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火災事故預防監控措施范本

火災事故預防監控措施范本

2024-07-17 閱讀 3540

①對車間、倉庫、生活區、食堂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防火檢查。

②配置安裝短路器和漏電保護裝置。必要的場所安裝帶報警裝置的漏電保護器。

③對車間、倉庫易燃區域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火災噴淋裝置。

④嚴格控制明火作業和杜絕吸煙現象。

⑤定期對高大設備的防雷接地進行檢查、檢測。

⑥存放易燃氣體、易燃物倉庫內的電氣裝置采用防爆型裝置。

篇2:廚房火災事故預防培訓知識

廚房火災引起的事故

廚房內常有各種電器,管道和易燃物品,是火災易發地區,火災危害顧客和職工生命,造成財產損失。因此廚房防火是非常必要的。廚房防火除了要有具體措施外,還應培訓廚師及輔助人員,使他們了解火災發生的原因及防火知識。

火災發生的三十基本條件是火源、氧氣和可燃物質。當這三個因素都具備時,火災便發生了。廚房發生火災的具體原因有許多,通常食油極容易導致火災,廚師在油炸食物時,山于某些食物中含有較多水分,造成油鍋中的熱油外溢,引起火災。煤氣灶具也容易引起火災,當煤氣灶具小的火焰突然熄滅時,煤氣就從燃燒器中泄露出來,遇到火源后,火災便發生了。廚房中的電線超負荷工作常引起火災,其他物質也是引起火災的原因。

火災分為三種類型:A型、B型和C型。

A型火災表示由木頭,布、垃圾和塑料引起的火災。撲滅A型火災適用的物質有水、干粉和干化學劑。

B型火災由易燃液體引起,如油漆、油脂、石油等,撲滅B型火的物質有二氧化碳、十粉、十化學劑。

c型火災山電動機、控電板等電設備引起,撲滅c型火適用的物質與B型相同。

廚房常用的滅火工具有石棉布和于提滅火器。石棉布在廚房非常適用。當烹調鍋中的食油燃燒時,可將石棉布蓋在鍋上中斷火焰與氧氣的接觸以撲滅火焰,這樣不會污染食物。手提式火火器配有泡沫、二氧化碳和干化學劑等類型。滅火器應安裝在火災易發地區,而且要避免污染物品。要經常對滅火器進行檢查和保養,應每月稱一下滅火器的重量,檢查滅火器中的化學劑,看其是否揮發掉。不同的手提滅火器,其噴射距離不同。如,手提滅火器的噴射距離是2~]米,泡沫類手提火火器的噴射距離是10~12米。

發現火災應立即向上級管理人員報告,熟悉滅火器存放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經常維修和保養電器設備,防止發生事故。定期清洗排氣罩的濾油器,控制油炸鍋中的熱油高度,防止熱油溢出鍋外。廚房內嚴禁吸煙,注意煤氣燈的工作情況并經常維修和保養,培訓職工有關防火和火災知識;控制火勢措施有,使用滅火水器滅火;發現火情從時報告消防部門;切斷電源。

篇3:預防火災事故措施(1

預防火災事故措施

(一)、礦井火災

1、外因火災

⑴、礦成立防火組織機構。各科室、隊有防火負責人及防火管理制度,并經常組織防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認真落實礦井防滅火制度和措施。

⑵、選煤廠、車隊、坑木場、庫房,都必須有完善的防火制度,井下機電硐室、火藥庫、膠帶輸送機頭等要害地點,都必須按規定備有足夠的滅火器材。

⑶、主要通風機反風設施及反風門,由機電科組織,保安區和運轉隊參加每季度進行檢查,保證完好狀態。

⑷、加強機電運輸和火工品管理,消滅電氣設備失爆和火藥殘爆,防止外因火災發生。

⑸、各單位的廠房要安排專門的防火負責人,對防滅火設施要安排專人進行管理。

⑹、武保科要加強地面消火設施的管理和檢查,以保證應急救災。

⑺、有機電設備的單位要加強機電設備的完好檢查,防止電氣設備失爆。

⑻、井口房、通風機房和瓦斯泵房附近20米內嚴禁堆放易燃物,嚴禁有煙火或用火爐取暖。井下嚴禁使用燈泡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搭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⑼、井下、井口房內、主要通風機房和瓦斯泵房附近20米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須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進風井巷、井口房內、通風機房和瓦斯泵房附近20米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報礦長審批后執行。

⑽、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變壓器油必須裝入蓋嚴的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變壓器油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布頭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也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送到地面處理,不得亂仍亂放。嚴禁將剩油、廢油潑灑在井巷和峒室內。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硐室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⑾、井下峒室和皮帶輸送機機頭、機尾不準存放易燃物。必須按附件規定設置防火器材,明確防火負責人。

⑿、健全防火管路系統,消防管路按規定設置三通和閥門,皮帶輸送機巷道消防管路管徑不小于Φ50mm,皮帶頭配備一根20米以上防火膠管。皮帶輸送機要設置過載、過熱及防偏自動保護,各種保護裝置要靈敏可靠。加強對皮帶輸送機司機等人員的管理,落實其責任,嚴禁脫崗,及時清理浮貨,防止摩擦著火。

⒀、井上、下必須設置消防器材庫,儲存的材料和工具應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任何人不得隨意動用消防器材庫中的器材和工具。工作人員必須熟悉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的存放地點。

⒁、嚴格入井檢身制度,嚴禁易燃品及火種帶入井下,入井嚴禁穿化纖衣服。井口檢身人員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2、內因火災

⑴、每年要根據采場接續情況,編制年度的防止自然發火措施,由礦總工程師組織匯審后貫徹實施。

⑵、每個采掘工作面都要有防止煤層自然發火措施、防滅火設計,并納入采掘作業規程。

⑶、正確選擇礦井的開拓方式,合理布置采區和工作面,加強頂板管理,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每月回采速度不小于60米)。采煤工作面要隨時調整采高,防止丟煤造成自然發火。

⑷、選擇合理的通風方式,正確設置控制風流的設施,加強通風防火管理。礦井通風負壓控制在2940Pa以下。

⑸、掌握自然發火預兆規律,確定自然發火標志性氣體,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調整,進行發火預測預報,把自然發火消滅在萌芽階段。

⑹、采煤工作面的運回順必須在終采線以外按設計要求位置用不燃性材料砌筑防火門墻,并儲備足夠數量的封閉防火門的材料,并按序號排好。采煤工作面回采結束后,必須在45天內(以不出煤之日起記算)進行永久性封閉。

⑺、對中央注砂系統、W2注砂系統、W3注砂系統每月進行一次充填實驗,充填管路每旬進行一次檢查,并有記錄可查。

⑻、對煤層漏風通道,采用噴涂砂漿、注阻化劑、注白泥、煤體加固等防火技術進行處理。

⑼、加強對采空區、密閉、采掘工作面的煤層防火檢測分析,發現有自然發火預兆及時處理。

⑽、廢舊的溜煤眼和上風眼必須及時放空存貨,用水泥砂漿、黃土等進行封堵,嚴禁用煤填堵。

⑾、受自然發火威脅嚴重的煤和半煤巖巷道、硐室,當服務期超過煤層自然發火期時,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對巷道進行全封閉。對巷道局部高頂和綜采工作面運、回順巷道頂板要設防火觀察站,對有發