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災安全技術措施
火災原因往往是復雜的,突發的,事故的后果,往往要比其他工傷事故的后果嚴重的多,它容易造成多人傷亡事故和特大傷亡事故,給國家財產和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給人的生命,周圍環境和生態造成巨大危害。
1.防止火災的基本技術措施:
(1)消除火源:防火的基本原則應建立在消除火源的基礎上,生產建筑施工現場到處都是可燃物質。而且不缺乏助燃的空氣,只有消除火源才能有效的預防火災的發生。
(2)控制可燃物:對于生產施工中的容易燃燒的可燃物應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是防止火災發生的重要措施,對各種不同的易燃易爆物,應專門采取有效措施,分別存放,嚴格管理,各存放點之間要加以隔離,距離應符合有關安全要求。
(3)隔離空氣:將可燃物與周圍的空氣隔開就能馬上使燃燒停止,如不同的滅火劑,濕被,黃沙等,都能達到滅火的目的。
(4)冷卻:將燃燒物的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燃燒即可停止,如常用的水澆和干冰進行降溫滅火。
(5)隔絕火源與可燃物:采取措施將火源和可燃物隔離開來,防止產生新的燃燒條件,阻止火災擴大。
2.防火安全措施:
(1)生產施工場所應根據工程情況成立消防機構,配備消防器材,在生產施工場所防火負責人和安全部門的領導下,負責日常消防工作。
(2)建立防火工作檔案,定期組織防火工作檢查,每年對職工進行不少于一次防火教育,能掌握防火知識,使用防火器材。
(3)生產施工現場要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設置消防通道,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消防器材不能任意挪用。
(4)施工搭設的臨時建筑應符合防火要求,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不準存放易燃,可燃材料,因施工需要進入工程現場的易燃材料應計劃限量進入,并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杜絕火種以防火災。
(5)堅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在進行電氣焊,油漆及其他危險作業時,要有具體的防火措施,在作業前要向作業人員認真交底。
(6)冬季施工時,保溫材料的存放和使用必須采取防火措施,有關部門確定的重點工程和交層建筑不得采用可燃保溫材料。
3.電氣火災安全措施:
(1)正確設計和選擇導線截面和設備的保護裝置,以及線路長期在超負荷條件下工作,當熔斷器或自動開關用于保護某段線路時,被保護電路可能出現的最小短路電流,應不小于熔絲額定電流的4倍,或自動開關瞬時脫扣電流的1.5倍。
(2)加強電氣線路和設備進行情況的巡視和檢查,尤其是大電流通過的接頭處,可用變色漆或試溫蠟片等觀察,監視如發現接頭松動或過熱應及時處理,開關觸頭等應經常檢查,發現氧化,燒蝕應及時修理或更換。
(3)各種電器具應絕緣良好,保證通風散熱,開關及熔電器的選擇應大于熔絲電流,功率大于1kw的電動機應有熱繼電器作過載保護。
(4)電器線路、設備、開關和電墊、照明器具等與可燃物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以防電弧,電火花等引起火災危險場所,應按規定要求架設電氣線路和采用防爆電器設備。
4.焊接作業的防火安全技術:
(1)從事焊接的操作人員必須進行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嚴格招待用活審批制度,操作前必須申請辦理用火申請手續,經安全部門審批,批準,領取用火證后方可操作。
(2)用火應采取定時,定位,定人,定措施的管理辦法,若部位變動或超過規定時間仍須繼續操作,應事先更換用火證,用火證只限規定時間操作人員使用,并要隨身攜帶,以備檢查。
(3)焊割操作不準與油漆等易燃易爆操作同部位和同時間交叉作業,嚴禁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進行焊割作業。
(4)電焊機必須設立專用地線,不準將地線搭接在建筑物,機器設備或各種管道,金屬架上。
(5)氧氣瓶導管,軟管,瓶閥及減壓閥等,不得與油脂,沾油物品接觸,氧氣瓶不得傾倒和受熱。
(6)在遇有5級以上大風等惡劣氣候時,高空和露天的焊割就停止。
(7)作業完畢或焊工離開現場時,必須切斷電源,氣源,并檢查現場確定無火情隱患時,方可離去。發生火災要先切斷電源和氣源,然后在符合安全規定的救生物進行撲救。
