大時,應共同查明原因,加以校正。
2、原始記錄及各項報表,必須使用鋼筆填寫,做到填寫及時、準確、齊全、清楚,并妥善保管。
篇2:野外地質勘察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一、出隊前的安全準備
1、地質勘察區域確定后,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和向有關部門與知情人員了解工作區域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交通及治安情況;
2、勘察組全體人員出隊前要進行體檢,確認身體合格后方準進駐工作。在疫源地工作,要接種防疫苗;在疾病流行地區,要注射有關預防針劑和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勘察組必須配備保健箱和急救包,野外工作人員應學會一定的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術,并掌握保健箱內藥品的簡單藥理作用、用途、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項;
4、認真檢查交通、生產工具、儀器以及通訊聯絡設備,以確保性能良好,符合安全要求;
5、野外工作人員的個人勞動保護用品必須按規定配發,并正確使用;
6、組織勘察組工作人員學習野外作業安全技術知識及操作規程,并根據工作區域的實際學習有關登山、攀巖、涉水、定向、找水等有關知識與技巧。
二、出發前的安全檢查
1、檢查干糧、飲用水、藥物、生產工具、儀器、安全帶、拉繩等必備物品是否備齊適用,掌握天氣預報,明確工作路線;
2、出發前要吃好早餐、喝足水;
3、工作服應穿著舒適并便于步行和野外操作,以免引起擦傷;在叢林草莽地區作業時,應打綁腿;
4、鞋襪不可過大過小,應寬窄合適,鞋尖應有1.5cm空隙,系帶松緊適宜,以免引起腳泡;
5、野外工作需騎馬(或其他牲畜)時,要熟悉馬匹的脾氣和特性,并經過一定的適應性訓練,方可使用;
6、分組活動前,應預先仔細約定會合時間和地點。
三、野外營地的選擇
1、租用民房時,應注意如下安全衛生要求:
(1)租住前應進行衛生調查,注意有無肺結核、肝炎、痢疾、傷寒、麻風、非典型肺炎等傳染病流行,注意疫情動態;
(2)租住年久失修的民房,住前仔細檢查和必要的修繕,以防倒塌;
(3)使用火爐、火盆及其他火源取暖時,要防止火災發生,防止一氧化碳(煤氣)中毒;
(4)雷管、炸藥及其他易燃、易爆的危險品、放射性標準源等,均應按有關規定單獨存放,專人保管,確保安全。
2、搭帳篷宿營時,應注意如下安全衛生要求:
(1)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和條件,合理選擇營地。營地應設置在地面干燥、地勢平坦、水源無污染的背風場地;要避開一切可能發生意外事故的地方(如洪水、泥石流、山崩、雪崩、流沙、低洼地、河谷、山洪水道、斷崖及陡坡下方等);應遠離孤立凸出的峭壁、山脊、高樹等;
(2)營地選擇后,要平整地盤,挖排水溝。如在林區,應按規定開辟防火道,并遵守林區防火的有關規定;
(3)挖掘爐灶或設立廚房,應選擇在帳篷的下風處,距帳篷5m以外的背風地點。廁所、垃圾及廢物堆放要選擇下風處和水源的下游,要距水源、帳篷稍遠的地方;
(4)在宿營地應懸掛明顯標志(如測旗等),在營地內開辟行人道;
(5)注意防止野獸、蛇蟲進入帳篷;寒、溫帶地區和冬季宿營要注意防寒保暖、防火、防一氧化碳中毒。
四、踏勘
1、踏勘小組必須確立一名組長,各成員必須聽從組長的領導和指揮;
2、組長要按下列項目進行出發前的補充檢查:
(1)是否備有羅盤(GPS)、地質錘及踏勘用的圖件;
(2)每個成員的急救包、刀器等的保證程度;
(3)踏勘小組必要的儲備口糧(食品)的保證程度,在荒漠地區還應包括水的保證程度;
(4)配備必要的電訊工具和信號設備;
(5)在特殊條件下是否具備完善的安全防護用品(如防護繩索、防護眼鏡、蚊帳、綁腿等);
(6)參加踏勘的全體人員都要熟知工作路線及規定返回營地的期限。
3、在下列情況下不得離開營地工作:
(1)在缺乏既定地區及工作條件所規定的安全技術裝備及手段的情況下;
(2)在預測天氣不利的情況;
(3)單獨一人的情況下。
五、山區作業
1、小組作業人員都必須學會正確的登山方法和在冰、雪、陡坡、懸崖、峭壁等危險地段上行進的方法;學會自救、互救的方法與登山裝備的使用規則;學會通訊聯絡的方法;
2、注意個人防護:
(1)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2)遇大霧、大雨、雷電來臨等情況下,應停止行進和作業,并采取相應措施。
(3)山區測量時,持標尺者應先看腳下是否有危險,在根據測手指揮信號而行動。
(4)真正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倒和墜崖。
六、林區作業
1、進入森林地時,應了解該地區有無森林腦炎等傳染病流行,并采取預防措施;
2、了解所工作的林區有無當地群眾狩獵用的弩箭、套索、夾具、陷阱、爆炸品埋設,以防發生意外;
3、進入林區時要注意防火,不要吸煙,不要把火種帶上山,要嚴格遵守林區的有關規定;
4、應防止熱帶叢林中(多蛇、旱螞蝗);寒帶森林中(多蜱);潮濕密林中(多蚊蟲)有害小動物的叮咬,配帶好個人防護用品;
5、在林深樹密處行進時,要以吆喝聲和歌聲開道,以免與野獸狹路相逢,猝然遭受攻擊。
七、特殊地區作業
1、在邊境線附近作業時,必須先通知當地邊防站,并在他們允許和帶領、協同下,進行地質測量工作;
2、在狩獵區進行地質勘察時,必須在當地獵戶的帶領下進行工作,以防暗器傷人和墜入陷阱;
3、在火炮射擊場、打靶場、飛機場進行作業時,必須取得有關部門的許可,方可在指定地區內安全作業;
4、在鐵路兩側禁區作業時,要盡可能縮短在路基上的停留時間,并有專人放哨,預告火車通過情況;火車通過時,要離開路基兩側1m以外;
5、凡有色盲、高度近視、耳聾、癔病及癲癇病的人員,不宜從事野外勘察作業。
八、其他
1、野外作業途中,不可一人單獨行動,遇險路、險情,不得冒險,必須做到“能繞百步遠,不走一步險”,耐心尋找安全通道;
2、野外工作人員一旦發生迷路、墜崖、落水等險情時,應立即調動交通工具和組織人員全力救援和尋找,不得延誤;
3、在吸血蟲流行地區工作,必須學習有關防護知識,配發防護用品;
4、在毒蛇、毒蟲肆虐地區,要有切實可行的防傷害措施,應配備急救、解毒及治療藥品;
5、嚴禁擅自外出打獵、捕魚、游泳等;
6、不得食用腐爛變質食品;不采食不認識的蘑菇、野菜、野果等;
7、野外生火取暖、烹煮食物和燃燒篝火,必須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宿營地炊事帳篷應置于季節風下風向一側。清理宿營地,不得采取燃燒方式來清除柴草樹枝;
8、嚴禁非駕駛人員(無照)駕駛機動車輛;
9、野外工作的駕駛員要對工區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交通狀況熟悉。遇危橋險路,不得貿然行駛,要停車查看路況,確認安全后方可通過。通過危險路段時,車上人員要下車步行。對無法確定安全的路段,不得僥幸冒險強行通過,要繞道或尋找其他安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