(8)氧氣瓶和乙炔瓶工作間距不得小于5m,兩瓶同明火作業點的距離不得少于10m,并有隔離措施,禁止氣瓶平放。
篇2:防止外因火災安全規定
1、防止外因火災的安全措施:
(1)礦井要建立、健全各級人員的防火崗位責任制。
(2)礦要制定井下火災隱患排查制度,確定出重點防火部位和環節,并制定專項管理措施。
(3)強化各項防滅火措施的落實:
a、加強明火管理,嚴格執行井口驗身制度,加強職工教育,杜絕明火引發火災事故。
b、加強機電管理,嚴格落實包機責任制,確保電氣設備完好,嚴防機電故障引發火災事故。
c、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環節的防滅火管理,嚴格落實防滅火措施和責任制。
(4)安監部門和“一通三防”主管部門要把防止火災事故做為日常安全工作的重點。
2、防止火災事故的保證措施:
(1)必須加強對礦井防滅火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負責防火工作的領導和部門。
(2)電氣焊等特殊作業,必須有安監部門和通風部門人員在現場監督。
3、強制執行措施:
(1)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防滅火系統。防滅火設施、消防器材的安裝、配置、管理、使用、井下電氣焊等特殊作業的安全措施等,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215條---227條之有關規定。
(2)礦井必須建立完善的火災報警系統和火災報警制度,必須制定火災救援預案,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救災演習。
4、防止火災事故職工安全培訓內容
(1)下井人員必須接受,關于防止礦井火災事故的培訓,每年至少一次。
(2)培訓主要內容包括;礦井安全的一般知識和規定;防止礦井火災事故的有關規定;礦井直接滅火技術;礦井災害自救、互救措施;礦井火災救援預案演練等。
篇3:脫硫防腐期間防火災防中毒安全規定
脫硫工程已進入防腐襯膠涂鱗施工階段,因防腐作業使用的原料如稀釋劑、甲苯、丙酮、鱗片樹指等均為易燃有毒物品,為了防止火災、人員中毒事故發生,在防腐施工期間,特制定如下安全管理規定,并嚴格遵照執行。
一、防腐材料存放倉庫、堆放區、工作間、防腐施工設備、防腐施工區均為重點防火、防中毒部位(以下簡稱重點部位)。
二、防腐重點部位應保持通風、干燥、陰涼、遠離明火與熱源。
三、防腐施工區必須采取封閉隔離措施。重點部位周圍應用柵欄或安全警戒繩進行防護(安全警戒繩不少于兩道),并懸掛醒目的防火警示牌。
四、重點部位所使用的照明必須采用防爆型燈具和安全電壓;電源線使用絕緣良好的橡膠皮線,電源線不能私接亂拉。
五、重點部位必須配備足夠數量的干粉滅火器。吸收塔、GGH、事故漿液箱配備消防水帶,并布置在施工區域。
六、重點部位除防腐所使用的設備、材料外,其余易燃物一律清出安全距離以外,現場不準存放多余的防腐材料。
七、防腐施工單位應派專人輪班對重點部位進行巡視檢查,防止火源接近防腐重點部位,并做好巡檢記錄。
八、吸收塔與GGH做防腐工作時,除采取以上措施外,還應把出、入口煙道做好隔離措施并設專人看守。
九、吸收塔、GGH、煙道、各箱罐在做防腐前,電、火焊工作必須完成。防腐后,所有防腐部位不得直接施焊或動火,以免損壞或引燃防腐層。
十、因工作需要必須進入防腐區進行電、火焊作業時,應提前與大唐環境項目部負責人及防腐施工負責人取得聯系,得到其同意后,到大唐環境脫硫項目部辦理動火作業票,并嚴格按動火作業票程序執行。
十一、防腐工作區所設置安全警戒圈,無關人員嚴禁入內。
十二、凡進入防腐工作區的人員、必須自覺清出火種,并服從保衛人員的管理。
十三、施工現場及重點防火部位嚴禁煙火,各施工單位按照“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管好自己的人。
十四、處罰規定:防火安全監督小組在現場每發現一個煙頭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每發現一個違反上述規定的不符合項對違者罰款1000—10000萬元,拒不遵守者,一經發現嚴肅處理,視情節輕重給以處理直至清出現場,對造成嚴重后果者,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十五、在防腐期間防腐作業施工為防火直接管理單位,對防火管理負有直接管理責任,其它施工單位與其交叉作業范圍內必須無條件接受管理。在施工期間防腐施工單位必須派專人24小時現場巡視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